亚洲一区亚洲二区亚洲三区,国产成人高清在线,久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看,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牛牛,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狠狠夜色午夜久久综合热91,日韩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推薦文檔列表

端午節(jié)的作文

時間:2023-03-07 10:40:15 作文 我要投稿

【精品】端午節(jié)的作文集合7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端午節(jié)的作文集合7篇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1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都是忙碌而有趣的,我們老家過端午時,不僅要劃龍舟,而且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

  今年五月初五這天,老媽依舊買回了粽葉和糯米。我欣喜若狂,一會兒看看糯米,一會兒又拿起皮帶似的粽葉系在腰上。不一會兒,就只見老媽便把洗好的糯米裝進盆子里,又把粽葉用水泡開,再用鍋把它們煮透。我很認真地觀察著老媽的一舉一動,鐵了心準備向“包粽高手”老媽拜師學藝。

  只見老媽熟練地取出兩三片粽葉,麻利地折了個三角形,像個小漏斗似的,接著用勺子將糯米裝了進去,又用筷子捅了捅,再把粽葉往回折,把口封嚴,最后再用馬蓮系在粽子中間,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出世”了。真是太了不起了!

  “這不挺簡單的嗎?”我心想。于是就對老媽說:“媽,讓我試一試吧!”老媽半信半疑:“你不給我搗亂,我就謝天謝地,包粽子可不是玩游戲。”老媽的話激惱了我,我生氣地說:“別老是從門縫里看人,不就是包粽子嘛,還不是小菜一碟。”老媽笑著說:“好好好,我讓你來,真是受不了你!蔽议_心地笑了。

  于是,我學著老媽的模樣,抓起兩片粽葉,折了個三角形,裝上糯米。咦?這是什么東西,好咯手呀!哎喲!原來糯米從粽葉里漏下來了!真是出師不利!我像泄了氣的氣球,一屁股坐在沙發(fā)上,這時我才深刻體會到古人說的“看花容易繡花難”。為了讓老媽不小瞧我,于是我又硬著頭皮來了第二次。

  ————在經(jīng)歷了不知多少次的失敗后,我終于摸著了門道,找到了感覺。我把容易漏米的地方捏得緊緊的.,手里拿了一根馬蓮,使勁地系在粽子上。這樣,一個粽子終于大功告成了!雖然它的模樣有那么點怪,但是我總覺得它是那么的可愛!我歡天喜地把我的第一個“勞動成果”拿給老媽看。老媽滿意地說:“包得不錯,還有進步空間,繼續(xù)練,熟熊生巧嘛!”在老媽的鼓勵下,我包了一個又一個,越包越愛包,越包越順手,越包越高興……

  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看著一條條鑼鼓喧天竟相爭渡的龍舟,家鄉(xiāng)的端午在我的心中越來越有節(jié)的味道了。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2

  每逢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掛艾葉,這是為什么呢?我感到很奇怪。

  傳說唐朝末年,兵荒馬亂,人們四處逃命。一天,大將軍黃巢帶著部隊去攻城。在去察探地形的路上,大將軍黃巢看見一位大嫂。她手里抱著一個六、七歲的孩子,手上卻牽著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大將軍黃巢很奇怪,上前問道:“您為什么抱著大孩子卻牽著小孩子呢?”“這2、3歲的孩子是我的孩子,這6、7歲的孩子是我哥哥的孩子。我哥哥打仗去了,我大嫂也在戰(zhàn)亂中死了,把這孩子托付給我。要是在危急的時候,我可以丟掉自己的孩子,救我哥的孩子。”

  3大嫂說。黃巢很感動,于是對大嫂說:“今天,您回去以后就在門前掛上艾葉,明天攻城的`時候我就不會傷害你們一家。但這是軍事秘密,您一定要保密。 笨缮屏嫉拇笊R上將這個消息傳了出去。第二天,黃巢去攻城時發(fā)現(xiàn)家家戶戶門前掛上了艾葉。為了遵守諾言,黃巢只好收兵回去了,全城的老百姓免去了戰(zhàn)亂之苦。大兵都已進城了,卻又撤退了,人們都以為是掛了艾葉的功勞。從此,掛艾葉可以消災(zāi)避亂的說法便傳開了。

  到如今,每逢端午,人們都會在門前插上新采來的艾葉,那清新的藥草味可以驅(qū)蚊辟邪,保平安呢!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3

  “柳葉青,梅子黃,家家戶戶過端陽!苯衲旯珰v6月12日是又一年的端午節(jié)。到了端午節(jié),我就不然的想起家鄉(xiāng)幾乎家家戶戶都做的粽子。

  說起端午食粽這一習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至于粽子的緣起,大多數(shù)人認為那只不過是紀念屈原這一榆木疙瘩而已。此說的依據(jù)是南朝梁吳均在《續(xù)齊諧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漢建武中,長沙區(qū)回忽見一士人自云三閭大夫。謂回日:聞君當見祭,甚善。常年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當以楝葉塞其上,以綠絲纏之。此二物蛟龍所憚。回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帶楝葉、五花絲,遺風也! 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也記載“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汩羅之遺風也”。 屈原死于公元前278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這一點爭議倒不大。但是,關(guān)于“蛟龍所憚”的說法是值得懷疑的。聞一多生前就堅持認為,包括粽子和龍舟在內(nèi)的種種端午禮俗,實際上與“持龍圖騰崇拜民族的祭祖日”有關(guān)。也就是說,沉入江中的粽子很可能只是單純地為了拜祭蛟龍,而不是作為深水炸彈去“恐嚇”那些對屈原不利的蛟龍或者轉(zhuǎn)移它們的注意力。所謂端午食粽是祭祀屈原,純粹是后人穿鑿附會而成的。另外,粽子作為民間比較普通的一種食品,也不一定非要到端午才吃。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jié)俗的"寒食節(jié)"(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還有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呢。 不僅如此,古代還有夏至食粽的風尚!肚G楚歲時記》里面就說:“夏至節(jié)日食粽。”

  當然粽子的起源不止這一種說法,只不過這種說法的影響面比較廣而已。關(guān)于五月五日食粽這一習俗,就不得不說一說端午的來歷。端午的來歷,最早起緣于上古三代的“蘭浴”。 按照《大戴禮記·夏小正》的解釋,“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目的是“此日蓄采眾藥,以觸除毒氣”。古人相信,五月五日這一天陽氣至極,萬物茂盛,正是“毒氣”最旺的日子,故端午之為節(jié)尚得服藥,多少有些“排毒養(yǎng)顏”的概念。《荊楚歲時記》里面也說:“民斬新竹為筒粽。練葉插頭,五彩縷之,投之以為辟水厄!庇纱丝煽闯,角黍和角粽的本來作用是投在江河湖泊之中以鎮(zhèn)壓禳解水患,是一種原始巫術(shù)。然而,這種樸素的“天人感應(yīng)”后來還是被復(fù)雜的“人人感應(yīng)”所取代,以至以訛傳訛。

  粽子在這兩千多年的交遞嬗變中大體經(jīng)過了筒粽、角黍、餡粽三個階段。據(jù)記載,春秋時期的粽子是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為“筒粽”,所以《說文解字》才將“粽”解釋為“蘆葉裹米也”。后來改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制成,呈牛角狀,稱為“角黍”。東漢時,制粽先用草木灰水浸黍米,再用菰葉包制成四角形,因水中含堿,煮熟就成堿水粽。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jié)食品。周處《風土記》載:“仲夏端午,烹騖角黍。”這時不僅制作粽子的技藝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還添加中藥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南北朝時粽子的品種增多,米中還摻雜肉、板栗、紅棗、赤豆等物。唐代粽子用米已“白瑩如玉”:“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元稹);粽的形狀也已出現(xiàn)錐形、菱形等形狀:“渚鬧漁歌響,風和角粽香”(姚合)。宋代有“以艾葉浸米裹之”的'“艾香粽”,還有“蜜餞粽”:“時于粽里見楊梅”(蘇軾);并且吃粽子已成為時尚:“門楣束艾作神人,團粽盤中節(jié)物新”(陸游)。元代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這樣就突破了菰葉的季節(jié)局限。明代開始用蘆葦葉包粽子,附加料已出現(xiàn)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粽的品種也更加豐富多彩。清代出現(xiàn)了“火腿粽”:“揚州洪府制粽,取頂高糯米,撿其完善長白者,去其半顆散碎者,淘之極熟,用大箬葉裹之,中放好火腿一大塊,封鍋燜煨,一日一夜,柴薪不斷。食之滑膩溫柔,肉與米化。”(袁枚《隨園食單》)

  就地域而言,南北多少有些差異。北方以一般用蘆葦葉卷為漏斗狀。因蘆葦細長而窄,常需兩、三片相疊才能縛粽。一般只有甜素餡,多用紅豆沙或小棗做餡,多做成棱錐正四面體形狀。南方多以竹葉、箬葉包粽,以棕葉縛粽,形狀接近三角錐。餡料只用糯米,但有咸甜葷素各種口味及花色。如今的粽子早已是千品百種,璀燦紛呈。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nèi)涵花色則根據(jù)各地特產(chǎn)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不一而足。

  記得以前長輩們把箬葉買回家,裹上白糯米,加上豆沙、紅棗等餡就成了一串串粽子。在包粽子過程中,最后的扎繩極為關(guān)鍵,不但要扎緊還要扎得巧。一旦扎松了,粽子就會散開的。當一只只枕頭粽、小腳粽、錐形粽香飄出鍋時,急得口水直往肚子里咽,F(xiàn)在方便了,想吃就可到超市和菜場去買現(xiàn)成的,省時省力,但也少了那種自已動手而為之的樂趣。

  端午佳節(jié)話粽子,也許就是那一個個飽滿,香膩的粽子,才讓我對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一直念念不忘。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4

  楚國大夫屈原,一直熱愛國家,可他這顆愛國之心遭到了子蘭、靳尚等人不公正的對待。在公元278年五月初五,屈原心懷愛國憂憤,抱著一塊大石頭,跳進汨羅江里自殺了,楚國老百姓萬分悲傷,都劃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哪有屈原的影子,大伙在汨羅江里撈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尸體,只好把竹筒里的.米飯撒下去,期望水里的魚兒不要啃屈辱原的尸體。打那以后,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這一天,當?shù)匕傩斩紕澊阎裢怖锏拿罪埲龅浇,再后來,人們把竹筒里的米改為粽子?/p>

  每年端午節(jié),人們都包粽子,買粽子,吃粽子。粽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圓的,粽子用綠色的粽葉包住糯米和棗,還有人包了肉,顏色和樣子都很好看,粽子的味道獨一無二,既是消暑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yǎng)豐富的滋補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愛吃。

  每當我吃到粽子的時候,就會想到了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5

  端午節(jié),我就想起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币磺唵蔚膬焊杈偷莱鑫覈鴥汕Ф嗄甑膫鹘y(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一到端午這一天全國各地的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為什么要吃粽子賽龍舟呢,還要從屈原說起,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時,楚國的形勢愈益危急。到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預(yù)示著楚國前途的危機。

  次年,秦軍又進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一度興旺的國家已經(jīng)無望,也曾考慮過出走他國,但最終還是愛戀故土,于悲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羅江,殉了自己的理想。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借劃龍舟驅(qū)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今天的粽子。

  在我的家鄉(xiāng)也一樣,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忙得不亦樂乎,大家都在為過節(jié)準備。端午節(jié)的前兩天,就看到奶奶,去市場買粽葉,糯米,回到家以后,奶奶先把粽葉放到一個盆子里,用水浸泡,使它變?nèi)彳,然后把糯米洗凈,用水浸泡,?jīng)過一段時間的`浸泡后,奶奶開始包粽子了,首先先拿起一片粽葉,把它卷成一個椎體,然后再把糯米填到這個椎體李,填滿以后,用其余的粽葉把它緊緊的裹住,接著用麻線把它困起來,奶奶就像這樣一個一個的包著,不一會,一串粽子就包好了。終于到了端午這一天,媽媽一早就出去買菜了,奶奶從冰箱里取出之前包好的粽子,放到鍋里開始煮,媽媽不久也回來了,這時媽媽拿出在市場買的艾葉,把它掛在門上面,然后準備菜肴。

  經(jīng)過了一天的準備,我們的晚餐開始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為先人屈原祈禱后開始用餐,這是電視里也在播放賽龍舟的畫面,我不由得想起屈原,希望他能聽到我們的祈禱,不會剛到寂寞。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國人兩千多年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他的延續(xù)不僅是龍的節(jié)日,還是一種精神的延續(xù)。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6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泵慨敵疬@支歌,我就想起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jié)。

  端午又稱重五,在我的家鄉(xiāng),許多端午節(jié)風俗與“五”這個數(shù)字聯(lián)系在一起。人們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一到中午,我們就可以大飽口福了。餐桌上都要放上“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看了就讓人流口水。

  每到端午節(jié),家長都要在孩子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那時候人們還要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家里的每個角落都撒上雄黃水,可以殺死毒蟲。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度是為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我期望著端午節(jié)的到來。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7

  那是初夏,家鄉(xiāng)的小河邊,蘆葦已長出長劍一般的葉子,滿眼的綠!聞著葦葉清香,我和小伙伴歡呼雀躍:端午節(jié)就快到啦!我們可以吃粽子啦!

  端午節(jié)那幾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征得長輩同意后,我們便三五成群,一個個手挽著竹籃去采摘葉。“葦葉何田田”,我們總會滿載而歸!

  傍晚時分,大人們會將我們采摘來的粽葉洗好,一片一片晾在庭院里。大人們又是浸泡糯米,又是清洗稻梗,又是剁肉拌餡,忙得不亦樂乎!

  我最愛吃奶奶包的粽子了!奶奶總是一大早就起來忙活。奶奶總是不緊不慢地挑選兩片合適的粽葉,把粽葉挽成一個漏斗型,底部非常的密實,然后放入一點點糯米,再放入餡料,最后再放入糯米,用糯米將餡料完全蓋住,同時還要注意不能放地太多,需要和粽邊持平,最后再用粽葉包裹住,自上而下,又由下往上,左右相繞。我至今搞不懂,奶奶是用了什么魔法,將幾片粽葉和一些糯米,變成了一個個梭角分明、小巧精致的四角粽子的。

  小的.時候,我就納悶,為什么我們要在端午節(jié)吃粽子,為什么用粽葉包些糯米就成了粽子。于是奶奶邊包粽子,邊和我講了屈原的故事。

  從奶奶的講述中,我知道了,原來屈原是位愛國詩人,在五月初五,因為亡國之恨而投江自盡。百姓為了紀念他,將祭祀用的食物投入江中,為了不讓魚兒吃掉,就采江邊的葦葉來包裹,久而久之,就有了粽子。

  后來,我讀到了屈原的詩,加深了對屈原的了解。每次包粽子,我會忍不住感慨,也常常想,我何時學會包粽子,親手將粽子拋入江中,紀念一下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奶奶很贊同我的想法,也常常和我念叨,一個人即使離家再遠,也不能忘記自己的家鄉(xiāng),也不能忘記家鄉(xiāng)的風俗文化啊!

  這樣忙個一上午,奶奶就包滿了整整兩大竹籃的粽子。這時候,爺爺就會升起灶火,將粽子放入鐵鍋,倒上一大鍋子的水,開始煮起了粽子。

  炊煙裊裊升起,粽子的清香飄散開來,飄進了那片蘆葦?shù),在那片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上,慢慢彌漫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