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庸》有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中庸》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中庸》有感 篇1
讀書可以增長知識,我也讀過許多書,有搞笑類的、科普類的、故事類的等等許多種類圖書。可以說,每一種圖書都會給我?guī)聿煌氖斋@。
這個暑假,按老師布置的任務,我讀了《中庸》這本書,本來是為了完成老師的讀書作業(yè)而讀書,可是當我翻開第一頁的時候,我被震撼住了。里面都是一些很深奧難懂的東西,但是由于書的后面有注釋,理解起來也會變得非常方便,再加上遇到不懂得地方就去問問爸爸,所以,我對其中的部分內容印象十分深刻。書中第二課有這樣一個內容:仲尼曰:“君于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這段話最終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君子和小人對做事的態(tài)度不容,結果也就不同,什么事情都要要做到適中,不能太過。而假期里發(fā)生的一件事情,也讓我對中庸有了進一步的領悟。
一天,我和朋友李明軒玩積木,要拼成一個大樓房,玩到一半的`時候,我的弟弟來了,他也想和我們一起玩,看到平時頑皮的弟弟也想插手,我有些猶豫。經不住弟弟的再三要求,我倆還是點頭同意了。又拼了一會,終于快要完工了,就在這時,弟弟調皮的習慣又來了,故意把大樓碰倒。眼看自己辛苦的工作成果一下全沒了,李明軒大怒道:“你要干什么?這是我們一起拼出來的啊!”感覺到他還要上去打弟弟,我連忙制止說,你批評一下他就行了,畢竟他還小啊。如果要是換成你的弟弟,你會怎么樣對待?如果你執(zhí)意不能原諒小弟弟,那么也會影響我們之間的友誼啊,接著我又開始教育起弟弟,最終也讓弟弟進行了賠禮道歉,就這樣,一場矛盾才得以消除。
《中庸》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今后,我們要好好的學習和領悟《中庸》的思想,使其融入我們的生活,教會我們做人和做人的道理。
讀《中庸》有感 篇2
中庸,“四書”之一,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闡述了人生的至高境界——中和。子曰:“中庸其至矣乎!”中庸是儒家道德的最高標準,其以“誠”和“中”為基本概念,第一章便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苯y(tǒng)照全篇。
全書字字可讀,但很難讀懂,二十四篇共三千五百多字,但其中闡述的為人處事之道是無窮無盡的,講究順其自然,謹言慎行。大學是我們由校園向社會過渡的培訓班,除了要學習豐富的知識,還要學習為人處世的技能。中庸強調的為人準則恰恰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
忠恕寬容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則之一。這一原則要求我們將心比心、互相諒解、互相關心、互不損害、忠恕寬容、體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吨杏埂分兴岢乃枷耄纭安黄灰小、“至誠無息”、“內省慎獨”、“隱惡揚善”、“執(zhí)其兩端”、“和而不流”、“素位而行”等君子之道,對于現代社會的人們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確立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著非同尋常的現實意義,書中說“性”“道”不可須臾離開自身,要從“戒慎"”“恐懼"“隱顯”“慎獨”等方面培養(yǎng)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達到中和,則天地萬物安處其位,萬物便生長發(fā)育,生生不息!暗馈痹从诒旧,與自我相分離,而君子要學會反求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誘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這種自我修養(yǎng)與反省的品質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必須有的。無論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論今后會遭遇怎樣的挫折,我們都要學會“反求諸己”,凡事都要從自身找原因,我們應當學習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質。
孔子將“中庸”視為一種境界,這種境界在當今社會依然擁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新時代的人才不僅僅能專能研,更要學會人情事故,中庸蘊含的大智慧,是值得我們學習研究的。
讀《中庸》有感 篇3
本月共讀的是《傅佩榮譯解大學中庸》,說實在的,可能源于兒時的閱讀習慣,對于這些文化底蘊深厚的文字一直都不是我偏愛的,所以這一本書也讀起來很費勁,感悟也不是特別深刻,只能潦草記錄。
《大學》中我最認同的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贝笠馐牵和ㄟ^向外的學習,豐富知識,處事的意念誠實,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就客觀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肅好,就能治理好國家,天下就太平了。格物與致知,是由向外學習到自我的`內在體悟;誠意與正心,主要是內在存養(yǎng)與省察的功夫;修身是具體的言行修養(yǎng),也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責任;后續(xù)的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修身的實踐與擴充。從成功與失敗的古今人物身上我們不難發(fā)現,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覺不自覺地遵照《大學》所說的“修身是為人之本”的要求修煉過自己。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如果不能“修身”,那么很容易被這些紛擾所左右,甚至走向偏頗的方向。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靜下心,修身養(yǎng)性,只有豐盈自己的內心才能談更大的遠方。
中庸之道,幾乎成為很多中國人標榜的行為準則,那么到底何為中庸?可能是言行不要偏激,態(tài)度力求溫和,但中庸也可能變成表面的客套,以致失去一份真誠的心意,或為了息事寧人,以致不再堅持原則,但其實“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也就是說真誠到極點的人,行善沒有片刻止息。中庸帶給我更多的就是“和”了。不偏不倚,不過也無不及,達到最好的狀態(tài),這就是“和”。這樣的一種心態(tài),就是平常心。生活中,面對過失,不過分埋怨別人,也不過分自責;面對榮譽,不過分張揚,也不過分低調;面對困難,不過分躊躇,也不過分淡定。天地萬物各安其位,正常運行,這是一種大智慧。這也是我們本該在生活中的一種心態(tài)與智慧,這樣才能面對那些生活的那些煙火氣與惱人愁。
這本作品分為原文、譯文、注解幾個部分,特點是注解部分不是單純的解釋詞句,而是融匯了傅老師的見地,這些屬于大家的智慧與思考,讀來還不錯,但深入了解,還需細細品讀;剡^頭追隨古之圣人的腳步,走一遍孔孟之道。探索古之讀書人的精神世界,或許能給迷茫的自己帶來一縷希望。
讀《中庸》有感 篇4
通過讀這本書,讓我了解了《中庸》是我國儒家的經典之一,是儒家乃至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結晶!吨杏埂防锩骊U述了有關做人、修身、齊家、治國的道理,它所敘述的`就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方法。
“中庸”的“庸”說的是“適中”的道理雖然平凡無奇,卻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的確,“中立而不倚”,“過猶不及”這樣的生活態(tài)度曾是千百年前的大學鴻儒所追求和堅守的行為準則和人生信條。時至今日,人們還在求索中庸之道之中蘊藏的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崇尚的均衡美與對稱美。
大到國家元首,小到尋常百姓,都對“中庸之道”有不同程度的青睞。鄧小平同志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收回香港主權,三次躋身美國時代雜志亞洲英雄榜。究其根源,是因為他把前年之前的“中庸思想”與現代中國的實際相結合。
【讀《中庸》有感】相關文章:
讀《中庸》的心得11-27
讀中庸心得03-01
讀中庸有感04-19
讀《中庸》心得7篇01-09
讀中庸心得15篇03-01
讀《中庸》心得體會11-27
讀中庸心得體會03-25
【必備】讀中庸心得體會10-21
中庸讀書心得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