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過年初中作文3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jù)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回家過年初中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回家過年初中作文1
新年在我們的盼望中真的來啦。過年是一種感覺,一種體驗,一種遭遇,可能還是一種境界。
留在我記憶中最美好的經(jīng)歷是小學時代在河南農(nóng)村姥姥家過年的日子。那時候,每次過年都是生命中最激動人心的大事。早早地,剛進入冬天,還沒放寒假,我就已經(jīng)在盼望著過年了。因為,一過年就意味著大人小孩都放假沒事兒了,不上班不上學不下地不干活兒,所有的人都可以在家盡情地休息盡情地玩兒樂了。當然,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那只是小孩對生活的誤解,可是我至今還非常喜歡這樣的誤解。
過年的第一個樂趣是人多熱鬧。我記得有一年的大年初三,剛吃過早飯不大功夫就有親友來串門,一直到晚上八九點鐘,客人還絡繹不絕。二姨三姨姑姥爺舅姥爺姨姥爺表舅表姨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好像全天下的親戚都在這一天聚集到一起了,中午吃飯時,至少擺了10張桌子,姥姥家五個窯洞那么老大的院子都呆滿了人,真有點摩肩接踵人聲鼎沸的樣子。令我自豪的是,我在院子里和所有的小孩比賽踢毽子,居然打敗天下無敵手。
過年的第二件樂趣不用說就是吃。姥姥把收藏多日的紅棗、花生、紅薯干和柿餅都翻騰出來,姥爺則把放在院子角落里已經(jīng)蓋上一層厚厚白雪的大竹筐掀開蓋兒,露出里面凍得鮮紅的軟得要化了的烘柿。更不用說中午那頓飯了,那是把一輩子的吃食都放在了一起,有白面烙饃、白面蒸饃、炸油角、素丸子、牛肉丸子、雞肉丸子、扣肉、小酥肉,還有冰糖蓮子百合湯等等。那個時候大人小孩都顧不上客氣,一盤菜上桌三口兩口就被搶光了。因為大家的的肚子都太空了,在平常的日子里連玉米面餅子都吃不上的。所以,碰上能吃飽的時刻誰都顧不上臉面了。
過年的第三件好事是每個小孩都盼望的,那就是壓歲錢。但在那些年里,人們一個比一個更窮,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有一年生產(chǎn)隊給每一戶人家發(fā)了5毛錢,說是讓大家過年買鹽吃。所以,來的客人雖然多,但真正能給我壓歲錢的人其實屈指可數(shù)。二姨一般會給我兩毛錢,三姨給五毛錢,往往是所有親戚中給得最多的。其他人多數(shù)給五分錢或一毛錢,更多的人是一分錢也拿不出來的。即使如此,過一個年下來我差不多會收到將近兩元錢,那已經(jīng)是很大一筆財富了。
對于我來說,過年還有一項獨特的樂趣,就是放鞭炮。放鞭炮沒什么稀罕的,二踢腳、沖天雷誰沒放過?我的樂趣在于玩摔炮。那是一種用兩三層紙卷上一些火藥和火石做成的小炮仗,捏在手指尖里,用一頭兒對準地面使勁一摔,“叭”地一聲,隨時可以嚇別人一跳。姥姥家的村子里就有一家兄弟三人都做摔炮賣摔炮。那時,我家住在遙遠的東北大城市沈陽。每當過完年從老家回到沈陽,我就把摔炮的種種樂趣和神秘講給鄰居小孩和學校的同學聽,有時候我再給他們講講在雪地里用籮筐扣鳥,或用竹篾扎燈籠的經(jīng)歷,他們都聞所未聞,眼饞死了。
回家過年初中作文2
大概要追溯至二十年前,我大約五歲,那時提起過年,我們差不多同齡的伙伴們高興得就像一只頑皮的貓兒,在家中蹦蹦跳跳的,那股興奮勁兒——簡直像當上皇帝一般。
像我們那時的孩子,因為過年會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餓,大一點的孩子更可以擺脫平日的“勞役”,因此會開心個不停。
或許怪那時的日子太過清貧,平日里要吃得上一頓好的是極不容易——吃得上肉的人家很少,一般人家除非是有貴客來的時候,孩子們才勉強可以解一解饞;或就是在走親戚,“吃酒”的時候。那時候,寨里要是誰家有紅白喜事,幫忙的大人總是帶著孩子,并且趁人不注意把一兩片豆腐或其他什么吃的塞在自己孩子的嘴里。
又或許是那時的生活過于枯燥,所以人們在玩的都比較簡單,快樂也簡單,但大家都很知足,生活平平常常的過,日子順順溜溜地流。那時過年,大人們總喜歡湊在一起玩紙牌,玩牌的方式簡簡單單:一副撲克變換著玩“上游”、“怪!、“三五反”之類,輸了的就罰站或鉆“板凳腳”。(我就是那時常跟在父親身邊問這問那的,現(xiàn)在還清晰記得那些玩牌的花樣。)大家共娛共樂,輸了牌卻贏回快樂,大家都覺得自己是勝利者。
父親喜歡在大年初一、初二的白天和晚上翻起民間手抄或刻印的《柳蔭記》、《八仙圖》之類的書唱個不停,他周圍就圍著媽和其他年輕年老的婦女,動情處大家唏噓喟嘆,有的還流眼淚,聽不明白的時候大家就議論紛紛。我們那一帶像父親年齡差不多的男女都會“唱書”,幾年前回家過春節(jié)還聽父親給媽唱了幾段,很是動聽。
對我而言,那時爸唱書的聲音就是最好的音樂,所以對一些如“攢十字”、“蓮花落”之類的唱腔至今還有印象。那時寨里有一臺唯一的收音機,音樂從那個小東西里飄出——很悅耳,多是些“朝霞——啊——映在——陽城——湖上——”,偶爾也飄出“何日君再來”的感慨。但這種奢侈的聲音我們很少聽到,有時只是在較遠處聆聽。有收音機的那戶人家很少放歌給我們聽,一般要有客人來或過年的時候才能聽到,更別說是親自看看摸摸那“小家伙”了。我的記性一向很好,只要那家人放歌,我聽一遍就能“哼唱”了。
那年頭,寨里沒有通電,收音機只能用干電池,舍得買電池的人家很少——別說用收音機了,就是用手電筒的人家也很少,我們家那時點的是煤油燈。用油燈燈芯也不敢做大,晚上睡得很早,一般晚飯后就洗腳熄燈就寢;有時熄燈后坐在火爐邊聽母親講“老熊婆”、“七姊妹”和其他的民間傳奇或鬼故事。那時聽鬼故事時尤其著迷,但一定用坐在爸和媽之間,不敢靠近門,生怕有個東西推門而入把我抓去。我哥不同,從小到大都不相信有鬼,晚上再怎么黑也敢出去解手——我那時最佩服他了!妹妹還在呀呀學語,只有哭的份,享受不到我聽故事的高興和怵悚。但不知怎的明明害怕,卻用纏著媽一遍又一遍的講,自己就一邊聽一邊幻想一邊害怕了。
至于玩的呢,就簡單得過分了。除了“抓瞎貓”、“躲貓兒”或?qū)W唱花燈外再無其他花樣,但那時過年,我們就成天跳來跳去,唱來唱去,變換著玩熟悉的游戲,快樂無窮。有時被大一點的孩子欺負,哭一陣鼻子,又笑瞇瞇地跟著玩去。
“過年”這一詞在那時是什么概念?我只記得那種興致了。以至以后長大在寨里老祖公那里聽他“擺大傳”,讀那些《征東》、《征西》的幾百部“大傳書”都無法把兒時的記憶抹滅。
但這些年,從我九八年起異地求學直到工作數(shù)年后的今天,我對過年的興致淡得很,真有“過年如過關”般艱難的感覺,真正感受到一個成年人的悲哀了。
要說這幾年,要穿有穿,要吃有吃,要享受有享受,哪里不比兒時的條件強?家里不是早有了彩電、音響了嗎?不是有三五好友常在一起把酒言歡嗎?但總覺得少了些實在。
過年真正的快樂是屬于孩子們的。但我對他們的玩法有些不一樣的感觸。很多孩子在家看套碟,對武俠大戲里的動作津津樂道,大一點的孩子們聚在一塊玩著紙牌輸壓歲錢,也有湊在屋子里看大人們“砌方城”玩通宵的。
而我現(xiàn)在的娛樂也只是看看春節(jié)的電視節(jié)目和玩玩麻將了,偶爾對著麥克風唱幾首歌;丶疫^年又有什么好玩的呢?不過是為了陪著雙親,一家人吃湯圓,一塊看“春晚”,話話家常,如此的簡簡單單。只是給兒時給我唱書講故事的父母一絲寬慰,讓他們在年老的時候感受到全家團圓的滿足——作為父母,或許他們每年的愿望不過如此,質(zhì)樸而平凡。
但留在我們心上的無聊、死氣、沉寂是過年的鞭炮聲爆炸不去的。如果可以,我還是想去看“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鄉(xiāng)土戲,聽寨里的老人將“西游”、說“水滸”,聽大叔的笛聲,學著一兩首新鮮的曲兒……只是如今事過經(jīng)年,一切恍在夢中。
而今天,書還少嗎?音 音樂還少嗎?可就是沒有那時的探求欲望了。
這就是長大的煩惱吧——也恰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悲哀。
但我們還得回家過年,為久盼兒歸的年邁、鬢白的雙親——為兒時給我唱書、講故事的雙親。
當然,還為我們的孩子。
我又得思考,我該為他們做些什么了。
……
回家過年初中作文3
大概要追溯至二十年前,我大約五歲,那時提起過年,我們差不多同齡的伙伴們高興得就像一只頑皮的貓兒,在家中蹦蹦跳跳的,那股激動勁兒——簡直像當上皇帝一般。
像我們那時的孩子,因為過年會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餓,大一點的孩子更可以擺脫平日的“勞役”,因此會高興個不停。
或許怪那時的日子太過清貧,平日里要吃得上一頓好的是極不容易——吃得上肉的人家很少,一般人家除非是有貴客來的時候,孩子們才勉強可以解一解饞;或就是在走親戚,“吃酒”的時候。那時候,寨里要是誰家有紅白喜事,幫忙的大人總是帶著孩子,并且趁人不注意把一兩片豆腐或其他什么吃的塞在自己孩子的嘴里。
又或許是那時的生活過于枯燥,所以人們在玩的都比較簡單,快樂也簡單,但是大家都很知足,生活平平常常的過,日子順順溜溜地流。那時過年,大人們總喜歡湊在一起玩紙牌,玩牌的方式簡簡單單:一副撲克變換著玩“上游”、“怪!薄ⅰ叭宸础敝,輸了的就罰站或鉆“板凳腳”。(我就是那時常跟在父親身邊問這問那的,現(xiàn)在還清晰記得那些玩牌的花樣。)大家共娛共樂,輸了牌卻贏回快樂,大家都覺得自己是勝利者。
父親喜歡在大年初一、初二的白天和晚上翻起民間手抄或刻印的《柳蔭記》、《八仙圖》之類的書唱個不停,他周圍就圍著媽和其他年輕年老的婦女,動情處大家唏噓喟嘆,有的還流眼淚,聽不知道的時候大家就議論紛紛。我們那一帶像父親年齡差不多的男女都會“唱書”,幾年前回家過春節(jié)還聽父親給媽唱了幾段,很是動聽。
對我而言,那時爸唱書的聲音就是最好的音樂,所以對一些如“攢十字”、“蓮花落”之類的唱腔至今還有印象。那時寨里有一臺唯一的收音機,音樂從那個小東西里飄出——很悅耳,多是些“朝霞——啊——映在——陽城——湖上——”,偶爾也飄出“何日君再來”的感慨。但是這種奢侈的聲音我們很少聽到,有時只是在較遠處聆聽。有收音機的那戶人家很少放歌給我們聽,一般要有客人來或過年的時候才能聽到,更別說是親自看看摸摸那“小家伙”了。我的記性一向很好,只要那家人放歌,我聽一遍就能“哼唱”了。
那年頭,寨里沒有通電,收音機只能用干電池,舍得買電池的人家很少——別說用收音機了,就是用手電筒的人家也很少,我們家那時點的是煤油燈。用油燈燈芯也不敢做大,晚上睡得很早,一般晚飯后就洗腳熄燈就寢;有時熄燈后坐在火爐邊聽母親講“老熊婆”、“七姊妹”和其他的民間傳奇或鬼故事。那時聽鬼故事時尤其著迷,但是一定用坐在爸和媽之間,不敢靠近門,生怕有個東西推門而入把我抓去。我哥不同,從小到大都不相信有鬼,晚上再怎么黑也敢出去解手——我那時最佩服他了!妹妹還在呀呀學語,只有哭的份,享受不到我聽故事的高興和怵悚。但是不知怎的明明害怕,卻用纏著媽一遍又一遍的講,自己就一邊聽一邊幻想一邊害怕了。
至于玩的呢,就簡單得過分了。除了“抓瞎貓”、“躲貓兒”或?qū)W唱花燈外再無其他花樣,但是那時過年,我們就成天跳來跳去,唱來唱去,變換著玩熟悉的游戲,快樂無窮。有時被大一點的孩子欺負,哭一陣鼻子,又笑瞇瞇地跟著玩去。
“過年”這一詞在那時是什么概念?我只記得那種興致了。以至以后長大在寨里老祖公那里聽他“擺大傳”,讀那些《征東》、《征西》的幾百部“大傳書”都無法把兒時的記憶抹滅。
但是這些年,從我九八年起異地求學直到工作數(shù)年后的今天,我對過年的興致淡得很,真有“過年如過關”般艱難的感覺,真正感受到一個成年人的悲哀了。
要說這幾年,要穿有穿,要吃有吃,要享受有享受,哪里不比兒時的條件強?家里不是早有了彩電、音響了嗎?不是有三五好友常在一起把酒言歡嗎?但是總覺得少了些實在。
過年真正的快樂是屬于孩子們的。但是我對他們的玩法有些不一樣的感觸。好多孩子在家看套碟,對武俠大戲里的動作津津樂道,大一點的孩子們聚在一塊玩著紙牌輸壓歲錢,也有湊在屋子里看大人們“砌方城”玩通宵的。
而我現(xiàn)在的娛樂也只是看看春節(jié)的電視節(jié)目和玩玩麻將了,偶爾對著麥克風唱幾首歌;丶疫^年又有什么好玩的呢?不過是為了陪著雙親,一家人吃湯圓,一塊看“春晚”,話話家常,如此的簡簡單單。只是給兒時給我唱書講故事的父母一絲寬慰,讓他們在年老的時候感受到全家團圓的滿足——作為父母,或許他們每年的愿望不過如此,質(zhì)樸而平凡。
但是留在我們心上的無聊、死氣、沉寂是過年的鞭炮聲爆炸不去的。如果可以,我還是想去看“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鄉(xiāng)土戲,聽寨里的老人將“西游”、說“水滸”,聽大叔的笛聲,學著一兩首新鮮的曲兒……只是如今事過經(jīng)年,一切恍在夢中。
而今天,書還少嗎?音樂還少嗎?可就是沒有那時的探求欲望了。
這就是長大的煩惱吧——也恰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悲哀。
但是我們還得回家過年,為久盼兒歸的年邁、鬢白的雙親——為兒時給我唱書、講故事的雙親。
【回家過年初中作文3篇】相關文章:
春節(jié)過年回家祝福短信07-01
春節(jié)回家過年祝福短信04-08
關于回家過年的歌曲01-24
回家過年作文600字八篇04-10
關于回家過年的700字作文04-14
春節(jié)回家過年祝福短信摘抄04-10
春節(jié)過年回家短信祝福語06-28
三年級作文回家過年04-20
初中這天我回家晚了作文01-01
這天,我回家晚了初中作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