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亚洲二区亚洲三区,国产成人高清在线,久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看,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牛牛,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狠狠夜色午夜久久综合热91,日韩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隋唐五代史名詞解釋

時間:2023-01-03 17:45:12 梓薇 資料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隋唐五代史名詞解釋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接觸不少的詞語知識,每個詞語都有它對應的意思解釋,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隋唐五代史名詞解釋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隋唐五代史名詞解釋

  1.貞觀詩風:在南、北朝文學由對立走向融合的歷史進程中,初唐的貞觀時期是一個重要的發(fā)展階段,主掌貞觀詩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邊的北力文人和南朝文士,他們對南、北文學的不同有著清醒認識,并提出“各去所短,合其兩長”的文學主張。貞觀詩風的新變,起于對六朝聲律辭采的模仿和拾掇,太宗及其周圍的一批詩人,如楊師道、李百藥等早年雖有融和南北藝術(shù)技巧較為成功的作品,但后來多奉和應制之作,盡管在聲律辭藻的運用方面日趨精妙,但在風格趣味方面已日益貴族化和宮廷化。

  2.上官體:指唐初以宮廷詩人上官儀為代表的一種詩體,他的詩多為奉合應詔之作,綺靡浮艷,是齊梁宮體詩的余風。據(jù)《舊唐書·上官儀傳》記載,上官儀“工五言,好以綺錯婉媚為本,儀既貴顯,故當時頗有學其體者,時人謂之上官體”。上官體代表了追求形式技巧與聲辭之美的宮廷化傾向,但有一種天然媚美之斂,體現(xiàn)了較為健康開朗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和雍容典雅的氣度,成為代表當時宮廷詩人創(chuàng)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對律詩形式的發(fā)展也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3.初唐四杰:指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位初唐詩人。他們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滿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積著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氣。他們的詩重視抒發(fā)一己之情.出現(xiàn)了一種壯大的氣勢和慷慨悲涼的感人力量。同時,他們還反對繼承齊梁遺風的纖巧綺靡的上官體,積極開拓詩歌的思想題材領(lǐng)域,倡導富有“骨氣”的剛健之詩,為因循的初唐詩壇吹進了一陣清新空氣,使聲律風骨兼?zhèn)涞奶圃婇_始形成,但他們的詩仍殘留不少南朝遺風。

  4.七言歌行:是七言古詩與駢賦相互滲透融合而產(chǎn)生的一種詩體,在發(fā)展過程中也吸收了南朝樂府和近體詩的一些影響。七言歌行上承樂府詩即事抒情的傳統(tǒng),又吸收了格律詩玲瓏精致的風姿,意脈流蕩,波瀾開合,曼詞麗調(diào),風情萬種。唐代詩人創(chuàng)作r大量的七言歌行作品,但這些作品中,真正被之管弦、播于樂章的只是其中極少的部分,大量的還是作為詩篇流行于世。

  5.文章四友:指繼上官儀之后,武后時代的四個宮廷詩人,即杜審言、李嶠、蘇味道、崔融。杜審言是杜甫的祖父,其詩較少雕飾,對近體詩的形成和發(fā)展有一定貢獻,代表作《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李嶠、蘇味道、崔融都身居高官,其詩多為應制之作,內(nèi)容空洞。與蘇、李相較,崔融有些從軍詩尚有可取。

  6.沈、宋:“沈”指沈儉期,“宋”指宋之問,二人都曾在初唐時做過宮廷侍臣,媚附權(quán)貴,品格低下。他們所作律詩多應制奉和之作,佳篇不多,但詞采精麗,且數(shù)量較多,格律形式完整,為后人所推崇,為近體詩的建立和發(fā)展做出了貢獻。沈宋以前,律詩前后失粘的相當多,且多為五律。沈宋使五律更趨精密,完全定型,又使七律體制開始規(guī)范化。他們的五七言近體詩歌作品標志著五七言律體的定型。據(jù)《新唐書·宋之問傳》記載:“及之問、儉期,又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篇,如錦繡成文。學者宗之,號為沈、宋!

  7.沈宋體:律詩的別稱。初唐詩人在詩律方面有很大進展,他們主要在永明體的基礎(chǔ)上做了兩個工作,一是把四聲二元化,二是解決了粘式律的問題,從律句律聯(lián)到構(gòu)成律篇,擺脫永明詩人種種病犯說的束縛,創(chuàng)造了一種既有程式約束又留有廣闊創(chuàng)造空間的新體詩——律詩。其中貢獻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問,他們總結(jié)了六朝以來聲律方面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確立了律詩的形式,因此又稱律詩為“沈宋體”。

  8.王梵志詩和寒山詩:唐代出現(xiàn)了大量的詩僧,而僧詩中較為重要的有王梵志詩和寒山詩。王梵志詩今存390首,似非出于一人之手。寫世俗生活的部分,多底層人民的貧困與不幸;表現(xiàn)佛教思想的,大體勸人為善,語言通俗,當時似廣泛流傳于民間。寒山詩包括世俗生活的描寫、求仙學道和佛教內(nèi)容,其中表現(xiàn)禪機禪趣的詩,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9.吳中四士:指張若虛、賀知章、張旭和包融。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齊名,他們又都是江浙一帶人,這一帶在古代也叫吳中,因此人們稱他們?yōu)椤皡侵兴氖俊。其中賀知章、張若虛是當時著名的詩人,張旭是書法家,也是詩人,包融所傳詩不多。詩作以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最為著名!八氖俊毙愿窨穹,詩多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氣息、新的情趣,體現(xiàn)了唐詩從初唐到盛唐過渡的特色。

  10.《春江花月夜》:是初、盛唐之交詩人張若虛的代表作,被稱為“以孤篇蓋全唐”,歷來為人們所傳頌。這是一首長篇歌行,采用的是樂府舊題,但作者已賦予了它全新的內(nèi)容。張若虛在詩中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玲瓏透徹的詩境,而在明凈的詩境中。又融入了一層淡淡的憂傷。詩人將真切的生命體驗融入美的形象,詩情與畫意相結(jié)合,表明唐詩意境的創(chuàng)造已進入爐火純青的階段。

  11.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最有影響的詩歌流派之一,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多仕途失意,受佛道思想影響較深,尋求隱逸,因而詩中多描寫山水田園的自然風光,其詩詩風清新流麗,常常表現(xiàn)出靜謐恬淡的境界。孟浩然、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兩人都工于五言,都善于描寫自然景物,風格也有近似之處。在藝術(shù)成就方面。二人既可并駕齊驅(qū),又各標風韻,對后世都有深遠影響。王維的代表作主要有《輞川集二十首》、《山居秋暝》、《渭川田家》等,孟浩然的代表作主要有《夜歸鹿門歌》、《過故人莊》、《宿建德江》等。

  12.七絕圣手:指盛唐時期以寫七絕著名的詩人王昌齡。王昌齡詩的內(nèi)容多寫邊塞生活。而詩體則多用易于入樂的七絕。其《出塞》詩被推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胡應麟《詩藪》中說,在唐代詩人中“七言絕,太白、江寧為最”,江寧即E昌齡。王昌齡在七絕上著力尤多,成就也最高,因而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

  13.邊塞詩:是盛唐詩歌中的一個重要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適、岑參、王之渙等人,他們繼承并發(fā)展了魏晉、隋及唐初以來邊塞詩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以深刻的邊塞生活體驗,多方面反映邊塞生活,表現(xiàn)了鞏固國防、為國立功的英雄主義氣概和進取精神。詩歌反映了盛唐時代氣息,開闊了詩歌創(chuàng)作題材,氣勢磅礴,樂觀向上,描寫生動、形象,風格雄渾豪放.富有藝術(shù)感染力,促進了盛唐詩歌的繁榮。

  14.李、杜:指唐代大詩人李白和杜甫。二人一為積極浪漫主義的大師,一為現(xiàn)實主義的圣手,并為兩大詩歌流派的代表作家。韓愈《調(diào)張籍》中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薄杜f唐書·杜甫傳》則稱,杜甫“少與李白齊名,時號李杜”。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和杜牧也以詩名并稱“李杜”或“小李杜”。

  15.詩仙:詩中之仙。是對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稱譽。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充滿了發(fā)興無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氣勢浩瀚、變幻莫測的壯觀奇景。又有標舉風神情韻而自然天成的明麗意境,美不勝收。大概因其詩才飄逸如仙,多寫游山求仙之事,富有浪漫主義特色而得此名。宋代嚴羽在《滄浪詩話·詩評》中說:“人言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詞,長吉鬼仙之詞耳!

  16.詩圣:詩中之圣.是對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稱譽。杜詩兼?zhèn)浔婓w而又自鑄偉辭,集六朝、盛唐詩歌之大成,對后代許多詩人有著重要影響。宋人謂杜甫“實積眾流之長,適當其時而已”,為“詩之集大成者”,明代楊慎謂杜甫“圣于詩”,清代王士禎謂杜甫作“圣語”,后遂有“詩圣”之稱。

  17.詩史:是對唐代大詩人杜甫詩的稱譽。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要在“安史之亂”期間和之后,他飽嘗了那個時代的苦難,目睹和體驗了唐帝國由盛到衰急劇變化的嚴酷現(xiàn)實,因而他的詩歌把寫實傾向推向了藝術(shù)的頂峰。在“安史之亂”中,他與千千萬萬民眾一樣流離失所,他的詩如“三吏”、“三別”、《春望》等。最早也最全面、最深刻地反映了這場大戰(zhàn)亂所造成的災難,展現(xiàn)了戰(zhàn)火中整個社會變化的廣闊畫面。被譽為“詩史”。詩史的性質(zhì),決定了它寫作方法的變化,杜甫把強烈深沉的抒情融入敘事手法中,以敘事手法寫時事!缎绿茣繁緜髟疲骸案τ稚脐悤r事,律切精深,至于青不少衰。世號詩史。”

  18.三吏三別:是對杜甫詩《新安吏》、《潼關(guān)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的簡稱,這六首詩是杜甫有計劃、有安排寫成的作品。中唐時期,統(tǒng)治者實行了無限制、無章法、慘無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親眼目睹了這些現(xiàn)象,懷著矛盾痛苦的心情,寫成這六首詩作。杜甫在揭露統(tǒng)治階級兇殘苛暴的同時。以無限同情和感激的心情歌頌了廣大的人民!叭簟迸c“三別”表現(xiàn)手法不盡相同,“三吏”夾帶問答敘事.“三別”通篇都是人物的獨自。從文學源流上看,“三吏”、“三別”上承《詩經(jīng)》、漢樂府風格.下啟白居易諸人新樂府,是杜甫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的一個頂點。

  19.《篋中集》:中唐詩人元結(jié)所編的詩集。《篋中集》收沈千運、趙微明、孟云卿、張彪等詩人的作品,他們是最先感受到衰敗景象到來的一群詩人,他們詩中沒有盛唐詩中那種慷慨豪雄情調(diào),而是以悲憤寫人生疾苦。元結(jié)把他們的詩作編在一個集子里,給予很高的評價。元結(jié)的詩歌觀念,與他們是一致的,主張詩應有規(guī)諷寄托,有益政教。元結(jié)與《篋中集》的詩人們。一變盛唐詩人詩中的理想色彩,而轉(zhuǎn)向?qū)懭松,他們的詩有思想深度而乏藝術(shù)力量。

  20.大歷詩風:指的是大歷至貞元年間活躍于詩壇上的一批詩人的共同創(chuàng)作風貌。這些詩人的大多數(shù),青少年時期是在開元太平盛世度過的,受過盛唐文化的熏陶,可由安史之亂引發(fā)的近十年的空前戰(zhàn)亂.使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產(chǎn)生了明顯的變化。他們的詩。不再有李白那種非凡的自信和磅礴氣勢,也沒有杜甫那種反映戰(zhàn)亂社會現(xiàn)實的激憤和深廣情懷。盡管有少量作品存留盛唐余韻,也寫民生疾苦,但大量作品表現(xiàn)出一種孤獨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調(diào)。這使詩歌創(chuàng)作由雄渾的風骨氣概轉(zhuǎn)向淡遠的情致,轉(zhuǎn)向細致省凈的意象創(chuàng)造,以表現(xiàn)寧靜淡泊的生活情趣,雖有風味而氣骨頓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21.大歷十才子:大歷,是唐代宗李豫的年號。十才子指大歷年間的十位詩人,即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翊、錢起、司空曙、苗發(fā)、崔峒、耿偉、夏侯審。他們的生平大都不詳,因大歷初年在長安參加重要的唱和活動而為世人所矚目。他們的創(chuàng)作成就高低不一,錢起被公認為十才子之冠。他們的詩主要寫日常生活細事、自然風物和羈旅愁思,抒發(fā)寂寞清冷的孤獨情懷,表現(xiàn)超然世外的隱逸風調(diào)。藝術(shù)表現(xiàn)上以謝胱為宗,講究格律詞藻,追求清雅閑淡,工于白描寫景,技巧趨于細膩雕琢,大都寫得精致工整,帶有大歷詩特有的情思韻味!笆抛印敝,最初見于中唐詩人姚合編的《極玄集》。

  22.五言長城:指盛唐時期著名詩人劉長卿。劉長卿,字文房,世稱劉隨州。他因一生不得志,所作詩歌多寫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離亂之作。他的五言詩寫得最好,善于描繪自然景物,以畫入詩,簡括鮮明,所以自稱“五言長城”。代表作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對月》等都為后人所稱道。

  23.韓孟詩派:這是中唐時期與新樂府運動同時崛起的一個影響較大的詩派。以韓愈、孟郊為代表。他們進一步發(fā)展了杜甫詩歌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譎。孟郊詩風幽冷,尤善以“寒”字為中心,刻畫對生活的特殊感受;韓愈則形成雄怪的詩風,不僅以雄大氣勢見長,且常躍動怨憤郁躁的情緒。除了追求詩歌的雄奇怪異之美,他們還大膽創(chuàng)新,或以散文章法結(jié)構(gòu)詩篇,或在詩中大量使用散文句法,盡力消融詩與文的界限,“以文為詩”,對宋詩影響深遠。代表人物還有賈島、盧仝、李賀等人。

  24.孟詩韓筆: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追求奇崛險怪方面,中唐時期著名詩人韓愈和孟郊的詩風有近似之處,后人論詩常以“韓孟”并舉。又因韓愈以散文著稱,孟郊以詩名世,當時有“孟詩韓筆”之譽。唐人趙磷《因話錄》:“韓文公與孟東野友善。韓公文至高,孟長于五言,時號孟詩韓筆!

  25.郊寒島瘦:是對中唐詩人孟郊和賈島的稱謂。孟郊一生困頓,貧寒凄苦,其詩也常道窮愁凄涼;賈島的詩注重字句的雕琢、推敲。因二人詩歌都清峭瘦硬,好做苦語,故有此稱。蘇軾便曾經(jīng)提到“元輕白俗,郊寒島瘦”。

  26.劉、柳:指中唐時期優(yōu)秀詩人劉禹錫和柳宗元。他們交情甚篤,才華相當,而且“二十年來萬事同”,政治遭遇非常接近,由此奠定了他們詩歌思想內(nèi)容的共同基礎(chǔ)。劉禹錫、柳宗元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窮僻荒遠的貶所度過的,所以抒寫內(nèi)心的苦悶、哀怨,表現(xiàn)身處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執(zhí)著精神,便成了他們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要內(nèi)容,因此并稱“劉柳”。柳宗元的代表作品有《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等,劉禹錫的代表作品有《西塞山懷古》、《金陵懷古》等。

  27.張王樂府:張籍、王建是中唐時期較早從事樂府詩創(chuàng)作的詩人,二人是好友,又都以寫新樂府著稱,世稱“張王樂府”。張王樂府有許多共同特點:一是在古題、新題參用方面極相似;二是藝術(shù)上都好用七言歌行,并在詩的結(jié)尾兩句用重筆來突出主題;三是語言也都通俗明快,凝煉精悍。在扭轉(zhuǎn)大歷風調(diào),將詩歌創(chuàng)作導向重寫實、尚通俗之路的過程中,張籍、王建有著不可忽視的貢獻。

  28.元白詩派:中唐以元稹、自居易為代表的濤派,他們重寫實、尚通俗,以諷喻時事的樂府詩著稱,是對杜甫寫時事的創(chuàng)作道路的進一步發(fā)展。他們除在詩歌語言通俗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外,還通過詩歌詠唱促進了格律技巧的純熟。白居易的代表作有《長恨歌》、《琵琶行》、《新樂府》等,元稹的代表作有《樂府古題》等。

  29.元和體(長慶體):是指唐代詩人自居易、元稹在唐憲宗元和年間所形成的濤風。據(jù)《新唐書·元稹傳》記載:“稹尤長于詩,與居易名相埒,天下傳諷,號元和體!焙髞砟7略罪L格所作的作品,也稱元和體。又因白居易編有《白氏長慶集》,元稹編有《元氏長慶集》,后人也把這種詩風稱為“長慶體”。

  30.通江唱和:元稹、白居易在相識之初,即有酬唱作品,此后他們分別被貶,一在通州,一在江州,雖路途遙遙,仍頻繁寄詩,酬唱不絕,即所謂的“通江唱和”,成為文學史上一個令人注目的現(xiàn)象。元、白此期的唱和詩多長篇排律,次韻相酬,短則五六十句,長則數(shù)百句,洋洋灑灑,蔚為大觀。如白居易有《東南行一百韻》寄元稹,元稹即作《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回贈。另外二人還有一些寄懷酬答的短篇小濤.真摯耐讀,清新有味。如自居易的《舟中讀元九詩》和元稹的《酬樂天舟泊夜讀微之詩》。

  31.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是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提出的文學主張,是新樂府運動的創(chuàng)作綱領(lǐng)。所謂為時為事而作,也就是自居易在《新樂府序》中說的“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為時為事而作,首要的還是“為君”而作。他也認為“但傷民病痛,不識時忌諱”,并創(chuàng)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諷諭詩,但總體指向卻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因為只有將民情七達天聽,皇帝開壅蔽、達人情,政治才會趨向休明。由此可見自居易的詩歌主張是重寫實、尚通俗、強調(diào)諷諭。

  32.新樂府運動:是由唐代詩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導的詩歌革新運動!靶聵犯币幻,是白居易相對漢樂府而提出的,其含義就是以自創(chuàng)的新的樂府題目詠寫時事,故又名“新題樂府”。這類詩的特點是:自創(chuàng)新題,詠寫時事,體現(xiàn)漢樂府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代表作家及作品有白居易的《新樂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詞》、《織婦詞》,張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謠》等。

  33.古文:這一概念由韓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排偶的駢文視為俗下文字,認為自己的散文繼承了先秦兩漢文章的傳統(tǒng),所以稱“古文”,其特點是奇旬單行,長短不拘,書寫自由。韓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復古代的儒學道統(tǒng),將改革文風與復興儒學變?yōu)橄噍o相成的運動。由于韓愈、柳宗元等人的宣傳倡導和創(chuàng)作實踐,唐后期古文寫作極盛,質(zhì)樸流暢的散體終于取代駢體.成為文壇的主要風尚。唐代散文繼承了秦漢散文傳統(tǒng),又具有題材更廣、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更密切、文學性更強等新的特點。

  34.文以明道:在古文運動中,韓愈、柳宗元明確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張。韓愈一再說自己“修其辭以明其道”,其主要目的,除了致力于建立儒家道統(tǒng)外,便是用“道”來充實文的內(nèi)容,使文成為參預現(xiàn)實政治的強有力的輿論工具。出于相同的政治目的,韓、柳二人不約而同地走向了以文明道、反對不切實際的文體文風的路途。他們將文體文風的改革作為其政治實踐的組成部分,賦予強烈的政治色彩和鮮明的現(xiàn)實品格,去其浮靡空洞而返歸質(zhì)實真切。創(chuàng)作了大量飽含政治激情、具有強烈針對性和感召力的古文杰作。

  35.晚唐小品:在古文走向衰落的過程中。晚唐小品卻異軍突起、大放光彩,魯迅在《小品文的危機》中指出“唐末詩風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輝”。它是韓愈、柳宗元的雜說、寓言小品等類文體在新形勢下的繼續(xù)和發(fā)展,也是晚唐日趨尖銳的各種社會矛盾下的產(chǎn)物。晚唐小品有三個基本特點:一是篇幅短小精悍;二是多為刺時之作,有的放矢,批判性強;三是情感熾烈.生氣貫注。其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陸龜蒙、羅隱等人。

  36.三十六體:晚唐李商隱、溫庭筠、段成式都擅長駢體文,時號“三十六體”.因三人在其從兄弟中皆排行第十六。故有此稱。他們大力提倡以四字、六字相間為句的四六文,重辭藻、典故、聲韻、偶對,向唯美主義方向發(fā)展,并將駢文廣泛應用到書信、公文、表奏等各種文體中,不少作品無異于文字游戲。在創(chuàng)作技巧和文風上,他們的駢文則有了一些新的變化,大都雕鏤精工,用典深僻,詞采繁縟.偶對切當,風格更為華麗濃艷,其中以李商隱的駢文最具代表性。

  37.唐傳奇:是在前代志怪小說和史傳文學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文言小說,與傳錄異事、粗陳梗概而無甚作意的六朝小說相比,傳奇作者更注重作品的審美價值,注重小說愉悅性情的功用,由此形成“作意好奇”、“始有意為小說”的特點。唐傳奇的題材擴大,篇幅大大加長,鋪展為幾千字的規(guī)模,能比較完整豐富地反映生活,寫出生活的流動發(fā)展,從中展示出人物的命運,而且情節(jié)完整、生動、曲折,藝術(shù)描寫趨于深入、細膩.并注意刻畫人物的思想性格,反映更加豐富復雜的社會內(nèi)容。在唐代的文言小說中,軼事與志怪兩類所占的比例相當大,真正傳奇體制的作品數(shù)量并不算很多,但卻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發(fā)展的一種質(zhì)的新變。唐傳奇的出現(xiàn),標志著我國文言小說發(fā)展到了成熟的階段。代表性作品有王度的《古鏡記》、白行簡的《李娃傳》、杜光庭的《虬髯客傳》等。

  38.變文:也簡稱“變”,是寺院僧侶向聽眾做通俗宜傳的一種文體!白儭笔瞧娈愔,因其文講唱佛經(jīng)中神的奇異之事,故稱“變文”。這種文體盛行于唐代,因清光緒年間才從甘肅敦煌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故又稱“敦煌變文”,F(xiàn)存變文,其內(nèi)容一為佛經(jīng)故事,如《降魔變文》、《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一為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如《伍子胥變文》、《王昭君變文》;一為當時當?shù)氐闹卮笫录腿宋,如《張議潮變文》等。變文對我國通俗講唱文學的發(fā)展有一定影響,也是研究我國說唱文學和民間文學的重要資料。

  39.小李杜:指晚唐詩人李商隱和杜牧。清代吳錫麒《杜樊川集注序》:“義山、牧之,世亦以'李杜’并稱!睘榱撕褪⑻评疃畔鄥^(qū)別,人們習慣地稱李白、杜甫為“攣杜”,而將李商隱、杜牧稱為“小李杜”!缎绿茣ざ拍羵鳌氛f:“牧于詩,情致豪邁,人號為小杜,以別杜甫云!倍瞬⒎Q,主要因為他們當時的詩名大致相當,其實二者詩歌風格并不一致。清代劉熙裁在《藝概》中就用“杜樊川詩雄姿英發(fā).李樊南詩深情綿邈”兩句來概括區(qū)別二人詩風。

  40.溫、李:指晚唐詩人溫庭筠和李商隱。兩人的詩在當時齊名.詩風也有近似之處,因而并稱“溫李”。金人元好問在《黃金行》中寫道:“筆頭仙語復鬼語,只有溫李無他人!本投嗽姼鑴(chuàng)作的藝術(shù)成就而言,溫庭筠不如李商隱,李商隱以其詩歌情調(diào)的朦朧幽美、內(nèi)涵的多義性和風格的凄艷渾融,卓然成為詩國開疆辟土的大家;而溫庭筠的詩多在艷麗中帶有濃厚的世俗乃至市井色彩,鮮明地表現(xiàn)出晚唐風尚。

  4I.苦吟詩人:主要指賈島、姚合及其追隨者,他們的詩作代表了晚唐普遍的創(chuàng)作風尚?嘁髟娙舜蠖紝⑸钋槿まD(zhuǎn)移到吟詠日常感受及親友唱和上,并且苦吟成癖,以徘徊吟詠的心境和殫精竭慮的態(tài)度與方法。多方面審視自己的貧窮、窘困、閑散,對情與景進行深刻挖掘與雕琢,從而創(chuàng)作出“清新奇僻”的詩。其缺點足詩境狹窄,有句無篇,缺乏博大深廣的情懷。

  42.香奩體:以唐代韓倔的《香奩集》為代表的一種詩風,又名艷體。因這類作品多寫男女之情和婦女的服飾容態(tài),風格綺麗纖巧而得名。它淵源于六朝宮體.而描寫范圍則從宮廷貴族擴大到一般士大夫的戀情和生活.對后世詩歌有一定影響。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體》云:“香奩體,韓倡之詩,皆裾裙脂粉之語,有香奩集!

  43.皮、陸:指晚唐文學家皮日休和陸龜蒙,兩人為好友,并稱“皮陸”。兩人詩酒唱和,題詠風物,寫了六百多首詩,編為《松陵唱和集》.在唐末詩壇,別成江湖隱逸一派。皮陸唱和,在淡于世事的同時,特別關(guān)注個人生活,多攝取日常和身邊的器具、景物、人事為詩歌材料,所唱和的無非是酒、茶、漁釣、賞花、玩石等瑣物、碎事和各種閑趣,倒是一些小詩,寫得較有情味,如《春夕酒醒》的唱和詩。另外,兩人在當時還以小品文著名,皮日休的代表作品是《讀司馬法》,陸龜蒙的代表作品是《野廟碑》。

  44.韻味說:司空圖在《與李生論詩書》中開宗明義地把“味”作為詩歌審美的第一要義提了出來。他的所謂“味”是指“咸酸之外”的詩歌的“醇美”,這種韻味不是任何一篇詩歌作品都具備的,而必須是有意境作品的特質(zhì)。而有“韻味”、有意境的作品,也就是他在《與極浦書》中所說的具有“韻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作品。司空圖的“韻味”說和他的“四外”說對詩歌的意境理論作了深入細致而又精辟的分析闡述,對后世的詩歌理論和詩歌創(chuàng)作都有深遠的影響,宋代蘇軾的“遠韻”觀、嚴羽的“興趣”說、清代王士稹的“神韻”說、王國維的“境界”說等都或直接或間接、或多或少地受到司空圖“韻味”說的影響。

  45.曲子詞:詞的初期稱呼。詞原是配合燕樂而創(chuàng)作的歌辭,在唐代文獻中稱曲或曲子。五代歐陽炯的《花間集序》中出現(xiàn)了曲子詞的名稱。所謂曲子詞,“曲予”是其燕樂曲調(diào),“詞”則是與這種曲調(diào)相配合的唱辭,如“敦煌曲子詞”。曲子詞作者眾多,題材廣泛,詞體未定型,藝術(shù)上比較粗糙,屬于詞的初創(chuàng)階段。

  46.竹枝詞:唐代樂府曲名,也稱竹枝、竹枝子,本來是巴渝一帶的民間歌曲。崔令欽《教坊記·曲名》中已載有“竹枝子”,且在唐玄宗時已采人教坊。中唐前期詩人顧況已有《竹枝詞》之作。劉禹錫為夔州刺史時,根據(jù)民歌改作新詞11首,歌詠巴山蜀水自然風光、人民習俗、男女戀情,也曲折透露了自己被壓抑的心情,語言通俗優(yōu)美,每首七言四句,形同七絕。當時的自居易也有《竹枝》,其后竹枝詞作者頗多,大都用它來寫人情風土,有民歌色彩。

  47.敦煌曲子詞:是近代在甘肅敦煌石窟發(fā)現(xiàn)的唐及五代詞,其中主要是民間詞作,也有少數(shù)文人作品。這些詞最早寫于盛唐時期,大部分為中晚唐作品。詞的題材廣泛,藝術(shù)成就很不一致。其中少數(shù)優(yōu)秀作品想象豐富,比喻貼切,語言通俗,生活氣息濃厚,如寫歌伎不幸遭遇的《望江南》、《拋繡球》等。敦煌曲子詞對研究詞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48.《花間集》:是最早的文人詞總集,后蜀趙崇祚編,收錄唐、五代詞人溫庭筠、皇甫松、韋莊等十八家詞500首。歐陽炯作《花間集序》,指出這些詞人把視野完全轉(zhuǎn)向裙裾脂粉、花柳風月,寫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狀,特別是她們的內(nèi)心生活;在藝術(shù)上則是文采繁華、輕柔艷麗,崇尚雕飾,追求婉媚,充溢著脂香膩粉的氣味,形成了縟采輕艷的花間詞風;ㄩg詞的這種特點對詞體文學的特征影響極大,“詩莊詞媚”一說的成因即與它有很大關(guān)系。

【隋唐五代史名詞解釋】相關(guān)文章:

《五代史》10-25

隋唐英雄記作文11-14

佛教從隋唐向宋代的發(fā)展12-12

隋唐時期減災政策與救荒制度12-12

光的名詞解釋11-05

藥劑名詞解釋11-08

隋唐哲學的特點及其發(fā)展趨向12-11

南北朝隋唐時期的漢字規(guī)范12-10

隋唐時期佛教興盛的表象及其原因探析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