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老板做不到“放手過程,只要結果”?
經理人的“拿我是問”當真能夠規(guī)避老板介入嗎?
經理人:“咳,甭提了,那老板……我正按部就班地執(zhí)行既定計劃,突然老板插進來指手畫腳,而且不了解情況,瞎指揮,
經理人應對老板插手的慢四步
。你越不希望這樣,老板越是插手,搞得根本沒法干活兒。所以我選擇了離開!筆者:“平時遇到這樣情況,你是怎么處理的?”
經理人:“既然老板插手要管,那我就不管了。不然出錯了,算誰的?”
筆者:“那你這樣做是不是要證明老板是錯誤的?等著看老板的笑話?”
經理人:“用事實說話。我這樣做是讓老板長記性,以后不再插手。”
筆者:“老板吃虧后,長記性了嗎?”
經理人:“要長記性就好了!這一點就是××老板的瓶頸。所以,××企業(yè)做不大!
筆者:“那你說老板該如何做?是不是老板決定讓你做后就不用管了?”
經理人:“對!既然老板安排我做了,就不用管了,等著要結果就是了。”
筆者:“萬一時間到了,最終沒有實現預期的效果、有了大的閃失,該怎么辦?”
經理人:“拿我是問!”——經理人這時往往顯得很有氣節(jié)。
筆者:“拿你是問,問什么呢?能問出什么呢?”
這時大多經理人都會語塞。但也會有經理人勉強回答:“我以人格擔保。”
此時我開玩笑說:“人格能作為擔保寫進合同文本嗎?”
經理人:“不信任!表面上信任,事實上處處設防、跟蹤、插手!
筆者:“不信任你什么?”
經理人思考后回答:“兩條。一是能力上不信任,二是擔心我做什么手腳。但主要還是能力上不信任!
筆者:“為什么會產生能力上的不信任呢?”
經理人:“大多數老板總覺得自己最高明,自己的能力最強!”
管理資料
《經理人應對老板插手的慢四步》(http://www.ishadingyu.com)。對人品信任問題,很多老板也認同:職業(yè)經理人做到一定層面,人品上一般沒有什么大問題。但人品沒什么問題并不等于就不需要約束和監(jiān)督。好人和壞人的區(qū)別就在于好人能夠自覺地遵守制度的約束和監(jiān)督,壞人是積極地鉆制度和監(jiān)督的漏洞,甚至破壞制度。發(fā)揮能力是需要條件的。能力信任問題,則始終是老板關注的問題。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過去的能力換了環(huán)境還能否發(fā)揮出來還有待于檢驗。職業(yè)經理人在A企業(yè)做得好,并不一定到了B企業(yè)就能做得好,至少你剛空降到一家企業(yè),不會立即如魚得水,總需要適應。所以,即使老板給了你充分的授權也要對你的權力有一個跟蹤保護的過程。一位A經理人空降到資產有10億的企業(yè)任總裁,上任當天老板宣布了企業(yè)的事情歸A總管,但事實上老板都在背后插手。這并不是簡單的對A總的能力不信任,而是對A總的一種保護,同時也是一種對企業(yè)負責任的表現。試想偌大的一家企業(yè),董事長陡然不管,讓位于一位人生地不熟的空降經理人,豈不是開國際玩笑?經理人進入企業(yè)處于弱勢狀態(tài),處于強勢的老板若不背后幫你一把,把你扶上馬送一程,肯定會摔跟頭的。有些經理人會說:既然老板不放心,還不如不宣布讓我管。我說不宣布讓你管,你連名義支持都得不到,又何談名正言順呢?所以說老板當眾宣布,背后又插手,反而是負責任的做法。
從上面分析來看,是老板對職業(yè)經理人不信任,似乎是老板的問題,其實從職業(yè)經理人的角度分析,也有兩大原因。
第一,職業(yè)經理人自身存在溝通障礙
現實中許多經理人不知道與老板溝通,不會與老板溝通,也就是只專業(yè)不職業(yè),只會做事不會做人。這類經理人大多是專業(yè)技術出身,或從外企過來的,對做事在行,但對人際關系不在行或者不太注重,于是存在兩大認識誤區(qū)。首先,認為與老板溝通沒必要,特別在應該追求效率的民企不應該再來這一套。這表現在有些經理人與下屬溝通還可以,但是對待老板就不會溝通,認為老板高薪請我來就是干活兒的,我沒有必要花費那么多心思做些與業(yè)務沒關系的事。其次,認為老板應該主動與經理人溝通。認為老板高薪請我來,說明我比老板牛,我跟老板溝通降低了身份。這是心態(tài)問題,心態(tài)有問題做事肯定出問題。事實經驗告訴人們:其實就職民企更應該注重與老板溝通,因為民企在成長發(fā)展過程中許多信息通道機制就沒有建立起來或者混亂,你若不主動與老板溝通,老板根本無法獲得信息。
第二,缺少職業(yè)經理人的法律約束機制
由于我國法律機制的不健全,目前市場化的企業(yè),對職業(yè)經理人根本就沒有什么約束,而國企對干部的約束倒是相當強的。因此,從管理的角度看,民企老板相對于國企管理者來說,處于相對弱勢地位,老板出于對風險控制的需要,因此頻頻插手下屬事務就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