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亚洲二区亚洲三区,国产成人高清在线,久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看,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牛牛,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狠狠夜色午夜久久综合热91,日韩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杜甫的簡介

時間:2023-08-17 17:00:25 嘉璇 資料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杜甫的簡介(附人物生平)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杜甫的簡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杜甫的簡介(附人物生平)


目錄
【1】杜甫的簡介【4】人物生平
【2】文學(xué)成就【5】親屬成員
【3】創(chuàng)作經(jīng)歷【6】死因之謎


  杜甫的簡介

  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于河南鞏縣。由于他在長安時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稱少陵野老,后世又稱他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墒亲鳛椤霸娛贰钡亩旁姴⒉皇强陀^的敘事,用詩體去寫歷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現(xiàn)實的同時,還通過獨特的風(fēng)格表達出作者的心情。

  杜甫生長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xué)傳統(tǒng)的家庭中,7歲即開始學(xué)詩,15歲時詩文就引起洛陽名士們的重視。他的生活從20歲后可分為四個時期。

  漫游時期:從玄宗開元十九年(731)至天寶四載(745)。杜甫進行了兩次長期的漫游。他在這兩次漫游里,過的是登山涉水、高歌游獵的浪漫生活。他在這時期寫的詩只有二十幾首流傳下來,主要是五言律詩和五言古體詩!锻馈繁銓懺谶@個時期。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遇,二人暢游齊魯,結(jié)下深厚的友誼。次年秋,杜甫將西去長安,李白準(zhǔn)備重游江東,他們在兗州分手,此后沒有再會面,杜甫為此寫過不少懷念李白的感人詩篇。

  長安時期:從天寶五載至天寶十四載,杜甫在長安居住1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創(chuàng)作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杜甫“嘗困于衣食”,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出入貴族府邸,充當(dāng)“賓客”,同時,他結(jié)交一些與他同樣貧困的朋友,也比較廣泛地接觸勞動人民。他的足跡從貧乏的坊巷走到貴族的園林,從重樓高閣互競豪華的曲江走到征人出發(fā)必須經(jīng)過的咸陽橋畔,仕途要求的失敗使他能客觀地認識統(tǒng)治階層的腐敗,個人的饑寒交迫使他能體會到人民的疾苦,這兩方面截然不同的生活都在杜甫詩中得到反映。天寶十一載以后,他寫出《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不朽的名篇,天寶十四載冬,杜甫探視寄居在奉先的妻子,寫出《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表達了他“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的深情,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概括了社會上尖銳的矛盾,又描繪了“入門聞號□,幼子饑已卒”的家庭景況,這是他十載長安生活的總結(jié),也標(biāo)志著唐朝盛世最后的總結(jié)。這時期流傳下來的詩約一百余首,其中優(yōu)秀的詩篇大都是五七言古體詩。

  任職左拾遺與流亡時期:從肅宗至德元載(756)至乾元二年(759)。安祿山起兵后,長驅(qū)南下,很快就攻陷了洛陽、長安。杜甫不幸被叛軍截獲,送往長安。杜甫陷城中將近半年,看著莊嚴(yán)整飭的京城一片荒涼,生靈涂炭,聽著唐軍兩次反攻,先后在陳陶、青坂兩處都全軍覆沒的消息,滿腔悲憤,寫出《悲陳陶》《悲青坂》《春望》《哀江頭》等詩。至德二載(757)四月,杜甫逃出長安,奔赴肅宗臨時駐地鳳翔,受任為左拾遺。八月,完成與《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先后媲美的長詩《北征》。乾元二年春,杜甫往河南探視舊居,歸途上親眼看到人民在官吏們殘酷的壓迫下蒙受的苦難,寫出著名的《新安吏》《潼關(guān)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組詩六首,后人簡稱為“三吏”、“三別”。杜甫對政治感到失望展轉(zhuǎn)走上艱難的蜀道,后來到了成都。

  漂泊西南時期:從肅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歷五年(770)。11年內(nèi),杜甫在蜀中8年,在荊、湘3年。實際上他在成都先后住過5年,生活還是比較安定的。但他并不曾忘記流亡失所、無處安身的人們,在《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中唱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名句。寶應(yīng)二年春,延續(xù)七、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結(jié)束,杜甫聽到這個消息,驚喜欲狂,脫口唱出《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七律,迸發(fā)出內(nèi)心的歡悅,這是杜甫生平一首最快樂的高歌。

  大歷四年至五年是杜甫生活的最后兩年,他沒有定所,往來于岳陽、長沙、衡州、耒陽之間,大部分時間是在船上度過的。他在大歷五年冬死于長沙與岳陽之間湘江上的舟中,終年59歲。杜甫死后,靈柩停厝在岳陽,43年后即憲宗元和八年(813),才由他的孫子杜嗣業(yè)移葬于河南首陽山下。

  軼事典故

  憤斥皇親

  唐玄宗當(dāng)政時期的唐王朝,在當(dāng)時的世界上是一個大國。但就在這表面上看起來仍然強大的大國里,因上下其手等諸多原因,業(yè)已孳生著崩潰的征兆。終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傾覆的轉(zhuǎn)折點——“安史之亂”的發(fā)生。

  杜甫獲悉這種情況后,覺得當(dāng)權(quán)者不顧民生只顧自己享樂的做法,定然會導(dǎo)致國家的敗亡;于是他便大為憤慨地揮筆寫下后來被選進著名選本《唐詩三百首》的詩作,亦即題為《麗人行》的七言長篇古詩。該詩由于把楊家那炙手可熱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膽的諷刺和深刻的揭露,成為一首名副其實的“史詩”;而人們還從中概括出一個成語“炙手可熱”,用來表明氣焰很盛,權(quán)勢很大的那一號貨色。

  返回目錄>>>

  文學(xué)成就

  文學(xué)作品

  杜甫詩“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寶元二年(1039年)王洙輯有1405篇,編為18卷,題為《杜工部集》。錢謙益編有《箋注杜工部集》。楊倫說:“自六朝以來,樂府題率多模擬剽竊,陳陳相因,最為可厭。子美出而獨就當(dāng)時所感觸,上憫國難,下痛民窮,隨意立題,盡脫去前人窠臼”。

  詩歌地位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fēng)沉郁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fēng)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zhǔn)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fēng)格,而以沉郁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朝廷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dāng)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guān)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

  詩歌體制

  杜甫善于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并加以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fā)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復(fù),標(biāo)志著我國詩歌藝術(shù)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xiàn)出顯著的創(chuàng)造性,積累了關(guān)于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shù)經(jīng)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著作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絕句》、《望岳》等等。

  返回目錄>>>

  創(chuàng)作經(jīng)歷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xué)傳統(tǒng)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xué)詩,15歲揚名,一生不得志,只做過一些左拾遺等小官,雖然被后世稱為“詩圣”,詩歌被稱為“詩史”,可在唐朝當(dāng)時并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

  有一首《戲為六絕句(其二)》就是寫“初唐四杰”的:“王楊盧駱當(dāng)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逼渲胁环σ灿性娙说淖员,杜甫的經(jīng)歷和詩歌創(chuàng)作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讀書和漫游時期

  (三十歲以前)

  所謂“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開元十九年(時二十歲)開始漫游吳越,5年之后歸洛陽應(yīng)舉,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齊趙。之后在洛陽遇李白,兩人相見恨晚,結(jié)下了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后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后又遇于東魯,再次分別,這便是“詩仙”與“詩圣”的最后一次相見。此期間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馬詩》、《贈李白》等。

  困居長安時期

  (三十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yīng)試,落第。當(dāng)朝宰相李林甫為了達到權(quán)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說無人中舉。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的職位。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quán)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biāo)志著他經(jīng)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連舉行了三個盛典。杜甫借此機會寫成了三篇《大禮賦》,玄宗使待制集賢院,但并未得重用。

  為官時期

  (四十四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fā),潼關(guān)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等詩。后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于忠言直諫,上書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zhàn),采用春秋陣法,結(jié)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為左拾遺,上書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其后,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wù)鎸嵉赜涗浵聛,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西南漂泊時期

  (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著九節(jié)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guān)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人隨人民逃難,經(jīng)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yán)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后嚴(yán)武為劍南節(jié)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嚴(yán)武處,嚴(yán)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衡州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陽樓》等大量名作。其中最為著名的詩句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而《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是千古絕唱。

  返回目錄>>>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杜甫遠祖為漢武帝時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審言。杜甫與唐代另一大詩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為晉代大學(xué)者、名將杜預(yù)之后,不過兩支派甚遠。祖籍襄陽(今屬湖北),曾祖父杜依藝為鞏縣令,遂居鞏縣(今屬河南)。杜甫出自杜預(yù)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預(yù)少子杜尹。杜甫于唐睿宗太極元年正月初一(712年2月12日)生于鞏縣。母親崔氏,在杜甫年幼時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親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年少成名

  杜甫青少年時因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xué),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志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fù)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杜甫少年時期有機會受到各種文化藝術(shù)的熏陶,這對他日后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很大的影響。例如他五六歲時在河南郾城看過舞蹈家公孫大娘的劍器渾脫舞;后在洛陽尚善坊的岐王李范宅里,遵化里玄宗寵臣崔滌堂前,聽過李龜年的歌聲;在洛陽北邙山頂玄元皇帝廟里欣賞過畫圣吳道子畫的五圣尊容、千官行列,這在他以后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都有所反映。當(dāng)時社會名流崔尚、魏啟心看到他習(xí)作的詞賦,夸獎他有班固、揚雄之風(fēng)。還有李邕、王翰這樣的長輩也屈尊來訪問他。

  早年游歷

  開元十九年(731年),十九歲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西臨猗)。二十歲時,杜甫漫游吳越,歷時數(shù)年。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鄉(xiāng)參加“鄉(xiāng)貢”。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jié)果落第。

  杜甫的'父親時任兗州司馬一職,杜甫于是赴兗州省親,與蘇源明等一起,到齊趙平原,作第二次漫游。他在齊趙一帶過了四五年“裘馬輕狂”的“快意”生活,也留下了現(xiàn)存最早的幾首詩:《登兗州城樓》,是省侍父親于兗州時的作品;還有《畫鷹》《房兵曹胡馬》兩首,以青年人的熱情歌頌了雄鷹和駿馬;還有一首《望岳》,更是其中的杰作,結(jié)尾的兩句是流傳千古的名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流露了詩人少年時代不平凡的抱負。

  兩遇李白

  天寶三載(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兩人相約同游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會見了詩人高適,這是第三次漫游。之后,杜甫又到齊州(今山東濟南)。

  天寶四載(745年),他在齊魯又與李白相見,在飲酒賦詩之外,又討論了煉丹求仙,而且共同訪問了兗州城北的隱士范野人。兩人還互贈了詩篇。杜贈李的詩說:“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崩钯浂诺脑娬f:“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兩人從此以后就再也沒有見面。

  困頓長安

  天寶六載(747年),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yīng)試,杜甫也參加了考試。由于權(quán)相李林甫編導(dǎo)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科舉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轉(zhuǎn)走權(quán)貴之門,投贈干謁等,但都無結(jié)果。他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天寶十載(751年)正月,玄宗將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寶九載冬天預(yù)獻《三大禮賦》,得到玄宗的賞識,命待制在集賢院,然而僅得“參列選序”資格,等候分配,因主試者仍為李林甫,所以沒有得到官職。

  天寶十四載(755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一說任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但杜甫在《官定后戲贈》題下原注曰:“時免河西尉,為右衛(wèi)率府兵曹!倍拼膶W(xué)家元稹及《新唐書》卻提及杜甫為“胄曹參軍”,故其官職尚存爭議)

  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余,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xué)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今陜西省蒲城縣)省家,杜甫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戰(zhàn)亂流離

  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fā),第二年六月,潼關(guān)失守,玄宗倉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靈武市),是為肅宗。

  這時的杜甫已將家搬到鄜州(今陜西富縣)羌村避難,他聽說了肅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同被俘的王維被嚴(yán)加看管,杜甫因為官小,沒有被囚禁。盡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

  他時刻注視著時局的發(fā)展,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寇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為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dān)。當(dāng)討伐叛軍的勁旅——鎮(zhèn)西北庭節(jié)度使李嗣業(yè)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guān)中待命二首》的詩,表達了強烈的愛國熱情。

  任職拾遺

  至德二載(757年)四月,郭子儀大軍來到長安北方,杜甫冒險從城西金光門逃出長安穿過對峙的兩軍到鳳翔(今陜西寶雞)投奔肅宗。五月十六日,被肅宗授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

  被貶華州

  不料杜甫很快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被貶到華州(今華縣),負責(zé)祭祀、禮樂、學(xué)校、選舉、醫(yī)筮、考課等事。

  到華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悶和煩惱。他常游西溪畔的鄭縣亭子(在今杏林鎮(zhèn)老官臺附近),以排憂遣悶。他在《題鄭縣亭子》《早秋苦熱堆案相仍》《獨立》和《瘦馬行》等詩中,抒發(fā)了對仕途失意、世態(tài)炎涼、奸佞進讒的感嘆和憤懣。

  疏救房琯這件事,杜甫經(jīng)宰相張鎬力救而得釋放。但“帝自是不甚省錄”,從此之后,肅宗對杜甫不再重用。這年九月,長安收復(fù)。十一月杜甫回到長安,仍任左拾遺,雖忠于職守,但終因受房琯案牽連,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三吏三別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暫離華州,到洛陽、偃師(均在今河南。┨接H。第二年三月,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之戰(zhàn)爆發(fā),唐軍大敗。

  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見到戰(zhàn)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zāi)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參戰(zhàn)的愛國行為,感慨萬千,便奮筆創(chuàng)作了不朽的史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并在回華州后,將其修訂脫稿!皾M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

  客居秦州

  乾元二年(759年)夏天,華州及關(guān)中大旱,杜甫寫下《夏日嘆》和《夏夜嘆》,憂時傷亂,詠嘆國難民苦。

  這年立秋后,杜甫因?qū)ξ蹪岬臅r政痛心疾首,而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wù),西去秦州(今甘肅省天水一帶)。杜甫在華州司功任內(nèi),共作詩30多首。

  漂泊蜀中

  杜甫幾經(jīng)輾轉(zhuǎn),最后到了成都,在嚴(yán)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也稱“浣花草堂”。后被嚴(yán)武薦為節(jié)度參謀,全家寄居在四川奉節(jié)縣。

  廣德二年(764年)春,嚴(yán)武再鎮(zhèn)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將近兩年。嚴(yán)武表薦杜甫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做了嚴(yán)武的參謀,后人又稱杜甫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辭了職。

  這五六年間,杜甫寄人籬下,生活依然很苦,他說:“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狂夫》)“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zhí)鋿|門!

  他用一些生活細節(jié)來表現(xiàn)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說他的孩子那種還沒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對父親很尊重,不知父子禮,餓了的時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禮,餓了就吵著要飯吃,在東門外號哭。

  到了秋風(fēng)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敗,饑兒老妻,徹夜難眠,他寫了《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其中最為著名的詩句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創(chuàng)作高潮

  永泰元年(765年)四月,嚴(yán)武去世,杜甫離開了成都。經(jīng)嘉州(樂山)、戎州(宜賓)、渝州(重慶)、忠州(忠縣)、云安(云陽),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到達夔州(奉節(jié))。

  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顧,杜甫得以在此暫住,為公家代管東屯公田一百頃,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買了四十畝果園,雇了幾個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參加一些勞動。

  這一時期,詩人創(chuàng)作達到了高潮,不到兩年,作詩四百三十多首,占現(xiàn)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兜歉摺分械摹盁o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成為千古絕唱。

  思鄉(xiāng)歸途

  大歷三年(768年),杜甫思鄉(xiāng)心切,乘舟出峽,先到江陵,又轉(zhuǎn)公安,年底冬天的時候漂泊到湖南岳陽,泊舟岳陽樓下。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想到自己晚年漂泊無定,國家多災(zāi)多難,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登岳陽樓》。

  由于生活困難,不但不能北歸,還被迫更往南行。大歷四年正月,由岳陽到潭州(長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陽),復(fù)折回潭州。

  舟中長逝

  大歷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亂,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陽,遇江水暴漲,只得停泊方田驛,五天沒吃到東西,幸虧縣令聶某派人送來酒肉而得救。

  后來杜甫由耒陽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這時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歸,這時便改變計劃,順流而下,折回潭州。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

  返回目錄>>>

  親屬成員

  先世

  高祖父杜魚石(隋獲嘉縣令)→曾祖父杜依藝(唐鞏縣令)→祖父杜審言(膳部員外郎)→父杜閑(唐奉天令)

  祖父

  杜甫的祖父為唐初詩人杜審言。杜審言很有才華,但恃才傲世。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合稱“文章四友”。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擢進士第,為隰城尉。后轉(zhuǎn)洛陽丞。

  武后圣歷元年(698年),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卻在此時得罪同事郭若訥、長官周季重,兩人合謀誣陷杜審言,定了死罪。杜甫的叔叔杜并年十三,刺殺周季重,事震朝野。杜審言因此不死,被武則天召入京師。又因欣賞其詩文,授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員外郎。后因勾結(jié)張易之兄弟,被流放到峰州。但不久又被詔回。

  父母

  杜甫的'父親為杜審言長子杜閑,生母為清河?xùn)|武城人,但在其出生后不久就去世。父親續(xù)娶盧氏。杜甫由其姑母撫養(yǎng)長大。杜甫極少提到繼母。

  兄弟姐妹

  杜甫有兄長,早夭,三個同父異母弟及一同父異母妹,杜甫在詩中常提及他們。

  妻子

  杜甫于30歲時,暫時中斷了在齊魯燕趙間的漫游,回到洛陽,在偃師縣西北的首陽山下筑就陸渾山莊,然后迎娶了弘農(nóng)縣(天寶年間改靈寶縣)司農(nóng)少卿楊怡之女為妻。

  司農(nóng)少卿為主管農(nóng)業(yè)和財政的副部長,與世代為官的杜甫家可謂門當(dāng)戶對。妻子小他十多歲。遺憾的是杜甫并沒有為愛妻立傳,楊氏夫人的名字也無從知曉,但杜詩中多處提及她。

  兒女

  長子杜宗文(小名熊兒)、次子杜宗武(小名驥子)

  另有一幼子,天寶十四年餓死。

  至少有二個女兒,有一女鳳兒。

  返回目錄>>>

  死因之謎

  對于杜甫的死因,文學(xué)、史學(xué)存在五種觀點:

  一、病死說

  關(guān)于杜甫的死,莫礪鋒、童強在《杜甫傳》一書中寫道:“冬天到了,詩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衡陽的舟中!活w巨星就在這無限的'孤獨、寂寞中隕落了。

  二、賜死

  此說最早出自于托名唐朝李觀的《杜拾遺補遺》。這種說法自提出后,后來歷朝歷代的學(xué)者對此說進行批駁,并明確指出此段文字中最大的問題,即文中提到唐玄宗在770年賜死杜甫,而唐玄宗死于寶應(yīng)元年(762年)。

  三、自沉于水而死

  此說源于偽托唐朝韓愈名義撰的《題杜子美墳》提出“三賢(指屈原、李白、杜甫)同歸一水”的說法。三人懷沙自沉,這顯然是一種沒有絲毫根據(jù)的想象。

  四、食物中毒而死

  提出此說的是現(xiàn)代著名學(xué)者郭沫若,郭沫若的這種說法同樣具有猜測性,幾乎沒有文獻作為依據(jù)純屬于個人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

  五、消化不良而死

  杜甫的死和饑餓有著斬不斷的聯(lián)系,離開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圍困,連續(xù)餓了9天(一說是連續(xù)餓了5天)。

  當(dāng)?shù)乜h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來,以牛炙(炙:烤肉)白酒招待他,難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許久未進食,腸胃難以承受,最終因消化不良而死。

  返回目錄>>>

【杜甫的簡介】相關(guān)文章:

張恨水簡介01-10

蘇軾的生平簡介10-23

瘦西湖簡介04-21

大雁塔簡介09-07

大雪節(jié)氣的簡介——資料12-05

德天瀑布簡介資料08-31

日照銀河公園簡介資料12-18

歐陽修的生平簡介05-31

山西懸空寺簡介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