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上第六單元達標檢測題(語文版)
七年級上第六單元達標檢測題
班級 姓名
一、 基礎積累運用(30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敏而好學(hào) 唧唧(jī) 轡頭(pèi) 啾啾(jiū)
B、不思則罔(wǎnɡ) 可汗(kè) 華歆(xīn) 避難(nán)
C、不學則殆(dài) 鞍韉(jiān) 優(yōu)劣(liè) 相棄(qì)
D、歆輒難之(zhé) 軍帖(tiě) 云鬢(bìn) 濺濺(jiān)
2、下列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賞賜百千強(多,余) B、歆輒難之(就)
C、思而不學則殆(危險) D、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靠近,貼近)
3、下列句中無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B、尊君在不
C、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D、可汗大點兵
4、下列“而”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學而時習之 B、人不知而不慍 C、溫故而知新 D、敏而好學
5、下列對句子“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將軍有一百人戰(zhàn)死了,壯士征戰(zhàn)十年勝利歸來了。
B、將軍和戰(zhàn)士從軍十年,經(jīng)歷了千百次殘酷的戰(zhàn)斗,有的死去了,有的勝利歸來。
C、將軍經(jīng)歷百次戰(zhàn)斗死去了,壯士征戰(zhàn)十年勝利歸來。
D、將軍和戰(zhàn)士經(jīng)過千百次戰(zhàn)斗,將軍死傷較多,其中英勇的將軍和戰(zhàn)士回來了。
6、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
A、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B、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
C、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 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7、下列“之”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歆輒難之 B、忽啼求之 C、不能稱前時之聞 D、擇其善{{}}者而從之
8、下列句子中表明學習態(tài)度的一項是( )
A、人不知而不慍 B、默而識之 C、溫故而知新 D、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何有于我哉 “哉”相當于“呢”,表示反問。
B、寧可以急相棄邪 “邪”相當于“嗎”,表示疑問。
C、不亦樂乎 “乎”相當于“嗎”,表示疑問。
D、此非常兒也 語氣助詞,表判斷
10、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Wg: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師。
B、本所以疑正為此耳。 譯:起先之所以猶豫不決,正是因為考慮到了這種情況。
C、稍稍賓客其父。 譯:紛紛地把他父親當作賓客對待。
D、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譯:只能聽到燕山腳下胡人的戰(zhàn)馬嘶鳴的聲音。
二、語言拓展與表達(28分)
11、按原文填空。(10分)
⑴、成語“擇善而從”出自《論語》,原句是: , 。
⑵、成語“撲朔迷離”出自《木蘭詩》,原句是: , ;
, ?
⑶、《論語》中論述學與思辨證關系的句子是: , 。
⑷、“柳州風骨,長吉清才”中的“柳州”是指 “長吉”是指 。
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摒棄了贈別詩常有的哀傷和悱惻,寫得樂觀開朗。其中最能體現(xiàn)詩人寬闊胸襟的兩句是 , 。
⑹、孔子提倡“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省也”。在《〈論語〉六則》中,孔子還有過類似的表述,這兩句是 , 。
⑺、劉禹錫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表達他雖感惆悵,卻也達觀的心緒,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活并沒有使他消沉頹唐,現(xiàn)在也常用此句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這兩句詩是
, 。
⑻、小明學習成績好,組織能力強,但他剛轉到這個班,不為同學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競選中落選了。李老師引述了《〈論語〉六則》中的兩句話“ , !,幫他解開心中的疙瘩。
⑼、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中,把當前的時間推移到未來,把眼前的實景推移到想象的境界,從而使過去、現(xiàn)在、未來在這里奇妙地實現(xiàn)了融合的千古名句是: , 。
12、指出下列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10分)
⑴、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 )
⑵、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
⑶、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 )
⑷、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 ( )
⑸、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
13、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 ”,錯誤的打“ × ”。(5分)
⑴、《論語》為儒家經(jīng)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 ( )⑵、《期行》這篇文章通過傳神的動作描寫塑造了陳元方的落落大方和明白事理的性格特征。( )⑶、《傷仲永》是一篇一事一議的議論文,作者主要議論了后天學習對人成長的重要性。 ( )⑷、“卻話巴山夜雨時”中的“巴山夜雨”寫的是現(xiàn)實的夜雨。 ( )⑸、《木蘭詩》中寫木蘭在北方艱苦生活的句子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 )
14、從前,有個讀書人寫文章總喜歡濫用“而”字。一次,老師在作文本上寫了十個字的評語,這十個字是“當而而不而不當而而而”,請你為這十字評語加上標點,并說明句中“而”字的用法。(3分)
三、閱讀欣賞與探究(42分)
(一)(12分)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才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诜瘢俊贝鹪唬骸按貌恢,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5、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期: 委: 顧:
16、文中有兩個字于原文不符,請改正。(2分)
改 改
17、選文作者為 ,選自古代筆記小說集 (2分)
18、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譯文:
19、概括選文大意。(2分)
20、元方“入門不顧”,你認為他這么做對嗎?
(二)(2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21、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
A、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 B、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C、仲永/生五年 D、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22、下列對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 ( )
A、即書詩四句(寫) B、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完成)
C、從先人還家 (跟隨) D、不能稱前時之聞(稱作)
23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2分) ( )
A、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 B、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C、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D、余聞之也久
2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與“父異焉”中的“異”用法不同的一項是(2分) ( )
A、邑人奇之 B、稍稍賓客其父 C、父利其然也 D、不能稱前時之聞
25、聯(lián)系上下文,說明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所指代的內(nèi)容。(2分)
⑴、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⑵、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
⑶、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⑷、父利其然也:
26、為下列句子選擇正確的譯文。(2分)
⑴稍稍賓客其父 ( ) A、紛紛請仲永去做客 B、紛紛去他父親那里做客
C、紛紛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 D、紛紛賓客去他父親那里
⑵父利其然也 ( )A、父親利用他的這種情況 B、父親利用這種情況
C、父親把這種情況看作有利可圖 D、仲永認為這種情況有利可圖
⑶下列句子中,屬于正面描寫的有 ;屬于側面描寫的有 。(只寫序號)(2分)
A、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B、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C、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D、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E、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丐之
28、對文章有關內(nèi)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2分) ( )
A、方仲永從五歲起就表現(xiàn)出超凡的才華,但到十二三歲的時候卻并不突出,到二十歲左右時才能衰竭,與普通人沒有區(qū)別了。
B、方仲永剛開始作詩時,不僅才思敏捷,反應極快,而且他的詩在內(nèi)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賞的地方。
C、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視人才的從“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丐之”兩句中可以看出D、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兒童而成為一名普通人,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學”,也就是“受于人者不至也”。
29、方仲永由天資過人最后變得平庸無奇,誰該對此負責?(2分)
30、作者僅僅是為仲永而“傷”嗎?還“傷”什么?(2分)
(三)(10分)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個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
31、下面句中加點詞與“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 歆輒難之 b、 默而識之 c、不能稱前時之聞 d、友人慚,下車引之
3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俱乘船避難( ) ②幸尚寬( )
③納其自托( ) ④遂攜拯如初( )
33、給文中加點字注音。
輒: 攜:
34、翻譯句子。
①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本所以疑,正為此耳。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5、用原文語句回答問題。
①王朗讓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后來,為什么又要拋棄攜帶的那個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華歆認為不應該拋棄那人的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6、分析故事經(jīng)過,說說華歆與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7、你從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級上第六單元達標檢測題(語文版)】相關文章:
六上第三單元教案04-25
七年級上第六單元教案204-28
圖形相似單元檢測題05-01
七年級上第五單元教案204-28
七年級上第五單元教案504-28
五上第二單元教案04-28
北京課改版初一語文第六單元檢測題及答案04-27
五上第三單元教案104-28
六年級上第三單元作文05-01
六上第一單元習作下水文:變形記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