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水.女人.美之生命
水.女人.美之生命——沈從文小說中水與幾位年輕女性的關系
沈從文小說幾十年來之所以“存在”,并在不斷地升溫升熱,重要的原因是人們發(fā)現了許多只有從沈從文小說中才發(fā)現的美,特別是生命之美。沈從文小說是一個龐大而獨特的藝術系統(tǒng),本文只試圖從水與幾位女性形象的關系的角度,尋找沈從文小說一般美的女性生命特質,發(fā)現沈從文小說獨有的藝術價值和魅力。
沈從文的獨特價值和藝術份量正在于發(fā)現湘西之水與他生命價值和創(chuàng)作的關系。沈從文總是在作品中不厭其煩地給人敘說:
我感情流動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給予無的影響實在不小……我認識美,學會思考,水對我有極大的關系。①
我的教育全是水上得來的,我的智慧中有水氣,我的性格仿佛一道小小河流。我創(chuàng)作,誰告我的創(chuàng)作,就只是各種地方各樣的流水。②
我所寫的故事,卻多數是水邊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最滿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為背景。我故事中從物的性格,全為我在水邊船上所見到的人物性格。③
……
在現代文學史上,沒有哪個作家像沈從文一樣把人生、寫作與水如此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是水,撫育了他的生命,凈化了他的靈魂,陶冶了他的人格;是水,給了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給了他小說中人物生命的靈性和張力。沈從文正是以他湘西“水之子”的眼睛和尺度,審視生活的一切,而不把“社會價值”摻進去一絲一毫,亦不被“社會”所制定出的種種成規(guī)成矩的標準所限制,執(zhí)著地追求“符合他的夢幻要求的作品形式”,描寫故鄉(xiāng)湘西古樸神秘、美麗動人的神話,摭拾綿長千里的沅水流域的水的故事,塑造具有水般美的女性性格,“證實生命的價值和意義”。④
小說是人類精神活動的產物,是作家生命律動的一種表現。故鄉(xiāng)之水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自然物,與其它一些自然對象一樣,它自身并不具備窗深邃的藝術價值和生命形態(tài),但經過作家審美情感的觀照和藝術心理的同化升華,便成為一種具有生命形態(tài)的藝術實體。尤其是當作家沉浸于自己的人生和心靈歷程來反芻自己熟悉和熱愛的故鄉(xiāng)山水,一種家園意識和故土情結又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引發(fā)出心靈深處的親和之情與美感,這就促使故鄉(xiāng)之水與作家主體感受和藝術體驗撞擊交流,從而使故鄉(xiāng)之水擺脫了純粹的物理性,而轉化為傳達作家審美理想的符號載體—— 一種富有靈性的生命感的審美對象。無論是馬克·吐溫筆下的密西西比河,還是肖洛霍夫筆下的“靜靜的頓河”,它們之所以具有咀嚼不盡的文化底蘊,就在于它們不僅負載著大量的文化積淀內涵和無窮的隱喻旨意,而且更浸透了作家的審美情感,洋溢著強烈的生命激情。沈從文的湘西小說以青山綠水為背景,把人物置于一幅翠綠的底色之上,這不僅使小說呈現出清新柔和的格調,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小說人物與地域山水相融和,拓寬了小說的審美意蘊,為人物的性格和生命物質的塑成提供了切實可信的文化基因。讀者在解讀并欣賞他的小說的過程中,發(fā)現自然山水與人物性格、生命特質竟如此交融合一,對自然山水的欣賞、贊美就是對人物生命特質的欣賞、贊美,從而發(fā)掘出沈從文湘西小說的美學價值的終極意義。
在此,我還不能涉及沈從文所有湘西小說來論證水與人物生命特質的關系,只能從他的幾篇小說為本言說水與幾位女性形象的生命特質關系。沈從文在小說中對湘西之水是這樣描繪的:
……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獙捈s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計數。
……那條河水便是歷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羲萘鞫,則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見底。深潭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的白石子,有花紋的瑪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魚 來去,全如浮在空氣里。兩岸多高山,山中可以造紙的細竹,長年作深翠顏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 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時只需注意,凡在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
。ā哆叧恰罚
蘿卜溪是呂家坪附近一個較富足的村子。村中有條小溪,背山十里遠發(fā)源,水源在山洞中, 由村東流入大河。水路雖不大,因為長年不斷流水,清而急!紫掠猩匙犹幦羌毸榻鹦,所 以又名“金沙溪”。三四月間河中楊條魚和鯽魚上子時,半夜里多由大河逆流匍匐而上,因此溪上游各 處堰具水潭中,多鯽魚和楊條魚,味道異常鮮美。
。ā堕L河》)
無水不成文,水像一條血脈貫穿在沈從文表現湘西的作品中。這里的這些對水的描寫,盡管只是他幾篇小說中的一些摘錄,但是,其中仍蕩漾著沈從文對故鄉(xiāng)之水的殷然之情。他把從故鄉(xiāng)之中得到的人生體悟全寄寓于筆下的溪水,因而,水有了靈性,有了情懷,有了內涵, 有了美質。這就是:純凈而有情,清明而柔和,活潑而自由。沈從文正是憑借這種具有美質和內涵的湘西“五溪”之水,在作品中表現自己所追求的“人生形式”。
沈從文認為,生命永遠是美的,他的人物塑造的重點是放在“掘美”之上。因而沈從文把故鄉(xiāng)之水的美質賦予他筆下的年輕女性身上,使生命之美得到自然展示!哆叧恰分械拇浯、《長河》中的夭夭、《蕭蕭》中的蕭蕭……這些年輕女性形象就是生活在一派清波綠水之中,她們與水完全融和,具有水的靈性和美質。她們品性純凈得脫俗,沒有染上一點雜塵,蒙上一絲污垢;她們心靈清澈明亮,只憑一個單純而執(zhí)著的信念生活,自由自在地流動著鮮活的生命;她們性情柔和又活潑,在生命的流動中編織“愛情”之夢。
翠翠猶如一簇嫩綠的水仙,承自然雨露的淋浴,受青山綠水的滋養(yǎng),“清亮如水晶”。她善良純凈,風里雨里跟著爺爺為過路人擺渡,設法為旅途中人提供一切方便,心凈性善無一絲雜質;她活潑天真,任生命的自然流動,帶有一份天然的野氣和稚氣。喜歡玩野花唱山歌,常把小竹做成笛吹給爺爺聽,還學著小羊小牛叫。喜歡帶著小黃狗上山采摘虎耳草和鞭筍,盼望五月端午節(jié)熱鬧的龍舟競賽……;她有少女一樣的依稀朦朧的情竇,憧憬未來美麗勇敢的情郎,喜歡看過渡而去的喜橋新娘,喜歡聽纏綿撩人的情歌,喜歡獨自望著天上云彩和星星靜思凝想,喜歡聽爺爺暗示性的“玩笑”,但又羞怯臉紅……青春的萌動恰似淙淙泉水流經溪溝的堤堰,是那么的自由,又是那么的徘徊;她溫和融人,柔情如水。從小就懂得愛人,從不想到殘忍的事情,從不動氣。即使是那場有點惱人的愛情誤會,心上人飄船而去,她也沒有怨恨,爺爺死后,仍持著一份溫柔、一份希望,繼承爺爺留下的渡船,給行路人溫和的暖意。搖著船走向“明天”。翠翠是湘西崇山峻嶺流出的一泓清泉,通體透明潔亮。翠翠的形象與她賴以生活的溪水相互映照契合,水性與人性已“物我合一”,融為一體。在翠翠的身上,我們領悟了具有水般美的湘西少女的生命特質,終于見出“生命在這個地方有光輝的那一面”。⑤沈從文借翠翠唱出了一曲醉人的生命理想之歌。
夭夭“那樣純真那樣俏,心地柔美得像春蠶,一碰就破”,⑥她身上雖有翠翠純真的影子,但更多的是自由、開朗、活潑,還有一份從容自在,生命的張力更強。她站在河坎上放開喉嚨唱歌,讓青山、綠水、田野充滿青春、生命的聲韻;她和小孩一樣脫下襪子下溪踹水,從沙礫中挑選石子蚌殼,在清流中追尋生命之樂趣;她在橘園中游戲般的勞作,忽而用竹竿撩撥樹上的姐姐,忽而追蜻蜓,撿拾蟬蛻,忽而聽蚱蜢振翅,小羊咩叫,最后才“猴兒精一般快快地爬到樹頂和家中人從數量上競賽”摘橘……任生命之活力自由自在張揚;她面對因“新生活”給人們帶來的擔憂,仍在憂患氣氛中撿拾生活的種種樂趣,讓生命多一份從容與自在。夭夭就如她家門前的那條溪流,“水源在山洞中”,水路雖不長,但“長年不斷流水,清而急”。⑦自在自為的生命形態(tài)在她的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顯現。翠翠和夭夭,是沈從文給人們留下的兩條不可多得的生命之溪,如果說翠翠是清澈純靜的溪流,那么夭夭則是活潑明快的溪流。
沈從文把水之美質融化在年輕女性身上,并升華為一種美麗的生命特質,讓人物展現生命底色,放射生命意義之光,除了翠翠、夭夭,在他眾多的湘西作品里出現的年輕女性們,或多或少都有顯現。這是沈從文小說美的發(fā)現,也是他小說不同于其他作家小說的鮮明之處,因而,他的小說具有特殊的魅力。
行文到此,我們可以歸結沈從文所賦予他筆下年輕女性水一般的生命特質是:一種以自然、純凈、活潑、健康、自在自為為生命原素的生命存在形態(tài)。這種生命形態(tài)不受任何污染,沒有任何雜質和功利色彩,因而也是一種人類精神性格。沈從文以此揭示出人性之美和生命之美,從而展示了他為人類社會描繪的那幅“優(yōu)美、健康、自然,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⑧的圖景,以反照現代社會在“商業(yè)文明”遮掩下的人性墮落、丑陋和生命力的日趨萎縮、沉淪,寄寓了作者建構美好人生社會的理想。盡管這種理想與現實有遙遠的距離,也許只是沈從文的一廂情愿,但是,正因沈從文的小說有了這一點,其文化和美學的意蘊才深邃厚實,在中國現代文學中顯示出獨有的藝術價值。
注釋:
①沈從文·《〈以文自傳〉沈從文文集》第九卷 109頁 花城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香港分店 1984·3
②沈從文·《〈來客〉沈從文文集》 第六卷 195頁 1983·1
③沈從文·《〈我的寫作與水的關系〉沈從文文集》第十一卷 325頁 1984·7
④沈從文·《〈水云〉沈從文文集》第七卷 264頁 1984·1
⑤沈從文·《沅陵的人》同③ 375頁
⑥沈從文《〈長河〉沈從文文集》第七卷 41頁 1983·5
⑦ 沈從文《以文小說習作選》代序 第十一卷45頁1984·7
⑧沈從文《習作選集代序》自《沈從文先集》第五卷 第231頁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出版。
【水.女人.美之生命】相關文章:
冬之美11-23
校園之美07-10
空白之美04-25
秋之美05-01
貼紙之美05-01
橋之美05-02
簡單之美04-28
讀書之美05-02
競技之美04-26
和諧之美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