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中的每一次低頭,都是對自己的肯定”,這是劉同先生在《誰的青春不迷茫》的封面上寫的一句話。
拿起《誰的青春不迷茫》這本書,我感覺到了這本書的重量,也許對于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把可以讓我走出迷茫青春的鑰匙。而最后,我發(fā)現(xiàn)我是對的!這本書改變了我,改變了現(xiàn)在的我,也會改變未來的我!
打開這本書,第一眼我便被這封面吸引了,雖然簡介,但是在我看來,卻另有一番滋味,于是,我便決定將我看過后的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說真的,我底氣不足,因為我覺得,我寫的文字,遠不能表達我內(nèi)心的感受!
翻開書,便看見了劉同先生寫的自序,是寫給20歲時的他。20歲,離我們也并不是特別的遙遠。也許很多人不到20,也許20對有的人來說已經(jīng)是過去式了!
對于剛上大一的我來說,我對大學一點也不清楚。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明確的規(guī)劃,似乎迷茫的過著每一天,得過且過而已!
劉同先生在自序中寫道“心里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當初我是好不容易考入大學的,四年之后,我該怎么出大學”。對于這個問題,我表示我從來沒有仔細想過。也許對于大多數(shù)大一學生來說,這個問題,似乎很迷茫,也許想過,也沒有多少人仔細想通過吧。
當然,我也是如此。我曾經(jīng)這么問過我自己無數(shù)次,我的大學,我好不容易考上的大學,我四年后該怎么走出大學?是一無所成,連畢業(yè)證都拿不到?是為了大學而大學,為了畢業(yè)證而大學?還是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大學?
正處于青春歲月的我們,在大學里,有著叛逆的性格。也許我們對于生活,并沒有想過太多。也許我們想的,只是在大學里面怎么玩的好,怎么過得好。而關(guān)于青春歲月該怎么過,有多少人仔細考慮過這個問題。也許我們四年后,再次回首我們大學四年,問問自己,我們這四年里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我們得到的,我們失去的,值得嗎?我們得到的比失去的多,還是失去的比得到的多?每天多問問自己,也許。你的大學,就會開始改變!
劉同先生在自序中寫到“你爸一直擔心的就是你大學四年畢業(yè)之后找不到工作,擔心你沒有任何可以拿出來炫耀的資本,擔心你連你自己是誰都不知道”。這些話,對于大一的我們,看到后會有什么感觸?會是無動于衷,繼續(xù)“逍遙自在”,每天拿著昂貴的生活費,在大學里“自由自在”?還是會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沉思沉思?想想四年后的你,
到底想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想想四年后的你,到底想擁有一個什么的生活;想想四年后的你,該用什么樣的狀態(tài)面對你的親人?面對你的朋友?
“如何與別人不一樣”“不一樣”是個特別特別大的命題。而我們,洋溢著青春的熱情,洋溢的青春的不屈,更想與眾不同。如果你是一個大學生,那么你想脫穎而出,這并不奇怪。但是,你想脫穎而出,你努力了嗎?如果你沒有努力過,你又有什么資格想脫穎而出呢?
人生本來就是一個未知數(shù),人生路上,需要的,是我們自己的努力。
劉同先生在自序?qū)懙健安蝗缥覀兌ㄏ乱粋誓約,看看十年之后,我們彼此又在哪里?聽著誰的歌,看著誰的字,身邊的人又是誰?”十年,我們的人生能有多少個十年?
歲月流逝,人生短暫當我們學會生活,學會面對自己的青春的時候,已經(jīng)過了多少個十年了?這些個從我們指尖溜走的歲月里,我們。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一個十年的約定。十年之后,再次回首往事,會不會覺得自己的青春歲月里浪費了很多的時光?會不會覺得自己過去的十年不值得?
誰的青春不迷茫,可是,當你的青春迷茫時,你是怎么做的?是不管不顧,為了放肆的青春,而浪費青春?還是自己不斷奮進,為了未來,拼搏一次?
我們在迷茫的青春歲月里匍匐前行,在無知的歲月里揮霍著我們的青春。我們今年大一,三年后,是否依舊的迷茫,是否依舊的無知?那么,我們在迷茫的青春里應該怎么做呢?應該做些什么呢?是不是應該慎重的考慮呢,慎重的思考呢?
借用劉同先生的話:“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自己的機會。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讓你認清朋友的機會。你覺得黑暗就對了,那樣你才分辨得出什么是你的光芒。你覺得無助就對了,那樣你才能明白誰是你成長中能扶你一把的人。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
如果你覺得你的青春也迷茫,如果你不想讓你的人生這么荒廢下去,那么,你是不是應該做點什么了?
[誰的青春不迷茫的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