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是把自己的知識、學問傳授給學生,而育人則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社會主義的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使學生成為正直、善良、有益于社會的人。
教師教書育人心得體會(1)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我認為,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yǎng)。
一個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會依法執(zhí)教,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會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學生;才會自覺自愿地約束自己,規(guī)范自己。教師師德高尚,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傳道授業(y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像一面旗幟,樹立在學生面前。教師的一言一行,具有鮮明的示范性。學生們由于處在身心急劇發(fā)展、心理素質正在形成的基礎階段,往往缺乏辨析能力。因此,教師的言行,學生極易照樣接受,很少去鑒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是空論。身教是教師天職。教師要對學生一生負責,必須正視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才能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如果言行脫節(jié),說做不一,或者是要求學生這樣做,自己卻那樣做,只能引起學生反感,造成惡劣影響。擁有健康的人格品位,才能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得到敬重,起到榜樣作用。身教是教師良好素質的體現(xiàn)。教師的言傳身教,能感染、感化學生,形成號召力;教師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敬業(yè)精神等,使學生感到可信、可親,形成凝聚力;教師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必須率先垂范,才能使學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約力。
從教育的過程看,高尚的師德是實現(xiàn)教育根本功能的前提。因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高尚、智能發(fā)展的充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給他們提供養(yǎng)分的教師的綜合素質。師道不立,其教不成,學生成才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往往就是社會的規(guī)范、知識的化身、道德的楷模。他們不僅把教師看作是學習的榜樣,甚至模仿其言行舉止。有人說過:“疼愛自己的孩子是一種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師對學生就需要這樣一種神圣的愛,她不求回報,嚴慈相濟,這種愛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因為,一旦學生體會到這種愛的情感,就會“親其師”、然后“信其道”,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教育才能實現(xiàn)其根本的功能。有了對教師道德的正確而深刻的認識,就會增強修養(yǎng)師德的自覺性教書育人是一項極其崇高、極為復雜的人才培養(yǎng)工程。教書育人也是教師職業(yè)道德、行為規(guī)范的一項神圣使命。一句話,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任何一位教師,不管他承認不承認,不管他自覺不自覺,都在做著教書育人的工作。自覺地做,育人的效果會更大、更好、更顯著;不自覺地做,育人的效果就會打折扣,就不那么明顯。因為,教師的每一堂課,每一次輔導答疑,乃至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面對的都是學生,都會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諄諄善誘的作用。這就是說,在教書育人問題上,教師要自覺地、主動地有心為之,并且要日積月累,堅持不懈,一以貫之。當然,他們講的育人必須是符合時代精神,熱愛祖國,健康向上,與時俱進的。教學需要改革,改革出效益。在新技術高度發(fā)展的21世紀,人們勞動主要不再完全靠體力,而是以知識和智慧為基礎。一個人在校學習的時間和記憶力是有限的,教師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都教給學生,所以教學的立足點應由“知識灌輸”轉向“能力培養(yǎng)”,逐步使學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由學會知識到會學知識,主動地把學到的知識化成能力和素質。教師在課堂上要力戒形式主義,從教學結構上、教學方法上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做到“精講精練”。精講學生必須掌握的或不易理解的知識,抓住重點和難點,把有限的時間更多地留給學生,讓學生動腦、動口和動手理解,接受新的知識。精練要形式多樣,層次分明,每次練習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循序漸進,逐步登高!耙恢Х酃P一張嘴”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難以適應信息化的現(xiàn)代社會。教師要主動學習,應用現(xiàn)代教育設施和教學手段促進和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潛心教改,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是當代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衡量教師職業(yè)道德的重要標準。
在學生眼里,教師是智慧的化身,道德的典范。教師勞動的對象是不成熟的少年兒童,他們正處于動態(tài)的發(fā)展中,有著很強的向師性,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給學生予扶危定傾。俗話說:“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無小節(jié),節(jié)節(jié)是楷模!睘槿藥煴,身教重于言傳。教師要以《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在這半畝方田里勤耕力作,用自己豐富的知識,風趣的談吐來征服學生的心。用自己端莊的儀表,得體的舉止感化學生的行為。用自己高尚的師德,真誠的師愛塑造學生的靈魂,真正負起“三錢粉筆,萬鈞重擔”的為師之責,讓自己的生命之火為教育事業(yè)而燃燒。
教師教書育人心得體會(2)
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教書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人。
教師是社會道德傳統(tǒng)的繼承者和傳遞者,教師不僅把前人長期積累起來的生產(chǎn)經(jīng)驗和科學文化知識傳遞給學生,而且把前人確定的道德價值觀傳遞給學生。教師還是社會道德新風尚的倡導者和先行者。俗話說: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它們就象一對孿生兄弟,密不可分。
讓學生能從我們的課中接受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是我們的責任;讓學生喜歡上我們的課是我們的欣慰;讓學生從我們的教學和工作中終身受益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世范。
教師教書育人心得體會(3)
教育部日前出臺了6條禁令,其中嚴禁教師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學生及家長贈送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等財物,這體現(xiàn)出了教育主管部門對這類不良行為的“零容忍”態(tài)度,在教育界引發(fā)熱議。如何正確理解這6條紅線,怎樣落到實處?針對教師隊伍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xiàn)象,如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一直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我們的社會之所以尊崇教師是因為教師以行動實踐了“傳道、授業(yè)、解惑”。“傳道”就是向學生傳授有關宇宙人生的基本規(guī)律,傳授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使學生能夠正確看待宇宙人生,正確為人處世;“授業(yè)”就是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和獲取知識的方法,使他們能夠在走向社會后具有謀生和創(chuàng)造財富的本領;“解惑”就是幫助學生解除其身心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使他們能夠成為幸福的進取者。因此,教師應該是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代表,具有豐富的知識和高尚的道德素養(yǎng),同時也是學生們學習的榜樣。這是合格教師的必備條件。做好教書育人工作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天職,何必非要學生及家長的禮品禮金呢?
然而,當前有些學校存在著教師違規(guī)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不正之風,問題雖然發(fā)生在少數(shù)學校、教師身上,卻嚴重損害人民教師的形象。為此教育部專門下發(fā)了《關于嚴禁教師違規(guī)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問題的規(guī)定》,筆者堅決擁護。這個規(guī)定進一步規(guī)范了教師的行為,有助于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有助于風清氣正的校風和學風的建設。
教師要想做好教書育人工作,首先要加強師德師風修煉,刻苦鉆研業(yè)務,精通教學方法;還要淡泊名利、言傳身教,靜心教書,潛心育人,這樣才會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愛戴和尊敬。當然,學生和家長以適當方式對教師的辛勤工作表示感激之情也無可厚非。但是像“收受禮品禮金”、“接受各種宴請”、“參加家長安排的旅游健身”等行為,確實是不可取的,也有損于人民教師的形象。其實,教師最看重的應該是學生的成長、進步,因為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