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望子成龍”別忽視心理健康
李女士是一名9歲男孩的家長,日前,她在本版e京“民生論壇”上訴說了自己的煩惱:孩子今年上三年級,厭學情緒很重,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注意力分散,學習和吃飯時總是拖拉,做小動作、常常走神,做事沒有恒心,經常出現煩躁的情緒,只有在
看電視和閱讀自己喜歡圖書時才能安靜一些。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孩子認字的能力較差,學習成績很不穩(wěn)定。但是他很有愛心,生活獨立性很強,與小伙伴也能溝通。李女士說,自己本身就是一名小學教師,卻對自己孩子的問題很頭疼。她認為,在孩子的成長中,“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才是最重要的”。對此,不少家長都深有同感。
兒童心理健康是關系個人能否順利成長的大事,然而不少家長“望子成龍”,只注重孩子知識的培養(yǎng),往往忽略了其性格塑造和心理方面的健康。市第四人民醫(yī)院主任醫(yī)師、高級心理治療師高鎮(zhèn)松告訴記者,據統(tǒng)計,約有千分之三的兒童患有不同程度的兒童心理問題和行為障礙。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兒童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
扔粉筆搜同學書包“多動癥”愁煞家長老師
專家支招:多表揚少批評,建立“計分卡”讓孩子嘗試成功滋味。
今年讀小學四年級的小明是個讓家長和老師頭痛的孩子。上課時,每次老師在黑板上寫字,他總要在下面做小動作,有時甚至拿粉筆扔向老師。同學的書包也成了他“欺負”的對象,他常常亂搜同學書包,調換書包里的東西,讓同學找不著自己的學習物品。因為他的“劣跡”,所有同班同學都不肯跟他同桌。每次父母帶小明去超市購物,只要是他經過的貨柜,東西都會被亂擺一通。家里的收音機、玩具同樣不能“幸免于難”,經常是剛買回來就慘遭“大卸八塊”……“這類孩子是較典型的兒童多動癥!备哚t(yī)生告訴記者,在他這里就診的兒童當中,有20%的兒童就是這種“多動癥”的情況。對于這種情況,他認為應以藥物治療和心理開導相結合的方式來治療,家長首先要向孩子講明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多鼓勵、多表揚孩子,只要有進步就要表揚,可以通過各種有趣的游戲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讓他多參加有興趣的活動。
對于這類孩子,汕頭大學醫(yī)學院心理學教授、心理輔導中心副主任賴小林也接觸過不少。她說,6至12歲的兒童較常出現這類癥狀,并且男孩比女孩多,如果兒時解決不好的話,長大后可能會出現其它問題。在解決這類孩子的問題上,她提供了“妙招”———“代幣治療”:“這類孩子大多自信心比較低,家長應持寬容的態(tài)度,多鼓勵孩子,不要讓孩子往更壞的方向發(fā)展。老師和家長之間可以建立一個‘雙向同意獎勵制度’,為孩子建立一個計分卡,當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達到預期目標時,應給予獎勵,做不到就扣分,讓孩子多體驗成功的滋味。在學習方面,一對一的指導相對更有效一些。”
同一動作反復多次“強迫癥”讓孩子“欲罷不能”
專家支招:深呼吸放松自己,多參加家務勞動和體育運動。
孩子回到家常常反復整理書包、反復剪指甲,或者反復洗澡,不洗到心滿意足不肯出來……如果孩子經常重復某一強迫性動作,也許是患上了“強迫癥”。賴教授告訴記者,這是一種情緒障礙,大多是由壓力造成的,但癥狀與壓力沒有關系。兒童在童年的一些不好的經歷和創(chuàng)傷都可能造成這種情緒障礙,一般在10歲左右的兒童中比較常見。她認為,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可以用“厭惡療法”,如在孩子的手上套一個橡皮圈,如果孩子重復動作,以拉彈橡皮圈使之感到疼痛,直到重復行為消失。同時,應結合心理分析,告訴孩子這是非理性、無用處的行為,給孩子以科學的引導。
高醫(yī)生在接受家長咨詢時也曾遇見一個類似的病例:一個12歲的農村男孩,在如廁時經常反復做蹲下站起的動作,由于父母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心理癥狀,總是以怒斥和打罵代替開導,導致孩子連廁所都不敢去了。孩子有時還會莫名其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似乎要按照自己設定的“程序”做事,心里才能安穩(wěn),比如走路時經常反復回過頭看剛經過的汽車,嘴里念念有詞,說一些大人們根本聽不懂的話;如果這時被干擾了,他還要重新念一遍。孩子的學習也受到影響,做作業(yè)非常拖拉,做好了還要反復檢查…… 高醫(yī)生說,在他這里就診的兒童中,至少有一成屬于這種情況。他告訴記者,“強迫癥”是一種以焦慮為主的神經癥,有這種心理障礙的孩子一般是有自知力的,知道自己這樣做沒必要,卻“欲罷不能”。家長可以通過教孩子深呼吸,幫助孩子放松自己;多鼓勵少責備,讓孩子樹立自信心。最重要還是要培養(yǎng)親子感情,多跟孩子交流,讓孩子多參加家務勞動和體育運動,培養(yǎng)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同時還要堅持心理治療。
不與父母作任何交流“孤獨癥”關住孩子
專家支招:從“零”開始培養(yǎng)親子感情,“打開”孩子的世界。
原本活潑可愛、說話走路都正常的小女孩,從4歲起開始出現一些讓大人們想不明白的“癥狀”:常常獨自呆呆坐著玩自己的手指,一句話都不說;對父母愛理不理的,當父母伸手抱她時,卻被她掙脫開,對于父母買給她的新玩具,她也完全不“感冒”,只愿意與舊玩具相伴;孩子原本會用勺子吃飯,4歲起這種“功能”突然“退化”,吃東西總是用手抓,母親用杯子裝牛奶給她喝,她竟然把牛奶倒在手上吮吸;語言能力也“消失”了,以前學會的詞語和句子幾乎全部忘記,連“爸爸媽媽”也不會說,為了稱呼父母,女孩竟還自創(chuàng)了一個大人們聽不懂的“新詞”……高醫(yī)生就曾碰見過這樣一個有點“奇怪”的孩子。他告訴記者,這是一種“兒童孤獨癥”的癥狀。究其原因,原來是因為孩子的父母由于忙于生意,孩子3歲時就把她“丟”給奶奶照顧,沒讓孩子上幼兒園,極少回來看望孩子,也很少對她進行教育,導致孩子自我封閉,把自己“關”了起來!叭绻⒆踊忌稀陋毎Y’,從‘零’開始培養(yǎng)親子感情是最好的良方。”高醫(yī)生說,孩子是因為與父母接觸太少而變得自閉,要改變這種現象,家長就應多花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多跟孩子進行眼神交流,教給她一些簡單的字詞;同時,應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接觸其他小伙伴,讓她重新“打開”她自己的世界。高醫(yī)生還提醒年輕父母們,“兒童孤獨癥”重在預防,應多花時間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千萬別因自己的工作太忙就“冷落”了孩子。
【“望子成龍”別忽視心理健康】相關文章:
有車族別忽視身體投訴05-02
貼士:日托的孩子別忽視晚餐05-01
望子成龍05-02
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七個別04-26
望子成龍13期04-30
望子成龍,到底打不打?05-02
怎樣才能“望子成龍”?05-02
忽視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