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鷹鸮
鷹鸮
鷹鸮(鷹鸮)
鷹鸮(學(xué)名:Ninox scutulata)共有11個亞種。夜行猛禽。體長22-32厘米,體重212-230克。無明顯的臉盤和領(lǐng)翎,眼先具黑須。遷徙。眼大,深色,似鷹,故名。喙堅(jiān)強(qiáng)而鉤曲。嘴基蠟?zāi)橛岔氀谏w。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級飛羽缺。尾短圓,尾羽12枚。腳強(qiáng)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后反轉(zhuǎn),以利攀緣。爪大而銳。尾脂腺裸出。無副羽。耳孔周緣具耳羽,有助于夜間分辨聲響與夜間定位。棲息于山地闊葉林中,喜歡在夜間和晨昏活動,飛行迅捷無聲,捕食昆蟲、小鼠和小鳥等。營巢于樹洞或巖隙中。雛鳥晚成性。分布于中國、俄羅斯東部、日本、朝鮮、印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馬來半島、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
目錄 外形特征 棲息環(huán)境 生活習(xí)性 分布范圍 外形特征鷹鸮屬中型猛禽。由于它的外形似鷹,故得名,這種體形也有利于它在白天活動。與這種習(xí)性相適應(yīng),它也沒有主要用于收集音波的`顯著的面盤、翎領(lǐng)和耳羽簇。上體為暗棕褐色。前額為白色,肩部有白色斑,喉部和前頸為皮黃色而具有褐色的條紋。其余下體為白色,有水滴狀的紅褐色斑點(diǎn),尾羽上具有黑色橫斑和端斑。 虹膜黃色,嘴灰黑色,嘴端黑褐色,跗蹠被羽,趾裸出,為肉紅色,具稀疏的淺黃色剛毛,爪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212-220g,♀230g;體長♂290-313mm,♀280-313mm;嘴峰♂14-20mm,♀12-17mm;翅♂226-234mm,♀230-240mm;尾♂125-140mm,♀121-140mm;跗蹠♂28.5-33mm,♀27-31mm。(注:♂雄性;♀雌性)
棲息環(huán)境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針闊葉混交林和闊葉林中,尤其喜歡森林中的河谷地帶,也出現(xiàn)于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樹林、林緣灌叢、果園以及農(nóng)田地區(qū)的高大樹上。
生活習(xí)性鷹鸮白天大多在樹冠層棲息,黃昏和晚上活動,有時(shí)白天也活動。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jié)大多單獨(dú)活動,另外雛鳥離巢后至遷徙期間則大多呈家族群活動。飛行迅速而敏捷,而且沒有聲響。在向入侵者攻擊時(shí)飛行速度更快有而力。常從棲息處突然飛出。 繁殖期常在黃昏和晚上鳴叫,并常常反復(fù)鳴叫不止。叫聲圓潤,升調(diào)假嗓哨聲pung-ok,第二音短促而調(diào)高,每一兩秒鐘重復(fù)一次,鳴聲多變,有時(shí)發(fā)出“蹦蹦,蹦蹦,蹦蹦”的短促而低沉的叫聲,有時(shí)持續(xù)很長時(shí)間,通常于晨昏時(shí)分。 主要以鼠類、小鳥和昆蟲等為食。追捕獵物有時(shí)竟會闖入居民住室中。 在中國北方為夏候鳥,在南方為留鳥。活躍,黃昏前活動于林緣地帶,飛行追捕空中昆蟲。有時(shí)以家庭為群圍繞林中空地一起覓食。
分布范圍世界分布
分布于孟加拉國、不丹、汶萊、柬埔寨、中國、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越南。 旅鳥: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產(chǎn)地不確定:帕勞。 分布范圍:印度次大陸、東北亞、中國、東南亞、蘇拉威西、婆羅洲、蘇門答臘及爪哇西部。
中國分布
主要省份:北京、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陜西、甘肅、臺灣、香港。 保護(hù)區(qū):牛姆林、武夷山(福建)、董寨鳥類、雞公山、涼水、興凱湖、后河、長白山、鄱陽湖、武夷山(江西)、雙臺河口、榮城天鵝湖、縉云山、金佛山、哀牢山、大圍山、金平分水嶺、高黎貢山、清涼峰、天目山(浙江)、瓦屋山、安溪云山。 山脈湖泊:長白山、大別山、桐柏山、天目山、秦嶺。 在中國留鳥及夏季繁殖候鳥均有,但都不常見。于中低海拔高度,上至海拔1500米。亞種西伯利亞亞種繁殖于中國東北至華中及華東,南遷越冬;華南亞種為中國南方及海南島的留鳥;日本亞種為臺灣包括蘭嶼及澎湖列島的留鳥;印度亞種為西藏東南部的留鳥。
【鷹鸮】相關(guān)文章:
永遠(yuǎn)的鷹05-03
鷹作文05-01
描寫鷹的詩句04-10
描寫鷹詩句01-26
鷹的飛翔作文09-08
我是鷹作文12-26
貓頭鷹11-26
飛翔的鷹作文01-22
鷹象征著什么03-05
鷹優(yōu)秀作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