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藏馬雞
藏馬雞
藏馬雞(藏馬雞)
藏馬雞(拉丁名:Crossoptilon harmani)也叫哈曼馬雞。雄鳥的體長為72-81厘米,體重1500克。頭頂被以黑色的軟而卷曲的短羽如絨,頭側(cè)裸出,滿布緋紅色疣狀突,格外醒目。藏馬雞的羽色介于白馬雞和藍(lán)馬雞之間。主要棲息于海拔2500-5000米之間的高山和壓高山森林、灌叢和苔原草地。常呈5-10只的小群活動。大多在開闊的林間空地和林緣地帶活動和覓食。夜晚則棲息于樹上。早晨和黃昏時常發(fā)出高聲的鳴叫,聲音短促、粗獷而洪亮,呈斷續(xù)的“咯,咯,咯,咯”的聲音。遇到危險時或直接飛到樹上,或飛向山下,但飛不多遠(yuǎn)就落到地面上奔跑。主要以植物的葉、芽、果實和種子等為食,也吃少量昆蟲等動物性食物。分布于中國西藏南部。
目錄 外形特征 棲息環(huán)境 生活習(xí)性 分布范圍 外形特征藏馬雞雄鳥頭頂被以黑色的軟而卷曲的短羽如絨,頭側(cè)裸出,滿布緋紅色疣狀突,格外醒目。耳羽后面生有兩簇白色羽毛向頭后伸出,形長而稍硬,往往突出于頸項,好像兩只犄角,又宛如圍著白雪樣的圍巾,被微風(fēng)輕輕掠起,所以也被稱為“角雞”或“耳雞”。體羽形長,呈毛發(fā)狀。兩翅稍圓。體羽主要為藍(lán)灰色;尾藍(lán)黑色,具綠藍(lán)色金屬光澤。雄鳥的跗跖上有一個短鈍的.距,有時雌鳥也有距。尾略側(cè)扁或平扁,藏馬雞只有22枚尾羽,中央尾羽比較平扁,其羽支短,也不披散,整個尾部是向下拖垂的。 藏馬雞的羽色介于白馬雞和藍(lán)馬雞之間,近灰色馬雞。藏馬雞的耳羽簇短小幾乎看不出,兩枚中央尾羽下垂平拖跟藍(lán)馬雞和褐馬雞有明顯的差別。具白色的耳羽簇,似白馬雞但羽色深沉,耳羽簇較長。喉,耳羽簇及枕部白色,與黑色頭蓋及灰色體羽成對比;兩翼近黑;尾上覆羽淡灰色;中胸近白;彎曲的絲狀尾羽近黑具銅紫色光澤。虹膜橙黃色;嘴角質(zhì)色;腿、腳紅色。雌、雄羽色相似。 大小量度:體重♂2220-3000克,♀1250-1783克;體長♂835-998毫米,♀803-1022毫米;嘴峰♂37-40毫米,♀34-36毫米;翅♂312-324毫米,♀280-305毫米;尾♂490-525毫米,♀400-495毫米;跗蹠♂94-97毫米,♀84-93毫米。(注:♂雄性;♀雌性)
棲息環(huán)境主要棲息于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和亞高山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帶,有時也上到林線上林緣疏林灌叢中活動,冬季有時可下到2800米左右的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林帶活動。大都棲息于丘陵和高山。
生活習(xí)性留鳥。喜集群,常成群活動,特別是冬季至春季,有時集群多達(dá)50-60只。群中常有一只健壯的雄雞充當(dāng)頭鳥,它不時昂首觀望,警惕性很高,當(dāng)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時,便發(fā)出鳴叫,并向高處奔跑,群雞緊隨其后,形成一列不整齊的縱隊,危急時則往低處飛。白天活動,從清晨一亮天即開始活動和覓食,一直到黃昏。中午多在樹陰處休息,夜晚則棲息于樹上。早晨和黃昏時常發(fā)出高聲的鳴叫,聲音短促、粗獷而洪亮,呈斷續(xù)的“咯,咯,咯,咯”的聲音。 善奔走,飛行速度慢,通常不遠(yuǎn)飛。受驚時常往山上狂奔,至嶺脊處才振翅飛起,滑翔至山谷間。藏馬雞不象藍(lán)馬雞、褐馬雞那樣怯懦,有時接近村落也不畏懼。叫聲洪亮。在鳴叫時,昂首引頸,嘴幾乎直向上方,尾也往上翹,姿態(tài)雄俊。馬雞用嘴挖土覓食。 藏馬雞的食物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如草根、草葉、塊莖、青棵種子、云杉花和果、海棠果、瑞香、唐松草、毛香火絨草、忍冬、野蘋果、野豌豆、杜鵑等,也兼吃蜘蛛、蜈蚣、步行蟲等鞘翅目昆蟲及鱗翅目幼蟲等動物性食物。特別是在繁殖季節(jié)。冬季多吃樹根和種子,春季以綠色植物的嫩根、嫩葉為主,夏秋季以植物的葉蕾、花、果子為食。幼鳥以昆蟲為主,隨體增長,食物中昆蟲所占比例逐漸減少。
分布范圍分布于中國西藏南部的拉薩、林周、達(dá)孜、曲水、墨竹工卡、堆龍德慶、加查、錯那、林芝、墨脫、朗縣、米林、工布江達(dá)等地。
【藏馬雞】相關(guān)文章:
幽游白書—藏馬04-06
雞小壞變雞小乖04-28
小 雞05-02
我家的雞05-02
地方雞品種:曹州斗、肉兼用雞04-30
地方名雞-遼寧「莊河大骨雞」05-01
雞寶寶起名06-21
我家的雞作文02-06
我家的雞作文02-06
雞的故事作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