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紅腹角雉
紅腹角雉
紅腹角雉(紅腹角雉)
紅腹角雉(學名:Tragopan temminckii)屬于雞形目雉科。雄鳥體羽及兩翅主要為深栗紅色,滿布具黑緣的灰色眼狀斑,下體灰斑大而色淺。雌鳥上體灰褐色,下體淡黃色,雜以黑、棕、白斑。雄性較雌性更為美麗。紅腹角雉喜歡居住在有長流水的溝谷、山澗及較潮濕的懸崖下的原始森林中,在海拔1000—3500米之間均有分布。 主要以喬木、灌木、竹以及草本植物和蕨類植物的嫩葉、幼芽、嫩枝、花絮、果實和種子為食。主要分布于東南亞地區(qū),包括中國南部及印度等地。該物種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并被列入世界瀕危鳥類名錄N級。
目錄 外形特征 分布范圍 生活環(huán)境 生活習性 外形特征它的體形和大小同家雞差不多,雄鳥體長44—66厘米,體重930—1800克。雄鳥的羽色非常艷麗,在頭頂上生長著烏黑發(fā)亮的羽冠,羽冠的兩側長著一對鈷藍色的肉質角,精巧而美麗,這就是“角雉”名稱的由來。 此外,在它的項下還生有一塊圖案奇特的肉裙,色彩絢麗而富于變幻,兩邊分別有八個鑲著白邊的鮮紅色斑塊,中間在黑色的襯底上散布著許多天藍色的斑點,有人說這些斑點很象草書的“壽”字,所以又稱它為“壽雞”,視為長壽和好運的象征。 它的臉頰裸出,露出天藍色的皮膚,周緣圍著一圈桔黃色的羽毛。頭、頸的后部和上胸為橙紅色,尾羽為棕黃色,雜有黑色的蟲蠹狀斑,并具有黑色的橫斑和端斑。其余體羽都是深栗紅色,上面布滿了圓圓的灰色眼狀斑,背部的較小,胸、腹部的比較大,就像是紅色的錦緞上灑滿了大大小小的珍珠。由于雄鳥美麗的羽色和體態(tài),人們還給它起了許多優(yōu)美動聽的名字,如“秀雞”、“星繡雞”、“巖角雞”、“大紅雞”等等。 與雄鳥相比,雌鳥的羽色就遜色多了,體長44—66厘米,體重830—1300克。上體一般為灰褐色,下體淡皮黃色,均布滿了黑色的斑紋和白色的斑點。不過這種天然的保護色,可以使它在孵卵時免遭天敵的襲擊。 它們的虹膜為褐色;嘴黑色或角褐色;腿、腳粉紅色或灰褐色。
分布范圍中國分布:中國分布于西藏東南部,往東至云南北部、貴州東北部、甘肅南部、陜西南部、湖南西部、湖北西南部、廣西北部、四川西部和北部等地。 陜西省內見于周至、太白、洋縣、佛坪、寧陜、鎮(zhèn)坪(留鳥)等地; 其它分布:見于印度阿薩姆邦東北部、緬甸北部和越南西北部。 (圖冊)
生活環(huán)境紅腹角雉棲息于海拔1000-3500m的山地森林、灌叢、竹林等不同植被類型中,其中尤以1500-2500m的常綠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最為喜歡,有時也上到海拔3500m左右的高山灌叢,甚至裸巖地帶活動。 紅腹角雉生活于原始森林中,喜歡居住在有長流水的溝谷、山澗及較潮濕的懸崖下的.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及針葉林下叢生灌木、竹類和蕨類的地方,在1000—3500米之間均有分布。
生活習性它喜歡單獨活動,只是在冬季偶爾結有小群。主要以喬木、灌木、竹、草本植物和蕨類的嫩芽、嫩葉、青葉、花、果實和種子等為食,兼食少量動物性食物,食物種類非常廣泛,已經記錄到的就有40多種。春季和夏季喜食鱗毛蕨、寶興冷蕨、報春花等的嫩葉和嫩芽等;秋季除蕨類外,還有玉竹、花楸、懸鉤子等的葉、莖和果實,以及山蝸牛、昆蟲等動物性食物;冬季則以常扒開雪被,啄食早熟禾、鐵線蓮、鹿耳韭等草本植物和蕨類的葉。 它的膽子很小,走過林間小路時,常常先從灌叢邊伸頭張望,確認沒有危險時才迅速通過。每當夜幕降臨時,它們就悄悄地飛到樹上過夜,雄鳥和雌鳥在相距不遠的樹上分別棲息。 性機警,善奔走。鳴聲似小孩啼哭的“哇、哇”聲,故當?shù)厝罕娊小巴尥揠u”。多單獨或成對活動,冬季亦常集成2—5只,甚至10只左右的小群活動。白天活動。多數(shù)時間都在林下地面活動和覓食,有時也上到樹上覓食,夜晚則棲息于樹上。
【紅腹角雉】相關文章:
紅腹錦雞研究現(xiàn)狀04-29
從線粒體DNA控制區(qū)基因探討紅腹錦雞和白腹錦雞的分類關系04-27
渤海灣地區(qū)紅腹濱鷸遷徙動態(tài)的初步研究04-27
腹黑短句子10-21
瑜伽腰腹塑形課03-01
民間的紅05-03
紅菊花04-30
滿江紅,滿江紅朱熹,滿江紅的意思,滿江紅賞析 -詩詞大全03-13
民間的紅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