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畫舫齋
小畫舫齋
小畫舫齋(小畫舫齋)
小畫舫齋位于廣東廣州市龍津路逢源大街21號,據(jù)其主人黃景棠《倚劍樓詩草》記述,它落成于光緒壬寅(1902年),是一座環(huán)形建筑物,四周都是精致幽雅的樓房,中間是一片露天的花園,整體結構,獨出心裁。因園內有畫舫建筑,故名。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在其園林文化隨筆集《雨打芭蕉落閑庭·嶺南畫舫錄》中,對“小畫舫齋”有詳盡記述。
目錄 小畫舫齋簡介 小畫舫齋主人 小畫舫齋結構 船廳介紹 收縮展開 小畫舫齋簡介清代小畫舫齋位于廣東廣州市龍津西路逢源大街21號。新加坡華僑富商黃氏家族的別墅,黃景棠于清末改建,落成于光緒壬寅年(1902)。是一座具有嶺南風格的園林建筑。因內有船廳,故名小畫舫齋。1956年,黃氏后人黃子靜、黃明伯等將此園林建筑獻給政府,讓群眾旅游觀賞。
小畫舫齋主人黃景棠字詔平,廣東新寧(今臺山)人,其父黃福是知名僑商。他在新加坡度過童年,青年時回國。27歲拔貢,后有候選道官銜,但未任實職,主要致力于工商業(yè),是清末廣州商界參與政治活動的活躍人物。1905年廣州總商會成立時任坐辦,1907年與一些有新思想的商人組織粵商自治會,后主辦《七十二行商報》。在收回路權、澳門勘界、爭回東沙島主權等斗爭中表現(xiàn)突出。1911年,在鼓動商人反對鐵路收歸國有斗爭中,黃被官府威脅恐嚇,被迫遠赴南洋,至民國成立后才重返廣州。黃景棠能詩,著有《倚劍樓詩草》,是研究晚清廣東社會有價值的資料。
小畫舫齋結構別墅占地2000多平方米,園門朝南,門額石刻“小畫舫齋”是清末趙之謙所書;后門向北,原有的建筑分為三部分,南面是主人的臥房,西北涌邊處是船廳,中間是祖先廳,南門的'右側是后樓。所有的建筑以石路和連廊相連,庭院中建有涼亭“詩境亭”、假山和花基等。 原庭院建筑布局妥帖合理,結合自然條件,以天窗、樓井加強采光和通風,內部裝修以通透的落地罩及隔扇等敞開式處理,園內又廣植南方珍貴植物,西北面臨水,巧妙地利用南北對流風向設計房舍,便于組織穿堂風,即使是炎熱的夏天,房舍也通風清涼,F(xiàn)僅存船廳、祖先廳、大門和后樓。
船廳介紹船船廳臨荔灣涌而建,是主人的書齋、文人雅士聚會之所,因臨水而構筑,其造型似船舫,故名船廳。高二層,卷棚歇山頂,鋼筋混凝土結構,靠近荔灣涌的外墻開有側門,門上端有一塊由蘇若湖書的“小畫舫齋”石匾,門外有一石階梯,可登船外出。原一樓的門廳設一冰裂紋的圓洞形落地罩,在入口的門廳懸掛有兩廣總督阮元題書“白荷紅荔泮塘西”的木匾。1996年重新修建,在船廳東面開一門口,二樓南面是平臺。 由于昔日的小畫舫齋所在的荔灣三叉涌原是南漢昌華苑的一部分,那里荔枝與楊柳夾岸垂立,風景優(yōu)美。因此小畫舫齋的主樓設計為畫舫形,稱為“船廳”。 “船廳”約200平方米,兩層木結構,一面臨水,附有碼頭和游船;一面向著遍置花木石山的園林,有九里香、白玉蘭、荔枝樹及米仔蘭、茉莉花等。它是主人會客宴請及收藏欣賞古董字畫的地方,當年清朝兩廣總督阮元就曾題匾“白荷紅荔泮塘西”于廳內。園內還有幽雅的樓房和亭臺,夏天涼風陣陣,花香撲鼻,別是一番情趣。四周是精美的人工建筑,有客廳、祖先廟、船廳、花廳、書廳、畫廳等,內多陳列名人詩詞字畫,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可惜,目前小畫舫齋真正留存下來的只有一座家廟,現(xiàn)有的“船廳”是拆毀后重建的,園林更已被凌亂的單位宿舍取代。只能從祖先堂前一株百年古榕樹追憶當年的園林勝景。
【小畫舫齋】相關文章:
廣州小畫舫齋04-26
寺宿齋,寺宿齋張籍,寺宿齋的意思,寺宿齋賞析 -詩詞大全03-13
南齋賞析02-08
湖南闖齋吟,湖南闖齋吟伊用昌,湖南闖齋吟的意思,湖南闖齋吟賞析 -詩詞大全03-13
《苦齋記》教案04-25
留宿廖融山齋,留宿廖融山齋楊徽之,留宿廖融山齋的意思,留宿廖融山齋賞析 -詩詞大全03-13
論道教的靈寶齋法05-01
高齋閑望言懷,高齋閑望言懷張九齡,高齋閑望言懷的意思,高齋閑望言懷賞析 -詩詞大全03-13
玉笈齋書事賞析02-20
容齋四筆 卷十二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