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齊高祖神武皇帝高歡
高歡,字賀六渾,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 495年),卒于東魏武定五年( 547年)。渤海(上艸下修)(河北景縣東)人。北齊高祖神武皇帝。
高歡出身官僚家庭。六世祖高隱曾為西晉玄菟太守(遼河流域),三世祖高湖曾為北魏政權右將軍。祖父高謐,官至北魏侍御史,后因犯法被遷居北部邊境懷朔鎮(zhèn)(內(nèi)蒙古固陽南)。高次即出生于懷朔鎮(zhèn)。
高歡幼年喪母,寄養(yǎng)之家家境貧寒。直到娶妻成家,得岳父支持才有了自己的馬,參加了鎮(zhèn)軍,并擔任鎮(zhèn)軍的隊主,負責保衛(wèi)邊境和當?shù)刂伟病:筠D任函使,往返于懷朔鎮(zhèn)與北魏都城洛陽,負責投遞中央與地方間的信函。到此時,高歡的生活才開始有轉機。
先天的官僚家庭出身和后天的貧困生活,使高歡逐漸養(yǎng)成了深沉大度、輕財喜士的豪俠品格。擔任鎮(zhèn)軍后,高歡的視野擴大了,尤其是出任函使常去洛陽,逐漸熟悉北魏政治中心的情況。當他目睹羽林軍燒主張排抑代來武人“不使預在清品”的領軍張彝住宅,并毆傷張彝,殺其子張始均,而朝廷卻不聞不問,認識到北魏政治的腐敗,遂產(chǎn)生了推翻北魏統(tǒng)治的念頭。為此,他與司馬子如、劉貴、賈顯、孫騰、侯景等結為好友,相機行事。
北魏正光六年( 525年),北魏上谷地區(qū)(懷來東南)爆發(fā)起義,高歡即與司馬子如等先后參加了河北杜洛周、葛榮的起義隊伍。不久,高歡離開葛榮,投奔了北秀容川(今山西西北部經(jīng)神池、五寨、保德縣之朱家川)契胡族酋長爾朱榮。起初,爾朱榮對高歡并不十分信任,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fā)現(xiàn)高歡有雄才大略,遂與之談論政治。高歡認為當時北魏皇帝愚弱,太后淫亂,寵臣專權,朝政大亂,建議爾朱榮乘勢起兵,推翻北魏朝廷。此建議正中爾朱榮下懷,因而更加信任高歡,任命他為親信都督(衛(wèi)隊長)。
此時,北魏朝廷內(nèi)訌不已。明帝元詡一面受太后的專制,不敢擅作行動,另方面又對大臣鄭儼、徐紇擅弄朝政不滿,謀劃鏟除之。武泰元年( 528年),明帝派密使詔請爾朱榮率兵入洛陽清君側,替他除掉心頭之患。爾朱榮乘機應詔派軍進發(fā)洛隊,途中得到明帝被靈太后殺害的消息,遂以此為借口,急速領軍攻入洛隊,殺靈太后及由她所立三歲小皇帝元釗,以及北魏百官王公卿士二千余人。同時立孝莊帝為傀儡。在此事件中,高歡因參謀有功被爾朱榮賜爵位為銅(革是)伯。
爾朱榮在控制洛陽政權后,大規(guī)模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高歡則一面利用他與起義軍昔日的關系,離間起義軍;一面則與爾朱榮的將領一起直接鎮(zhèn)壓起義軍。不久即被爾朱榮提升為第三鎮(zhèn)人酋長,常常參與制定重大決策,實際已成為爾朱榮的副手。
高歡的雄才大略和權力日重,又使爾朱榮憂心忡忡,深恐死后高歡篡權。為此,他一面告誡其子爾朱兆不可輕視高歡,否則“爾非其匹,終當為其穿鼻。”防止高歡篡權,一方面開始著手削弱高歡的權力,將高歡調往晉州任制史(今山西臨汾市),使其遠離政治中心洛陽。高歡與爾朱榮遂產(chǎn)生矛盾。不久,爾朱榮被北魏孝莊帝所殺,爾朱兆起兵攻洛陽,并命高歡出兵。高歡借口晉州絳蜀、汾胡人要謀反拒不出兵,認為爾朱兆的行為系“舉兵犯上,此大賊也,吾不能久事之!睆拇,起殺爾朱氏之念。
河北杜洛周、葛榮大起義失敗后,葛部余眾20多萬人流落到并、肆二州,倍受契胡族人壓迫,先后起義20多次。針對這種狀況,高次向爾朱兆建議,選派心腹將領統(tǒng)領之。爾朱兆采納高次的建議,任其為統(tǒng)領,建牙于陽曲川。后又命高歡率眾東出山東養(yǎng)眾。高歡掌握這20萬人,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為日后爭雄奠定了基礎。
高歡離開晉陽,東出山東,逐漸擺脫爾朱氏的控制,發(fā)展自己的勢力。在向河北進軍途中,高歡注意約束部將,制定嚴格軍紀,秋毫不犯。過麥地時,他本人帶頭下馬穿行,得到河北人的支持。山東人民聞此事,認為高歡帶軍有方,整軍嚴整,也心向高歡。
北魏建明二年( 531年),高歡帶軍進駐信都(河北邢臺西南)。當時,河北的大部分地區(qū)仍在爾朱氏的控制之下,他們手握重兵,占據(jù)重鎮(zhèn),并不支持高歡,拒絕向高歡提供糧食。只有當?shù)氐臐h族大族高乾、封隆之等想借高歡勢力控制河北,擁護高歡。高歡一到滏口,高乾就與封隆之的兒子封子繪趕去迎接,高歡因此進駐信都。時值爾朱度律廢元曄而立節(jié)閔帝,為尋求高歡的支持,他說服節(jié)閔帝,封高歡為渤海王,東道大行臺、冀州刺史。高歡因此在河北、山東立住腳,開始準備與爾朱氏決裂。他假造書信,說爾朱兆要把六鎮(zhèn)人分配給契胡族做部曲,引起六鎮(zhèn)人對爾朱氏的不滿;接著又假造兵符要征占六鎮(zhèn)人當兵,并親自到郊外為征發(fā)的萬余人送行,并進一步煽動說:他與六鎮(zhèn)人皆為背井離鄉(xiāng)的游子,形同一家,沒想到而今會讓官府征召為兵。如若西進,必定會死于戰(zhàn)場;如誤軍期,必被處死于刑場;而被配作部曲同樣也是死路一條,只有造反一條路。六鎮(zhèn)人表示擁戴高歡為主。這樣,高次將六鎮(zhèn)20萬人緊緊掌握在自己手中。為緩和民族矛盾,加強自己的力量,高歡嚴整軍紀。他說。“爾鄉(xiāng)里難治,……無刑法,終自灰滅。今以吾為主,當與前異,不得欺漢兒,不得犯軍今,生死任吾則可,不爾不能為取笑天下。”這樣,高歡使這支軍隊成為戰(zhàn)勝爾朱氏的基本力量。
北魏普泰元年( 531年),高歡部將李元忠與高乾合力平殷州,斬爾朱羽生后,高歡開始公開反對爾朱氏。他首先上表節(jié)閔帝,陳述爾朱氏挾天子以令眾人的欺君之罪,此表因被爾朱氏隆秘密扣壓不能上達。于是,高歡便以朝廷被權臣把持、表奏不得上達為由,擁立北魏宗室章武王融子渤海太守元朗為帝,史稱后廢帝,年號中興。
爾朱氏眼見高歡勢力日盛,于是合兵進攻高歡。爾朱度律、爾朱仲遠駐軍陽平(山東莘縣),爾朱兆也領軍前來匯合。高歡利用爾朱氏內(nèi)部矛盾,采取反間計使其互相猜測,致使爾朱度律、爾朱仲遠不戰(zhàn)而還,高歡則在廣阿(河北隆堯東)擊敗爾朱兆軍。并乘勢進攻鄴城(河北臨漳西南)。他采取建土山、挖地道的辦法,一舉摧毀鄴城,生擒駐守鄴的相州刺史劉誕。戰(zhàn)后,后廢帝元朗封高歡為大臣相,柱國大將軍、太師。北魏永熙元年( 532年),爾朱氏軍再次匯合集結鄴城周圍。號稱20萬,準備與高歡決一死戰(zhàn)。當時,高歡步兵不到三萬,馬匹不到二千,雙方力量懸殊。但六鎮(zhèn)兵士因深受契胡族壓迫,人心歸一,高次又在韓陵(河南安陽市東北17里)設圓陣,將牛、驢綁在一起堵塞歸路,造成背水一戰(zhàn)之勢,更使兵士斗志旺盛。兩軍交戰(zhàn),爾朱氏軍大敗,爾朱天光、爾朱度律被親信斛斯椿擒獲,送到洛陽;在洛陽的爾朱世隆、爾朱彥伯也被擒;爾朱兆逃亡晉陽;爾朱仲遠逃奔梁州,不久死去。爾朱氏勢力受到沉重打擊。韓陵之戰(zhàn)后,高歡乘勢進據(jù)洛陽,廢節(jié)閔帝,另立孝武帝(北魏孝文帝曾孫)。孝武帝即位后,授予高歡大丞相、世襲定州刺史,北魏大權實際已落入高歡手中。
控制了北魏王朝后,高歡立即組織兵力進攻爾朱兆。他從釜口攻打爾朱兆,迫使爾朱兆在大掠晉陽后退保北秀容。高歡進據(jù)并州(太原市西南),建大丞相府,并州成為其霸業(yè)基地。接著高歡采取疲敵戰(zhàn)術,多次放出口風要進攻秀容,但每次均按兵不動,有驚無險,使秀容的爾朱兆窮于應付,兵士疲憊不堪而放松警惕。高歡則乘爾朱兆舉行年宴時,派精兵以一日一夜三百里的速度進襲爾朱兆,打得爾朱兆軍措手不及,爾朱兆自殺。至此,控制北魏王朝七年之久的爾朱氏勢力徹底垮臺。
爾朱氏勢力垮臺后,高歡勢力大盛,操縱了北魏大權。北魏孝武帝元修不甘做傀儡,于天平元年( 534年)征召關右軍隊,并親率屯于河橋(河南孟縣西南、孟津東北黃河上),準備攻打高歡。高歡也領軍駐扎河橋以北10多里的地方。元修所領軍內(nèi)矛盾重重,無力抵抗高歡軍,元修本人只得逃奔關中,投奔了宇文泰。高次立清河王子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同年,關中的宇文泰毒死元修,擁立孝文帝孫元寶炬為帝,是為文帝,北魏始分為東西魏。東魏將都城遷鄴,軍國政務完全被高歡所控制。
在控制東魏政權過程中,高歡注意緩和民族矛盾。他要求鮮卑軍士不得凌辱漢民,“漢民是汝奴,夫為汝耕,婦為汝織,輸汝粟帛,令汝溫飽,汝何為疾之。”這有利于鞏固高歡的政治權力,也有利于民眾的安寧和社會的發(fā)展。
整頓吏治也是高歡理政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天平二年( 535年),高歡特派使者出郡巡察,向民疾苦。到鄴朝見東魏帝時,令百官向他匯報治理地方情況,對不守法的官吏“節(jié)級相坐”,對守法勤奮的官吏則大加褒賞。
與此同時,高歡企圖吞并西魏,重新統(tǒng)一北方。東魏建國的第三年( 536年),高歡即利用關中霜旱、災情嚴重之機向西魏發(fā)動進攻。他親率20萬大軍從蒲津(山西永濟縣)渡黃河出擊,另派竇泰統(tǒng)軍趨潼關(陜西潼關縣境),高昂統(tǒng)軍趨藍田(陜西藍田)。次年,西魏軍大敗竇泰軍,竇泰自殺,高次只得退兵。
天平四年( 537年),高歡再次出兵,仍以蒲律渡河攻西魏,西魏軍則進據(jù)沙苑(陜西大荔縣南)迎擊。西魏守文泰采納大將李弼的建議,向東推進10里,在蘆葦中伏兵,等東魏軍一到,鼓噪出擊,東魏軍大亂,損兵折將八萬多人。高歡本人亦險遭不測,最后跨橐駝逃到黃河邊,搶船渡河才得以逃脫。
沙苑戰(zhàn)后的第二年,高歡又做了一次進攻西魏的努力。部將侯景與司徒高昂將西魏將獨孤信包圍在金墉城(今河南洛陽市東),雙方展開激戰(zhàn)。西魏帝和??陰(河南洛陽市東北)大戰(zhàn),結果東魏軍大敗,司徒高昂和大都督李猛等被殺。東西魏在玉壁戰(zhàn)斗中,高歡病倒,回到晉陽不久于武定五年( 547年)正月死去,終年52歲。死后葬于鄴西北漳水之西,東魏孝靜帝賜謚號獻武王。高歡子北齊文宣帝高洋于天保初年追崇高歡為獻武帝,廟號太祖,陵曰義平。高歡孫北齊后主高緯于天統(tǒng)元年( 565年),改謚神武皇帝,廟號高祖。
高歡當政期間,注重緩和民族矛盾,整治吏治,并力求實現(xiàn)東西魏的重新統(tǒng)一,不失為一位順應歷史潮流發(fā)展的政治家、軍事家。
【北齊高祖神武皇帝高歡】相關文章:
高歡個人研修總結09-30
神武門介紹03-05
漢高祖劉邦的祖籍是哪里03-27
清朝皇帝-光緒皇帝05-01
《高祖本紀》教案(4課時)04-25
高祖本紀文言知識點梳理歸納05-01
夏初臨·天龍寺是高歡避暑宮舊址_朱彝尊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12-19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皇帝列表及簡介05-01
清朝皇帝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05-01
皇帝殿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