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 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為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xué)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教育家、詩人、閩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目錄
個人履歷 史料記載 個人履歷南宋高宗建炎四年,朱熹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 尤溪縣 ),后隨母遷居建 陽崇安縣。晚年定居建陽考亭,故后世有考亭學(xué)派之稱,其游歷甚廣。南宋詩人、哲學(xué)家,教育家。宋代理學(xué)的集大成者,繼承了北宋 程顥 、 程頤 的理學(xué),完成了理氣一元論的體系。
朱熹為 紹興 十八年(1148年)進士,紹興二十一年授任泉州同安 主簿 ,紹興二十二年到任。(朱熹任同安主簿前后5年,經(jīng)常往來 于泉 屬各地訪友求賢,尋幽攬勝。同安至泉州相距百余里,安 海地 處泉同之間,為必經(jīng)之地,因此,朱熹往返兩地,常在安海歇息過夜。每次路過安海,則訪問朱松遺跡遺事,招集鎮(zhèn)中耆儒名士講論經(jīng)學(xué),對安海文風(fēng)產(chǎn)生極為深遠的影響。)任滿后,請求為辭官,潛心理學(xué)研究,四處講學(xué),宣揚他的“ 太極 ”即“天理”和“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xué)思想體系,成為程(指程顥、程頤)朱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
淳熙二年(1175年),與 陸九淵 為首的另一學(xué)派在信州(今上饒)鵝湖寺相聚,就兩學(xué)派之間的哲學(xué)分歧展開辯論。
淳熙五年(1178年),經(jīng)宰相 史浩 推薦,朱熹出任南康(今江西星子縣)知軍。八年三月至八月,朱熹任江南西路茶鹽常平提舉,來到撫州常平司官邸。在任期間,他募集錢糧賑濟災(zāi)民,百姓得以安生。擬調(diào)直秘閣,他以捐賑者未得獎賞不就職。宰相王淮以浙東大荒,改薦朱熹為浙東常平提舉。待捐賑者得到獎勵,他才赴紹興就職。后官至秘閣修撰、煥章閣待制兼侍講。
紹熙間(1190~1194),朱熹應(yīng)在祥芝 芝山 講學(xué)的著名學(xué)者 邱葵 的邀請,到芝山游覽,與邱葵互相唱和,并留下題詠芝山的詩文,其詩曰:“ 床頭枕是溪中流,井底泉通石下池。宿客不懷過鳥語,獨聞山雨對花時 。”后人將此詩刻石立碑于芝山上。
慶元二年(1196年),為避權(quán)臣韓侂胄之禍,朱熹與門人黃干、蔡沈、黃鐘來到新城福山(今黎川縣社蘋鄉(xiāng)竹山村)雙林寺側(cè)的武夷堂講學(xué),并寫下《 福山 》一詩。在此期間,他往來于南城、南豐。在南城應(yīng)利元吉、鄧約禮之邀作《 建昌軍進士題名記 》一文,文中對建昌人才輩出發(fā)出由衷贊美。又應(yīng)南城縣上塘蛤蟆窩村 吳倫 、吳常兄弟之邀,到該村講學(xué),為吳氏廳堂書寫“榮木軒”,為讀書亭書寫“書樓”,并為吳氏兄弟創(chuàng)辦的社倉撰寫了《 社倉記 》。還在該村寫下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 》)的著名詩句。朱熹離村后,村民便將蛤蟆窩村改為源頭村,民國時曾設(shè)活水鄉(xiāng)(今屬上塘鎮(zhèn))以紀念朱熹。在南豐曾鞏讀書巖石壁上刻有朱熹手書“書巖”二字,在巖穴下小池壁上刻有朱熹手書“墨池”二字。
朱熹還先后到過樂安、金溪、東鄉(xiāng)等地。在樂安流坑為村口“ 狀元樓 ”題寫了匾額。應(yīng)陸氏兄弟之邀,到金溪崇正書院講學(xué),并書“一家兄弟學(xué),千古圣賢心”相贈。在東鄉(xiāng)路過潤溪(水名)時,留有《 過潤溪 》詩。
慶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7)詔賜遺表恩澤,謚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xué)士。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淳熙九年,馮去疾提舉江南西路,特建南湖書院(今富奇汽車廠址),以紀念朱熹。
朱熹是理學(xué)的集大成者,中國封建時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學(xué)術(shù)思想,在中國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官方哲學(xué),標(biāo)志著封建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更趨完備。元朝皇慶二年(1313)復(fù)科舉,詔定以朱熹《四書集注》試士子, 朱學(xué) 定為科場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舉以朱熹等“傳注為宗”。 朱學(xué) 遂成為鞏固封建社會統(tǒng)治秩序的強有力精神支柱。它強化了“三綱五!,對后期封建社會的變革,起了一定的阻礙作用。朱熹的學(xué)術(shù)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響。朱熹的主要哲學(xué)著作有 《四書集注》、《四書或問》 、 《太極圖說解》 、 《通書解》 、 《西銘解》 、 《周易本義 》、 《易學(xué)啟蒙》 等。此外有《 朱子語類》 ,是他與弟子們的問答錄。
朱熹作為一代理學(xué)名家,著述甚多,主要有 《四書章句集注》 、 《楚辭集注》 及門人所輯《 朱子大全 》、《 朱子語錄 》等。
他一生雖談不上富足,但是也不能說是貧困。
史料記載朱熹 祖籍 徽州 ,生于 尤溪 (原屬 南劍州 今屬 三明 ),求學(xué)僑寓于 延平 、 建州 (今福建省建甌市)、 建陽 、 崇安 一帶(今 南平 市到 武夷山 市建溪一脈),安葬于建陽黃坑大林谷。其父 朱松 ,字喬年,號韋齋,宋紹圣四年生于徽州婺源,宋 紹興 十三年卒于 建州 城南環(huán)溪,葬于崇安五夫里,享年四十六,宋重和元年戊戌登進士,宋宣和年間為福建政和縣尉,僑寓建陽(今屬福建)崇安,后徙考亭。歷任著作郎、 吏部郎 等職,世稱吏部郎府君,贈 通議大夫 ,封粵國公,謚獻靖祀入圣廟。因反對 秦檜 妥協(xié)而出知饒州,未至而卒。
此時朱熹14歲,遵父遺命,師事 劉子翚 等人,隨母定居崇安(今 福建武夷山市 )五夫里。19歲[紹興十八年(1148年)]時,以建陽籍參加鄉(xiāng)試、貢試。榮登進士榜。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獄公事、秘閣修撰等職。后由 趙汝愚 推薦升任煥章閣侍制、侍講。
慶元三年(1197年), 韓侂胄 擅權(quán),排斥趙汝愚,朱熹也被革職回家,慶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年)詔賜遺表恩澤,謚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xué)士。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元順帝時封為齊國公,明莊烈( 崇禎 )改稱先賢,清 康熙 五十一年由東廡升入 大成殿 哲位配享。是 程朱學(xué)派 的主要代表,詩作有《 觀書有感 》《 春日 》《 泛舟 》等著名詩作.
朱熹是宋朝 理學(xué) 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北宋時期 程顥 、 程頤 的理學(xué),完成了 客觀唯心主義 的 體系 。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zhì),“理在先,氣在后”,提出“ 存天理,滅人欲 ”。朱熹學(xué)識淵...
【朱熹】相關(guān)文章:
朱熹晚年思想04-27
朱熹的-自得-思想05-01
朱熹的名言名句09-28
朱熹的民本思想05-02
初讀朱熹04-30
題榴花朱熹解析04-06
略論朱熹對渾儀的研究05-02
朱熹思想與佛禪04-28
論朱熹的仁學(xué)思想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