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凡人之性成于習
墨子最有名的關于習慣的思想就是束絲說:“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固染不可不慎也!本褪钦f孩子生下來就像一束白絲一樣,你把它染成黑的就是黑的,染成黃的就是黃的,藍的就是藍的,所以說染絲不可不謹慎。對學生的教育也是這樣的道理。不同的學校教育出不同的孩子,這跟染絲的結果是一樣的!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任何一種習慣都是反射行為,行為的習慣性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哪里有習慣,哪里就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在工作。神經(jīng)體不僅可以有天賦的反射,而且在活動的影響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也就是說行為的習慣性越深,反射性就越強,習慣是刺激與反應的穩(wěn)固連接。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有不良習慣的時候,你就想到是他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在工作,很頑強地表現(xiàn)出來。但是,這個神經(jīng)不僅可以有天賦的反射,另外神經(jīng)體在活動的影響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這就是說,經(jīng)過教育,經(jīng)過培養(yǎng),人是可以形成新的習慣、新的反射的,人是可以把握自己命運的,這就是我們要探討的問題,多有意思呀。 好習慣是人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chuàng)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產(chǎn)的地步 人總是有趨善、趨樂的趨勢,人總是向著一種喜歡的、有興趣的、他覺得真好的方向走,趨利避害嘛,這是人的心理。我們要培養(yǎng)好習慣,一定要讓孩子體驗到壞習慣的丑陋,不能容忍。 南北朝時期的顏之推倡導的“勤學、切磋、眼學”,就是說的學習要勤于觀察,親身體驗。 從國際教育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西方的教育以美國為代表。他是體驗式學習。東方的教育以中國為代表,中國的教育是傳授式學習。體驗式學習是嘗試、探索,他容易形成能力,但不容易形成知識。中國的這種傳授式學習是灌輸、記憶,是容易形成知識,不容易形成能力。所以,中國的孩子會考試,但能力不太強,美國的孩子能力比較強,但不大會考試。 所以現(xiàn)在最好是雙方結合起來。體驗,中國學生需要體驗。正如荀子所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薄奥勚灰,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必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碑斎,教育在于引導。在習慣的培養(yǎng)當中,要有些快樂的事情,讓學生在體驗中快樂成長。【凡人之性成于習】相關文章:
儒家性習論的探討及其價值04-29
成康之治04-29
關于《學而習之,不亦智乎?》作文04-29
論習得性無助感及其防治05-03
二語習得與翻譯能力關系之探討05-02
學而習之,不亦智乎作文800字05-03
成風之斫(成風之斫)04-29
可理解性超語段音位習得研究04-30
作之不止,乃成君子05-01
《性自命出》的成德進路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