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孔子的方法學--從本體詮釋學模式研究孔子哲學
探索"建構性的后現(xiàn)代哲學",必先擺脫從前哲學所構作的一些基本框架,以新的方法、新的思路來思考.從中國哲學的思維特質看,本體論與方法學卻是可以同時并存,而成為一體的兩面.孔子所論的仁,本身是人性的本體,但也是一自動自發(fā)地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方法,仁之"方"有方法的意思,是"由本體衍生方法",再"由方法去揭示本體,詮釋本體",尋求詮釋學和方法學的匯合.一切德行,都是"實然"世界的實踐,要求將實然帶向"應然".而仁則是一切應然的潛能,為應然價值的本體,我們可稱之為"本然"的價值.這本體是一切德行的整體,也是其所以可能的條件.仁作為"一個像樣的人"之要求,是需要"使人化為人"的"過程",使仁體得以全幅實現(xiàn),達至理想的人格.從對方法的描述,到方法論的反省,是兩層的反省,這方法首先是一反省自己的方法,進而對這反省本身再加以反省,為方法論的反省,這是中國哲學最早的詮釋學思維.儒學這方法和方法論的特色,是一相關互動的方法,一是由反省自己之仁以詮釋他人,另一是反省他人之仁以啟發(fā)和詮釋自己.總結仁的概念,一面是作為潛質的本體,另一面是將之實現(xiàn)的過程,要求用各種修養(yǎng)的方法和德行的實踐,去使仁體顯露.這構成"仁"哲學之三方面:作為潛質的本體,將之實現(xiàn)的過程和方法,及作為全體實現(xiàn)之目的.其中最具哲學意味的,是仁同時是本體,又是方法.在此可見由仁體之"己",可以衍生為"克己"的方法,方法又揭示本體,這可稱為"本體-詮釋學".仁一方面是作為"像樣的人"之本體,仁體潛能實現(xiàn)時,須有一過程,這過程即產(chǎn)生各種實踐修養(yǎng)的方法,包括實踐各種德行,去將仁體揭示出來.
作 者: 梁燕城 LIANG Yan-cheng 作者單位: 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 刊 名: 文史哲 PKU CSSCI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LITERATURE,HISTORY AND PHILOSOPHY 年,卷(期): 2005 ""(2) 分類號: B21 關鍵詞: 孔子 方法 方法論 本體 詮釋學【孔子的方法學--從本體詮釋學模式研究孔子哲學】相關文章:
孔子學琴教案03-01
《孔子學琴》教案04-25
孔子學琴教案9篇03-01
給孔子的信12-01
孔子的故事03-11
孔子的作文08-05
孔子簡介07-26
《孔子》教案04-25
《孔子游春》我?guī)涂鬃訑M教案04-25
《29孔子學琴》教學設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