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教學中應堅持聽讀說寫相輔相成的原則教育論文
聽讀說寫是中學語文教學的四個主要方面。就其作用和特點來說,四個方面既有嚴格的區(qū)別,不能混為一談,不能互相替代,又有嚴密的聯(lián)系,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明確和處理好聽讀說寫的關系,對中學生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是十分必要的。
聽讀說寫四個方面中,讀是前提。從前,人們習慣地把上學叫讀書,讀過書的、有文化的叫讀書人。這一方面可以看出“讀”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明知識從讀中來(這里說的讀包括下面要說的聽)。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借助讀來傳授知識,學生通過讀來獲得知識,接受思想教育和感情熏陶。通過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讀給寫提供內(nèi)容,提供范例。一個有經(jīng)驗的語文教師,對讀這一環(huán)是狠抓不放的。如果一堂語文課沒有一點讀,課前也未布置學生預習,教者對教材又不熟悉,那他很難完成這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再說教師不讀熟課文,就無法制定教學計劃,也就無法上課。即使上課,也只能是無的放矢,亂說一通,學生會聽得莫名其妙,教者應傳授的知識傳授不出來,學生應學的知識學不到,更談不上對寫作有多大的幫助、語言表達能力有多大提高了。當然,并不是說只有讀過書的人才會說話,一般的人都會說話。一個人生下來后,只要不是天生的聾子啞巴,只要不是什么豬孩、狼孩,他到了一定的年齡都會說話。不過,一個未讀過書,也未受過別的什么有關訓練的人,能把話說得很好、很準確、沒有語病、語效也高,這恐怕就很難了。教育家段力佩先生在他的語文教學法中,主張“讀讀議議,講講練練”,首先提到的就是“讀”。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過:“作者思有路,尋路識斯真!本褪钦f,作者寫一篇文章,他都有一定的思路,讀者只要順著這條“路”,就能讀懂文章的內(nèi)容,明白文章的要旨。不讀,怎么找到“路”?找不到“路”,怎么“識斯真”?讀一篇課文的目的就是要“識斯真”,不讀是不行的。
聽,其實也是讀,是讀的另一種形式。讀接觸的是無聲的語言,聽接觸的是有聲的語言。讀的對象是直觀的書面語,聽的對象是抽象的口頭語。讀是通過視覺接收文字符號,送入大腦儲存;聽是借助聽覺接收聲音,送入大腦儲存。兩者形式不同,實際上是殊途同歸,最后的目的作用是相同的。聽和讀結(jié)合得好,可以擴大知識面,增加信息量。一個中學生,完全靠書面的讀來獲得知識,是不夠的,因為視覺讀的速度畢竟比較慢,同時要具備一定的條件,要有讀物,要有適當?shù)墓饩和場所。而聽覺的“讀”則不然。聽的聲音不分來處,可以是廣播的,可以是說話的;聽的聲音不分形式,可以是悅耳的,可以是刺耳的,可以是文雅的,可以是粗野的;聽的聲音不受場所和光線的限制,坐能聽,走能聽,明處能聽,暗處也能聽。這些聽大多是興趣性的、欣賞性的,無教學意識。對中學生來說,除了這些聽,更重要的是在老師指導下的有教學意識的聽,那就是課堂里的聽、學校里的聽、聽報告、聽老師講課、聽別人發(fā)言、聽集體討論等。聽可以減輕目讀的負擔,可以和目讀互相調(diào)節(jié)、互相補充,有利于知識的積累,有利于增加知識的廣度,為寫提供更多的范例。以前有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這是有道理的。讀得多了,知識積累就多了,智力也就發(fā)展了,即所謂“見多識廣”,這無疑是對寫作有促進作用的。
教過中學語文的都知道,中學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實際上就是兩個大方面,讀是一方面,寫是另一方面。兩個方面都重要,但不好說誰比誰更重要。如果把人腦比成一個大水庫,那么人腦里的知識就好比水庫里的水,聽讀使知識進入人腦,就好比水流進水庫。水儲存在水庫里,不是永久的,而是暫時的,是為了更有計劃地、更合理地、更有效地利用,用于灌溉、用于發(fā)電、用于飲用等。知識儲存在腦海里,也是暫時的,也是為了更好地利用。人們利用知識來觀察事物、辨別事物、分析事物、反映事物,也就是所說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儲存的知識越豐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知識從人腦里輸入輸出,如水庫里的水流入流出一樣,只是水庫里的水如果沒有補充,流一點就會少一點,而知識從人腦里輸出后,原知識不會減少。知識從人腦里輸出的過程,就是利用的過程,就是說寫的過程。人腦這個知識水庫,是聽讀的歸向,是說寫的源頭。
對中學生來說,寫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指作業(yè)練習,一方面指寫作。當然寫作也是作業(yè),這里我們不妨把它分開說。作業(yè)練習是對聽讀獲得的知識的消化、鞏固;而寫作是對知識的運用,它對讀起到深化作用,可以培養(yǎng)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知識進入人腦,只是作為信息儲存起來,是死的,只有輸出后才能活起來,才能起作用。寫就是知識的輸出。無論多么正確的觀點、高明的見解或先進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不說出來,不寫出來,誰也不會知道,那等于沒有。
通過寫可以發(fā)展需要,使聽讀更有針對性和選擇性。任何一個中學生都是從小學生過來的。從語文課來說,小學注重的是讀書識字。根據(jù)其特點,在三四年級才有簡單的作文練習,到五六年級才有初步的成篇的作文。到了初中一年級,已經(jīng)具備了獨立閱讀的能力,讀的范圍擴大了,對讀物的內(nèi)容的領會也比以前深刻了。從知識的積累和模仿、想象、表達能力的提高來看,是開始練習寫比較復雜的作文的時候了。但是,剛開始,還未形成這種能力,這就要認真引導,使學生從以讀為主逐步過渡到讀寫結(jié)合方面來,逐步養(yǎng)成在老師指導下獨立作文的能力。中學的寫作訓練主要以記敘、說明、議論為主;按其難度大小是先記敘文,再說明文,后議論文。中學的寫作訓練就是按照這個順序進行的,中學的語文教材讀的內(nèi)容也是按照這個順序安排的。不難看出,讀和寫是相互結(jié)合、同步進行的。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并掌握這些內(nèi)容,學習其寫法,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寫作訓練。
隨著寫作能力的不斷提高,欣賞能力也會不斷提高,學生在寫作上逐漸形成特長和愛好。在這種情況下,單靠教材已經(jīng)不能滿足他們的閱讀需要,他們還會自己去尋找課外讀物來閱讀。這時教者就應因勢利導,給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幫他們選擇讀物,激發(fā)他們的寫作積極性,引導他們進行寫作訓練。
選擇讀物的目的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內(nèi)容好、思想性強的,通過閱讀,起到加強思想教育的作用;二是藝術形式好、對學生有感染力、規(guī)范又典型、有模仿價值的,學生只有通過寫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任何一種藝術品,最先受到感染的都是作者自己。學生從讀中受到教育,從寫中可以進一步深化讀中受到的教育。
寫是書面形式,說是口頭形式;寫是無聲的說,說是有聲的寫。要把獲得的知識利用起來,把讀獲得的信息輸送出去,只能通過說和寫兩種形式。運用哪種形式,可根據(jù)需要來選擇。說和聽結(jié)合,是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說和寫結(jié)合,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聽讀說寫是密切結(jié)合而并存的,是相互依賴而起作用的。聽讀是說寫的基礎,說寫是聽讀的發(fā)展。就“雙基”教學來看,這兩個方面目標相同。聽讀是基礎知識的傳授,說寫是基本技能的訓練,但總目標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學生豐富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每個中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然將這四個方面合理安排,有機結(jié)合,既要把每個方面抓得好,又要使四個方面配合得好,切不可輕視或偏廢某一方面。要做到扎扎實實、一絲不茍、亦步亦趨、環(huán)環(huán)緊扣。這是培養(yǎng)學生知識和技能全面發(fā)展所不可缺少的。
【語文教學中應堅持聽讀說寫相輔相成的原則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語文教學中應堅持聽讀說寫相輔相成的原則04-30
地理備課中應堅持四個原則04-30
家庭教育中的三應三忌原則04-27
日語的聽、讀、說、寫04-28
作文教學“聽、讀、說、寫”方案04-30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說寫能力論文05-02
談英語教學的聽、說、讀、寫、譯05-02
藝術院校英語教學應堅持的幾點原則04-29
兒童吃零食應堅持的原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