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中國現(xiàn)代語文教學的思考之一
所謂人文精神,是一種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為本位的知識意向價值意向。它在本質上強調(diào)人的情感,人的體驗,總體特征趨向于綜合整體、動態(tài)化、無規(guī)則、無序列、內(nèi)隱和模糊。
與此對應,科學主義,是一種以大自然為本位的知識意向、價值意向。本質上注重分解和抽象描述,高揚理性,漠視人的情感,總體特征趨向于靜態(tài)化、規(guī)則化、序列化、外顯和明晰。
語文教學是一門社會科學,人文精神是它的基本性。語文教學實際就是語言教學,而語言本身不僅僅是一種工具,還是人本身,是人的一部分;它不是種外在于人的客體,而是主體;不僅僅是"器""用",還是"道""體"。它滿含主體情感,充滿人生體驗。因而人文精神是語言的基本屬性。好的語文教學,需要師生共有一種植根于語言人文精神的人倫情懷、人生體驗、人性感受,充分激活本來凝固化的語言,充分施展個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種癡迷如醉、回腸蕩氣的人化情境,從中體悟語言妙處,學會語言本領。--這是語文教學成功的根本。語文教學當然也可以用科學理性方法進行量化,分步驟、擺序列、循邏輯等,正如許多語文教師自己總結或被別人總結的幾課型,幾步法,幾主幾式一樣。這些量度和排列固然合乎"理性",固然可以糾正語文教學的隨意化、散慢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顯現(xiàn)語文教學的內(nèi)在機理和規(guī)律,但是,我總認為,這些一二三四的程序系列、起承轉合畢竟是外在表征,不是根本所在。如果沒有師生對語言情意的人生體驗與感受。沒有主體投入"物我合一",沒有人化情境的鋪設,總之沒有一種人文精神的揮灑,即使有再合乎"理性"邏輯的教學程序、量化標準,也不會有好的語文教學。科學主義理性方法,永遠不可能長度清晰地解決語文教學的復雜性,不可能根本解開語文教學之謎。
縱觀幾十年眾多語文教師的語文教學實踐,那些富有成效的語文教學,總是將科學主義理性方法的實施限定在一定量度內(nèi),而盡力發(fā)掘語文的人文精神,將它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相反,那些成效不大和失敗的語文教學,大都過分仰仗科學主義理性方法,超過限度,令其泛濫,從而遏止了語文人文精神的揮灑與展開。
我以為,幾十年語文教學的失誤就感動科學主義的泛濫,人文精神的消遁。而語文教學改革的總趨勢,是人們有意或無意地追求人文精神的漸趨復歸,如強調(diào)語言和思維的結合;強調(diào)情感教育、文理情并重;強調(diào)審美教育;強調(diào)語言感覺(語感);強調(diào)教學內(nèi)容貼近學生身心;強調(diào)語文教師的人倫情懷與愛、師生主體投入;強調(diào)學生表達要有真情實感、真切體驗;強調(diào)求異思維、想象力培養(yǎng);強調(diào)教師不同個性形成不同教學風格;還有,在語文教學中引入接受美學,模糊美學,格式塔完形理論等等,所有這些努力,實際就是在不同角度和側面沖破科學主義的樊籬,強化和貫注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
幾十年語文教學科學主義的過度和泛濫大體表現(xiàn)在,過度追求教材體系的邏輯化、教學點的細密化;教學過程的程式化、序列化;教學方法上對語言和內(nèi)容的透析化、準確理解化;語文知識完全量化;語文能力的訓練層次化;語文考核測試的標準化等等;比如,有人描述,新聞記者能力似乎可按這樣的序列訓練;①語言解碼能力→②組織連貫能力→③模式辨別能力→④篩選儲存能力→⑤概括能力→⑥評價能力→⑦語感能力→⑧閱讀遷移能力。還比如,語文課堂上這樣的現(xiàn)象似乎司空見慣,師問,①本文有幾段?②這段有幾
[1] [2] [3]
【中國現(xiàn)代語文教學的思考之一】相關文章:
現(xiàn)代中國社會信仰建設的思考04-30
中國英語教學的回顧與思考04-28
理工科院校中國近現(xiàn)代史教學特色與效果的思考04-29
《語文和數(shù)學》教學設計之一04-30
現(xiàn)代安全管理的思考04-26
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思考04-29
中國傳統(tǒng)孝道在現(xiàn)代道德建設中的價值思考04-29
[關于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的思考]《關于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的思考》04-16
對高職英語文化教學的思考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