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把“疑”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全過程
把“疑”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全過程東莞市東城區(qū)花園小學 阮美好
對于質疑問難的教學研究,我國自古就有優(yōu)良的傳統(tǒng),《論語·為政》中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彼稳藦埍髣t曰:“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泵鞔鷱埡榈仍疲骸按笠蓜t大進!薄瓕W起于思,思源于疑。的確,疑是探求新知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動力,學生的質疑過程,是一個積極創(chuàng)新的思維過程。葉老也曾說過:“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故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彼脑挶砻,教師只有善于抓住學生疑,進行“相機誘導”,學生才會興趣大增,熟讀精思,熱心研討,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今天,怎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火焰充分地燃燒呢?凝聚于心的疑團促使我不斷地思考,探索,實踐,總結,反思。終于得到了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憑借教材這個例子,誘導學生尋找質疑的突破口,抓住關鍵詞句,從粗到細,從表到里,從淺到深地質疑,以疑促思,借助個人的獨力與集體的合力釋疑,達到學習目標,掌握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無疑——生疑——無疑——再生疑”。教學過程由一個個基本操作程序組成:誘導——質疑——思考——釋疑——推進。表面上看該程序在循環(huán)往復地進行,實際上,這些基本程序就像一個個扣子,環(huán)環(huán)相扣,是學生思維探索活動步步深入的過程。它有利于學生充分地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促進思考,嘗試自己釋疑,探索語言文字規(guī)律,感悟文章思想內容和表達方法,敢于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更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課前集疑,指導質疑
愛因斯坦說過:“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往往比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钡拇_,發(fā)現問題的過程,是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的過程。學生結合“預習”,借助工具書以及已經掌握的方法自學課文,明確課文類型及特點,寫下不懂的問題。老師收集疑問,作為備課的參考,還對好的質疑作肯定的評價,對提得不妥、不好的問題加以修改、指點,提示可質疑的地方,如課題、標點、重點詞句、看似矛盾處、描寫的空白處等。并在適當的環(huán)節(jié)作質疑示范,如《窮人》第一段的關鍵詞“心驚肉跳”:桑娜在什么情況下感到心驚肉跳?她為什么感到心驚肉跳?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等等,由于有了老師的幫助、扶持、肯定和示范,學生從不敢問到大膽問,從不會問到會問,質疑的水平在不斷地提高。
其次,學生根據教師的質疑評點再次預習。這是預習的進一步深化,學生帶著疑問思考,嘗試解開疑難,這樣就使預習的目的更加明確化。如《窮人》,由于課文中心鮮明、感情濃郁,大多數學生在一次預習中準確把握了探究點——體會窮人的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可貴品質。在此時,學生要思考的問題就是嘗試從多角度思考、分析重點詞句、深入體會人物的品質了。
二、以疑為扣,組織教學
某一環(huán)節(jié)的質疑,只能滿足于學生思維的瞬間活躍,是不夠的。明代張洪等說過:“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jié)節(jié)有疑!比绾巫寣W生節(jié)節(jié)有疑,節(jié)節(jié)質疑呢?在教學過程中,我以疑作為閱讀教學的主線,相連的扣,推動整個教學進程,讓學生在質疑和釋疑的過程中,得到語文基本功的訓練,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充分體現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動力和精神。這個環(huán)節(jié)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我通過語言描繪及各種媒體,觸動學生的情感,如《窮人》: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故事,發(fā)生在舊沙皇俄國的故事,主人公一家在生活極其艱難的情況下,見到鄰居慘死,毫不猶豫幫其撫養(yǎng)遺孤。你們見過這樣的窮人嗎?激發(fā)了學生的同情與敬佩之情,也引發(fā)了他們心中的疑問:他們?yōu)槭裁茨苓@樣做?
第二步,巧妙設懸,導疑。學生步步推進的質疑,離不開教師相機誘導。如《窮人》,課始,我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課文思路入手質疑:文中的窮人指誰?他們的生活怎么樣?有什么品質值得我們學習?作者是怎樣表現
[1] [2] [3]
【把“疑”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全過程】相關文章:
貫穿04-29
疑訟(疑訟)04-29
回疑(迴疑)04-29
問疑(問疑)04-29
然疑04-29
愕疑04-29
俗疑04-29
疑隟04-29
疑冰04-29
歉疑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