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亚洲二区亚洲三区,国产成人高清在线,久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看,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牛牛,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狠狠夜色午夜久久综合热91,日韩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如何上好高中音樂鑒賞課的幾點體會論文

時間:2023-04-27 12:20:01 音樂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如何上好高中音樂鑒賞課的幾點體會論文

  高中音樂鑒賞課與其他文理學科有著本質的區(qū)別,那就是音樂鑒賞課不是單純的傳授音樂知識,而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人文科學綜合課。多年來,我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里就如何上好高中音樂鑒賞課談點個人的粗淺體會。

如何上好高中音樂鑒賞課的幾點體會論文

  一、教師要正確理解和把握音樂作品的形象

  要上好音樂鑒賞課,首要的條件就是教師必須正確理解和把握音樂作品的形象,如果離開這個前提,音樂鑒賞課將背離審美核心而變成空洞無物的說教課。一般來講,根據(jù)形象特征可將藝術分為兩大類:“情態(tài)的藝術”和“情感的藝術”。音樂與美術相比,美術多側重于“情態(tài)”,并通過“情態(tài)”曲折地表達“情感”;而音樂多側重于“情感”,并通過“情感”曲折地表達“情態(tài)”。關于音樂的情感表現(xiàn)性和情態(tài)“描繪性”在音樂美學界一直是一個非常富有爭議性并富有魅力的話題。強調音樂 “表現(xiàn)性”的人們認為:

  音樂的所謂“描繪性”的真正意義在于音樂的審美體驗是音樂激發(fā)的情感間接地通過“統(tǒng)覺”和“通感”所引起的聯(lián)想而實現(xiàn)的。這種聯(lián)想其本質是由音樂的情感內容引起的,因而所謂音樂的情態(tài)“描繪性”其本質還是音樂的情感表現(xiàn)性。強調音樂“描繪性”的人們則認為:一連串的聲音組合是沒有任何感情意義的,但音樂能感動人,其秘密在于聲音觸動了人類模糊記憶中的視覺表象,這些視覺表象雖不一定構成情節(jié),但卻是人類情感體驗的源泉和依托。

  作為中學音樂教師,我們的態(tài)度應該是:既要重視音樂的情感表現(xiàn)性,又不可忽略音樂的情態(tài)“描繪性”。雖然,音樂的所謂“描繪性”并非音樂美的本質,但對于學生而言,用音樂來表達情感這是不足為怪的,但音樂能“描繪”情態(tài)和情節(jié)似乎顯得不可思議,這也就為音樂的表現(xiàn)性增添了巨大的魅力。因此,教師在把握音樂教材的形象時,不管音樂是在“描繪”某個具體的形象,還是在表現(xiàn)情感或理性內容,都需要教師正確把握音樂語言的表達方式,即正確理解旋律、節(jié)奏、力度、速度、和聲、配器等音樂諸要素的表現(xiàn)意義。音樂正因其具有非語義性和非描繪性特征,所以,我們對音樂的所有“技術性分析”和“戲劇性分析”以及所有的“語言啟發(fā)”和“非語言啟發(fā)(如視覺形象啟發(fā))”,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將音樂作品的形象激活。正如費爾巴哈所說:“感情的對象就是對象化的感情。當音調抓住你的時候,是什么抓住了你?你在音調中聽到了什么?難道不是聽到你自己心靈的聲音嗎?”是。〉降资鞘裁醋プ×宋覀兟犢p者?…… 課本第一單元首先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音樂能告訴我們什么?”這個問題如同費爾巴哈所問的 “你在音調中聽到了什么”一樣。我們教師教學的任務就是:讓學生在音樂中聽到自己心靈的聲音。

  教學案例:

  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第四樂章《歡樂頌》第一部分賞析:

  在《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里,當宣敘調找到《歡樂頌》的動機后,低音弦樂奏出《歡樂頌》主旋律,這是《歡樂頌》主題第一次呈現(xiàn),音樂低沉、沙啞、悲愴、凝重,仿佛是描述英雄身經百戰(zhàn)、遍體鱗傷之后,終于看到了勝利的曙光(通往自由解放的道路)。此時,喜悅伴隨著傷感,歡樂伴隨著痛楚,希望伴隨著委屈?傊,一種難以言狀的復雜情緒由低音弦樂慢慢地訴說。當《歡樂頌》主題第二次演奏時,主奏樂器換上了中提琴。委婉深沉的旋律仿佛在表現(xiàn)英雄正在沐浴歡樂的陽光,正在煥發(fā)出青春的活力。當《歡樂頌》主題第三次演奏時,小提琴如夢如幻的旋律宛如歡樂女神時隱時現(xiàn)、稍縱即逝。當《歡樂頌》主題第四次演奏時,銅管樂隊奏出輝煌壯麗的旋律,仿佛是歡樂女神降臨人間,金光燦爛,普照全人類從黑暗走向光明,從痛苦走向歡樂,從斗爭走向勝利。

  其實,這么多的形象比喻,其真正的目的就是努力讓學生的心靈最大限度地貼近貝多芬的精神世界。

  二、音樂教師要不斷積累廣博的人文科學知識

  音樂本身就屬于人文科學,音樂所表達的內容非常廣泛,因此要上好音樂鑒賞課,教師就必須有廣博的人文科學知識積累。現(xiàn)代的音樂鑒賞不同于以前以歐洲音樂為核心的音樂欣賞,其本質上已成為以音樂文化為核心的人文科學綜合課。這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實每一個民族的音樂文化離不開其自然環(huán)境及文化生態(tài)的影響,其音樂文化與本民族、地區(qū)的哲學、宗教、歷史、文學、繪畫、建筑、雕塑以及科學是融為一體的立體文化生態(tài)系統(tǒng)。

  人類文明總的來講可以分為東西兩個文明形態(tài),其本質區(qū)別在于對主客體關系的態(tài)度上。西方文明在“人天對抗”哲學思想背景下出現(xiàn)“神權”與“人權”的長期斗爭,體現(xiàn)在音樂上就是“禁情”與“表情”的斗爭。近代以來,西方音樂從神權的奴隸地位發(fā)展為人文主義表情藝術。所謂“音樂從宗教走向世俗”就是指音樂從“禁情”走向“表情”的過程。而從古典到浪漫、從印象到現(xiàn)代都是表情性音樂審美情趣在人文主義背景下的繼續(xù)發(fā)展。

  歐美近現(xiàn)代音樂在西方人文主義的旗幟下逐步發(fā)展形成幾個具有區(qū)域人文特征的亞文化生態(tài)體系。法蘭西文化的“浪漫”,意大利文化的“灑脫”,德奧文化的“凝重”,俄羅斯文化的“深沉”,美國文化的“自由”,都體現(xiàn)在其音樂、文學、繪畫、雕塑以及哲學、科學等諸多領域里。維瓦爾第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春》具有典型的意大利文化特征,宛如色彩絢麗的拉斐爾油畫、形象生動的米開朗基羅雕塑以及線條流暢的羅馬風格建筑。就連生活在列賓、托爾斯泰故鄉(xiāng)的柴可夫斯基在《意大利隨想曲》中也一反其“深沉、傷感”的音樂風格,表現(xiàn)出“艷麗、揮灑”的意大利音樂風格。貝多芬交響曲也就是在德奧文化的哲學、文學、美學、科學背景之下才賦予了音樂超越時代的深刻哲理。而《藍色狂想曲》出自擁有“自由”土壤的美國作曲家格什溫之手也并非偶然。傾聽西方音樂最好是能將音樂置于西方文明生態(tài)環(huán)境之中,更好地體現(xiàn)音樂的人文特征。

  與西方音樂不同的是,中國古代音樂是建立在中華傳統(tǒng)哲學“天人合一”思想之上的,具體就是追求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境界。儒家所主張的“美善合一”思想是“禮樂治國之道”的核心內容。道家文化多側重于“人與自然的和諧”,多要求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的自然冥合,以達到“辟除功利、脫卻塵俗、自然關照、物我合一”的審美境界。中國古代的音樂、文學、繪畫、雕塑、園藝等都追求這種“情景合一、物我一體”的高遠意境,其本質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在藝術審美上的一種表現(xiàn)。傾聽中國古代音樂,如《酒狂》、《陽關三疊》等作品最好將音樂置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更好地體現(xiàn)東方文明的人文特征。

  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多與近現(xiàn)代中國的社會狀況以及中國革命與建設有著密切聯(lián)系。劉天華的二胡曲《光明行》中第一樂段第一、二兩個樂句很生動地表現(xiàn)了中國近代小資產階級追求光明、追求進步而四處碰壁的“革命者”形象!饵S河大合唱》在中華民族危難之時向全世界被壓迫的人民發(fā)出戰(zhàn)斗的警號。傾聽中國現(xiàn)代音樂應緊扣時代的脈搏,體現(xiàn)中國現(xiàn)代人文特色。

  其他諸如亞非拉民族民間音樂鑒賞多建立在對其生存環(huán)境、風土人情、民族習俗等人文知識的拓寬基礎之上。

  總之,當今的音樂鑒賞教學要求音樂教師將“地球村”的歷史與現(xiàn)狀都裝在頭腦中,并不斷從人類文明中汲取營養(yǎng),不斷開拓文化視野,提高思想修養(yǎng),豐富情感體驗,完善人格形象。

  教學案例:

  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歡樂頌》的思想價值分析:

  本教材的賞析涉及到貝多芬精神觀念成長的歷史:主要體現(xiàn)在《英雄》、《命運》、《田園》、《合唱》四部交響曲中。還涉及到歐洲思想發(fā)展史,如:“人文主義”者打破僵化的基督教神學,席勒提出“美育代宗教”學說,空想社會主義思潮,“科學共產主義”理論的誕生。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誕生的時代正是基督教信仰被推翻,科學思想尚未取代僵化的神學,人類思想沒有了精神寄托的黑暗時期。作品在形式上迎合了席勒“以美替代人們心中失去的上帝”的美育救國思想,在內容上又體現(xiàn)了“空想社會主義的烏托邦”理想。是馬克思科學共產主義學說誕生前人類思想的精神寄托。

  這個觀點就是在反復聆聽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并廣泛閱讀西方哲學著作的基礎上,對歐洲思想史、藝術史作長期思索之后得出的。

  三、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聽賞音樂的三個層次

  審美心理學認為:人類聽賞音樂的心理過程包括:感知、體驗和理解三個階段!案兄,即“音響感知”,是通過聽覺器官對音樂作品的旋律、節(jié)奏、音色和聲、力度、速度的感性認識活動。“體驗”,即“情感體驗”,是通過對音樂的音響感知,體驗到作品的情緒情感特征,并深受感染,這是傾聽音樂的最重要的過程。伴隨著情感體驗,聽賞者基于音樂的情感特征而引發(fā)聯(lián)想。一般來講,標題音樂往往引起“定向聯(lián)想”,這就產生音樂的情態(tài)形象。非標題音樂沒有任何文字提示,對于音樂想象完全取決于聽眾感情體驗的深度和生活體驗的廣度!袄斫狻,即“理解認識”,是聽賞音樂的一種理性行為,除了對音樂音響表達的理解外,更重要的是對音響內涵的理性認識,也就是對音樂作品的社會含義和其他社會意義的理解。

  科普蘭將傾聽音樂的三個階段稱為美感階段、表達階段、純音樂階段。有的學者將聽賞音樂劃分為三個層次:感官欣賞、感情欣賞、理智欣賞。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理解這三個過程:

  第一,我們可以理解為聽賞某一個音樂作品的三個階段,即從淺層到深層,從感性到理性的賞析理解過程。第二,我們可以理解為不同的聽賞者理解音樂的三個不同層次。處在“感官欣賞”層次的聽賞者只停留在生理感官感受音樂的“形式美”階段。他們判斷音樂美的標準是:音樂是否“悅耳”,是否“好聽”。他們追求的目標往往是傾聽音樂時所引起的“快”感。處在“感情欣賞”層次的聽賞者發(fā)展到在感情上體驗音樂所表達的喜、怒、哀、樂的階段,他們判斷音樂美的標準是:音樂是否“感人”,是否“動聽”,他們追求的目標往往是傾聽音樂時所激起的“情”感。處在“理智欣賞”層次的聽賞者則上升到人類所特有的高級情感——美感、道德感、理智感的境界來理解音樂,在這個層面上不僅了解音樂語言的表達方式,理解音樂作品的情感態(tài)度,還通曉作品的內在意蘊。它超越了“形式美”,在道德感和理智感的境界中感受音樂的“意蘊美”。他們所追求的目標是至高無上的“美”感。其實,這才算是真正進入了音樂世界,也就是科普蘭所說的聽賞音樂的最高境界——“純音樂階段”。在這個層面上再來體會快感,將超越單純的生理刺激而獲得快感,達到高品位的身心愉悅感。

  陶冶人類高級情感是音樂教育的崇高目的之所在。其實在人類高級情感中,美感中的“美”,道德感中的“善”,理智感中的“智”,其本質是一體的,不可分割。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美善同體論”,蘇格拉底的“和諧美學治國論”,孔子的“禮樂治國之道”,席勒的“美育思想”大概都是站在這個層面上討論音樂美的道德作用的。

  教學實踐證明:引導學生徹底明了傾聽音樂的這三個層次,學生往往會突然感悟到學習音樂的崇高目標,對孔子、柏拉圖、蘇格拉底、席勒的思想學說以及對圣潔高貴的音樂殿堂頓生敬仰與向往之情。

  教學案例:

  舞劇《紅色娘子軍》之《英勇就義》審美分析:

  學生提問:《國際歌》既然屬于“崇高美”,那為什么出現(xiàn)在“悲劇美”的《英勇就義》之中?

  答:與優(yōu)美、歡樂美、喜劇美(柔和之美)相比,壯美多展現(xiàn)正義力量的強大,崇高美多展現(xiàn)精神品質的高尚,而悲劇美則顯示邪惡的力量暫時壓倒了正義。三者共同之處是都表現(xiàn)了矛盾斗爭的偏激狀態(tài),因而其本質是相通的!秶H歌》既有信仰力量的強大感,又有精神品格的崇高感,還有在邪惡力量壓迫下的悲憤悲壯感!队⒂戮土x》用悲傷的旋律描繪了娘子軍政委洪常青就義時的悲壯場景!秶H歌》的出現(xiàn),既是烈士就義時的挽歌(悲劇美),又是烈士崇高精神的頌歌(崇高美)。在這里,正義的毀滅越發(fā)增加了作品的悲劇感!秶H歌》片斷的最后一個音不是落在穩(wěn)定的主音上,而是落在上中音上,使我們仿佛看到(實際上的劇情也就是)大榕樹下熊熊燃燒的烈火。

  以上的分析就是建立在道德感與理智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美的。

  四、教學中要提供讓學生理解音樂的輔助手段

  感官是人類認識事物的渠道,在音樂鑒賞教學中除了調動聽覺感受音樂外,調動其他感官參與音樂鑒賞,對培養(yǎng)以音樂為核心的綜合審美能力以及培養(yǎng)藝術統(tǒng)覺具有良好的作用。作為音樂鑒賞的輔助手段,最有效的就是視覺形象(繪畫、雕塑、攝影)的參與。盡管當今音樂教育界有“畫面容易界定學生思維,不利于激發(fā)想象”的說法,但筆者仍然堅持認為:以視覺形象輔助學生聽賞音樂,一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二可以深化學生對音樂形象的理解;三可以開拓學生的藝術視野,更好地體現(xiàn)音樂作為人文科學的特征。其依據(jù)的心理學理論是“統(tǒng)覺”和“通感”理論。

  從人類感受事物的類型方面看,人類認識事物相對來講可分為“聽覺型”、“視覺型”和“綜合型”。“聽覺型”的學生擅長通過聽覺感受器認識事物,“視覺型”的學生擅長通過視覺感受器認識事物,“綜合性”的學生擅長通過視、聽多種感受器認識事物!敖y(tǒng)覺”理論告訴我們:一種形象感知通過“統(tǒng)覺”“通感”后會衍變?yōu)榱硪环N形象感受例如:看一幅畫面或雕塑,人物的情態(tài)逼真生動,欣賞者仿佛能聽到說話的聲音(如聞其聲);聽一首描繪性的音樂作品仿佛看到音樂所描繪的形象(如見其形);有人說:觸摸維納斯女神的大理石雕像仿佛能感覺到有人體的溫暖感。這些都是“統(tǒng)覺”“通感”現(xiàn)象。音樂上常用“音色明亮”來表現(xiàn)聲音特點,繪畫上常用“色調明快”來表現(xiàn)色彩風格。其實,“音”有什么“色”?而“色”又是什么“調”?“音色”與“色調”都是表達視聽通感現(xiàn)象的詞匯。

  基于“統(tǒng)覺”“通感”理論以及音樂文化的人文特征,我們可以將輔助音樂聽賞的視覺形象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背景式畫面。聽賞少數(shù)民族及亞非拉歐美民族民間音樂,其畫面設置可展現(xiàn)該地區(qū)風土人情、自然環(huán)境以及民族服飾、舞蹈動態(tài)、常用樂器、日常用品等,以豐富學生文化視野,體現(xiàn)該地區(qū)人文特征。根據(jù)歌曲的歌詞內容選配的畫面也屬于背景式畫面。特定風格的音樂作品可設置特定風格的視覺形象,如:德彪西印象主義作品《海妖》,以印象主義畫派的繪畫作品為視覺背景最為確切。

  第二類:情態(tài)式畫面。對于那些情態(tài)“描繪性”較強的作品,其畫面設置可根據(jù)音樂主題的特點設置音樂所“描繪”的具體形象,畫面形象應盡量與音樂形象相接近。如:柴可夫斯基《一八一二年序曲》,肖斯塔科維奇《第十一交響曲》等敘事性的音樂可以情態(tài)式畫面為主。

  第三類:寓意式畫面。對于那些情感表現(xiàn)性較強的作品,其畫面設置可根據(jù)音樂主題的情感特征或思想內涵設置成與音樂所表現(xiàn)的意境與思想相近的畫面或場景,畫面與音樂的契合點不在內容上,而在于意境或思想的接近。如:鋼琴曲《少女的祈禱》與羅丹的雕塑《思》都不可能明確告訴我們少女內心世界的秘密。但對于視覺型學生來講那沉思的少女形象往往更具有啟迪心靈的魅力,從而進一步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另外,畫面設置什么時候要大,什么時候要小,什么時候要實,什么時候要虛,什么時候要彩色,什么時候要黑白,都要根據(jù)音樂的具體情況而定,不能不負責任地胡亂設置與音樂形象相違背的視覺背景。

  如前所說,視覺形象作為輔助手段參與音樂鑒賞,其目的就是讓視覺形象通過“通感”激活音樂形象,以揭示語言所無法描述的音樂內容。

  教學案例:

  柴可夫斯基《一八一二年序曲》呈示部“俄國民歌主題” 畫面設置。

  民歌Ⅰ,ABA曲式,A段:隨著優(yōu)美、深情的旋律發(fā)展,展現(xiàn)一個美麗的冰雪風景圖,寓意深刻。B段:隨著音樂變得寬廣而舒展,慢慢地展示出一個色彩艷麗的森林風景圖:湛藍的湖水、蔚藍的天空、茂密的森林……與美麗如歌的旋律一起,共同表達出俄羅斯軍民熱愛祖國的深情。當A段旋律以夢幻的色彩再現(xiàn)時,出現(xiàn)一幅朦朧的畫面:象征和平的小天使從天而降……,密林深處的和平女神似乎在縱情地歌唱(歌唱的聲音恰似正在欣賞的音樂旋律)。當音樂繼續(xù)以夢幻般的色彩引出舞蹈性較強的民歌Ⅱ時,設置情調虛幻的舞蹈畫面,如同夢境一般。象征俄羅斯軍民面對殘酷的俄法戰(zhàn)爭而表達出對祖國勝利的熱切期望和對和平生活的深切向往。當發(fā)展部“戰(zhàn)斗主題”再次以強力度出現(xiàn)時,畫面格調突然反轉,展現(xiàn)慘烈的俄法戰(zhàn)爭戰(zhàn)斗場景。音樂與畫面都與呈示部“俄國民歌主題”形成強烈對比。在這里,畫面與音樂一起營造出“視聽交融”、“情景合一”的聽賞氛圍,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以上的畫面設置,既有情態(tài)式內容,又有寓意式內容。配合技術性賞析(音樂表達)語言、戲劇性賞析(形象分析)語言、思想性賞析(思想感情)語言,引導學生理解音樂形象,體驗思想情感,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利用語言和文字

  從理論上講,音樂正因為其非標題性、非描繪性,所以才成為“神的語言”。也就是說任何的語言文字解釋音樂都屬于多余,都不能代替音樂的情感表現(xiàn)。但是,語言文字作為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主要媒介,在音樂鑒賞中,仍然是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情感、揭示音樂形象的主要手段,同形象感知的“聽覺型”、“視覺型”與“綜合型”一樣。人類對語言文字的感知可分為“語言感知型”、“文字感知型”與“綜合感知型”。因而語言文字的合理運用有助于照顧到全體學生不同的認知要求。這里以語言為例談談語言和文字在音樂鑒賞課中的應用。

  一般來講,作品最好能聽三遍,完成從感性感知到理性認識的聽賞過程。第一遍分段賞析,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分析音樂作品的整體結構、表現(xiàn)方法和音樂形象,完成從感官感知到情感體驗的提高。第二遍綜合賞析,主要任務是在分段賞析音樂的基礎上挖掘音樂作品的審美價值和思想價值。完成從情感體驗到理性認識的提高。第三遍綜合欣賞,主要任務是鞏固業(yè)已取得的教學成果,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強化對重點音樂主題的理解和記憶。開拓藝術視野,并實現(xiàn)審美感受在學生心理的內化過程。

  音樂賞析的教學語言在內容上大體可分為三類:

  一、分析音樂的表達方式(技術性欣賞分析),

  二、提示音樂描繪的形象(戲劇性欣賞分析),

  三、揭示音樂所表達的思想(思想性欣賞分析)。

  一般來講,戲劇性賞析最易引起學生的欣賞興趣;技術性賞析最能提高學生對音樂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能力;思想性賞析最能加深學生的美感體驗。在綜合賞析階段,語言應側重于哪一個方面要視音樂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理解情況靈活決定。

  如若不然,單純突出技術性賞析則會將音樂鑒賞課上成作品分析課;單純突出戲劇性賞析則會將音樂鑒賞課上成歷史課、地理課等;單純突出思想性賞析則會將音樂鑒賞課上成政治課、心理健康教育課。這些都違背了音樂鑒賞課教學的根本目標。

【如何上好高中音樂鑒賞課的幾點體會論文】相關文章:

音樂論文高中音樂鑒賞思考共11-25

如何上好一堂音樂課隨筆04-30

《音樂鑒賞》課心得體會05-25

如何上好農村高中美術欣賞課04-29

如何上好隨文識字課04-26

如何上好化學實驗課05-01

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對上好高職院校《音樂鑒賞》課的思考04-29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實驗課04-30

如何上好數(shù)學課02-27

如何上好“隨文識字課”范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