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堂問”是“滿堂灌”的翻版
為了追求反傳統(tǒng),有的教師將“滿堂灌”改成“滿堂問”:從導課到結課,不停地提問。
筆者聽某教師《十六年前的回憶》的教學,第一課時共提問46次。這些問題大多是淺顯瑣碎的,基本上只是零碎地復述課文。還有的問題只是把陳述句改成反問句罷了,學生只需一字不動地照讀一兩句課文。有時為了體現(xiàn)改革精神,體現(xiàn)課堂容量大,體現(xiàn)分層教學,一個問題學生沒有答出來,第二、第三一連串的問題隨口而出,結果是大部分學生瞠目結舌,只有個別“英才”脫穎而出。這種“滿堂問”的教學,乍看轟轟烈烈,雙邊活動頻繁,其實它只是“滿堂灌”的翻版而已。
“滿堂問”者的本意是想通過多問來達到激思、激疑、激趣、激創(chuàng)的目的,但由于教師提問過多,方法單一,問題轉換頻繁,學生應接不暇。且問題難易無度,學生形成定勢思維,不能產生擴散思維,結果是思維不能與老師同步,回答常達不到要求,于是學生的興趣逐步淡薄,反應逐步麻木遲鈍,探究問題的激情最終以敷衍來替代。更令人擔憂的是:學生思維習慣被定格在淺層次上。
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平等、生動活潑、情趣橫生的課堂教學氛圍,學生才能以課堂主人的姿態(tài)出現(xiàn)。無論是“滿堂灌”還是其翻版“滿堂問”,都與這種境界相距甚遠。
“滿堂問”是“滿堂灌”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