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研究性學習的討論與開展的論文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
一、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1.獲取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于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tài)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fā)他們探索、創(chuàng)新的欲望。
2.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通常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并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性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圍繞研究主題主動收集、加工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研究性學習,要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學會整理與歸納信息,學會判斷和識別信息的價值,并恰當的利用信息,以培養(yǎng)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1.開放性是研究性學習內容選擇上的主要特點。
2.問題性是研究性學習內容呈現(xiàn)的主要方式。
3.綜合性、社會性和實踐性是研究學習內容選擇和組織時應該重視的幾個方面
。1)綜合性,即圍繞某個專題組織多方面或跨學科的知識,以利于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多角度、多層面地思考問題。
。2)社會性,即加強理論知識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特別關注與人類生存、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注重開發(fā)社區(qū)資源。
(3)實踐性,即在學習間接經驗的同時,提供學習直接經驗及在探究實踐中獲得積極情感體驗的途徑與機會。
三、研究性學習的實施
1.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類型。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
。1)小組合作研究是經常采用的組織形式,學生一般由3~6人組成課題組,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師、校外人士等)為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各有獨立的任務,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長,協(xié)作互補。
。2)個人獨立研究可以采用“開放式長作業(yè)”形式,即先由教師向全班學生布置研究性學習任務,可以提出一個綜合性的研究專題,不確定范圍,由每個學生自定具體題目,并各自相對獨立地開展研究活動,用幾個月甚至半年時間完成研究性學習作業(yè)。
。3)采用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的形式。全班同學要圍繞同一個研究主題,各自搜集資料、開展探究活動、得出結論或形成觀點。再通過全班集體討論或辯論,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動同學們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深化研究,之后進入第二輪研討,或完成各自的論文。
2.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實施。
。1)研究性學習具體實施的一般要求。
與其他類型的學習方式相比,研究性學習重在學習過程而非研究的結果;重在知識技能的應用,而非掌握知識的數量;重在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獲得感悟和體驗,而非一般地接受別人傳授的經驗;重在全員參與,而非只關注少數尖子學生競賽得獎。
。2)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般程序。
以在活動課程板塊進行的課題研究活動為例,學校組織、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般程序是:①開設科普講座,參觀訪問;②指導選題,研究課題可以由教師指出,也可以由學生提出,較多的是通過師生合作,最后確定題目;③組織課題組,制訂研究計劃;④實施研究;⑤處理結果,撰寫報告。
【研究性學習的討論與開展的論文】相關文章:
研究性學習與研究性教學策略探討論文05-03
開展語文專題教育探討論文05-04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研究性學習策略探討論文05-03
研究性學習報告論文04-30
開展研究性學習 促進學習方式轉變04-30
開展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習方式轉變04-30
如何指導高中學生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論文05-02
談談“研究性學習”的論文寫作04-30
對研究性學習的再思考論文05-02
數學研究性學習的評價論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