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幾點體會論文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師生關系處于一種平等、信任、理解的狀態(tài),那么它營造的和諧、愉悅的教育教學氛圍必然會產(chǎn)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從學生的發(fā)展角度看,擁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識是事業(yè)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優(yōu)化師生關系可以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與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打下基礎。
在幾年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體會到要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熱愛學生
“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學生。老師讓學生感到可親、可敬、可信賴時,學生就愿意接受教師的教育。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剛當班主任時,對那些所謂的“差生”我一直不知道怎樣才能讓他們熱愛念書。直到我發(fā)現(xiàn)一位老教師經(jīng)常在放學后將那些學生請到辦公室對他們進行認真的輔導,發(fā)現(xiàn)他總是讓這些學生幫助他板書,并在其他老師面前表揚他們。慢慢地,讓人驚喜的事情發(fā)生了;這些學生竟開始主動問老師問題了,遲到的現(xiàn)象少了,上課不再病殃殃了,成績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那些學生的進步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愛學生雖然很難但它是多么的重要。
二、要尊重學生
現(xiàn)在的學生由于大多是獨生子女,所以把人格看的尤為重要,所以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確實是任何一位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前提。作為一個班主任、一個老師,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的訓斥,只能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諷刺的話語傷學生的心。教師對學生尊重,會使師生關系更為融洽。尊重比熱愛更為重要。因為給學生以尊重才能使學生感受到師生的平等,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們認為失去自尊他們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導致消沉。反之,他們就會獲得向上的動力源泉。記得在一次集體勞動結束后,我在全體學生的面前表揚了一位性格內(nèi)向、成績較差的一位男生,我說:“男同學勞動時應該向他學習才能體現(xiàn)男子漢的魅力!睕]想到從那以后這位平常不愛表現(xiàn)、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在各種集體活動中表現(xiàn)越來越來出色,成績也穩(wěn)步提高,與我的關系也一下子拉進了很多。沒想到一次不經(jīng)意的表揚竟然會改變他。為此,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意愿、隱私權等等,采取一定的方式肯定學生,賞識學生。
三、要研究學生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講的“盡可能深入的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學生的社會、家庭背景、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心理變化、發(fā)展特點,我們才有與學生相處的基礎。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我們要蹲下來和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想孩子所想,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了解,剖析,關愛孩子,為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有一次我得知班上有位同學和父母觀點沖突,矛盾較大時,我先找這位同學了解了他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得知這位同學已經(jīng)十七歲了,而父母卻任何事情都不讓他做,成天嘮叨讓他學習,于是我教他做個換位思考,去理解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然后我與該同學父親作了交流,讓他意識到孩子長大了,有時該放放手讓小孩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接下來我發(fā)現(xiàn)這位同學又能想以前一樣集中精力學習了,臉上的笑容告訴我他和父母的關系不再緊張了。
四、要提高自己
教師應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對學生人格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教師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點,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提高師德素質(zhì)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zhì)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很多教師就是因為這點讓他們每到一個新的班級都會獲得學生的一片歡呼。其次,應該做好角色的轉換。在素質(zhì)教育中教師不是學生的監(jiān)督者,而是學生成長和學習的引導者。
新型師生關系的確立更多的有賴于教師自身觀點的更新和素質(zhì)的提高,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有賴于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和時時刻刻的尊重。相信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將會發(fā)出強勁的教育能量,促進教育效果的不斷提高。
【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幾點體會論文】相關文章:
如何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王希武05-01
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提高教育效果05-01
借鑒孔子仁學思想構建新型師生關系04-28
構建師生關系03-12
新型師生關系研究04-29
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培養(yǎng)英語學習者的健康心理05-01
思想政治工作的創(chuàng)新與高職院校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04-30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05-01
新課程下新型的師生關系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