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承德普寧寺大佛之保護論文
【摘要】1961年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承德普寧寺,正是基于它的歷史、藝術價值及聞名于世的世界最大的金漆木雕大佛。為使大佛的文物價值進一步得到延伸,先后經過兩次維修保護,充分運用現(xiàn)代物理和化學手段,對大佛進行加固、治蟲、治菌、防蟲、防腐等多項處理,取得了預期效果,這也是目前國內外最大規(guī)模的大型木造像維修保護最為徹底、運用科技手段最為成功的一次。
【關鍵詞】承德普寧寺 金漆木雕大佛 科技手段 傳統(tǒng)工藝 文物保護效果
普寧寺始建公元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是清政府為紀念先后二次平定漠西蒙古準噶爾部叛亂,清乾隆皇帝在承德敕建的第一座寺廟,是承德外八廟寺廟群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為歷代外八廟總理堪布喇嘛的住棲地。1961年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是基于普寧寺的歷史、藝術價值及聞名于世的世界最大的金漆木雕大佛。
當?shù)厝朔Q大佛寺,是因為普寧寺大乘之閣內供奉一尊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四十二手觀音菩薩。佛像總高27.21m(含須彌座及地下柱根部分),真正木結構佛像像身高22.29m,指須彌座以上部分。傳說中承德普寧寺大佛是由一根木材雕刻而成,但佛像的胸圍就達15m,再加上手臂的伸展寬度26m多,不可能存在有如此巨大的木材。佛像內部結構如何?佛像是如何雕塑而成的?以前一直是迷。通過1960年和1997年先后兩次對大佛進行勘察維修,第一次為大佛木框架結構立柱加固工程,第二次為大佛衣紋板、站板剔換及內部防蟲、防腐、防潮的處理工程,徹底探明了大佛內部結構和雕塑程序。大佛內部結構,就是中國古代木框架建筑結構在塑像中的具體運用,具有相當高的建筑和藝術價值,堪稱國寶級文物。
1 大佛的第一次維修,即大佛木框架結構立柱部分的加固
1960年由于供奉大佛的主建筑物——大乘之閣,年久失修,風化糟朽嚴重,需落架重修。在大木歸安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大佛的手指與大乘之閣的廊柱相抵觸,無法安裝大木立柱。通過勘察發(fā)現(xiàn),大佛向東南有傾閃現(xiàn)象,且有發(fā)展的趨勢。在國家、省、地有關領導和專家的主持下:“確定全面勘察大佛傾閃原因,并制定維修方案!笔紫仍诖蠓鸨趁娴撞胯忛_站板(大佛背面沒有衣紋板且沒有做貼金處理),經探明發(fā)現(xiàn)佛像內部的15根立柱有14根立柱的根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糟朽。中心柏木柱也有部分糟朽,嚴重危脅大佛的穩(wěn)定性,經過有關專家論證,確定了“大佛加固方案”。方案共分四部分:
(1)在佛像的胸下部拉一根粗25mmφ的鋼絲繩,防止大佛繼續(xù)傾閃。鋼絲繩與佛像的結合部位,放置木板,杜絕鋼絲繩與佛像直接接觸,保證佛像不受新的損害。鋼絲繩的兩端分別探出大乘之閣,被固定在后山新筑的鋼筋水泥砼梁上,用絞盤將鋼絲繩拉緊并固定。
(2)在佛像內部把須彌座內的條磚啟掉(須彌座為磚石混合基座,外用青石雕刻,內用條磚疊砌),在中心柱和東南三根邊柱下圈打鋼筋水泥砼梁。中心柱和三根邊柱分別做寬15cm的鐵抱箍兩道,然后用槽鋼(150×150mm)呈三角支頂立柱,將槽鋼與抱箍焊接死(頂部),用千斤頂支頂槽鋼下部并與砼梁固定。這樣立柱根部的承載力,通過槽鋼傳到砼梁上,立柱的根部就失去了承載能力,達到了固定立柱的目的。對其它糟朽程度較低的立柱,通過增加水平撐木及鐵拉桿與中心柱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框架結構,這樣既達到保護文物的作用,又沒有破壞大佛內部的主要結構。整個工程均屬物理保護,為今后修繕的可逆性打下良好基礎。
(3)持續(xù)觀察大佛的傾閃現(xiàn)象,在大佛的頂部設置刻度尺,指針固定在廊柱上,尺板置大佛佛冠底部。通過40多年的觀察,包括1976年唐山大地震余震的影響,佛像的傾閃程度沒有絲毫的擴展。這充分說明1960年“大佛加固方案”是科學的、嚴謹?shù)、行之有效的?/p>
(4)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及嚴格現(xiàn)場施工程序。由于佛像內部的照明與焊接的需要,施工現(xiàn)場必須安裝電纜。對電纜的等級、規(guī)格和型號都有嚴格的要求,工地現(xiàn)場配置滅火器,由專人負責。在焊接時對焊接點面的周圍用白鐵皮圍好,防止焊接時火點濺到木材上。當日工作量完成以后所有用電器材一律撤出工作現(xiàn)場。經過6個多月的施工,順利的完成了大佛加固工程。但當時沒能對大佛加固所用的木材進行防蟲、防腐處理,所用木材只是經過簡單的烘干處理,沒能進行藥物殺蟲,對后來大佛蟲蛀現(xiàn)象嚴重造成一定的隱患。
2 大佛第二次維修,即剔換衣紋板、站板及防蟲、防腐處理工程
1997年由于大佛衣紋板出現(xiàn)多處斷裂和塌陷,且其中有粉沫狀物質涌出,經初步判斷這些物質是木板遭蟲蛀時形成的蛀粉,已嚴重影響到大佛的結構安全。普寧寺報請市文物局立項搶修,逐級呈送至國家文物局。同年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立項要求,并規(guī)定“進一步科學勘察,制定出完整維修方案”。在中國林科院,承德市文物局和普寧寺管理處三方共同努力下,先后兩次對大佛進行全面勘察?辈旖Y論是:普寧寺大乘之閣大佛的衣紋板和站板的64%為蟲蛀三級以上(屬嚴重蟲蛀),木材平均強度僅為1.6指數(shù)(健康材為10)。而且嚴重蟲蛀多集中在大佛正面部位,多是大量雕刻的衣紋、纓落、珠花絲帶等,F(xiàn)僅靠地仗部分的強度做承應力,隨時都有衣紋板和站板發(fā)生脫落現(xiàn)象。為此三方又共同制定出“大佛防蟲、防腐和加固維修方案”,其原則為:
1)保證大佛的整體完整性,突出維修工程的工藝性。無論是材料剔補或工藝維修,都要精心安排,精細施工,嚴格管理。
2)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突出科學性。充分利用生物,物理及化學等多個領域的科技成果。
3)在剔換材料時,做到與原材質的一致性,充分利用化學治蟲、防腐的現(xiàn)代科技手段。
4)為使大佛今后修繕具有可逆性,維修時多采用物理、化學相結合的方法。以物理為主,化學方法為輔的維修理念。 具體施工方案共分三個施工工期:
(1)大佛維修第一期工程,即大佛熏蒸,聚氨酯發(fā)泡保護。1998年10月為防腐熏蒸搭建3156立方m的巨型鋼管骨架塑料密封倉。將大佛密封起來,通過熏蒸達到殺死存活于大佛體內的有害生物,所用藥物為“液化硫酰氟”,經過58個小時熏蒸,通過對蟲標本的檢驗,完全達到預期效果。實施熏蒸前已經過多次實踐,通過對藥量控制和熏蒸時間的掌握,硫酰氟對木材內害蟲有理想的殺滅效果,對金飾彩繪沒有影響。為保證大佛內部剔除腐朽和蟲蛀的站板、衣紋板時,防止斷裂的衣紋板和配飾物的脫落,在大佛體外距佛身0.4-1m的距離,做木籠骨架,釘圍板形成筒狀,整體容積約65m3,填充硬質聚氨酯,發(fā)泡密度為40kg/m3左右。凝固后起到保護大佛外層衣紋板和地仗的作用。發(fā)泡材料為聚氨酯PAPI、聚醚BL303、催化劑DABCD、氟11F調拌而成的兩種液體原料,逐層凝固逐層澆鑄。為防止液體流入裂口或與金飾粘連,采用衛(wèi)生紙?zhí)畛浜退芰媳∧8綦x的方法。
(2)大佛維修第二期工程,即更換站板和衣紋板,這期工程是大佛第二次維修工程的關鍵。首先要做到“三治”、“三防”,即治蟲、治菌、治水,防蟲、防腐、防潮。對所有新更換和加工的木材,都必經0PN—1、0PN—2和 BBF藥液煮沸達100℃,再在冷槽藥液中浸泡12小時,然后電烘干,使木材含水量在20%以下,方可使用。對大佛的衣紋板和站板剔換按“間”劃定區(qū)域,(間:柱與柱之間水平撐木之間的區(qū)域),自下而上,挖一塊修補一塊,杜絕大面積一次性挖掉所剔換的木板,防止上層站板、衣紋板或外表地仗的脫落。對蟲蛀嚴重的木構件必須剔除干凈。施工中不能使用鑿、斧等重刃器,以免損壞外層的地仗,只能用撓子一點一點的撓干凈,最深處直至地仗層。所剔補的衣紋板和站板都按原規(guī)格、原材料復制,對一些難以雕刻的復雜部位,只能用環(huán)氧樹脂膠加鋸沫和石英砂調成膩子狀涂在露出的地仗內面,然后表層打光。這樣剔補的站板或衣紋板與地仗之間沒有空隙容易隨型膠結。這次工程所選用的粘結材料為環(huán)氧樹脂。具體規(guī)格:用中分子量型號601號軟化點環(huán)球法,64—74環(huán)氧值當量數(shù)100克樹脂,平均分子量為900—1000的乙胺為固化劑。這種規(guī)格的粘補劑是國內外目前比較先進的,是高效防腐蝕涂層。其附著力 和韌性及防潮耐水、耐化學腐蝕方面,都較其它樹脂涂料優(yōu)異。具體操作方法:先對原有的站板和衣紋板涂刷兩次環(huán)氧樹脂瀝青膠泥稀釋劑,對新更換的站板或衣紋板,用瀝青膠油防腐劑(用二甲茶苯、甲苯做稀釋)涂刷兩次,再用601環(huán)氧樹脂浸涂兩次進行粘結。新更換的站板每層的豎向接縫處,按原設計安裝榆木銀定榫,橫向接縫處安裝榆木暗銷,站板的橫向接縫如處在水平撐木后面時,設陰陽榫。站板、衣紋板用12mm鑼栓或鐵拉桿與水平撐木連接。最后對大佛體內進行一次全面的藥物噴淋,涂刷施藥(0PN—1)170公斤,又用環(huán)氧樹脂稀釋劑對內壁涂刷兩次,徹底起到對大佛防蟲、防腐、防潮的保護作用。
(3)大佛維修第三期工程,即大佛表層清理和修補。承德普寧寺大佛歷經240多年滄桑,金飾表層已堆積大量的塵土及污垢,借此大佛內部維修機會,首次進行大佛整體除塵去污。工程進行前先于大佛左下角金飾表層做局部實驗,可行后推廣至整體。先用吸塵器吸取大佛表層的浮塵,再用毛巾蘸中性清洗劑擰干后進行擦試,然后用干凈的細棉紗擦凈表面殘留的清洗劑,效果比傳統(tǒng)面團滾粘除塵更好,大佛金漆質感亮麗鮮明。修補部分:這次工程共修補殘損的法器14件,復原法器13件(均按傳統(tǒng)工藝材料復原),修補因大佛傾閃造成手指伸出與廊柱接觸而拔斷的6個殘指,珠花飾件18種,共350多件。大佛雙腳因傾閃,右腳已塌陷,地仗內部的木質均成粉沫狀,左腳也有部分斷裂。這次重新雕刻右腳(尺寸1.3×0.86×0.36m),重做地仗1.128m2,使用紅松板材0.2m3。左腳補修地仗1.53m2,使用木材0.03m3。大佛整體維修地仗部分:新做地仗11.7m2,補修地仗53.35m2。大佛單皮地仗新做1.54m2,修補8.69m2。局部補金8.85m2(合112.88具),所用金箔為大赤金金箔。
最后大佛通體罩漆保護。承德普寧寺大佛貼金原始做法:佛像表面為大漆地仗(“兩布六灰”地仗),地仗骨料是土籽粉、石英粉、粘結劑等,用大漆調和成灰漿狀。先上捉縫灰、掃蕩灰,涼干打磨后纏夏布(即麻布)一道,再上頭道灰(即壓布灰)、上漆灰(即細灰),涼干打磨后纏二道夏布,最后上頭道灰、上漆灰而成;业姆N類主要是指灰粒直徑和摻拌比例關系來區(qū)分。地仗做成后磨細打光,然后用裝有滑石粉的布袋,向貼金部位熗擦油皮(即熗粉),打金膠油,隔夜貼金。由于大佛使用的金箔是赤金金箔而不是庫金金箔,所以要罩兩道桐油加以保護。這次大佛的局部補金,也要做罩漆保護,通過小樣實驗,腰果漆效果十分滿意,而且工藝要求比傳統(tǒng)的熟桐油簡單得多,既省時、省工又節(jié)約資金,而且能夠達到相同效果。
承德普寧寺大佛經過先后兩次維修保護,都取得了預期效果,這次維修保護是建國以來國內最大規(guī)模的大型木造像維修保護,尤其是這次國內最為徹底的治蟲、治菌、防蟲、防腐處理工程,在維護歷史文化遺產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使普寧寺大佛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得到有效的保護。熟
【淺談承德普寧寺大佛之保護論文】相關文章:
承德市普寧寺導游詞01-13
淺談拓展農村小學作文之優(yōu)勢論文04-27
普寧寺04-29
淺談荒誕派戲劇之語言特點論文04-30
城市景觀建設之文態(tài)保護論文04-30
淺談光纖在繼電保護中的應用工學論文04-30
淺談孔孟之德治04-30
淺談鋼琴組曲《戈雅之畫》的音響處理論文04-30
承德避暑山莊的保護與遠景開發(fā)04-30
淺談設計速寫論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