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師聲樂教學課改中的新理念思考論文
摘要:在中小學基礎音樂教育改革的前提下,高師聲樂學科應推行新的教學理念及新的教學模式,與時俱進打造出以“師范性”為目的、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的全新復合型人才的“聲樂教學新構架”。
關 鍵 詞:聲樂教學;師范性;改革
作為專業(yè)必修課之一的聲樂課,在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這主要與聲樂本身的特點以及高師的培養(yǎng)方向和畢業(yè)后所從事的工作有關系。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所培養(yǎng)的主要是適合于中小學音樂教學和基層音樂教育工作的教師。而在基層所從事的音樂教育工作中,聲樂技能和聲樂理論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同時也是中小學美育教育的重要課程結構。
在面對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下,高等師范音樂教育專業(yè)在現(xiàn)行的多年來沿襲的舊的聲樂教學理念和教學框架下顯現(xiàn)出了滯后的狀態(tài),所培養(yǎng)的學生能否跟得上現(xiàn)代社會的要求,能否成為復合型的基層音樂教育人才?而聲樂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能否跟上新課標所提出的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形式、內容以及方法能否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實用能力的培養(yǎng)?這些問題已經(jīng)成為目前高師聲樂課程教學改革的新課程。
多年來,高師聲樂教學所沿襲的音樂專業(yè)院!熬⑹健苯虒W的特點,“專業(yè)性”有余而“師范性”不足,在教材使用、授課內容、授課方式、課時安排等方面都暴露出了一些缺陷。這種舊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高師培養(yǎng)目標,特別是脫離了教育部推行的新課標中對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要求。這就造成學生的知識結構較單一,缺乏“多層性”也缺乏“專業(yè)性”,大多數(shù)學生基本處于“會唱不會教”“不會唱也不會教”的狀況,所培養(yǎng)的學生在教學能力以及就業(yè)等方面受到很大的沖擊。在舊的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理論與實踐相脫離,各專業(yè)課間銜接不夠順暢,知識點較散亂,這就導致一些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缺乏綜合組織教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一些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后,不能很快勝任工作。面對現(xiàn)行的中小學音樂教學模式及學校藝術實踐活動,有些學生顯得手足無措。針對上述各方面的問題,許多高師院校在近幾年都作了各種改革和探索,全面地分析了高師聲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教”與“學”的各層關系,大膽地提出了拋棄“專業(yè)化”傾向的教學模式,重新打造以突出“師范性”為目的、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的復合型聲樂教學新結構。
隨著時代發(fā)展的需要,筆者所在院校正在逐年的擴招,學生人數(shù)增多了,但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差別較大,師資和教學資源不夠充分,學生就業(yè)壓力較大。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改革。
第一階段應以“聲樂綜合課”來進行聲樂基礎教學。這是專為一年級的聲樂基礎教學而設計,它改變原有教學理念,突出新的教學目的,是多種教學模式的綜合。在這一門課程中應融入集體課、小組課、歌唱基礎理論與實踐、聲樂發(fā)展簡史與作品賞析、聲樂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及方法、課后練習與自學輔導等多樣內容,切實做到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輔之以實踐,同時在實踐中消化理論。“聲樂綜合課”也應是多種教學手段的綜合,在教學中充分運用教學資源,特別是現(xiàn)代化教學器材的運用,如多媒體設備、錄音、錄像設備等。這樣可以使聲樂教學更直觀、形象、豐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另外,考試也應打破僅憑學生期末的演唱得分來評判學生的成績這一傳統(tǒng)方式,改為由平時成績、理論筆試、歌唱三部分按比例得出最后的成績。另外應盡快編出“聲樂綜合課”的配套教材。教材的編著以新課程的教學內容為根本,即聲樂基礎知識與聲樂教學常識、課外作業(yè)與自學輔導,形成點線結合、邏輯嚴謹、章節(jié)分明的結構形式。
第二階段是專業(yè)提高教學階段。主要是通過一年級的綜合基礎教學后分散進行聲樂小課的提高教學,以歌唱技能技巧的實踐為主,提高聲樂演唱的能力,鞏固之前學習的基礎理論教學知識。通過第一階段,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綜合性基礎教學。在第二階段,學生更容易在學習中領會要點,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與原創(chuàng)性的思考。
第三階段是綜合實踐階段。這是聲樂課程教學內容中的藝術實踐課,采用集體課的形式進行教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應與所學的合唱指揮、即興伴奏、教材教法、作品分析等多門課相互銜接。通過不同聲樂作品表演的排練,采用以教師輔導下的學生自主實踐為主的方式,充分鍛煉學生自編自導的能力,比如,進行大合唱、小合唱、混聲合唱、各類重唱、表演唱、組合唱的分聲部訓練與編排以及作品風格的分析與處理、歌曲即興伴奏等方面的能力。這樣,學生可以投入到豐富多彩的聲樂表演藝術之中,喚起學生的創(chuàng)作潛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的熱情。
三個階段的教學過程有機的結合,一方面化解了現(xiàn)行高師聲樂教學中重“技”不重“理”,輕綜合素質和多種技能全面發(fā)展的矛盾問題;另一方面也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包括個人技能、組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培養(yǎng),同時也是對高師聲樂教師提出的嚴峻挑戰(zhàn)。教師不僅要改變原有的單一“美聲”或單一“民族”的歌唱教學思路,同時也要隨著課程的教學全面地充實自己各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即面對學生的不同條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培養(yǎng)新一代合格的中小學教師走出一條適合于高師聲樂教學的正確之路。
通過不斷的教學改革,我們能夠走出一條適合于現(xiàn)代高師聲樂教學的新路子,在教育部推行的新課標的前提下,要求既不丟棄聲樂教學的“專業(yè)性”,又能突出其“師范性”,真正達到培養(yǎng)出“寬口徑,素質高,能力強”的當代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大學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中國音樂教育。人民出版社,2003.1。
[2]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報社,2004.3。
[3]音樂研究。人民音樂出版社。
【高師聲樂教學課改中的新理念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由就業(yè)現(xiàn)狀引發(fā)對高師聲樂教學改革的思考04-29
試論高師聲樂演唱中臨場緊張的心理現(xiàn)象的論文05-02
高師聲樂專業(yè)形體課的改革設想04-30
對課改中教師改革的思考04-29
新課改背景下高師音樂教學均衡發(fā)展的思考論文05-02
如何在聲樂課中以情帶聲論文04-29
語文教學適應課改的幾點思考04-29
聲樂教學中換聲點的解決論文05-02
淺談語文教學與課改的論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