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論國畫圖式與視覺論文
摘要:
歷代國畫,經(jīng)過實踐,逐成圖式,始由視覺傳遞過程,是國畫家的“心理空間”的體現(xiàn),是“物化”了的視覺心理反映;而視覺空間是畫家“寫意”“寫心”“傳神”的窗口,是國畫圖式的途徑;圖式是“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是人格自然流露的烙印,是視覺的再現(xiàn),又是視覺空間規(guī)律的總結(jié)。國畫圖式與視覺空間的形式,說明中國畫活點視覺空間組合形式的多變性、多容性和漫游性。
關(guān)鍵詞:國畫圖式,視覺傳遞,活點視覺空間,組合形式
國畫家目擊萬物,品味自然,不斷完成視覺傳遞過程,萌動視覺心理美感;而美感觸動著思維空間,思維空間又趨動著國畫圖式不斷演變。圖式的演變又是人格自然流露的烙印。圖式本無固定樣式,只是國畫家“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把自然物潛移默化為心象,神領(lǐng)意造,終成格調(diào)。畫家作畫,隨心所欲,揮灑自如,千章萬法,不執(zhí)于法。一切國畫圖式都是在視覺心理空間經(jīng)營中形成,并且有個性變通。沒有固定的“口訣”和定式。視覺是圖式的途徑,圖式是視覺的再現(xiàn)。本文所述國畫“四式八法”就是視覺與圖式自然結(jié)合的結(jié)果,是視覺空間規(guī)律的歸納,不算成法。在應(yīng)用時,只能信其可,不能用其執(zhí)。
國畫圖式與視覺的第一式:回旋往復(fù)式。
其法有二:
。ㄒ唬┒ㄏ蚧匦ǎ
即面對廣闊的自然空間,先確定大方向,根據(jù)畫面需要進行連環(huán)性寫生。這是在室外景象寫生時常用的方法。雖說是一個方向,卻和焦點透視固定視點不同。它的視點回旋幅度,遠遠超出了單視域范圍,是在搖移有序地懸轉(zhuǎn)視域進行寫生?傊,視點可以最大限度地迂回旋轉(zhuǎn),盡量擴張視覺范圍,搜索選擇,前后推拉,左右搖移,以遠觀近,以大觀小,各種角度盡可表現(xiàn)。視域組合排列形式,呈環(huán)狀連接式。這種構(gòu)圖多為方形,在現(xiàn)代中國畫(如:山水、花鳥畫)中最為常見。例如,畫者坐在半山腰寫生時,面對優(yōu)美景色,在上下左右盡可能看到的情況下,并且認為可以入畫,就可以有所選擇地根據(jù)這種圖式法進行觀察、寫生。
這種定向回旋法,在中國畫寶庫里也有不少范例。這種畫法使人看了就有回旋往復(fù)之感,又覺意趣橫生。
(二)定位回旋法:
定位,即以視足為軸向左或右旋轉(zhuǎn)移動,又稱旋點環(huán)視法。
每當繪畫者面對自然空間,就好像坐在轉(zhuǎn)椅上,旋轉(zhuǎn)觀察,周而復(fù)始,陸續(xù)寫生。對于狹隘環(huán)境中相對集中的物象可以展開表現(xiàn),適合觀察環(huán)形秩序排列的物體。一般橫披圖式采用此種方法。
在此方法的運用中,視點猶如環(huán)形的圓心,以視距為半徑,其旋轉(zhuǎn)過程等于畫面環(huán)形運動過程。如果分解成單視域,用心點軌跡線將視域連接在一起,并作為視平線的位置,就能把視域統(tǒng)一到同一個視平線上,對各個物象觀察是仰、是俯、是平視,其角度都是一樣的,而且同種類、同比例、同距離透視圖形等大,就好像大型代表團拍照,讓大家環(huán)形而坐。用這種方法同步旋轉(zhuǎn)拍照,銜接后即可獲得橫長幅畫面。
利用定位回旋法,集多方位的自然空間于一幅藝術(shù)空間之中,可以擴大觀者視野。但在作畫之前,必須提高畫者對自然空間的整體認識和意象,積累豐富的生活底蘊,增強宏觀感,從而可以把本來極簡單的景象更加豐富起來,并產(chǎn)生新的意象 。
國畫圖式與視覺的第二式:前后推拉式。
其法又有二:
。ㄒ唬┎欢ㄏ蚵畏ǎ
這種方法不定向,也不定位,好像隨導(dǎo)游員漫步崎嶇的山道上,時而行,時而停,好景寫之,其余略之。視域隨時“步步移”,對物象“面面觀”。這種方法是“三遠”法的綜合運用,繪畫者一會兒“自山下而仰山巔”,一會兒“自山前而窺山后”,一會兒“自近山而望遠山”。偶爾視向往前,偶爾視向往后,及時地把符合畫面需要的好景色寫生下來。這也是走著看著,停下畫畫的寫生方法。
這種不定向漫游法,在元代王蒙的山水畫里多有表現(xiàn)。視向的多項選擇、多項結(jié)合,都不留痕跡。
。ǘ┻h近互換法:
中國畫圖式,追求視覺上的平排,放棄縱深,把所見物象,盡量表現(xiàn)在相對靠近的視覺層面上。在寫生和創(chuàng)作時,畫者可以根據(jù)畫面的需要由前畫到后,由后畫到前,互換構(gòu)圖。有時可以把近景推遠,有時也可以把遠景推近;有時把近景當遠景畫,有時也把遠景當近景畫。總之,就是按照“以遠觀近、以大觀小”的繪畫特點進行互換寫生。這樣遠而近之,近而遠之;前而后之,后而前之,把近、中、遠景互換位置,并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以達到視覺空間的完美和諧統(tǒng)一。
遠近互換法,在《清明上河圖》的每個片段中都可以體現(xiàn)出來。這幅名畫的視點位置是有限的高遠,但在欣賞各個局部時,又可以令人自覺地把視點推遠或拉近。推遠,可以看出郊外荒寂山林清幽;拉近,可以看到鬧市車馬人物喧囂的繁華景象,以及汴河急流中具有戲劇性場面的來往船只等等。畫面氣勢宏偉,生活氣息熱鬧非凡。倘若把視點移到局部上,觀者視線不但可以穿窗透戶,而且窺見中庭后庭、人物作坊,桌椅板凳、杯碟碗筷、蒸饃熬湯,應(yīng)有盡有。如果還有閑情逸致,還可以把“視域”推到橋頭地攤,去看看那些商品擺弄,再細細欣賞那些鐵匠爐的夾鉗、刀剪等,無不可拉前推遠。
從而可見遠近互換法是多么的靈活自由。
國畫圖式與視覺的第三式:橫向運動式。
當繪畫者面對宏大的場景,眼前的物象在一個視域范圍容納不下時,必須利用橫向運動方式來表現(xiàn),即是長卷圖式。若是場面較小只需左顧右盼,即可完成;若是場面較大,可以采用水平直線移動視點,對事物跟蹤追跡,進行描繪;若是更大場面,需要走動數(shù)里、數(shù)十里,百里、數(shù)百里,甚至上萬里來畫全景構(gòu)圖,畫者就是要根據(jù)這種橫向運動式的大場面、大容量的組合特點,來完成作品的描繪過程。傅抱石和關(guān)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嬌》,作品場面的宏偉浩大,令人感嘆不已,不僅畫出了縱橫祖國南北的萬里江山,而且畫出了千里冰封的北國風(fēng)光和蒼翠秀麗的南方山水。這就是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大場面、大容量橫向組合的視覺空間組合形式,其法也有二:
。ㄒ唬┳箢櫽遗畏ǎ
即是畫者身體不動,只需要左右移動視點來畫景象的全貌。在透視關(guān)系上很可能會出現(xiàn)中間一個視域內(nèi)的物體是平行透視,左右景物則是成角透視。但是,一組同類直角線仍然消失于心點。實際上還是一個大的平行透視趨向,也可以想象成畫者退遠后,視域擴大了的平行透視。
此方法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橫披和冊頁中多有表現(xiàn)。如清初王的《仿古山水冊》等都具有左顧右盼的構(gòu)圖性質(zhì)。
。ǘ┒ㄏ蚱揭品ǎ
這是表現(xiàn)較大場景時所采用的方法。對于這種較大場面的表現(xiàn),若采取小范圍的以點對線旋點法和左顧右盼法,是不容易表現(xiàn)的。在透視方法上就需要利用心點軌跡線和視平線的觀察方法來完成,這種方法就是定向平移法,它是視點按物體排列順次,以等視距、等角度作平移觀察,使之形成一種同向視域的畫面平行運動程序。所有視域就會被心點的平移軌跡線通過視域中心串連起來。這時的心點平移軌跡線也是視平線。這就是視點按物體排列方向平行移動,把各視域空間連接成畫,不同空間的物體統(tǒng)一到一條視平線上,同一空間的物體大小相等。
中國畫視覺空間的定向平移法,在傳統(tǒng)中國畫中應(yīng)用得最為廣泛。從著名的敦煌壁畫中可以發(fā)現(xiàn)各個時期具有裝飾性和二方連續(xù)式的《天宮伎樂》圖式。唐宋時期,也有許多橫向視點運動的畫卷。這些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在連綿的巨幅中,任意經(jīng)營,抒發(fā)浩氣,表達情懷。給后人留下了不朽杰作,豐富了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橫長圖式的畫軸,是橫向運動視點軌跡法的優(yōu)秀之作,可以表現(xiàn)不受數(shù)量限制的故事情節(jié),這種畫卷伸縮自由,攜帶收藏方便,可隨時打開觀賞。因此,定向平移法在中國畫創(chuàng)作中很受畫家的喜愛。
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在創(chuàng)作中不僅從視覺焦點的遠近推移上創(chuàng)造了奇跡,在視點運動軌跡上也是具有代表性的范例。打開畫卷《清明上河圖》,先從作品的右端看,能把觀者帶到寧靜幽遠的古都市郊。隨著視向的移動又把你帶到具有戲劇性的繁華鬧市中去漫游。在觀賞過程中,你可以隨時控制視點停留片刻,進行仔細琢磨,視位可行、可止、可疾、可徐;其視距可近、可遠、可迂回、可跳進、可穿插,整個畫面形成了視覺運動的節(jié)奏感。既可遠觀整體浩氣,也可以近看局部細節(jié)。你若“凌空”遙視,可一睹古都風(fēng)采;你若逼近細賞,可觀塵市車馬行人。使人觀后好像經(jīng)歷一次“古都夢游”,感到回味無窮。
國畫圖式與視覺的第四式:縱向運動式。
這種視域運動形式,多在條幅、主軸圖式中得到體現(xiàn),它是視點垂直方向移動的結(jié)果。其觀察方法和橫向運動式規(guī)律一樣,只是方向不同。視點縱向運動方式,是用來表現(xiàn)高山深谷的常用方式。當畫者看不到山勢全貌時,可采用此種方式,其法也有二:
。ㄒ唬┒ㄎ谎龈┓ǎ
面對自然空間,若想把上下景象融為一圖,并且在視位不動的情況下作畫,顯然是一種上仰下俯的觀察過程。畫者在半山腰確定位置后,仰看山巔,平看山腰,俯看山澗。把挺立可見的山峰,煙霧繚繞的樹林,崎嶇有序的溪水、路坡,自然地連接、集中在一幅畫面上。這也可以稱為定位縱向環(huán)視法。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得到有消失軌跡的畫面組合和無消失軌跡的畫面組合。
定位仰俯法在敦煌壁畫中也有較多的運用。
(二)定向縱移法:
這種方法在立軸和條幅中比較常見。其特征是面對自然空間,采取視點上下移動方式,使繪畫者處在不同的高度上進行觀察,然后再把各視域縱向連接起來形成長條圖式。這類條幅圖式有兩種:
1、以縱對高的視域組合方式。
這種組合是指面對縱向秩序排列的形體,視點自下而上移動觀察的結(jié)果。比如我們面對高山,想把所看到的景物寫生下來,就必須沿途而上,在不同高度上逐層選擇觀察。然后按上下順序進行連接物象之間的轉(zhuǎn)折關(guān)系,整理成畫。
2、以縱對深的視域組合方式。
中國畫的立軸構(gòu)圖,不僅能表現(xiàn)景物的高低層次,而且還能表現(xiàn)遠近變化。即把處于立軸從下至上各視覺范圍,作為觀察景物深度的視點,面對迥深之景,畫者登高望遠,以各個視位高度分別觀察不同的景深,以下觀近,以上觀遠,下近上遠縱排于“立軸”上。攀登得越高,藝術(shù)空間層次推得越遠,立軸幅式就越長。這種視域組合形式的明顯特點是景物之間很少遮擋,有一種空曠之感。這是視點升高與景物縱深放置的關(guān)系。逐步升高視點的視中線組成了一組平行視線,所以整個自然空間盡在一個個視位之下,其畫面構(gòu)圖就必然上下拉長成為立軸。這是中國畫家慣用的軸側(cè)投影的表現(xiàn)手法。在這樣的長條畫面內(nèi),西方風(fēng)景畫家用焦點透視法是很難表現(xiàn)這種場面的。這充分體現(xiàn)了這種圖式的優(yōu)越性。中國繪畫視覺空間中所謂的“門板法”,就是這種含義的體現(xiàn)。就是說,繪畫者如果站在“以大觀小”境界的高度上,大地的一切景象就好像平放在“門板”上,俯面而視,最后再把“門板”立起來進行觀察,就相當于立軸形式。這是一種直觀性的理解方法。
定向縱移法,在古代山水立軸中見到的最多。這些作品是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有著重要的欣賞價值。如:北宋巨然的《秋山間道圖》、李成的《寒林平遠圖》、郭熙的《雪山行旅圖》,還有清初王的《柳岸江洲圖》等作品。
如果仔細欣賞,搜索尋找這些畫面上畫者視點運動軌跡,首先看到的當然是視點的縱移。但是必須明確:不能以為中國畫家已經(jīng)將運動中的視點納入了縱移的直線軌道,就可以不費腦力地生搬硬套和平鋪直敘地進行作畫了,在由自然空間到藝術(shù)空間轉(zhuǎn)換的過程中,當然也有“心理空間”和“思維空間”的支配,也有造化自然,“遷想妙得”之意,力求統(tǒng)一中有變化、變化中有統(tǒng)一。有時將水平延伸的地面景物畫成垂直上下,有時又將近低遠高傾斜延伸的丘壑作了垂直上下的布局。
以上這些中國山水畫圖式都具有定向縱移法的特點。在實際觀察寫生過程中,畫者的視點都不是簡單按上下方向垂直升降,而是視點與景物同步起落,遮擋有序。
總之,中國畫的視覺空間和圖式,說明了活點視覺組合形式的多變性、多容性、漫游性與西洋畫定點視覺空間和圖式是明顯不同的。
參考文獻:
[1]《透視基礎(chǔ)教學(xué)》李學(xué)鋒主編 河南美術(shù)出版社
[2]《中國畫論輯要》周積寅編著 江蘇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
[3]《繪畫與透視》浦新成編著 湖北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
【論國畫圖式與視覺論文】相關(guān)文章:
論歌唱中的內(nèi)心聽覺與視覺論文04-29
圖式論與語篇理解04-29
論視覺的規(guī)訓(xùn)04-29
論齊白石大師的國畫精髓04-29
論圖式知識存在的家族相似現(xiàn)象04-28
試論文化圖式翻譯策略04-28
視覺思維對教學(xué)的啟示的論文04-27
論上訴契約論論文05-01
圖式理論與翻譯標準-論漢語新詞的英譯問題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