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湖心亭看雪》中“兩三!睉(yīng)該如何理解?
《湖心亭看雪》中“兩三!睉(yīng)該如何理解?
崇禎五年十二月,西湖雪后,張岱寫的《湖心亭看雪》,絕不是一次簡單的記游,更是一次情感的宣泄。性格的張揚,內(nèi)心的孤獨和悲傷,時時出其不意地在文字中流露出來。特別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备潜蝗怂Q道。“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等量詞的妙用,勾勒出一幅悠遠脫俗的寫意山水畫,雪中曠野的寥廓和身處其中的渺小孤獨,更是對比強烈。
作為初中語文教材,各種教學參考材料對“舟中人兩三!钡睦斫猓嘤型诰,歸納起來,有以下三種:
一:從“舟中人兩三!焙汀蔼毻耐た囱笔欠衩苤邸 既然獨往湖心亭,那么后面為什么還會有舟子出現(xiàn)?解說:張岱去湖心亭,但是精神和情趣上并沒有把舟子引以為同道,看雪的是自己,撐船的是舟子,這充分展示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反映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但是這樣的解釋并不能自圓其說,即:為什么舟中人不能確定只有兩粒。
二:從數(shù)量詞“兩三!焙汀耙缓邸、“一點”、“一芥”的組合著手。
教材的分析是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自然成章,毫不雕琢,微觀中顯出宏觀,鋪天蓋地的雪景,突出了天地之闊大,萬籟無聲的寂靜氣氛,襯托人類之渺小,表達了作者賞雪的驚喜,淡淡的愁緒。通過對比手法,山水之大與人生之小,鮮明有力地抒發(fā)了人生渺茫的
深沉感慨,自然地表現(xiàn)了揮之不去的故國之思。但是這樣的分析也有所缺漏,即:從概念出發(fā)分析文章主旨,籠統(tǒng),不具體,學生被激疑后,更容易刨根問底,想知道船中為什么多出一個人來。 三:從“舟中人”是誰的角度來發(fā)疑。
“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教參采用了直譯的方法,是“船上的人像兩三粒小小的米粒罷了”。所以很多人發(fā)疑,船是誰的船,船上人是誰。
有的人回答是張岱的船,人兩個,加上水中倒影,所以是兩三個。 有的人回答是湖心亭碰到的金陵人的船,兩個游客,一個溫酒的童子,作者離湖心亭較遠,看不清舟中人,所以稱為“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從全文來看,湖中再也沒有其他的船只。
這樣的回答明顯有牽強附會的感覺。不做分析。
以上三種回答,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存在,即:“兩三!睘槭裁床皇谴_數(shù)而是概數(shù),為什么無法確定是誰,只能是估計判定。是作者弱智式的粗放式筆誤,還是有意所為。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張岱的性格。他在國破家亡后,內(nèi)心充滿了傷痛,可是卻無人能夠理解,因此他內(nèi)心張揚,行為張狂,文字夸張,這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在《陶庵夢憶》中隨處可見,就以《湖心亭看雪》為例,大雪三日,黎明時的西湖人鳥聲俱絕,充滿了主觀臆斷,“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币裁黠@帶著夸張的意味。所以我們閱讀文字,有時候不能拘泥于死板
的事實,而放棄了作者心靈語言的解讀。
其次,我們必須知道修辭格夸飾的含義?滹,最早由劉勰提出,:“然飾窮其要,則心聲蜂起,夸過其理,則名實兩乖!比绻鋸埖煤锨槔淼蒙袼,就會引起強烈共鳴,反之,就會違背事實不合情理。他在《體性》里說:“夫情動而言形,理發(fā)而文見,蓋沿隱而至顯,因內(nèi)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氣有剛?cè)幔瑢W有淺深,習有雅鄭。并性情所爍,陶染所凝,是以筆區(qū)云譎,文苑波詭有矣。故辭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風趣剛?cè),寧或改其氣,事義淺深,未聞乖其學,體式雅鄭,鮮有反其習。各師成心,其異如面!弊髡叩膬(nèi)心情理外化為語言文章,作者的才學、氣質(zhì)、性情、習慣所陶染而成的個性,必然盈溢為文章風格。
廬隱稱夸飾為張喻,F(xiàn)代陳望道稱為夸張,他在《修辭學發(fā)凡》里說:說話上張皇夸大過于客觀的事實處,名叫夸張辭。說話上所以有這種夸張辭,大抵由于說者當時,重在主觀情意的暢發(fā),不重在客觀事實的記錄。我們主觀的情意,每當感動深切時,往往以一當十,不能適合客觀的事實。??所謂夸張,便是由于這等深切的感動而生!睘榱吮磉_強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種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對事物的某些方面著意夸大或縮小,作藝術(shù)上的渲染,具體來說,夸張有時間、空間、物象、人情、數(shù)量等方面的夸張,一般分為三類,即:夸大式、縮小式、超前式。
看問題由于存在著空間變換,或者事件在時間上、情境上的不確定性,作者不能確定觀賞時候的人物數(shù)字,太拘泥,反而就失實。
從物體上的角度里來看,把人形容為“!保强s小式的夸張,并不能夠單純地理解為是遠距離的視覺結(jié)果。我看湖堤、湖心亭小巧,那么如果立足點移位后,假設(shè)他人看我的舟船,看我這樣的人,也很小。
就好像《行路難》,“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情境因為是虛擬的,作家內(nèi)心的反省意識,自然印上心頭,因為里面包含著邏輯推斷,是假設(shè),是情境創(chuàng)設(shè),并非確指,所以落筆的數(shù)字自然也不能肯定,因此從數(shù)量的角度來看,明顯是漫不經(jīng)心地夸張說辭。所以我們在理解課文的時候,我們對“兩三粒”無需拘泥于確解,而應(yīng)該理解為:作者以生活的真實作基礎(chǔ),通過夸張的手法,削去枝干,突出事物的美好本質(zhì),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說話的意圖,抒發(fā)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因此:我們無需深究到底是兩個或者是三個,也無須深究他們是張岱和舟子,還是金陵客。翻譯時候,直接采用《教參》里的方法,就可以了。
參考文獻:
一: 張岱《陶庵夢憶》
二:廬隱《吹牛的妙用》
三: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
四:劉勰《文心雕龍》
【《湖心亭看雪》中“兩三粒”應(yīng)該如何理解?】相關(guān)文章:
湖心亭看雪作文04-04
湖心亭看雪作文02-20
《湖心亭看雪》教案01-16
《湖心亭看雪》教案04-25
湖心亭看雪教案04-25
湖心亭看雪505-02
湖心亭看雪405-02
如何理解波粒二象性05-02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02-01
湖心亭看雪教案優(yōu)秀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