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交通肇事罪逃逸問題芻議
摘要:近年來交通肇事犯罪高發(fā),肇事逃逸問題也因其復雜性而頗有爭議。本文認為應當注意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逃逸”與刑法意義的“逃逸”是兩種本質不同的行為。不能違反“同一行為禁止重復評價”的原則,既將逃逸作為責任認定的推定因素、又作為量刑加重情節(jié)。
關鍵詞:交通肇事;刑事責任;逃逸
一、基本案例
2012年11月20日5時左右,李某駕駛一輛輕型兩廂小貨車(駕駛車廂內(nèi)坐3人,核定人數(shù)3人)在高速公路的連接線上的快車道上行駛,聽到貨車右側前部“嘭”的一聲響聲。李某猜想到可能是撞到什么東西,在繼續(xù)行駛200米后停車下車查看,發(fā)現(xiàn)貨車前部右大燈破損,保險杠部分破碎。李某回頭查看沒有發(fā)現(xiàn)路面有異常情況。李某為了避免招惹是非,就繼續(xù)開車離開事發(fā)現(xiàn)場。事后查明:被害人王某在高速公路的連接線上行走,后半蹲在快車道上撿手機,被李某駕駛的貨車撞擊當場死亡。在查明上述事實后,交警部門出具的責任認定書指出:李某駕駛車輛發(fā)生交通事故,后駕車逃離現(xiàn)場,負事故的主要責任;王某違反交通運輸法規(guī),負事故的次要責任。
二、分歧意見
關于李某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以及適用哪一個量刑幅度,出現(xiàn)了如下分歧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李某不構成交通肇事罪。其理由在于:交通肇事罪要求行為人必須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并且其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必須有因果關系。本案中李某的行為沒有違反了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反而完全是受害人王某的違章行為導致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兜缆方煌ㄊ鹿侍幚磙k法》第19條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違章行為的一方應當負全部責任,其他方不負交通事故責任!币虼耍钅车男袨榕c受害人死亡的結果沒有刑法上因果關系,不應負交通事故責任。
第二種意見認為,李某構成交通肇事罪,應該適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這一量刑幅度。其理由是:李某交通肇事后逃逸,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第133條規(guī)定“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三種意見認為,李某構成交通肇事罪,應該適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這一量刑幅度。其理由是:根據(jù)《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20條規(guī)定,“當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壞、偽造現(xiàn)場、毀滅證據(jù),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庇指鶕(jù)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規(guī)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1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三、評析意見
筆者同意第三種意見,應當認定李某構成交通肇事罪,并在法定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處刑。具體理由如下:
(一) 交通肇事罪是以行政違法、承擔行政責任為前提,其構成必須以行為人的行政違法行為為前提,即行為人必須違反了“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需要承擔行政責任,否則不可能成為刑法的評價對象,構成交通肇事罪。
就本案而言,李某駕駛的貨車沒有存在超載以及超速行駛的違規(guī)行為,受害人王某的死亡結果主要是由于王某擅入禁止行人的路段所致。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條“在道路上發(fā)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xiàn)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并迅速報告執(zhí)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規(guī)定,李某肇事后離開案發(fā)現(xiàn)場,應當認定存在“逃逸”行為。李某的逃逸行為是在事故發(fā)生后的行為,與本案交通事故的發(fā)生沒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因此,李某不需要承擔交通事故的責任。在這個角度上講,第一種意見是正確的。但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種意見忽視了《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20條的擬制性規(guī)定,即“當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壞、偽造現(xiàn)場、毀滅證據(jù),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可見,如果當事人逃逸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推定其全部事故責任。故第一種認定意見存在錯誤。
(二)結合上述分析,本案中李某因為存在“逃逸”的違規(guī)行為被推定為負事故的全部責任,因受害人王某的行為在本事故中也存在過錯行為,故交警部門認定李某在本事故中負主要責任。根據(jù)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1條規(guī)定:“在分清事故責任的基礎上,對構成犯罪的,依據(jù)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第2條規(guī)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1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xiàn)場的。”李某的行為造成受害人王某死亡,且負事故的主要責任,李某的行為便符合了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構成要件,構成交通肇事罪。第二種意見與第三種意見在李某的構罪方面達成共識,但對李某適用哪種量刑幅度上存在爭議。爭議的存在主要在于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理解不同,主要表現(xiàn)如下:
對《刑法》第133條規(guī)定的“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的理解筆者認為,李某的行為不適用《刑法》第133條規(guī)定的“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的刑法規(guī)定。關于“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規(guī)定,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規(guī)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guī)定的情形之一,在發(fā)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對此,需要從以下兩個層面來理解:
(1)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逃逸”與刑法意義的“逃逸”是兩種本質不同的行為。具體區(qū)別有:(1)依據(jù)不同。前者的依據(jù)是《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后者是刑法。(2)前提不同。前者可能沒有違反刑法,后者以符合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罪構成為前提。(3)“逃避”的內(nèi)容不同,前者“逃避”的內(nèi)容是協(xié)助交警部門認定交通責任事故的義務,后者是法律責任(包括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和救人的義務。就本案而言,李某的逃逸行為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逃逸”,不是刑法意義的“逃逸”。因為李某逃逸前的行為與事故的發(fā)生不具有因果關系,因而對于事故的發(fā)生不應承擔責任。李某之所以承擔全部事故責任在于其逃逸行為,即依據(jù)《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20條規(guī)定由法律直接推定其承擔全部事故責任。另外,李某逃逸之前的行為不符合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罪構成,只是其逃逸的行為使其被推定對事故負全部責任,進而才符合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罪構成。所以,李某的逃逸行為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逃逸”,不是刑法意義的“逃逸”。
(2)若按照第二種意見將李某的逃逸認定為“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在法定刑“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處刑,則違反了“同一行為禁止重復評價”的原則。所謂“同一行為禁止重復評價”,是指法律對于行為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進行兩次及以上同一性質的否定性評價。就本案而言,根據(jù)《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20條規(guī)定認定李某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便已經(jīng)對李某的行為進行了一次評價。該評價使得李某的行為符合了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罪構成。即這里的“逃逸”成為交通肇事罪對李某定罪的情節(jié)。如果認為李某的行為屬于“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則意味著對李某的一個“逃逸”行為進行了兩次否定性評價。所不同的是,前一次屬于定罪性評價,后一次屬于量刑性評價。這便違反了“同一行為禁止重復評價”的法律原則?梢姡钅车摹疤右荨笔墙煌ㄊ鹿守熑握J定意義上的逃逸,不屬于“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如果認定為“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便違反了“同一行為禁止重復評價”的法律原則。所以,李某的行為雖構成交通肇事罪,但只能適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這一量刑幅度,故第三種認定意見是正確的。
(作者通訊地址:廈門市集美區(qū)人民檢察院,福建 廈門 361005)
【交通肇事罪逃逸問題芻議】相關文章:
網(wǎng)絡道德問題芻議04-29
哲學基本問題芻議04-29
水書傳承問題芻議04-29
管理哲學基本問題芻議04-27
網(wǎng)絡主體的道德修養(yǎng)問題芻議04-27
學生自我教育問題芻議05-01
計算機高級智能問題芻議04-29
應用倫理學中的責任問題芻議04-28
廈門漆線雕技藝傳承問題芻議04-29
交通肇事罪賠償協(xié)議書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