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考研政治:馬原認識論邏輯框架與歷年真題分布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會經常接觸并使用試題,試題可以幫助學校或各主辦方考察參試者某一方面的知識才能。大家知道什么樣的試題才是規(guī)范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考研政治:馬原認識論邏輯框架與歷年真題分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考研政治:馬原認識論邏輯框架與歷年真題分布
一、遇到社會主義文化和核心價值體系相關題目
(1)唯物論部分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表現為積極的促進和推動作用。促進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繁榮。
(2)認識論部分
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于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表現為積極的促進和推動作用,促進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繁榮。
(3)唯物史觀部分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于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表現為積極的促進和推動作用,促進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繁榮。
二、遇到黨的先進性建設相關題目
唯物史觀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于經濟基礎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提高黨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有助于現代化建設的推進和發(fā)展。
三、遇到和諧社會相關題目
矛盾即對立統(tǒng)一,和諧社會建設是有差異的同一,不是完全的等同。
四、遇到科學發(fā)展觀相關題目
第一要義是發(fā)展:發(fā)展的過程性
核心是以人為本: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xù):聯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是統(tǒng)籌兼顧:矛盾不平衡原理
五、遇到改革開放相關題目
唯物史觀認為: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是體制的變革。目的是發(fā)展,有助于穩(wěn)定,是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
六、遇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相關題目
(1)唯物辯證法認為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過特殊性表現
(2)認識論認為
認識需要經過兩次飛躍獲得真理,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是一個去粗取精的過程,理性認識要付諸于實踐去檢驗真理的正確性。
馬原認識論邏輯框架
1. 認識的基礎 —— 實踐
實踐的本質: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社會性的物質活動。
實踐的基本特征:
直接現實性:實踐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yōu)楝F實的存在。
自覺能動性:實踐是主體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
社會歷史性:實踐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進行的,并且會受到歷史條件的制約。
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來源于實踐,通過實踐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產生認識。
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實踐的發(fā)展不斷地提出新的認識課題,推動著認識向前發(fā)展;實踐為認識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和手段;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主體的認識能力。
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檢驗認識是否與客觀實際相符合。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的目的是為了指導實踐,改造世界。
2. 認識的本質 —— 能動反映論
認識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既不是直觀的、消極的反映,也不是主觀自生的,而是主體對客體的加工和改造。
認識過程中存在著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主體的認知結構、價值觀念等會對認識結果產生影響。
3. 認識的過程
從實踐到認識(第一次飛躍):
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點。
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具有間接性和抽象性的特點。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于發(fā)展到理性認識;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
從認識到實踐(第二次飛躍):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能動的飛躍,意義更加重大。只有將認識回到實踐中,才能檢驗認識的真理性,才能實現認識的目的,才能使認識得到發(fā)展。
4. 認識的規(guī)律
認識運動的不斷反復:人們對一個復雜事物的認識,往往要經過由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認識運動的無限發(fā)展:客觀世界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人的認識也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永無止境。
5. 真理與價值
真理:
真理的客觀性:真理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檢驗真理的標準也是客觀的。
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真理的絕對性是指真理的無條件性、無限性;真理的相對性是指真理的有條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是辯證統(tǒng)一的。
真理的具體性:真理是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主觀對客觀的符合,是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
價值:是指客體對主體的意義,具有客觀性、主體性、社會歷史性和多維性。
真理和價值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真理和價值是相互區(qū)別的,真理側重于客體性,價值側重于主體性;同時真理和價值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真理的發(fā)展促進價值的實現,價值的實現推動真理的發(fā)展。
歷年真題(部分)
2021 年真題5:
單選題:在真理標準問題上堅持辯證法,就是要堅持( )
A.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B. 實踐標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統(tǒng)一
C. 實踐標準與邏輯證明的辯證統(tǒng)一
D. 實踐標準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tǒng)一
答案:B。實踐作為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tǒng)一。
2016 年真題:
單選題:有一種觀點認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擺脫自然規(guī)律而獨立,而在于認識這些規(guī)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guī)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自由’倒過來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隨心所欲”。這兩種關于自由的觀點( )
A. 前者是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后者是唯意志論的觀點
B. 前者是機械唯物主義的觀點,后者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C. 前者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后者是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D. 前者是歷史唯心主義的觀點,后者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
答案:A。第一種觀點強調自由要認識和利用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第二種觀點認為自由就是隨心所欲,是唯意志論的觀點。
馬原認識論邏輯框架
一、認識論邏輯框架
認識論主要探討的是在實踐基礎上,人們如何獲得認識、認識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以及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系。其邏輯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基本概念
實踐: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
認識: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真理: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
價值:客體對主體需要的滿足關系。
兩對關系
實踐與認識的關系: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
真理與價值的關系:真理具有客觀性,價值具有主體性,二者在實踐中統(tǒng)一。
認識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
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通過感覺、知覺、表象等感性認識形式,達到對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
從認識到實踐: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將理性認識付諸實踐,通過實踐檢驗和發(fā)展真理。
認識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真理的絕對性:真理的客觀性、無限性和發(fā)展性。
真理的相對性:真理的條件性、有限性和過程性。
二、歷年真題解析
1、以下結合近年考研政治真題,對認識論部分進行解析:
單項選擇題
題目示例: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搞了個新經濟政策,但是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列寧新經濟政策關于社會主義的思維之所以“比較好”,是因為它( )。
A. 提出了比較系統(tǒng)的社會主義建設綱領
B. 根據俄國的實際情況來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C. 為俄國找到了一種比較成熟的社會發(fā)展模式
D. 按照馬克思主義關于未來社會主義的設想來建設社會主義
解析:本題考察的是對列寧新經濟政策的理解,正確答案是B。列寧新經濟政策表明了他根據俄國的實際情況來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這是認識論中“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體現。
多項選擇題
2、題目示例:格羅培斯格在設計迪斯尼樂園路徑時,暫停修樂園里的道路,讓游客自行走出小路,再根據這些小路鋪設人行路徑。這一設計智慧給我們的認識和實踐活動帶來的啟示有( )。
A. 要從生活實踐中獲取靈感
B. 要尊重群眾的實踐需求
C. 不要對自然事物作任何改變
D. 要對事物本來面目做直觀反映
解析:本題考察的是認識論中“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系”,正確答案是A、B。格羅培斯格的設計體現了從實踐中獲取靈感和尊重群眾實踐需求的原則,而C選項是形而上學觀點,D選項則是機械唯物主義的反映論特點,均不符合題意。
3、分析題
分析題通常要求結合材料,運用認識論的原理進行分析。例如,分析人類在處理垃圾問題時如何從“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這一認識出發(fā),實現垃圾的資源化利用。這涉及到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系、認識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真理的檢驗標準等認識論原理。
【考研政治:馬原認識論邏輯框架與歷年真題分布】相關文章:
考研政治點睛 馬哲的邏輯框架05-02
考研政治 馬原重點之認識論05-01
2014考研政治馬原題型考點:認識論04-27
考研政治 如何構建你的馬哲邏輯框架04-29
2014考研政治 歷年真題經典回顧05-01
考研政治馬原重難點總結之認識論04-28
2015考研政治知識點 馬原認識論04-30
2014考研政治馬原 抓重點定框架制計劃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