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外貌描寫和作者感受融為一體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寫法。
(2)學習側(cè)面描寫人物的寫法。
(3)理解記敘文在記敘的基礎上議論抒情的運用。
2.能力目標
(1)理解抓住人物特點刻畫人物的方法,提高分析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的能力。
(2)提高記敘文寫作中描寫人物突出人物特點的能力。
3.情意目標
認真體會魯迅先生真誠地關心和幫助進步青年的情懷,從中受到鼓舞,并提高對魯迅先生的認識,加深對他的感情。
教學建議
課文主題
在魯迅先生不幸逝世的時候,作者懷著悲痛和崇敬的心情,深情地回憶了四年以前同魯迅先生邂逅一面的往事,通過對先生的外貌、語言和行動的描寫,頌揚了魯迅先生關懷、幫助進步青年的品格和為革命事業(yè)鞠躬盡瘁的精神,表達了踏著魯迅先生足跡奮勇向前的決心和意志。
思路結構
文章以記事為主,記敘了作者與魯迅先生見面的全過程;敘事之后,作者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感情,以抒情的筆法,議論了同魯迅先生一面之交的深切感受。
全文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38自然段):敘事。先寫作者與魯迅先生這一面之交的原因 因為要等早班車回來,為了避雨,因此到內(nèi)山書店去躲一躲。再寫內(nèi)山先生的熱情接待和作者買書缺錢的困窘,為魯迅先生的出場作鋪墊。接著重點記敘作者與魯迅短暫而激動人心的會面,這里既有三次對先生的外貌描寫,又有對先生推薦書、送書的語言動作的描寫。這些描寫充分表現(xiàn)了先生的形貌特點和高尚的內(nèi)心世界,生動地表現(xiàn)出魯迅對進步青年的熱切關懷和真誠幫助,同時展現(xiàn)了先生為了革命鞠躬盡瘁的精神。
第二部分(第39—43自然段):議論。寫這“一面”之交對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響。抒情式的議論以記敘為基礎。魯迅先生的品格、情感、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作者,記敘到了高潮,抒情和議論成為最好的表情達意的方式;有了抒情式的議論,作者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文章的主題得到了升華。
寫作特點
第一,準確生動地描寫外貌,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
作者三次觀察魯迅先生,根據(jù)觀察的條件和心理感受不同,描寫出的外貌也不相同。初次是在遠處無意之中向里屋望了一下,天陰,光線暗,看到的、描寫的是模糊的輪廓。第二次是看見先生為了“我”買書的事走了出來,自然會格外注意,再加上距離近,光線比里屋好,看清楚了特點,刻畫自然就具體、細致,先寫最為突出的印象:面孔黃里帶白,瘦得教人擔心,但精神很好;再寫頭發(fā),精神抖擻地直豎著;最后寫隸體一字似的胡須,這也是先生的特征。這一次的描寫是形神兼?zhèn)涞摹5谌,作者已?jīng)意識到站在眼前的是魯迅先生,由于意外,所以驚異,滿懷感情地注視他,仔細看了先生的面孔、頭發(fā)、長衫和煙嘴,這一次的描寫猶如特寫鏡頭。這三次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連同另外三處寫“瘦”,突出了魯迅置健康于不顧,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yè)的崇高品質(zhì)和頑強意志。
第二,運用側(cè)面描寫的方法刻畫人物。
作者寫自己的感受,側(cè)面表現(xiàn)魯迅品格之高尚、精神之偉大,比如,寫先生看了“我”一眼,“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著的撫摩似的”;又如,當“我”摸出銀元交到魯迅先生手里又看到那只瘦骨嶙峋的手時,“我鼻子里陡然一陣酸,像要哭出來”。這些都烘托出魯迅偉大人格的感人之深。對內(nèi)山的描寫也是對魯迅先生的一種襯托,內(nèi)山的“殷勤”,目的還主要在于推銷,同魯迅贈書的真誠形成對比,從而突出了魯迅滿腔熱情地關懷青年工人的成長。本文的環(huán)境描寫也是一種襯托,店堂內(nèi)外的陰冷正是反襯著魯迅贈書的溫暖。
教法建議
(1)注重閱讀。引導學生認真默讀、朗讀課文,加強整體感知。
(2)突出重點。重點研讀作者同魯迅先生見面的部分,引導學生體會并學習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3)體會語言。抓住重點詞語、句子,深入揣摩,認真學習。
(4)用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介紹作者、寫作目的,字詞教學,熟讀課文,整體感知,理解思路和結構。第二課時,分析課文重點部分。
強烈的感情色彩
本文寫的雖然是作者四年前的往事,但魯迅給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因此,當此悲痛之時,作者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自己的思念和敬仰之情。文章用語講究,感情色彩強烈,值得仔細品味。例如:“他看了我一眼。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著的撫摩似的。”這一段寫得情真意切,非常感人。又如:“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他!不會錯,一定是他!那個名字在我的心里亂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沒有蹦出來。”作者那種激動的心情簡直無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吸引得讀者也好像身處其境一樣。
以外貌描寫表現(xiàn)人物性格
本文用相當多的篇幅描寫人物的外貌,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性格。對魯迅的外貌描寫,由遠及近,從粗到細,由整體到局部,使人物形象隨著“我”的觀察和感受,逐漸豐滿清晰起來。第一次是在遠處,在暗中,“我”是在無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只是粗線條地從整體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齡、衣著和抽煙的神態(tài)。第二次是在近處,在明里有意識地進行觀察,刻畫比較具體、細致,重點描寫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zhèn)涞貙懗隽巳宋锏臍赓|(zhì)。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對面地“驚異”地望著魯迅,不僅觀察更細致,而且把前兩次沒有觀察到的細微特點再補寫出來。如第一次只看出長衫是“牙黃”的顏色,這次連質(zhì)料是“羽紗”的也分辨出來了;第一次只看見煙嘴上的火花和煙霧,這次連煙嘴是 “黃色”的、一頭已經(jīng)“熏黑”也看清了。這次還把人物的頭部和全身結合起來寫,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這三次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連同另外三處寫“瘦”,突出了魯迅置
【一面】相關文章:
一面的教案03-03
一面的作文08-11
一面教案04-30
一面的作文11-12
匆匆一面作文09-22
《一面》教學反思04-04
一面教學反思04-11
《一面》教學反思04-29
第一面作文07-09
我是一面墻作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