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小學數(shù)學教案5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所學的乘、除法知識解決問題。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提高學生解決問題技能。
教學難點: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圖片、題卡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我們已經(jīng)學了利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你們都有哪些收獲?把你的收獲再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們繼續(xù)來研究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二、探索學習
1、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七第8題。
。1)學生先獨立思考完成,教師巡視。
。2)交流匯報,集體訂正。
2、引導學生完成第9題。
。1)出示情境圖,學生看圖思考,獨立完成練習。
。2)同桌相互交流,說說題意、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jié)果。
3、引導學生完成第10題。
。1)出示情境圖,學生觀察畫面,確定要先解決什么問題。
。2)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練習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在一起,擴大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空間,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用數(shù)學的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完題后讓學生交流解題思路,讓學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三、拓展應用
1、補充拓展性練習。
。裕
2、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討論、交流,教師指導。
四、課堂總結(jié)。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質(zhì)量觀念。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和解決與千克、克有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幫助學生建立千克、克的質(zhì)量概念。
4、培養(yǎng)學生與人友好合作的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點:進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質(zhì)量觀念。
教學難點:正確估計生活中一些常見物品的質(zhì)量。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老師昨天上超市買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蘋果。估計一下: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
學生隨意估計的結(jié)果可能是雜亂、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礎上,教師提問:怎樣估計才能盡量使結(jié)果準確一些呢?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怎樣估計才能盡可能使結(jié)果更準確一些?
學生的估計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個蘋果稱一稱,再根據(jù)這個蘋果的質(zhì)量去進行推算;先稱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蘋果,看幾個蘋果的質(zhì)量掂起來和前面的感覺相似;直接用秤稱等。
2、全班交流。
3、教師根據(jù)學生提出的估計方法帶領學生進行驗證。
問題:從錄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學生再次用彈簧秤稱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樣的物品的質(zhì)量重1千克。
2、第2題。先讓學生拿出一枝鉛筆估一估,再用天平稱一稱。
四、反思,拓展升華
1、:說一說估計一樣物品的質(zhì)量要使結(jié)果盡量準確必須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后記:進行兩袋食鹽重量的測量,1千克與1000克相等,從而推出1千克=1000克,2千克=0克,練習時學生能夠熟練地進行換算。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與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掌握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2)體會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上的應用價值,能利用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的數(shù)學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計算的習慣,堅定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掌握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使學生體會遷移、類推的數(shù)學思想,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本課件、練習題卡。
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jù)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在教學中我精心設計準備題,誘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概括交流,并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遷移、類推,促進學生對新知的內(nèi)化和建構(gòu)。
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我還注重了對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融觀察、比較、討論、交流、自主探究等學習方法為一體,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來解決新課。教學中,突出“五讓”的特色:書本讓學生自學;問題讓學生提出;規(guī)律讓學生發(fā)現(xiàn);疑難讓學生研討;評價讓學生參與。以上的“五讓”,符合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大約10分鐘)
1、談話引入。
2、出示情景圖。
讓學生明確題中的數(shù)學信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用20元買3本筆記本和1支鋼筆,還剩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計算,并說出解題的思路。
3、回顧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運算,應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在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4、揭示課題。
在實際生活中,文具的單價不僅僅是整數(shù),還有很多小數(shù)的情況。 小明今天運氣就非常的好,趕上了文具店慶周年降價促銷的活動,價格由整數(shù)變成了小數(shù)。
由此引入今天的課題: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組織活動,探索新知。(大約16分鐘)
1、自主探索,嘗試練習
使學生明白:雖然,文具的單價發(fā)生了變化,但是解題思路沒有變,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如果用分步計算的要鼓勵學生根據(jù)解題思路再列出它的綜合算式。
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明白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與解題思路的一致性,括號在綜合算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對一次性用綜合算式解答的同學要加以及時的表揚。
2、交流討論,歸納總結(jié)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四個算式,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得出: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
設計意圖:在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先解決整數(shù)作條件的問題,再解決小數(shù)作條件的問題,然后再引導學生對所列出的整數(shù)算式和小數(shù)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從而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較好地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
三、實踐運用,鞏固新知。(大約10分鐘)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地進行計算,我設計了四道闖關練習題。
第一關、我會算。
368+32×5-88 15×(107-35+18)
30× [480÷(24-8)] 530+12×25 ÷60
通過練習,鞏固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培養(yǎng)學生正確計算的能力。
第二關、我會解決。
讓學生體會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小結(jié),交流評價。(大約4分鐘)
課堂總結(jié)是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jié),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也是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進行評價。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掌握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3、掌握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十位能整除)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1、掌握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筆算過程中的試商方法。
2、豎式的書寫格式。
三、教具準備:
小棒,口算卡片。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
1、學前準備
(1)口答。
42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28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52如果去掉4個十,還剩下幾個一?
(2)板演。
訂正時,請同學們說一說是怎樣求出商的,每道題各用哪一句口訣求商,我們在寫豎式時要注意什么。
(3)導入新課。
出示主題圖。
2、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15頁例1。
(2)師生共同歸納筆算除法的方法。
3、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計算教材第19頁練習四的`第1題
1> 獨立完成下面兩道除法算式題,請兩名同學板演。
2> 教師巡視,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 集體訂正,請同學敘述計算過程。
(2)看病門診。
1> 觀察、研討計算中出現(xiàn)的錯誤。
2> 改正錯誤之處。
3> 提出改進方法。
(3)計算教材第19頁練習四的第1題
1> 看清題中數(shù)據(jù)。
2> 獨立完成。
3> 集體訂正。
4> 回顧做題過程,總結(jié)計算方法。
(4)思維訓練
你能嘗試解決同學們提出的主題圖中的第二額問題嗎?四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類推的能力.
3.培養(yǎng)探索、應用的意識.滲透變與不變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這些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這些單位間的進率又是多少呢?
3.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板書課題)
二、新授
1.研究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的關系.
。1)指導學生自學例1.出示自學提綱:
A.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
B.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
C.1平方分米與100平方厘米哪個大?為什么?
。2)學生分組匯報.教師演示動畫“面積單位間的進率1”.
因為1分米=10厘米,所以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也可看作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分米=1(平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
。3)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板書)
2.推導1平方米與1平方分米的關系.
。1)教師提問:請同學們猜想一下1平方米與1平方分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用什么方法可以驗證你的想法是否正確呢?
。▽W生分組討論,匯報)
(2)(演示動畫“面積單位間的進率2”)
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可以劃分成100個邊長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即100個面積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書)
。3)思考: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3.小結(jié):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三、鞏固練習
1.填空.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判斷.
(1)面積單位比長度單位大. ( )
。2)4平方米=40平方分米 ( )
(3)50平方米和50米一樣大 ( )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相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五、課后作業(yè)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5平方米=( )平方分米 2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一張寫字臺的臺面長是13分米,寬是6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厘米?
3.一條人行道長20米,寬4米。面積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分米?用面積是25平方分米的水泥方磚鋪地,需要這樣的水泥磚多少塊?
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這一內(nèi)容的關鍵是讓學生切實理解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為什么是100,并要求學生初步學會用進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課堂上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認真觀察、參與獲取新知識的全過程.這樣學到的知識,記憶深刻,避免死記硬背。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12-1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