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亚洲二区亚洲三区,国产成人高清在线,久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看,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牛牛,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狠狠夜色午夜久久综合热91,日韩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12-19 21:23: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合集八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合集八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第XX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觀察比較,初步感知三角形邊的關系,體驗學數(shù)學的樂趣。

  (2)運用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zhì),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踐操作、猜想驗證、合作探究,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這一性質(zhì)的活動過程,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體驗做數(shù)學的成功。

  3、情感與態(tài)度

  (1)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美,會從美觀和實用的角度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2)學會從全面、周到的角度考慮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zhì)。

  教學難點:

  引導探索三角形的邊的關系,并發(fā)現(xiàn)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zhì)。

  教學準備:

  課件、學具袋。

  教學過程:

 。ㄕn前談話)今天很高興能認識各位在座的小朋友。我呀,是來自綠影小學的包老師。來之前,我就聽說某某學校的小朋友,聰明伶俐,愛動腦筋,是不是這樣?為了表揚同學們在課堂的表現(xiàn),老師還特地帶來了一些小獎品,瞧,都貼黑板上了。(三張不同顏色的小笑臉)你們喜歡嗎?

  如果你能答出老師的問題,老師就讓你上來任意選一個小獎品。你們想選哪一個?有幾種選法?(三種)

  如果某個小朋友回答問題特別棒,老師就讓你任意選兩個。有幾種選法?(三種)

  教師:真不錯,不知不覺中,同學們已經(jīng)回答出老師的兩個問題啦。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在課堂上有更好的表現(xiàn)。

  一、動手游戲,提出問題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你的1號學具袋,看看里面有什么? (三根小棒。)

  三根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嗎?

  學生先猜。

  教師:光猜可不行,知識是科學,咱們來動手圍一圍。

  學生動手圍,集體交流:有的能圍成,有的不能圍成。

  教師請能圍成和不能圍成的同學分別上來展示一下。

  同時板貼:能圍成三角形 不能圍成三角形

  教師小結:隨意的給你三根小棒,有的時候能圍成一個三角形,有的時候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磥硌剑蹅兛紤]問題的時候要全面、周到。

  提出問題:那么,能圍還是不能圍,跟三角形的什么有關系呢?

  引導學生明白:跟三角形的邊有關系。

  教師:對,三角形的邊有什么樣的關系呢?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來探究這個問題呀?

  板書課題:三角形邊的關系(讓學生收拾好一號學具袋)

  設計意圖:隨意的給學生三根小棒,讓學生先猜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再通過動手圍,發(fā)現(xiàn)有的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這不僅激活了學生的舊知,刺激了學生的思維,更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的欲望: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跟什么有關系,怎么的三根小棒才能圍成三角形呢?

  二、實踐操作,探究學習

  1、動手操作。

  電腦出示:現(xiàn)有兩根小棒,一根長3厘米,一根長6厘米,再配一根多長的小棒,就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教師說明操作要求:

  (1)從2號學具袋中拿出操作材料(兩根小棒、作業(yè)紙和實踐操作表格);

  (2)在作業(yè)紙上有不同的線段,請你用兩根小棒去圍一圍,看看是否能圍成一個三角形(至少要和三條不同的線段圍一圍);

 。3)將數(shù)據(jù)和結果填寫在表格中,能圍成的用表示,不能圍成的用表示。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交流。

  教師:下面就請同學們來匯報一下你的操作結果。

  請不同的學生匯報,教師在課件中輸入數(shù)據(jù)和結果。如下圖:

  設計意圖:既然已經(jīng)知道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與三角形的邊有關系,所以教師先給出學生兩根6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到,當?shù)谌吺菐桌迕椎臅r候能圍成三角形,直觀明了,為后面的探究打好基礎。

  3、集體探究。

  第一層次:發(fā)現(xiàn)不能圍成的原因。

 。1)教師:同學們通過動手實踐,發(fā)現(xiàn)1厘米的小棒不能圍,確定嗎?咱們再來驗證一下。

  課件演示:當三根小棒分別是1厘米、3厘米和6厘米的時候,圍不成三角形。

  教師:為什么圍不成?你會用一個數(shù)學關系式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

  引導學生得出:1+36,所以圍不成。

  (2)教師:下面我們再來驗證一下2厘米。課件演示。

  教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會用一個數(shù)學關系式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

  引導學生得出:2+36,所以圍不成。

 。3)教師:3厘米也不能圍成,是什么原因呢?課件演示。

  提問:它為什么也圍不成?你會用一個數(shù)學關系式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

  引導學生說出:3+3=6,所以不能圍。

 。4)提出:1厘米、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都圍不成。大家觀察這三道算式,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什么情況下不能圍成三角形阿?

  板書(補上小于等于號):兩邊之和第三邊 不能圍成三角形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jīng)有了操作的初步體驗,但是不能圍成的原因是什么,卻還沒有發(fā)現(xiàn)。這里,通過課件直觀、生動的演示和教師及時的啟發(fā)、點撥,學生便會很快的發(fā)現(xiàn)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原因了。

  第二個層次:猜想,初步得出三角形邊的性質(zhì)。

  教師:兩邊之和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同學們猜想一下,什么情況下能圍成三角形呢?

  學生猜出: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板貼:兩邊之和>第三邊 能圍成三角形?

  同時,教師在旁邊畫上?

  初步驗證猜想:

  教師:這個猜想對不對呢?這需要進行驗證。看看這些能圍成三角形的邊,是不是具備這樣的關系?

  教師指著4厘米,問:當?shù)谌“羰?厘米的時候,誰能來說一說?

  同時課件進行演示,得出:4+36。 課件演示。

  教師指著5厘米,問:那5厘米? 得出:5+36

  教師點擊:那么下面就依次類推了。課件依次出現(xiàn)算式:6+3 7+3 8+3 9+36

  設計意圖:由于有了兩邊之和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這個結論作基礎,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當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時候就能圍成三角形。這時教師及時說明,這只是猜想,要經(jīng)過驗證才能判斷它是否正確。

  第三個層次:引發(fā)矛盾,突破難點。

  教師指著表格,質(zhì)疑: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咱們在動手操作的時候得出9厘米不能圍,可是9+36呀,這符合我們剛剛得出的結論。

  先讓學生說一說,然后進行課件演示。

  教師:9和3這組的兩邊之和是大于6,可是它能圍成嗎?(不能)(課件演示確實不能圍成。)

  教師:我們再換一組看看,3和6這組的兩邊之和第三邊9比,什么關系?(相等)

  教師:那還要看哪一組?(6和9的和與3比)

  引導學生明確:只通過一組來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全面嗎?那應該怎么說?

  引導學生得出任意兩字。

  設計意圖:9+36卻圍不成三角形,這一下就給學生制造出了矛盾沖突,學生就會立刻思索這三邊到底還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從而發(fā)現(xiàn)只通過一組兩邊的和來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是不全面的,必須要看三組,這樣任意在這里的引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四個層次:再次驗證,明確三角形三邊的關系。

  教師:下面我們利用這個結論再來驗證一下,這些能圍成三角形的三邊,是不是都具備這樣的關系?每個同學選一個你喜歡的在小組內(nèi)交流。

  學生交流,集體匯報。

  教師:在同學們的猜想前面加上任意兩字,通過再次驗證后,發(fā)現(xiàn)它就是一條正確的結論。(教師擦掉?)咱們來一起讀一遍。

  設計意圖:加上任意兩字以后,結論是不是就正確了呢?這時,讓學生回過頭來,再次驗證能圍成三角形的三邊是不是具備這樣的關系,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三角形邊的關系的理解,也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了猜想驗證結論這一科學的學習過程。

  第五個層次:找出判斷不能圍成的簡捷方法。

  教師:在這些不能圍成三角形的三邊中,它們也應該有幾組算式?(3組)

  那我們在判斷它能不能圍成的時候,是不是要把三組算式都找出來。

  引導學生明確:只要找到一組不符合能圍成的條件就可以了。

  教師:誰能快速地說出10不能圍成的原因?

  設計意圖:怎樣最快的找到不能圍成的原因,在這里也應該讓學生明確。方法最優(yōu)化應隨時有效地滲透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

  第六個層次:再次驗證任意,將結論從特殊擴大到一般;同時發(fā)現(xiàn)判斷能圍成三角形的簡單方法。

 。1)教師:剛剛咱們是給3厘米和6厘米尋找能圍成三角形的第三邊,得到這樣的結論的。那是不是任意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都具備這樣的關系呢?

  教師演示課件,隨意拖拉兩次,讓學生用估算的方法說出三邊的關系。

  設計意圖:一開始的研究,是從給定的3厘米和6厘米的兩邊著手的。在這里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將特殊情況推廣到一般情況,讓學生明白任意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都有這樣的性質(zhì)。

  (2)提出:在判斷能圍成三角形的時候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是不是每次都要計算三組?

  讓學生先充分地進行交流。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因為較小的.兩邊的和都大于最長的邊了,那么用最長的邊加一條較短的邊,就一定大于另一條短邊了。所以呢,這要把只要把較小的兩條邊加起來這一組進行判斷,就可以代表三組了。還需要每組都判斷嗎?

  設計意圖:我以為,在全體學生都已經(jīng)掌握的基礎上,肯定會有少數(shù)學生發(fā)現(xiàn)判斷能圍成三角形的訣竅。教師的設計應當顧及到這樣的學生。所以,在這里可以及時地引導全體學生都掌握簡單方法。

  三、深化認知,聯(lián)系實際,拓展應用

  1、輕松小游戲

  教師:同學們的表現(xiàn)真是棒極了,老師為了表揚大家,給你做個小游戲,想不想?

  出示:有人說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跨兩米多,你相信嗎?為什么?

  請兩個學生上來跨一步。

  先讓學生充分的交流。

  教師:你能用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來解釋一下嗎?

  課件演示:兩腿和地面跨出的距離形成了一個三角形。

  教師:可是有個人說,我可以。你們知道是誰嗎?

  出示姚明圖片,身高:226厘米;腿長131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的形式解決問題,使學生主動地把本課的知識內(nèi)容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同時熏陶學生逐步達到會學數(shù)學的境界,并再次向?qū)W生滲透看問題要全面的原則。

  2、判斷:下面哪組的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單位:厘米)(有圖)

 。1)3、4、5 (2)3、3、3 (3)3、3、5 (4)2、6、2

  設計意圖:這道基礎題的練習,既是對前面所學內(nèi)容的鞏固,同時引導學生利用簡單方法快速地進行判斷。

  3、兒童樂園要建一個涼亭,亭子上部是三角形木架,現(xiàn)在已經(jīng)準備了兩根三米長的木料,假如你是設計師,第三根木料會準備多長?并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從問題中來,到問題中去,讓學生用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并從美觀和講究實用的角度出發(fā),從而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全課小結,從考慮問題要全面,引出第三邊的取值范圍

  設計意圖: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而言,范圍的建立的確是有一定困難的。再次呈現(xiàn)前面的研究表格,這些數(shù)據(jù)是具體的,教師提出:3.5厘米行嗎?3.2呢?3.1呢?3.01呢?不斷地向3逼近,學生自然會想到3.0001也是可以的,那該怎樣表述呢?比3厘米長已呼之欲出;以此思考,學生不難得出又必須比9厘米短。這樣層層遞進的啟發(fā)引導,發(fā)散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有機地滲透了無限逼近的數(shù)學思想,培養(yǎng)了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二)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滲透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發(fā)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二)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電腦動畫軟件。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jīng)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然后老師說明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二)學習新課

  1.長方體的特征。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教師: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

  學生:面。(教師板書:面)

  教師: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

  學生:有一條邊。

  教師:這條邊稱為棱。(板書:棱)

  教師:請摸一摸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

  學生:尖。

  教師:相交的這點稱為頂。(板書:頂。)

  (2)教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長方體,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投影片出示討論提綱: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關系?

  ②長方體有多少條棱?校的位置、長短有什么關系?

 、坶L方體有多少個頂?

  學生討論并歸納后,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條,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頂:8個。

  請學生觀看動畫圖(用電腦軟件或?qū)嵨镎故?

  出示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展示同上,要表示有四個面相等;

  第三步:出示8個頂點。

  教師:請完整地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先請同桌兩人互相說,然后請一兩位同學拿著學具給全班同學說。)

  (3)老師: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qū)別呢?

  教師:(拿一個長方體正對學生)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請幾位觀察角度不同的同學回答。

  教師: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介紹的同時用動畫圖像展示。)

  教師:出示長方體框架請觀察,再出示框架的投影圖。(如圖)請指出框架上的12條棱分幾組?并指出哪幾條棱是一組的?

  請指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

  教師:請量一量自己的長方體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看一看長度是否相等?

  教師: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練習:請分別說出下面兩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第二個長方體與第一個長方體有什么區(qū)別?(投影片)

  2.正方體特征。

  (1)展示動畫圖像:(或抽拉投影圖)

  第一步:長方體中的長邊縮短,使長、寬、高相等;

  第二步:長方體中的短邊伸長,使長、寬、高相等。

  教師: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么變化?

  學生:長、寬、高變?yōu)橄嗟,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yōu)檎襟w。

  教師: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正方體,(也叫立方體)觀察,對照長方體的特征來研究正方體的特征。(把課題補充完整——加上“正方體”。)

  (三)鞏固反饋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說出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2.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口答填空。(投影片)

  (1)長方體的長是( )厘米,寬( )厘米,高( )厘米。12條棱長的和是( )厘米。

  (2)這幅圖中的幾何體是( )體,12條棱長的`和是( )分米。

  (3)如圖一個長方體,它的長、寬、高分別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長是( )厘米,寬( )厘米,左邊的面長( )厘米,寬( )厘米,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和是( )厘米。

  3.判斷。正確的在括號里畫√,錯誤的畫×。(投影片)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 )

  (2)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 )

  (3)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 )

  (4)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 )

  (四)課堂總結及課后作業(yè)

  1.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看圖紙上的立體圖。

  2.作業(yè):教材P22練習五:1,2,3。

  本節(jié)新課教學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學長方體的特征。共分三個層次進行:讓學生通過感官了解長方體的面、棱和頂;利用教具學具和討論提綱,幫助學生自己去認識并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征;通過圖像和練習,學生會看平面上的立體圖,掌握長、寬、高。

  第二部分教學正方體的特征。共分兩個層次進行:利用長方體長、寬、高的變化來認識正方體的特征,會看立體圖;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扳書設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對“有余數(shù)的除法”這部分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學生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比較熟練的用豎式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會解決有余數(shù)除法的.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圖片

  一、(課件出示:120頁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時還存在什么問題,及時糾正。

  二、復習:

 。ㄕn件出示:2組練習題,每組5道)

  56÷9 74÷8 25÷4 36÷8 41÷6

  80÷9 63÷8 13÷7 27÷5 66÷7

  學生練習

  男生女生分別進行比賽(橫豎式都寫),評出優(yōu)勝組。

  應用:指名學生板演第121頁第4題,并根據(jù)這一題要學生了解列式及單位名稱寫的對不對,讓學生結合題意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解決問題的。

  三、鞏固練習

  四、小測試:

  板書設計:

  有余數(shù)的除法

  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59-6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讓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通過各種活動準確的體驗一分、一秒。

  3、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品質(zhì),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秒,并準確建立一分、一秒的時間觀念,知道分秒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鐘表,自制鐘面。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識

  出示鐘面喚起學生記憶,并撥幾個學生熟悉的時間讓學生認讀。

  師:大家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誰能說說關于時鐘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有時針和分針。(與學生共同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樣子的,是及時補充)

  生: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鐘,走一大格是5分鐘,走一圈是60分鐘,也就是一小時。(若是學生說的`不夠完整,教師引導學生共同進行復習)

  生:……

  師:同學們的記憶里可真好,看來大家學過的知識是難不倒你們了!那你們能正確迅速的說出鐘面上的時間嗎?來比比賽!(教師撥時間,學生認讀,對于不正確的給予指正,并說說是怎樣認讀的? )

  二、 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可真聰明!敢不敢繼續(xù)挑戰(zhàn)自己?大家仔細看看老師出示的這些鐘面上針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嗎?

  生:有的鐘面上有三種針,有的鐘面上有兩種針。(師提示:較短的一根指針叫時針,它表示多少時;較長的一根指針叫分針,它表示多少分。)

  師:你知道最長最細的是什么針嗎?秒針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對,就是一秒!

  今天咱們就來一起來認識一下秒。(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2、說說是幾秒,教師提問:秒針走一大格表示幾秒,從1走到4表示幾秒,從7走到1是幾秒,……同桌再互相說一說。

  3、正確認讀鐘面上的時間(適當?shù)慕o學生講解秒表的讀法)

  4、體驗1秒鐘

 、賻煟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這是什么發(fā)出的滴答聲?

  鐘表發(fā)出“滴答”一聲所經(jīng)過的時間就是1秒。

 、趯W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郾纫槐,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shù)一個數(shù),看誰數(shù)得最準確。

  看了你們剛才的表演,你覺得1秒的時間過得怎樣?(學生暢談1秒時間感受)是呀,1秒的時間很短很短。但是有些現(xiàn)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出示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shù)據(jù)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學習1分=60秒,并體驗1分鐘

  師:如果秒針從數(shù)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shù)字12,這時經(jīng)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秒針走一圈是60秒,分針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讓學生靜靜地觀看鐘面上的秒針走一圈。

  問:1分鐘我們能做些什么呢?請你選一個你喜歡的活動,咱們來做一個1分鐘的體驗活動。

  師生共同總結一分鐘可以做的事。

  三、 聯(lián)系鞏固

  1、填單位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時間單位,知道了1分=60秒,以前我們還學過哪些時間單位呀?現(xiàn)在老師想來考考你們,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人每天睡覺大約9( ) 系紅領巾大約20( ) 煮飯大約30( )

  2、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秒。

  四、課堂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計量時間的單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過得快不快?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能浪費1秒鐘!

  五、課外作業(yè)。(略)

  板書設計:

  秒的認識

  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

  1分=60秒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單元學習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數(shù)的過程,體會數(shù)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會正確的數(shù)出數(shù)量在100以內(nèi)的物體個數(shù),會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五個五個地數(shù)數(shù);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shù)位和數(shù)位順序。

  2、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理解百以內(nèi)各個數(shù)的含義,初步體會十進制計數(shù)法;會讀、寫100以內(nèi)的數(shù),會用學具表示這些數(shù),會比較它們的大小;會口算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以及相應的減法;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讓學生初步學習用具體的數(shù)據(jù)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培養(yǎng)用數(shù)學的觀念看周圍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識,培養(yǎng)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態(tài)度。

  重點、難點

  1、重點

  (1)100以內(nèi)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shù)位和數(shù)位順序。

  2、難點

  數(shù)100以內(nèi)的數(shù)。

  課時劃分:(10課時)

  認識整十數(shù)1課時;

  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1課時;

  認識幾十幾1課時;

  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及相應的減法1課時;

  數(shù)的順序、單雙數(shù)1課時;

  比較數(shù)的大小1課時;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課時;

  一、認數(shù)

  一年級 第一單元

  單元學習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數(shù)的過程,體會數(shù)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會正確的數(shù)出數(shù)量在100以內(nèi)的物體個數(shù),會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五個五個地數(shù)數(shù);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shù)位和數(shù)位順序。

  2、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理解百以內(nèi)各個數(shù)的含義,初步體會十進制計數(shù)法;會讀、寫100以內(nèi)的數(shù),會用學具表示這些數(shù),會比較它們的'大;會口算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以及相應的減法;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讓學生初步學習用具體的數(shù)據(jù)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培養(yǎng)用數(shù)學的觀念看周圍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識,培養(yǎng)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態(tài)度。

  重點、難點

  1、重點

 。1)100以內(nèi)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shù)位和數(shù)位順序。

  2、難點

  數(shù)100以內(nèi)的數(shù)。

  課時劃分:(10課時)

  認識整十數(shù)1課時;

  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1課時;

  認識幾十幾1課時;

  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及相應的減法1課時;

  數(shù)的順序、單雙數(shù)1課時;

  比較數(shù)的大小1課時;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課時;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設計說明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知識特點,從興趣出發(fā),主要側(cè)重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指導和方法的提煉。為此,本節(jié)課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導入新課。

  根據(jù)教材提供的情境,創(chuàng)設了讓學生欣賞漂亮手鏈圖片的情境。這一情境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定經(jīng)常接觸,貼近生活,便于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出示的手鏈圖片也能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規(guī)律性,為新知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2.分層次教學。

  在新課的講解中,采用“分析理解——解決問題——回顧反思”的順序幫助學生解答問題。這一過程能讓學生抓住關鍵詞,按照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在最后設計的回顧反思環(huán)節(jié)中能讓學生逐步學會根據(jù)問題靈活地進行驗證解答對錯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不同顏色的珠子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見過漂亮的手鏈嗎?老師今天就給大家?guī)砹嗽S多漂亮的手鏈,請看大屏幕。

  (課件出示手鏈圖片,學生欣賞后,教師課件出示一條斷了的手鏈)

  師:同學們,小紅自己也穿了一串漂亮的手鏈,可是不小心讓她弄斷了,掉了2顆珠子,她自己也不知道掉的是什么顏色的珠子,你們能幫她找找嗎?

  生:能。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應用前幾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來幫助小紅解決問題。

  [板書課題:找規(guī)律(三)]

  設計意圖:根據(jù)學生熟悉的情境導入新課,貼近學生的生活,能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新課的開展打好基礎。

  ⊙引導探究,解決問題

  1.理解題意。(課件出示教材88頁例5)

  (1)想一想:在這道題中,你認為哪個詞語最關鍵?(關鍵詞語就是“按規(guī)律”)

  (2)說一說:小紅是按什么規(guī)律來穿手鏈的呢?

  預設

  生1:這串手鏈是用2顆黃珠子、1顆藍珠子為一組依次重復穿出來的。

  生2:這串手鏈是用1顆黃珠子、1顆藍珠子、1顆黃珠子為一組依次重復穿出來的。

  (對于學生所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引導學生說出:第一種規(guī)律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觀察得到的;第二種規(guī)律是按從右往左的順序觀察得到的。

  2.分析解答。

  (1)我們剛才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是什么?那我們能不能利用我們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來解答呢?

  (2)引導:你從哪邊開始看?(左邊)所以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是黃黃藍為一組重復排列。掉的珠子應該是1顆藍珠子和1顆黃珠子。(課件演示,圈出一組)

  (3)你還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嗎?(從右邊開始看)所以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是黃藍黃為一組重復排列,掉的珠子應該是1顆藍珠子和1顆黃珠子。(課件演示,圈出一組)

  (4)師小結:我們發(fā)現(xiàn),從不同的起點,不同的方向觀察,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是不一樣的。

  3.回顧反思。

  (1)我們的解答正確嗎?(正確)如何證明是正確的呢?

  引導學生說出:要動手擺一擺,看看是否正確。

  (2)同桌合作:利用學具擺出小紅的手鏈,看符不符合規(guī)律。

  (3)匯報結果:學生匯報時,教師利用課件動態(tài)演示。得出:通過擺一擺,證明剛才同學們的解答是正確的。

  設計意圖:在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既要加強對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指導,又要注意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的同時,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1.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新舊知識的類比,利用知識間的遷移解決問題。

  兒童心理學指出:類比、遷移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解決新問題。因為百分數(shù)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及方法與分數(shù)應用題大致相同,所以教學中要有效地利用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上課伊始,通過對例題改編而成的分數(shù)應用題的分析、列式、解答,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弄清誰是單位“1”,誰和誰相比。

  2.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充分培養(yǎng)學生用不同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教學時,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組織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明確根據(jù)數(shù)據(jù)的特點可以靈活地進行轉(zhuǎn)化,再解決問題。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復習。

  (1)課件出示復習題。

  春蕾小學的`一項調(diào)查表明,有牙病的學生人數(shù)占全校人數(shù)的。春蕾小學共有750名學生,有牙病的學生有多少人?

  (2)引導學生思考。

 、俳獯鸫祟}的關鍵是什么?(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弄清誰是單位“1”,誰和誰相比)

  ②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用乘法計算,列式為750×)

  (3)嘗試解答。(指名板演,其他學生自己做)

  2.導入。

  師:剛才我們復習了用分數(shù)解決問題,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用百分數(shù)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引導學生復習解答此類問題的關鍵及解法,為實現(xiàn)知識間的遷移作鋪墊。

  ⊙學習新課

  舊知遷移,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85頁例2。

  (2)學生嘗試解題,交流計算過程。

  預設

  生1:求有牙病的學生有多少人,就是求750的20%是多少。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符合“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所以列式為750×20%,計算時可以把百分數(shù)直接化成小數(shù)進行計算。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11——12頁。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三位數(shù)連除應用題的結構,能夠正確列式解題。

  學生自主探索三位數(shù)連除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出解題規(guī)律。

  教學重難點:理解這類應用題的結構,正確進行解題。

  教學具準備: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算

  40÷560÷580÷5

  100÷545÷348÷4

  46÷2420÷7

  2、筆算

  654÷3498÷8555÷6

  768÷9368÷4490÷8

  二、新授

  1、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三位數(shù)的連除應用題,板書課題。三位數(shù)的連除應用題。

  2、出示例題

  有兩個書架一共放了224本書,每個書架有4層,平均每個書架每層放多少本書?

  方法1、224÷2=112(本)

  112÷4=28(本)

  方法2、4×2=8(層)

  224÷8=28(本)

 、俳處熤钢椒1指名回答:你是如何想的,說出你的.思考過程,

  224÷2=112(本)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

  112÷4=28(本)又是什么意思?

  ②教師指著方法1指名回答:你是如何想的,說出你的思考過程,

  4×2=8(層)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

  224÷8=28(本)又是什么意思?

 、壑该卮饎偛胚@題的思考過程。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的第1題

  全班校對。

  2、想想做做的第2、3題

  四、全課

  五、布置作業(yè)

  想想做做的第4——7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01-24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6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13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