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4篇[精選]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說課內容:
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時《旋轉與角》,學生學習本課之前,已經認識了銳角、直角、鈍角,也感知了圖形的旋轉。在此基礎上,教材從旋轉紙條入手,使學生體會旋轉過程中角的變化,從而引入平角和周角的概念。本科教材改變了傳統(tǒng)教材中僅依靠觀察現(xiàn)有圖形推出概念的方式,該靜態(tài)觀察為動態(tài)描述,通過旋轉的過程建立角的“動態(tài)表象”,將平角、周角與直線、射線直觀的區(qū)分開來,同時在旋轉的過程中感悟平角、周角及銳角、直角、鈍角之間的大小關系。本課教材內容具有活動性,過程性和體驗性的特點,它是在學生自己旋轉紙條的過程中觀察、比較,根據自己的'直觀體驗,感悟旋轉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角的形狀與大小不相同,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認識平角和周角,能能說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和辨認平角、周角。
2、經歷認識平角與周角的過程,使學生體會旋轉過程中角的變化,感知圖形的旋轉。
3、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旋轉操作讓學生認識平角和周角,簡單的說出他們的特征及構成。
教法學法:
1、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2、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驗證,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課堂變?yōu)閷W堂。
3、采用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的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1、開課前拿出自己做好的活動角,引出角,進一步認識各種角的特點,為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角”做好鋪墊。
2、幻燈片呈現(xiàn)復習的內容,復習學過的銳角,鈍角,直角。
3、思考問題:角是怎樣形成的?
二、動手操作,獲取新知
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
1、讓學生旋轉自己的活動角,提問學生當角的兩邊經過旋轉成一條直線時,這時所成的角什么?引入平角的概念。
2、同樣的方法引入周角的概念。
讓學生提出疑問,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使學生所有的思維都被調動起來,給學生較大的自主權和獨立權。在學生經歷了操作,探索和發(fā)現(xiàn)之后,教師PPT演示,總結學生的發(fā)展。
3、課堂活動尋找生活中的角。
在認識了平角和周角,并掌握了他們的特點之后,引導學生去尋找生活中的角。
三、說課堂練習
本課安排不同層次的練習,一方面增強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另一方面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實習那是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fā)展,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
板書設計:
旋轉與角
平角 周角
兩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 兩條邊完全重合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能用條形統(tǒng)計圖直觀、形象地表示數據。
2、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統(tǒng)計能力。
實驗目標:
1、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運用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fā),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tǒng)計表做例1。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統(tǒng)計。
二、合作學習,探案求知
1、教學例1
課件出示例1的統(tǒng)計表。
教師:從收集的統(tǒng)計表中,你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可能回答:小紅踢120個,小方踢100個,小紅比小方多踢20個……
教師:從統(tǒng)計表中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信息制成統(tǒng)計圖嗎?怎么制呢?學生可能回答:可用我們學過的條形統(tǒng)計圖來表示,畫3根就可以表示3個同學。
教師:1格表示多少呢?(課件出示1格表示1個)如果1格表示1個,小紅踢的毽子個數要畫多少格?(課件動態(tài)展示畫出120格)學生產生沖突:畫120格好麻煩喲。教師質疑:那怎么辦?有什么好的辦法來表示呢?學生可能會想到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
教師:小組合作學習,思考討論。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適呢?說說想法。②小組內繪制出條形統(tǒng)計圖。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tǒng)計圖。
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制的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師:觀察比較這些統(tǒng)計圖,在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適呢?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他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答案。
學生1:用1格表示10個比較合適;120個就畫12格;100個就畫10格,90個就畫9格。
學生2:用1格表示2個,5個也可以,只是畫的格子要多些!處熃Y合學生畫的統(tǒng)計圖的美觀方面進行適當評價。
教師:現(xiàn)在用1格表示10個來完成書上116頁的統(tǒng)計圖。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例2的統(tǒng)計表。
教師:根據這個統(tǒng)計表你獲得哪些數據信息?學生匯報所獲得的信息。
教師:小明要幫爸爸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思考或同桌交流。①橫軸和縱軸各表示什么?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適呢?全班交流,匯報。學生自己動手繪制條形統(tǒng)計圖。
課件展示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師:觀察統(tǒng)計圖,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課件出示:小明家蘋果產量逐年增加;20xx年的蘋果產量是20xx年的2倍……
教師:根據你的發(fā)現(xiàn),你對小明家承包蘋果園有什么想說的?還有什么好的建議?
3、小結今天學的條形統(tǒng)計圖與以前學過的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
教師:以前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接觸的數據都比較小,因此我們都用1格表示1個單位。在生活中,我們還經常接觸到更大的數據。
課件出示:為了方便,我們用1格可以表示多個單位,不僅可表示10個,也可以表示2個,5個,100個,1000個等,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
三、鞏固練習
。ㄕn件出示練習題)
四、課堂總結
教師:這節(jié)課學了些什么?有什么收獲或問題?
《條形統(tǒng)計圖》課后問卷
1、老師用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tǒng)計表做例1的授課形式,你喜歡嗎?為什么?
2、老師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tǒng)計圖,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嗎?有哪些幫助?
3、你喜歡老師使用多媒體課件講授本節(jié)課嗎?為什么?
統(tǒng)計數據分析
學生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yōu)化學習效果統(tǒng)計
圖表二
認同多媒體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人數 認同率%
實驗班(40人) 39 97.5%
對照班(40人) 33 82.5%
效果分析:
1、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對于多媒體進入數學課堂有較高的興趣,喜歡多媒體教學的數學課,非常認同這種教學模式,認同率達到97.5%。從問卷中可以看出對照班學生也希望數學課中能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認同率也有82.5%,希望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2、在實驗課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放映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把踢毽子的成績統(tǒng)計表做例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用 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是在學生學習了用1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制的條形統(tǒng)計圖,使學生更形象、更直觀地看到了這是解決問題的需要,這較好的運用了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fā),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通過課件,讓學生經歷統(tǒng)計的全過程,放手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生活優(yōu)化問題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初步感受統(tǒng)籌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嘗試用統(tǒng)籌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逐漸養(yǎng)成科學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合理安排時間的過程,體會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
難點:掌握合理安排時間的方法。
教法:啟發(fā)法
學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干過家務活嗎?誰能說說都做了那些家務?(學生發(fā)言)
周末小明也主動幫媽媽做家務,瞧,他做了些什么?(課件出示)
項目掃地擦桌子燒開水
時間8分鐘2分鐘10分鐘
他把做家務的時間也記錄下來了,你猜:小明完成這些家務一共需要幾分鐘?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科學、合理安排時間方面的知識。(出示課題)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1、沏茶問題
誰沏過茶?請舉手。你平時沏茶的時候都需要做哪些事?你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估一估,做這些事情你需要多長時
間?(指名說)
。2)看一看,淘氣沏茶要做幾件事情?(出示課件)從畫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如果淘氣一件一件地完成,需要多長時間?但小明是個愛動腦的好孩子。他想什么呢?(出示課件),怎樣才能盡快
地讓客人喝上茶?”盡快”二字怎樣理解?
聰明的小明就想跟大伙比比,看誰能設計出一個最佳的沏茶方案。出示課件。
小明也給咱們發(fā)來了一個溫馨提示的信息:設計時應該考慮:1、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哪些事又可以同時做?2、可用
箭頭“→”標出做事的先后順序3、經你合理安排,計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時間?節(jié)省了多少時間?下面,就以小組為單
位,合作探究,與小明比比吧。板書示范。
、刍ハ嘟涣,比比誰的設計方案即合理又省時。
。3)學生展示、解說設計方案,學生集體觀察。
方案A:洗水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8分鐘→沏茶1分鐘
洗茶杯2分鐘
找茶葉1分鐘
1+1+8+1=11(分鐘)
方案B:洗水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8分鐘→沏茶1分鐘
找茶葉1分鐘
洗茶杯2分鐘
1+1+8+1=11(分鐘)
方案C:洗水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8分鐘→找茶葉1分鐘→洗茶杯2分鐘→沏茶1分鐘
1+1+8+1+2+1=14(分鐘)
對這些方案,你認為哪種方案最合理,又省時間?為什么(同時)?學生說,師板書工序流程。出示課件,指導學生看
流程圖。
此時,小淘氣的方案也出來了。(出示課件),你能看懂他的沏茶方案嗎?
請同學們再想想,在哪個時間內還可以做些什么事?(學生說)能節(jié)省多長時間?多做了幾件事?(揭示:同時做的事
情越多就會越節(jié)省時間)
像小明寫的這樣圖示,我們把它叫做“流程圖”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2頁的`烙餅。小組匯報交流。
四、當堂訓練
1、判斷:這樣安排時間合理嗎?為什么?(課件出示)
A、小東邊吃飯邊看電視。
B、邊打電話邊騎車。
C、一邊走路一邊看書。
D、在馬路上踢球。
五、暢談收獲,全課小結。
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合理安排來提高效率?
總結全課: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最后老師把偉大的文學家魯迅的一句話送給大家,與大家共勉(課件):“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時,可是一天的
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和力量,給懶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六、作業(yè)
板書設計:
統(tǒng)籌安排時間
先后有序同時完成科學合理
最佳方案:洗水壺→接水→燒水→沏茶
同↓洗茶杯
時找茶葉
課后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與折疊的情景,經歷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過程,能夠準確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2、能夠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具有初步的`立體空間想象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重點難點:
能夠準確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長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讓學生拿出長方體的盒子并沿著棱剪開,把長方體展開成6個面并觀察這6個面有什么特點?
學生舉手回答問題。(長方體的表面積由6個面來組成,每組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二、講授新課
教師出示例題,一個知道長、寬、高的長方體紙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積?
學生利用手中的長方體紙盒為參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學生同組之間相互討論,教師巡視指導每個小組的討論活動。
教師提問學生如何求長方體的表面積。
學生回答:(分別求出每個面的面積,再加起來。就是長方體的表面積。)
教師讓學生把長方體的紙盒展開,看一看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組成長方體表面積的6個面,等于(長寬+長高+高寬)2=長方體的表面積
教師讓學生自己求出長7厘米、寬5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
學生列式:(75+73+53)2
教師讓學生思考正方體的表面積如何求?
學生同桌之間進行交流,教師提問學生。(正方體的表面積=邊長邊長6)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表面積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高寬)2
正方體的表面積=邊長邊長6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