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分一分數學教案(6篇)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分一分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分一分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初步掌握它們的特征,會辨認這兩種圖形。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比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辨認這兩種圖形。
教學難點
正確辨認特殊的長方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積木圖”】我們來看一看這些物體是由哪些圖形組合而成的。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的幾種圖形。
二、探索新知
1、認識長方體。
(1)直觀感知。
分別出示:墨水盒、字典,學生說出它的形狀。(貼圖并板書:長方體)
讓學生從學具中找出一個長方體指給旁邊的同學看。
(2)建立表象。
學生觀察自己手中的長方體,數一數一共有幾個面。比一比、看一看每個面的大小、形狀有什么特點?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小組交流,最后在全班進行匯報。(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或者有兩個面是正方體形的,相對的兩個面形狀相同。)
(3)形成概念。
學生互相說一說長方體有什么特點。
2、認識正方體。
(1)直觀感知。
分別出示:魔方、藥盒等,學生說出它的形狀。(貼圖并板書:正方體)
讓學生從學具中找出一個正方體指給旁邊的同學看。
(2)建立表象。
學生觀察手中的正方體,看一看它有什么特點?小組交流后在全班進行匯報(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相同)。
(3)形成概念。
學生互相說一說正方體的.特征。
3、區(qū)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讓學生分別找出學具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組織他們開展小組討論:怎樣辨別長方體和正方體?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書上做一做【圖片“做一做1”】
2、到生活中去找長方體和正方體!境鍪緢D片“生活中的圖形”】
師:你能在這張圖里找到我們今天學習的圖形嗎?
鼓勵學生舉出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
3、擺圖形。
(1)用8個同樣的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
(2)用8個同樣的正方體擺成一個大正方體。
4、用橡皮泥捏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捏好以后展示給全班同學看【詳細過程參考探究活動“捏圖形”】。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什么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立體圖形,它們分別有什么特點呢?(帶學生說一說)
一年級分一分數學教案2
課型新授
本課題教時數: 4 本教時為第 1 教時 備課日期XX月XX日
教學目標
1、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在數學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培養(yǎng)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準備
媒體課件、桃子卡片、圓片、學生準備圓片、小棒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課前導入。
二、教學新課。
三、鞏固練習。
四、小結。
同學們,新的學期又開始了,在新的學期里,我們將一起學習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本領,解決新的問題。
1、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1)、出示桃子圖片,讓學生隨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個桃子,你能把它們分成兩份嗎?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動手分。
。2)、展示學生分的成果。
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分的呢?
學生會有很多種分發(fā),教師用媒體課件都展示出來。
。3)、發(fā)現“平均分”。
教師帶領小朋友觀察:小朋友,這里的幾種分法都是不同的,我們來仔細觀察,你們有沒有發(fā)現什么?
讓小朋友發(fā)表意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有兩種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們都發(fā)現了有兩種分法與別的不同,那么我們就仔細來觀察這兩種分法:我們發(fā)現這兩種分法的每一份的數目都是相同的。我們把這樣的每一份都一樣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讓學生和教師共同讀幾遍。
教師接著演示:把4個桃子分成左邊2個,右邊2個,引導學生說出這是平均分。并連貫說:“把4個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個!
2、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1)、教師出示幾種物體的分法,讓學生說說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里幾份,每份有幾個?
3、讓學生動手平均分。
。1)、讓學生小組合作將手中的8個圓片平均分,并互相說說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分得幾個。
(2)、發(fā)表意見。
(3)、表揚說的好的小朋友。
4、動手操作。
。1)、教師提出意見,讓學生邊操作,邊說出結果。
有8個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個,可以分給幾只猴子呢?
(2)、讓學生動手,找學生演示。
(3)、連起來說說。
。4)、在書上填寫出來。
1、完成“試一試”的題目。
。1)、讓學生相互合作,邊操作邊得出結果,填寫在書上。
(2)、集體訂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題目。
。1)、完成第一題。
說出哪種是平均分,并說出理由。
(2)、完成第2題。
教師讀題目,讓學生先圈一圈,再填寫。
填寫后讀一讀。
。3)、完成第3題。
這道題目不讓學生動手操作,看學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師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什么樣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課后感受
本節(jié)課是讓學生發(fā)現什么叫做平均分的,所以有些學會已經掌握了平均分的含義,而有些學生卻不十分理解。
一年級分一分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能夠熟練地一個一個地或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
2、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弄清數的組成,理解計數單位。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課件出示問題,回答問題:
1個十和2個一組成x20是x個十組成的
5個一和1個十組成xx個十和x個一組成17
2、課件出示第33頁圖。提出問題:
(1)圖上有幾個小朋友?
(2)他們在干什么?(數一共有幾只羊)
(3)他們都說了些什么?(有的說大概有100只,有的說比20只多得多……)
教師:他們回答對嗎?這些羊大概有幾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數、數的組成。
二、新授課。
1、教學例1。
(1)教師:同學們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數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學生動手操作)。10個一是多少?(10個一是一十)(板書)是幾捆?(一捆)繼續(xù)數出10根捆一捆。
教師:你們如果再接著數出9根,現在一共是幾根?(29根)
教師:大家數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這10根又要捆一捆,現在一共有幾捆?(3捆)
(2)排木塊,全班同學數一數有幾塊?(10塊)拿3排木塊是多少塊?(30塊)再加2塊呢?(32塊)接著再加3塊現在一共是幾塊?(35塊)
(3)教師:剛才我們已數出30根小棒是幾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現在一共是幾捆?(10捆)10捆是幾根小棒呢?(100根)10個一是一百。(板書)
在教學中要注意每數到接近整十時,再數一個是幾十要停頓強調。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時每數完整十數就問同學們怎么辦?(捆成一捆)
教師:數物體的個數可以1個1個地數,還可以10個10個地數,10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100)
2、教學例2。
(1)70是7個十組成的,46是4個十加6個1組成的。
(3)做課本第35頁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做,先從五十七根小棒數到六十三根,再接著數到七十二根,有些學生可能對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數是什么有困難,老師要給予輔導。
3、教學例3。
教師出示課件。(數紐扣)
大家數一數黃色的紐扣有多少粒,紅色的紐扣有多少粒。綠色的紐扣有多少粒。
大家知道怎么寫這些數嗎?我們先在計數器上表示這些數,再寫一寫。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第37頁的“做一做”。
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形,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獨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的同學。
2、兩人一組,互相說數字,再說出它的組成。
甲:我是15。十五是由1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
乙:我是50。五十是由5個十組成的。
丙:我是32。三十二是由3個十和2個一組成的。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數,在生活當中仔細觀察一下,看看哪里有我們今天學習的數。
一年級分一分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通過實踐簡單的分類,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經歷分類的過程,體會分類的思想,掌握分類的方法,能夠按照給定的標準或自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體驗分類方法和結果的多樣性,初步養(yǎng)成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整理物品的習慣。
感受到身邊有許多與數學相關的事情,喜歡學習數學,樂于提出問題。在合作交流中培養(yǎng)善于表達和傾聽他人意見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經歷分類的活動,學會按一定的標準分類,在活動中體驗分類的思想方法,感受分類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難點
讓學生能學會自己確立標準分類,有時能按不同的'標準多次進行分類。
教學突破
以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為知識背景,充分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讓學生自主活動,親自動手操作,經歷分類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感受分類的標準和方法。按不同的標準分,選擇通過講的小故事把學生帶進生機盎然的教學情境中,學生們討論后明白我們可以按不同的標準分,結果是不一樣的,從而突破教學中的難點。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學生準備:
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約4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出示多媒體畫面,畫面中大頭兒子,到超市想買一盒水彩筆,摸頭自問:超市這么大,我該到哪兒去找呢?
2.提問: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樣擺放的?
3.揭示課題。
1.學生觀看多媒體畫面回答大頭兒子提出的問題。
2.學生說出超市里的商品是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的。
二、自主活動,體驗分類(約30分鐘)
(一)學習按一種標準分
1.分一分,說一說。多媒體顯示教科書上文具和學具的主題圖。提問:有個做事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學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們一起來幫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應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學具盒里?教師在學生回答時用電腦配合顯示收文具和學具的過程。
2.分一分,理一理。
(1)談話:下面請各小組將課前準備好的一袋物品拿出來,(袋內裝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說一說袋中有哪些物品?學生交流時老師巡視。
3.學生觀察后回答哪些物品應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應放到學具盒里。
學生在小組中交流。
談話:現在老師想請小朋友們把這些物品分別裝到兩個籃子里,怎樣放合適呢?看哪個小組分得又對又快!
提問:大家評一評,分得對不對?
4.分一分,做一做。
(1)多媒體顯示“想想做做”第一題。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動物圈起來。提問:小朋友們喜歡這些小動物嗎?誰認識這些小動物?談話:小朋友,這些動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你能把它們圈出來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用鼠標點擊畫面上的動物,畫上圈,并發(fā)出該動物的鳴叫聲。除了圖上的動物還有哪些動物能在水里生活呢?小結:剛才我們把這些動物分成了兩類,一類是能在水里生活的動物,一類是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動物。多媒體顯示兩個集合圈,把這些動物分成兩類。
(2)多媒體顯示“想想做做”第三題。它們各在哪里行駛?提問:小朋友們,這些都認識嗎?它們各在哪里行駛呢?各小組先討論,互相說一說。指導學生根據行駛地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符號來做記號。如在天上飛行可以畫個來表示,在地面上行駛可以畫個來表示,在水里航行的畫個來表示。
在輕松的音樂聲中各小組分別操作。學生把本小組分的兩個籃子拿到講臺上,一個籃子里裝的是食品,另一個籃子里裝的是日用品。
學生檢查各小組分情況。
(3)學生首先認識題中的小動物。并回答出是什么動物。學生在跳躍輕快的音樂聲中在書上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并回答。學生想一想,說一說。
(4)小組討論,學生紛紛互相說出各在哪里行駛。學生在柔和的音樂聲中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題。
三、自由發(fā)言,交流體驗(約3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談話:小朋友們,你知道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分一分的方法嗎?學生追憶后,回答在生活中做過的、見到的用分一分方法的事。
四、實踐延伸,學以致用。 (約3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多媒體顯示一組房間衣屋散放的畫面。提問:看了這幅畫面你想說些什么?談話:我們小朋友回家后運用分一分的方法把自己的小房間整理一下,好嗎?學生觀看后分別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如說這個房間太亂了,需要整理一下,準備回去怎樣整理自己的房間等。
五、本課小結
本課是讓學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分類的方法。學會分類可以根據同一標準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標準分。在生活中有許多時候都需要用到分類。
六、課末板書設計
分一分
按同一標準分按不同的標準分
一年級分一分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通過動手、觀察、合作、交流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或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在觀察與操作中掌握長、正方體的特征,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學生在觀察、比較、發(fā)現長方體、正方體間的聯系與區(qū)別。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立體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其價值,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團結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難點: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與每個面得長、寬的聯系。
教學具準備:
教師:課件、長方體模型、實物、土豆、小棒、橡皮泥x
學生: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大家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機器人)
它是由什么形狀的物體組成的?(長方體)
以前咱初步了解了長方體,這節(jié)課,咱們一起學習認識長方體。(板書:長方體)(意圖:機器人取材于學生手工課上的作品,既貼近生活激趣,有很好的導入新課。)
二、動手操作感知面、棱、頂點
(一)找生活中的長方體物品(學生說教師評價)(意圖從生活實物入手,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長方體,積累長方體的表象。)
(二)探究長方體的特征
1、操作實驗,感知面、棱、頂點
(1)每個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物品。
(2)師:老師沒有忘記找長方體物品了,所以就帶來了一個土豆,現在要把它變成長方體。
、(切一刀)出現了面,請學生上來摸一摸,感覺平平的。(板書:面)
、(平面朝下,垂直向下再切一刀)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兩個面相交于一條邊)
師:這條邊叫做長方體的棱。(板書:棱)
③(將某一平面朝下,垂直兩平面在切一刀)三條棱相交于一點,這個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板書:頂點)(意圖:讓學生在動手中感知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經歷動手、觀察、思考這一過程,讓學生覺得數學知識也可以這樣快樂學會。)
師:咱們感知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趕快拿起手中的長方體找找長方體的面有什么特征?
2、探究面的特征
(1)學生拿出準備的長方體,摸一摸長方體的每個面,數一數一共有幾個,看一看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2)指名說發(fā)現。
(3)學生演示。
(4)觀看課件,再次體會長方體面的特征。
3、探究棱的特征
(1)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得出了長方體“面”的特征,想不想知道長方體的“棱”有什么特征?
學生小組探究,教師參與活動。
(2)班內交流。教師從學生的交流中提取出“棱”的特征。
學生說自己的發(fā)現,補充。
(3)學生上臺演示。
(4)觀看課件,再次體驗棱的特征。
(5)再次體驗棱的特征。(意圖:突破棱的認識這一重點,促使學生有有針對性的研究,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怎樣有序觀察、怎樣操作、怎樣概括結論,通過一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小組合作能力。)
4、探究頂點的特征
(1)請學生拿出長方體實物,摸一摸長方體的頂點,數一數共有幾個頂點?
(2)學生操作交流。
(3)觀看課件,驗證自己的發(fā)現。
5、認識長、寬、高
學生看視頻,感知長方體的長、寬、高。(意圖:在獨立思考中,落實數學需要靜的發(fā)現,在小組合作中,鍛煉學生交流匯報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團結合作力,競爭意識,在觀看課件視頻中,區(qū)分長方體的長、寬、高和長方體上每個面的長、寬,它也與后面長方體的學習、計算有著密切的聯系)
6、認識立體圖形
(1)請同學們觀察講臺上的長方體,你能看到幾個面?
(2)教師向位置不同的同學提問,得到最多能看到長方體三個面的'答案。
(3)課件展示用虛線畫出的其他面。
7、利用小棒、橡皮泥等材料動手做長方體。(意圖:學生在制作中將所學知識加以實踐消化,體驗合作的快樂與成功)
(三)探究正方體的特征
課件演示長方體漸漸變成正方體。
師:(出示課件)看長方體現在在變,變成什么了?(正方體)
探討:正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點呢?請你用探究長方體特征的方法,同桌合作,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然后再小組中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學生匯報交流,多指定幾個學生說。教師評價鼓勵。
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
①讓學生結合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進行觀察、歸納,再同桌交流觀察結果。
、趨R報交流。學生間相互補充。教師相機板書
③:引導小結出長方體與正方體間的關系
在以前我們學過的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師指著板書,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
、軐W生看課件,用兩個橢圓表示的長方體與正方體間的關系。(意圖:學生在學會了長方體后,教師采用半扶半放的方式認識正方體,讓學生能夠學會知識的遷移,體驗數學的魅力)
三、鞏固反饋,深化新知
完成第1填空題:
(1)長方體有x個面,x條棱x個頂點x棱長相等。
(2)正方體有x個面,x條棱,x個頂點。每個面都是面積相等的x,每條棱長都x。
(3)長方體中相交與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x,x,x。
(4)在墨水瓶盒,魔方玩具,排球中,x的形狀是長方體,x的形狀是正方體。
完成2題: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讓學生互相指一指每個幾何體中長、寬、高(或棱長)的位置,說說它們分別是多少厘米。
四、小結、暢談收獲: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老師也參與談收獲,總體評價學生的表現,以此激勵學生。
五、作業(yè):用一根鐵絲圍成一個棱長3分米的正方體框架,這根鐵絲長多少分米?
一年級分一分數學教案6
。劢虒W內容]
教科書第8頁的例題,第8~9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分類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方法,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必備基礎。教材的編排體現了教學的層次性和學生學習的探索性。首先通過整理文具和學具,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初步學習把一些物體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并初步認識整理物品的常用方法!跋胂胱鲎觥敝饕寣W生通過觀察、討論、實踐操作練習按給定的標準或自己選擇標準對物品進行分類。
。劢虒W目標]
1.初步學會按一定的標準分類,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應用。
2.培養(yǎng)整理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的習慣。
3.經歷數學活動的過程,獲得數學活動的積極體驗。
。劢虒W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小朋友,你們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樣過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小蘭的星期天是怎樣過的。
學生觀看動畫片《小蘭的星期天》:小蘭早餐后在認認真真地做作業(yè)。一會兒,小蘭完成了作業(yè),當她整理東西時卻犯愁了……
提問:哪些東西應該放在文具盒里?哪些東西又應該放在學具盒里呢?你能把它們分出來嗎?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怎樣把東西有規(guī)律地分一分。
[評:在這里,教師并不是簡單地出示一個問題,而是把要解決的問題有機地融于一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中,學生在解決這樣的問題時,仿佛身臨其境。這樣的設計,既利用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生活經驗,又激發(fā)了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愿望和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離自己并不遠,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尋求“分類”的策略。
。1)同桌討論:你準備怎樣分?為什么這樣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評價。
2.動手操作,體驗分類。
同桌合作把這些物品分別放入文具盒和學具盒中,并說說每盒中的東西有什么不同。
3.反饋分類的結果。
在你們的幫助下,小蘭也把東西整理好了,你們和她分得一樣嗎?(媒體演示)
4.小結。
剛才我們按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們分成學具和文具兩類。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我們按照一定的標準將一些物品分一分,這樣東西的擺放就顯得更整齊了,我們用起來也更方便。
5.練一練。
“想想做做”第1題。想一想:下面的動物哪些生活在水里?圈一圈: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動物圈出來。說一說:你認為哪些動物生活在水里。
[評:對于解決問題來說,重要的不是問題解決的結果或結論,而是讓學生親身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感受成功的快樂,最終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師這一層次的設計正是實踐了這樣一種理念,給學生提供了實踐操作、自主探索的機會。學生在議一議、評一評、分一分的活動中切實感受到物體如何按某一標準進行分類,從而形成分類的意識和基本方法。其中又適時滲透了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讓學生體驗到幫助別人所帶來的快樂。]
三、鞏固深化,再次體驗
1.“想想做做”第2題。
繼續(xù)播放《小蘭的星期天》:小蘭在小朋友的幫助下順利地整理好了自己的書包。這時電話響了,媽媽接了電話后說,有客人要來,她要上街去買菜,讓小蘭做媽媽的“小幫手”,收拾一下家里,小蘭高興地答應了。客廳的桌上擺著許多東西,把它們放在兩個袋子里,該怎樣放才合適呢?我們一起和小蘭來比一比,看誰分得又快又好。
【一年級分一分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數學教案:分一分02-08
一年級分一分數學教案02-06
大班數學教案《分一分》03-26
大班數學教案:分一分02-14
中班數學教案分一分04-01
一年級分一分數學教案6篇02-06
幼兒園《分一分》數學教案04-02
大班數學教案《分一分》(通用10篇)02-22
《分一分》教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