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通用2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1
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被減數(shù)中間有0的退位減法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會對減法進行驗算,體會驗算方法的多樣性,能夠用驗算檢驗答案的正確性。
2. 通過自主探究、遷移類推,使學生經歷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在共同交流與探究中優(yōu)化算法。
3、逐步形成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初步形成驗算的意識。體會驗算方法的多樣性。
二、教學重點:
理解三位數(shù)減三位數(shù)(被減數(shù)中間有0的連續(xù)退位減法)的筆算算理,掌握算法。
三、教學難點:
三位數(shù)減三位數(shù)(被減數(shù)中間有0的連續(xù)退位減法)的筆算算理,應用方法正確計算。
四、教學具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ㄒ唬┣榫硨
筆算下面各題。
267-189= 783-298=
。1)指名板演:說說你的計算過程。
。2)交流方法:筆算減法要注意什么?小結歌謠:數(shù)位對齊是第一,要從個位先減起,不夠減時要退位,借一當十要清晰,借完以后要少1,認真仔細要牢記。
導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研究減法。(板書:筆算減法)
。ǘ┨骄啃轮
1、借助知識遷移,進行試算。
(1)出示主題圖
。2)你能解答這個問題嗎?請學生獨立嘗試筆算(板書:403—158=)
。3)匯報交流:同伴互相說說筆算的.過程。并找出錯誤原因。
3、小組討論,對比提升:梳理中間有0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1)對比:這道題與前面所學的算式在計算上有什么不同?
今天這道題個位上還是3減8不夠減,從十位退1,但是十位是0,怎么辦?(紅筆描紅橫式中十位上的0)
。2)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3)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我們還是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十位是0 ,就從百位退1,到十位做10用,十位就是10退1剩9,然后用9來繼續(xù)減。
。4)教師一邊板書正確的豎式計算的過程一邊梳理計算過程:403—158 從個位減起;3減8不夠減,向十位借一,十位是0,向百位借一當10,個位13減8等于5,十位9減5等于4,百位3減1等于2;403減158等于245。
(5)小結:當被減數(shù)中間是0的時候,需要退位的時候,我們要從百位繼續(xù)退一當10用,之后十位中的10退1剩9,十位要用9繼續(xù)減。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就是被減數(shù)中間有0的筆算減法。(板書:被減數(shù)中間有0的)
4、驗算:
(1)怎樣驗算我們的結果是否正確嗎?小組內商量商量。
。2)匯報想法:
(3)小結:驗算減法,我們通常可以采用被減數(shù)減差,看等不等于減數(shù);或者把差和減數(shù)相加,看等不等于被減數(shù)的方法。
(三)拓展延伸
1、P42頁做一做。
2、P44練習九第4題。
3. 想一想、填一填。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2
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復習,梳理所學內容,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計算能力;培養(yǎng)初步的整理、歸納能力。
2.提高計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初步的整理、歸納能力及數(shù)學應用意識。
3.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體會與同伴相互交流學習的樂趣;養(yǎng)成認真計算、自覺驗算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
通過整理和復習,梳理所學內容,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計算能力;培養(yǎng)初步的整理、歸納能力。
三、教學難點:
進一步學習計算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聯(lián)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數(shù)學應用意識。
四、教學具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ㄒ唬w納整理
1.同學們,我們剛學過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進行這一部分內容的整理和復習。(板書課題:整理和復習)
2.這一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內容,你能把這些內容進行整理嗎?
3.把整理的結果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4.針對小組匯報的各部分內容進行板書,同時對學生的匯報予以肯定和鼓勵。
5. 同學們整理的非常全面。那么筆算減法要注意一些什么呢?怎么樣進行驗算?怎么樣估算?接下來,我們就先對筆算加、減法進行整理和復習。
(二)復習提高
1.梳理算法。
(1)誰能分別編一道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三位數(shù)減三位數(shù)連續(xù)退位的題呢?(老師板書)
。2)獨立完成黑板上這些題。
。3)訂正。
在計算筆算加法時我們應該怎么做,應該注意些什么?
在計算筆算減法時我們應該怎么做,應該注意些什么?
它們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4)要想知道我們算的對不對,我們可以怎么辦呢?
(5)誰來說說加、減法有哪些驗算方法?
。6)把剛才的題進行驗算,全班集體訂正。
2. 反饋測試。
。1)練習十第1題。
、侏毩⑼瓿
、谌翁2道題進行驗算,寫在旁邊。
、郏ǔ鍪菊n件)全班訂正、反饋。表揚鼓勵。
。2)小老師。
、俦纫槐饶膫老師當?shù)煤茫靠凑l不但可以挑錯,還能給同學們講清楚。
、诩w訂正
(三)拓展應用
其實計算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學好計算還可以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好多問題呢!
。1)練習十第2題。
、伲ǔ鍪菊n件)
、趶膱D上你都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勰隳芴岢鍪裁锤嘘P系的數(shù)學問題?
、苓叧鍪締栴}邊訂正答案:
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雞? 337+118=455(只)
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雞? 455+337=792(只)
還剩下多少個雞蛋? 900-792=108(只)
。2)整理圖書
①(出示課件)
、趶膱D上你都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③同桌合作完成這道題。
合作要求:A. 給同桌提一個問題。
B. 每人根據(jù)同桌提出的問題,先估計一下得數(shù)大約是多少。
C. 根據(jù)這個問題列式計算。
D. 提問題的同學進行驗算,檢查其計算的對錯。
④全班交流。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3
一、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周長
1、剪一剪,初識一周邊線
秋天的樹葉色彩繽紛,形狀各異,每一片葉子都是秋姑娘寫給我們的信。老師也收到了秋姑娘送給我的一片樹葉。
師:你能幫我剪下來嗎?可以怎么剪?(師引導突出一周邊線)
師:一定要從他指的這個點開始剪嗎?
小結:從哪里開始剪都可以,只要沿著樹葉一周的邊線,最后回到起點就行了。
(請學生剪下樹葉)
2、描一描,再識一周邊線
老師這兒還有一片樹葉,你能一筆描出它一周的邊線嗎?[板書:一周邊線]
3、比一比,初步認識周長
師:這兩片樹葉一周的邊線一樣長嗎?
對呀,邊線是有長度的,有的邊線長一些,有的短一些。樹葉一周邊線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完成板書]
二、結合身邊實例,認識物體表面的周長
1、摸一摸,圍一圍,說一說
(1)用掌心摸一摸我們坐的課桌的表面。這個課桌面也是有周長的,用手指圍一圍課桌面的周長在哪里。誰能說說什么叫課桌面的周長?(課桌面一周邊線的長度是課桌面的周長)
(2)拿出數(shù)學書,摸一摸數(shù)學書的封面。數(shù)學書封面的周長在哪里?比劃給同
桌看。什么是數(shù)學書封面的周長?(數(shù)學書封面一周邊線的長度是數(shù)學書封面的周長。)
2、辯一辯,找一找,深化理解
(1)出示一個蘋果,這個蘋果的周長在哪里?
師:蘋果是個立體物體,不好表示周長。但是如果我們把蘋果切開,就露出了一個切面,像這樣的平面就有周長。
誰來指一指蘋果切面的周長?
(2)找一找你身邊,哪里還能找到周長?
生:黑板面的周長,門表面的周長等
(3)小結:剛才我們認識的這些都是物體表面的周長。其實很多平面圖形上也有周長。
(設計意圖:對“周長”概念的建立,我設計首先是認識物體表面的周長,進而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其中通過一個立體蘋果實物,讓學生理解,周長是指物體“表面”一周邊線的長度,潛移默化中,起到了物體表面與平面圖形這兩方面的紐帶作用。)
三、注重操作辨析,探索平面圖形的周長
1、操作交流中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
師:描出這些圖形的周長,并說一說什么是它的周長
(幾人板演,其它學生完成在書本62頁)
2、變式析辨中加深平面圖形周長的認識
師:你們看,房子圖上開了一扇門,現(xiàn)在這個圖形的周長和原來一樣嗎?變得怎樣了?
學生辯論后明確,周長變了,變長了。
師:呀,房子圖上又開了窗,現(xiàn)在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開了門的房子圖相比,變了嗎?
學生辯論后明確:周長沒變。
明確:圖形的周長只和外面一周邊線的長度有關,與圖形里面的線段無關。
師:這也是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認識嗎?它有周長嗎?為什么?
學生辯論后明確:沒有周長,因為從起點圍,圍不到一周。
師:添上什么它就也有周長了?
生:
總結:看來,只有怎樣的平面圖形才有周長?(起點和終點手拉手,封閉起來的圖形只有周長)
(設計意圖: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在描周長、剪周長的具體活動中并不能完全建立“周長”的概念,它還需要一定的觀察、比較、思辨等思維活動的參與。怎樣幫助學生建立較為豐富而深刻的“周長”概念呢?我設計了一個逐步遞進的沖突情境——開門的房子、開窗的房子、以前學過的角,讓學生在經歷沖突的過程中深化對“周長”含義的理解。)
四、自主動手操作、測量計算周長
學到這兒,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有周長,封閉的平面圖形也有周長。
1、探索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測量計算的方法
我想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你有什么好辦法?同桌論討商量。
(用尺量,再計算)
請兩位同學合作到黑板上測量,其它同學在本子上算一算
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可以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用這樣的方法還可以知道黑板上哪些圖形的周長?為什么?
小結:用線段圍起來的圖形,都可以用尺直接量一量,再計算的方法得到周長。
2、探索不規(guī)則圖形周長測量的方法
要是我想知道這片樹葉的周長,可怎么辦呢?同桌再商量商量(用線圍一圍,再量出線的長度)
兩位學生上臺操作,得出這片樹葉的周長大約57厘米。
3、在圖形的變化中體驗周長的變化
這是一個方格圖,每個方格的邊長是多少?
(1)求一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在這個方格圖中來求正方形的周長,我們既可以數(shù),也可以算,都是求這個正方形所有邊線的總和。
(2)求3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圖形是由3個方格拼成的,你覺得這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預設:12厘米、8厘米、10厘米
師:答案不一樣了,你支持哪種答案的說說你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觀點可以舉手提問或反駁。
師總結:通過剛才的辯論,我們進一步明白了圖形的周長就是它一周邊線的長度,要求周長,關鍵是找準圖形的一周邊線。
(3)求4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圖形是由4個方格拼成的,你認為它的周長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有不同的答案嗎?
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周長都是8厘米,但是你看看它們形狀一樣嗎?
那你想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由3個方格拼成的圖形并不是3個方格周長的總和。我利用這個“認識易錯點”顯現(xiàn)學生的真實思維過程,引發(fā)學生產生強烈的認知沖突,讓學生在爭辯中深入思考,從而強化學生對“周長”的正確認識,有效地避免了錯誤。)
五、實踐應用周長,積累測量經驗
今天,我們和周長交上了朋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周長呢?那就讓我們來執(zhí)行幾項任務吧。
1、先請4人小組的組長來抽取任務
2、在做任務時可能需要一些工具(軟尺,米尺等)可以由組長到工具角借,請工具管理員介紹工具的用法3、小組合作,教師指導
1號任務:測量一元硬幣的周長
2號任務:測量課桌面的周長。
3號任務:小組內選一位同學,測量它的腰圍
4號任務:沿中間曲線剪開,想辦法弄清楚剪開后兩個圖形的周長
①周長>②周長()
、僦荛L<②周長()
、僦荛L=②周長()(提示:可以直接比,也可以把圖形剪開來比。)
4、匯報交流
5、教師評價,評選出“智慧小組”、“團結小組”、“文明小組”
(設計意圖:采用分小組來抽取任務的形式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使得小組間產生競爭意識,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務。學生在自主測量物體和圖形周長的過程中,經歷觀察、測量、計算和交流,把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融入生活實際中去認識和理解,讓孩子們在操作中經歷,在經歷中應用數(shù)學知識。)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活動,學會推算出日期。
2、培養(yǎng)學生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和推算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實際情景學會根據(jù)條件推算日期。
教學難點
掌握倒推和跨月的日期推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 結合生活,引入新課。
1、說一說。
引導學生說自己的生日。
2、猜老師的生日
你想知道老師的生日嗎?誰來猜一猜?
逐步給出提示,如:
。1)第二季度。
。2)這個月是大月。
(3)是這個月的第12天。
二、 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推理。
1、一看,猜一猜,說一說。(獨立思考)出示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理解情境,收集數(shù)學信息。)
2、說一說,解決簡單問題。
引導學生說出兩個簡單的推理過程。(可以適當?shù)亟o學生出一些模仿練習,如:一年的`倒數(shù)第5天是哪一天?)引導學生討論:淘氣的生日是哪一天呢?你你自己的看法。
3、議一議。
師巡視、提示、糾錯 。重點關注沒有想到解決問題的學生。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思考。
三、教學效果測評
1、完成書上P72上的填一填。
2、讀一讀。
引導學生讀你知道嗎?你想到了什么?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5
教學導航
一、教學內容
時間的計算。(教材第4~5頁例1、例2)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根據(jù)1時=60分,1分=60秒進行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2、使學生在掌握時間單位換算的基礎上,學會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3、使學生學會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三、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時間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方法。
難點:計算經過的時間。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鐘表模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老師操作鐘表模型,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鐘面上的時間。
2、引導學生觀察并點名學生回答下列問題。
。1)鐘面上有()個小格,每兩個數(shù)之間是()個小格。
。2)時針從一個數(shù)走到下一個數(shù)是()時,分針從一個小格走到下一個小格是()分,分針走一圈是()時,秒針走一圈是()分。
(3)1時=()分1分=()秒
我們已經學會了看時間,那么如何對各種時間單位進行換算呢?兩個時刻之間的時間又該如何計算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時間的計算)
二、學習新課
1、教學教材第4頁例1。
師:1時等于多少分?(學生齊答)
師:那么2時又等于多少分呢?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點名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學生想法:1時是60分,2時就是2個60分,60+60=120(分)。
師:回答得很正確,1時等于60分,當把時化成分,“時”前是幾,就是幾個60相加;當把分化成時,“分”前由幾個60相加組成,就是幾時。1分等于60秒,分與秒之間的換算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進行。
2、教學教材第5頁例2。(課件出示教材第5頁例2情境圖)
師:觀察圖片,你獲得了哪些信息?(點名學生回答)
師:如何計算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小組交流,點名小組代表回答)
學生給出方法一:直接數(shù)從7:30到7:45,分針走了15分。
學生給出方法二: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每格5分,一共15分。
學生給出方法三:因為都是7時多,直接用45-30算出是15分。
學生給出方法四:7:30過15分鐘就是7:45。
師:同學們給出的計算方法都非常好,計算經過的時間有多種方法,同學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計算。
師:剛才我們計算的這道題中,幾時離家,幾時到校,這里的時間我們稱作“時刻”,而計算得出的經過時間,我們叫做“時間段”。時刻,只需要看鐘表就可以知道,而時間段需要經過計算。
師:剛剛我們計算了小明從家到學校的用時,同學們還記得今天早上你是幾點出門上學,又是幾點到校的嗎?請大家計算一下上學路上一共花了多長時間?(點名學生回答,其余學生獨立完成)
三、鞏固反饋
1、撥表小游戲。(老師說出兩個時刻,學生按要求在鐘表模型上撥出兩個時刻,然后計算出經過的時間)
2、完成教材第4頁下方“做一做”。(點名學生回答)
1 180 100
3、完成教材第5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還要等20分才開門。
四、課堂小結
說一說這堂課的收獲是什么?你對時間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板書設計
時間的計算
例1:1時=60分2時=()分2時=60分+60分=120分
教學反思
1、借助模型教學,讓課堂不再抽象。
本節(jié)課的重點在于時間單位的.換算,難點是關于時間的計算。對中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通常我們計算的進率都是10,而時間單位的進率是60,對于初學者有一定難度。但通過鐘表模型,讓學生找準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通過數(shù)格子,化抽象為具體,就總結出了時間的計算方法。
2、設計體驗中教學、參與中學習的教學形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應該多挖掘學生身邊的數(shù)學素材,設計一些小游戲、小活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求知的積極性。
3、我的補充。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6
一、數(shù)與計算:
1、萬以內的加減法(筆算)
2、有余數(shù)的除法
3、多位數(shù)乘一位(口算、筆算)
4、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
二、量與計量:
1、測量(毫米、分米、千米、噸)
2、時、分、秒
三、空間與圖形:
1、四邊形
2、周長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復習包括本冊所學的主要內容。復習共分為六部分:萬以內的加、減法,有余數(shù)的除法,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四邊形,時、分、秒及千米和噸,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本冊第八單元“可能性”和第九單元“排列、組合”是為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想方法而安排的,只要學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總復習中沒有單獨安排復習。
總復習的編排注意突出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便于在復習時進行整理和比較,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本單元的重點是復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四邊形,有余數(shù)的除法,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等內容也比較重要,也要讓學生切實理解和掌握。
下面就各部分內容的復習作一簡要說明。
1.“萬以內的加、減法”的復習。
本學期所學的萬以內的加、減法是在二年級下學期學習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難點是連續(xù)進位的加法和連續(xù)退位的減法。根據(jù)《標準》對數(shù)與代數(shù)內容的安排,第一學段只學習三位數(shù)的筆算加減法,而第二學段沒有安排筆算加減法的內容;也就是說小學階段筆算加減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數(shù)的筆算加減法。因此,本單元的內容要讓學生切實學好,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2.“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復習。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用豎式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為后面繼續(xù)學習除法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要讓學生會解決有余數(shù)除法的問題。
3.“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復習。
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算理和掌握計算方法,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估算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并能夠解決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實際問題。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是筆算乘法的開始,要讓學生切實掌握。
4.“四邊形”的'復習。
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周長的概念,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至于四邊形的概念和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學生初步認識就可以了。
5.“時、分、秒”和“千米和噸”的復習。
本學期所學的“時、分、秒”是在一年級初步認識時間的基礎上,讓學生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它們之間的進率,并進行簡單的計算和估計。“千米和噸”主要是讓學生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建立噸的質量觀念,知道千克和噸之間的進率;能夠進行時間和質量的簡單計算和估計。這兩部分內容與現(xiàn)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比,加強了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加強探索性,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
6.“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的復習。
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讓學生初步認識簡單分數(shù)的含義,初步體會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就是幾分之一,這樣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都是分數(shù)。至于簡單的分數(shù)大小比較和計算,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分數(shù)的含義。
【教學目標】:
系統(tǒng)梳理本冊所學知識,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全面達到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會筆算一位數(shù)乘兩、三位數(shù),并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shù)和商是一位數(shù)的有余數(shù)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shù)(分母小于10),會讀、寫分數(shù)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shù)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7、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四邊形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用4課時進行復習。復習時,對于本單元的主要內容要重點復習,了解每一名學生在學習中還有什么困難,切實加以解決;其他內容的復習,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對學生掌握得不牢固的內容要重點復習,使學生都能夠達到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2.復習萬以內的加、減法時,結合教科書第120頁的第1題,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黑板上這道題的計算錯在哪里,應該注意什么;然后再讓大家做第1題,做完后再進行全班交流,結合學生計算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說一說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再讓學生做第120頁第2題,筆算之前可先估算一下,最后集體訂正。
3.復習有余數(shù)的除法時,讓學生通過做第120頁的第3題,了解學生計算有余數(shù)除法時還存在什么問題,及時糾正;再通過一定的練習達到計算熟練。結合第121頁的第4題,要了解學生列式及單位名稱寫得對不對,讓學生結合題意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解決問題的。
4.復習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時,結合第121頁第5題,先讓學生估算,再筆算;然后全班交流算法,針對計算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訂正,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達到本學期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
5.復習四邊形時,要注意歸納整理,使學生知道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結合第121頁第7題,學生畫完幾種四邊形后,讓學生進行全班交流,說一說每種圖形各有什么特征,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是什么。結合第122頁的第8題,讓學生說一說周長的概念,怎樣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6.復習“時、分、秒”和“千米和噸”時,要注意全面復習學過的時間單位和質量單位,結合實例讓學生體會這些單位的大小和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能力。
7.復習“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時,除了結合第123頁的第11、12題外,還要結合一些實例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的基本含義,體會到“整體”既可以是各種實物,也可以是各種圖形。
8.關于練習二十六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全班交流計算方法,使大家知道解決這類問題可以用簡單的推理的思考方法。如第1小題,先想個位上幾加4等于7,3加4等于7,所以上邊空格填3;十位上6加幾等于10,4加6等于10,所以下邊空格填4;得數(shù)的百位上雖然是9,但是十位上向百位進了1,所以要想幾加3等于8,5加3等于8,所以上邊空格填5。
第7題,可先找?guī)酌麑W生說一說題意,如果大家理解題意了,可以讓學生獨立解答;如果大部分學生沒有理解題意,可以分小組討論(不要討論解答方法),再讓學生獨立解答。最后,全班交流解答方法,使大家知道只要分別求出正面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再加上15厘米,就是所求的結果。
【課時安排】:共4課時
第1課時:萬以內的加、減法有余數(shù)的除
第2課時: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四邊形
第3課時:時、分、秒、千米和噸
第4課時: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利用舊知,理解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能夠正確筆算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不連續(xù)進位的加法題。
2、能根據(jù)實際,選取合理的方法正確、靈活地計算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結合所學知識對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不連續(xù)進位的計算法則,會正確地進行筆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熱身小游戲
二、復習舊知:
列豎式計算下面各題,并想一想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35+34= 48+29=
230+540= 360+240=
三、新課導入: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濕地嗎?(學生自由回答)那么今天徐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領略一下濕地的.美。(出示濕地圖片)
濕地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濕地野生動物,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吧。ㄕn件出示四種野生動物)
2、下面是關于中國濕地部分動物種類的統(tǒng)計表,說一說你從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有用的數(shù)學問題嗎?(課件出示:第36頁表格)學生自由回答。
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從表格中獲得了許多有價值的數(shù)學信息。今天我們研究的問題就和這些濕地野生動物的種類有關,大家有信心學好嗎?
四、新課教學
1、教學例1
師:出示問題:我國濕地鳥類和爬行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該怎樣計算呢?
生:就是把鳥類和爬行類動物的種數(shù)相加:271+122=
師:這兩個數(shù)有點大,而且不是整十整百數(shù),不容易口算,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生:用豎式計算
師:想一想豎式應該怎樣寫呢?自己試一試。(學生獨立列豎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組織學生展示交流豎式計算的方法和結果。
師: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與之前我們學習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相同嗎?
生:都是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2、教學例2
出示問題:我國濕地鳥類和哺乳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
算式:271+31=
學生嘗試獨立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
指名學生展示豎式的計算方法,重點說清楚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寫0,同時向百位進1.
師:想一想,271+903=?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并說一說你在計算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當百位上相加滿十,不知道怎么辦了?
想:十位上相加滿十,向百位上進一;那么百位上相加滿十,就要向千位上進一。
五、總結提升
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一下:計算萬以內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六、作業(yè)布置:
完成數(shù)學書37頁的做一做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8
【教學內容】
時間的計算
教科書第4頁例1,第5頁例2。
【設計說明】
1、本節(jié)課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猜謎語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
2、重視直觀教學,發(fā)揮教具、學具的作用。通過數(shù)格、撥鐘面等實踐活動把抽象的知識更加直觀化,讓學生了解計算經過的時間是生活中會經常遇到的問題,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觀念。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單位的轉換及經過時間的.計算。
2、培養(yǎng)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讓同學們充分利用時間。
【重點難點】
1、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2、求經過時間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時鐘模型、課件。
一、引入新課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跑不停。
出示謎底:時鐘
2、教師拿出鐘面并提問。
(1)“矮子”指的是什么?“高個”指的又是什么?
。2)分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多少?分針走1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1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1圈的時間是多少?
。3)1時=( )分? 1分=( )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如:9時15分 、7時3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計算經過的時間”。(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體驗新知
1、教師課件展示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畫,說說圖意,找出數(shù)學信息和問題。
2、老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呢?
3、同桌互相交流。
4、小組匯報:
。1)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2)兩個時間在同一個小時內,所以45-30=15,是15分鐘。
5、做一做:出示超市情境圖,營業(yè)時間 早9:00開門,晚8:00關門,現(xiàn)在是早上8:40,還要等多久才開門呢?
學生獨立完成后,展示匯報
6、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方法。
老師總結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板書:
計算經過的時間的方法:
。1)看鐘面,數(shù)格后計算;
(2)結束時刻-開始時刻=經過的時間。
三、鞏固練習
1、達標測評: 星期六小紅9:10做作業(yè),到9:40完成。算一算他寫作業(yè)用了多長時間?
鞏固深化:
。1)50分比1時少( )分,1時比45分多( )分。
。2)一節(jié)課是( )分,課間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時。
2、 算一算,填一填。
3. 想一想,說一說。
一列火車本應 9﹕15到達,現(xiàn)在要晚點25分鐘,什么時候才能到達?
生獨立完成,集體糾正。
四、課堂總結
1、說一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
2、學習寄語。
五、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計算經過時間的方法:
1.看鐘面,數(shù)格后計算。
2.結束時間-開始時間=經過的時間。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9
設計說明
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本節(jié)課的教學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掌握運用列表策略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考過程和方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1、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培養(yǎng)理解能力。
教材例9要求學生用已掌握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弄清題意是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因此,首先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讓學生探究算法,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用列表法解題,學生雖有過接觸,但往往容易出現(xiàn)遺漏,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在列表時讓看的人更容易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空白的表格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展示幾位同學的學情檢測卡。
2、課件出示例題,導入:通過課前的檢測,看來同學們對我們學過的'知識掌握的都很好。那么今天,我們將要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你們有沒有勇氣接受這個挑戰(zhàn)呢?
設計意圖:復習學過的質量單位,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引出學習內容,在喚起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同時,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充滿期待和好奇心。
⊙閱讀與理解
1、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1)引導學生思考:有多少噸煤需要運走?有哪幾種車可供選擇?每輛車每次能運多少噸煤?
(2)學生討論后交流匯報:要恰好運完8噸煤,有兩種車可供選擇:一種車的載質量是2噸,另一種車的載質量是3噸,要求每次運煤的車都裝滿。
2、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1)如果你來派車,有什么好的方案呢?下面我們分組來討論一下。
(2)出示討論的任務:①你們小組有幾種派車方案?把每種方案填在表格里。②你們認為哪種方案比較合理?
3、出示表格。
(1)讓學生說一說要填的是哪些內容。
(2)明確要填的每個項目的意義。
(3)引導學生在列舉方案時,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填,做到不遺漏,不重復。
4、小組討論,邊討論邊填表格。
5、各組匯報填出的方案,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
6.請同學們說一說哪種方案是合理的,為什么?
預設:第一種方案和第四種方案都是合理的,因為這兩種方案都能恰好把8噸煤運完,符合題意。
7、師小結:為了保證把所有的方案不重復、不遺漏地列舉出來,我們可以先盡可能地選一種車,然后依次遞減。最后看哪種方案滿足題目的要求就選哪種方案。
設計意圖:先給學生提出討論的任務,并出示表格,提供明確的指導,然后讓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列舉出所有的派車方案,使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探究,提高了學習效率,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興趣。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4頁例1,練習十六第1~4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經歷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進位)的計算過程,初步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了解豎式每一步計算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和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具、學具準備:
有關的多媒體課件,整捆和單根的小棒。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課件演示例1的情境圖。畫外音:元旦到了。小明、小華和小英正在用彩筆畫畫,準備布置“迎接元旦”?。他們要用美麗鮮艷的彩色圖畫歌頌偉大的祖國,迎接新年的到來。從這幅圖畫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計算的數(shù)學問題呢?引導學生提出:他們每人都有一盒彩筆,每盒12枝。他們一共有多少枝彩筆呢?
先請同學們估算一下,3盒大約有多少枝彩筆?
教師提問:如果我們要知道準確的枝數(shù),該怎么辦呢?
小精靈問了:怎樣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筆?
二、探討交流
請同學們說一說:
。1)用什么方法計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這道題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乘法計算有什么不同?
教師提問:這道題該怎樣算呢?
讓小組內每個同學先思考3分鐘,在紙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來。也可以擺出小棒(或其他學具)或畫畫圖等。如果能想出幾種算法的,就把幾種算法都寫出來。
算完以后,在小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說給同組的其他同學聽。
小組長歸納一下本小組一共想出了哪幾種算法。這時教師巡回了解各組的情況,尤其要鼓勵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參與小組的活動。
全班匯報。由各小組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自己小組的各種算法,教師將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類評價
教師提出要求:現(xiàn)在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種算法,我們能不能把這些算法分分類,看看一共有幾種思路。
估計學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幾類:
1.擺學具求得數(shù)。
引導學生擺。因為一個因數(shù)是12,所以一行擺1捆零2根;因為另一個因數(shù)是3,所以擺3行,一共擺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畫圖求出得數(shù)。
3.連加法。
12+12+12=36
4.數(shù)的分解組成。
10×3=302×3=630+6=36
5.拆數(shù)法。(轉化成表內乘法)
8×3=24或7×3=21或6×3=18
4×3=125×3=1518+18=36
24+12=3621+15=36
評價各種算法,組織學生議論,每一種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適用范圍。
1.擺學具和畫圖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我們學了數(shù)學以后就應盡量使用計算的方法來算。
2.根據(jù)乘法的含義用連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數(shù)的'個數(shù)比較多,算起來就比較麻煩。
3.把一個因數(shù)分解成幾個十和幾個一,分別與另一個因數(shù)相乘,再把幾個乘積加起來。這種方法不管因數(shù)是幾都能算。
4.把一個因數(shù)拆成幾個一位數(shù),再分別和另一個因數(shù)相乘,然后把幾個乘積相加,這種方法不管因數(shù)是幾也都能算,但有時也比較麻煩。如25×6=9×6+8×6+5×6+3×6等。
四、介紹豎式
從剛才議論的結果來看,用數(shù)的分解組成方法來算比較簡便。那么我們能不能把這三個算式像加法豎式那樣合并成一個豎式呢?下面就請大家打開課本第74頁看看小英是怎樣列出乘法豎式的?
課件一步一步展示豎式的書寫過程,突出書寫的步驟和書寫的位置,邊演示邊說明。如果沒有電腦設備,也可板書。
先出示有部分積相加的豎式,再出示簡便豎式,并說明為什么可以寫成簡便豎式。
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題,教師巡視了解情況。如有發(fā)現(xiàn)錯誤,指導訂正。
五、鞏固練習。
學生完成練習十六的作業(yè)。每道題先讓學生估算,然后再用豎式計算。
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為什么是用乘法計算。
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檢查并說說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再交流這道題有哪幾種算法。
六、小結(略)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1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利用舊知,較好地掌握萬以內整數(shù)加法的計算法則。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筆算下列各題
54+33= 47+39= 220+630= 550+380=
全班自主完成,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重點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出錯的孩子為什么出錯。)
師:筆算進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生自主總結: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上滿十,向十位上進1,十位上滿十,向百位上進1……
師:那今天繼續(xù)來學習萬以內的加法,比較和以前學習的知識有什么關系?
二、學習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課件36頁主題圖,你能從圖中得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1:我知道了中國濕地動物主要可以分為三類,有鳥類、爬行類和哺乳類。
生2:我知道了其中鳥類最多,有271種;哺乳類最少,只有31種。
生3:我知道了爬行類有122種。
。2)利用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加法方面的`問題呢?
生1:中國濕地動物中鳥類和爬行動物一共有幾種?
生2:中國濕地動物中鳥類和哺乳類動物一共有幾種?
生3:中國濕地動物中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類一共有幾種?
你們真會觀察,首先我們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該怎樣計算呢?
生:就是把鳥類和爬行類動物的種數(shù)相加,算式是271+122。
師:這兩個數(shù)有點大,且不是整十整百的數(shù),不容易口算,那我們該怎么辦才能更準確地計算出結果呢?
生:用豎式筆算。
師:想一想,豎式應該怎樣寫呢?自己試一試。
學生嘗試獨立列豎式筆算;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學生展示交流豎式計算的方法及結果:
師: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與之前我們學習過的筆算方法相同嗎?
生:跟我們以前學習過的筆算方法一樣,都是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2.教學例2。
師:第二個問題怎么解決呢?
學生嘗試獨立回答:是我國濕地鳥類和哺乳類總共多少種,列式為:271+31。
師:怎么又對又快的列出豎式呢?請自己嘗試完成。
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組織學生交流展示豎式計算方法,重點說清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寫0,同時向百位進1。
師:那271+903該怎樣計算呢?自己試一試。
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指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師:你在計算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生:當百位上相加滿十時,我不知該怎么辦了。但是想起“個位上滿十,向十位上進1,十位上滿十,向百位上進1”,我覺得應該是百位上滿十,應該是向千位上進1。
師:說得很對,那誰再來提醒其他同學,為什么都要滿十進一呢?
生:因為十個一是十,十個十是百,十個百是千。
你們學習能力真是太強了,老師都很佩服你們,很了不起!
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討論交流“計算萬以內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3、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要相同數(shù)位對齊。
要從個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
對于學生的回答,只要合理就要給予肯定并鼓勵。(第三條學生在總結方面可能能力會欠缺,在孩子們自己充分的嘗試總結基礎上老師應該給予引導和幫助。)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37頁“做一做”。
通過練習學生反饋問題,不管是計算方面還是法則方面出現(xiàn)問題,對其他學生來說都是一次再學習。學生講解說明時候一邊對照法則一邊描述,這樣可以更好的做到知行合一。
四、總結提升
學生自主談收獲
五、板書設計
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不連續(xù)進位加)
相同數(shù)位對齊。
從個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12
教學目標:
1、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學重點:借助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口算卡片,每人準備一個時鐘。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úシ判履曷(lián)歡晚會的片段)
談話: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著“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談話: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ㄒ唬┱J識時間單位“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贂r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诿脶樧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廴绻亲x取電子表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表的讀法進一步類推。
4、體驗1秒鐘
、賻煟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表發(fā)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趯W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shù)一個數(shù),看誰數(shù)得最準確。
、苄〗Y: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shù)一個數(shù)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xiàn)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shù)據(jù)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shù)字12走到數(shù)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從數(shù)字
6走到8,表示經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ǘ┨剿鞣峙c秒之間的關系
1、師:如果秒針從數(shù)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shù)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ㄈ┚毩暎后w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么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么事。
。ㄋ模┬〗Y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里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補充:
①們上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40( )。
、谛∶髋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通過鐘表的顯示,說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時間?凑l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后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四、作業(yè)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
課后反思: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象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那樣可以借助具體的物體表現(xiàn)出來。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通過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1秒”的長短,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由于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因而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來解決“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及“分與秒之間的關系”等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借助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首先通過讓學生拍手、數(shù)數(shù)、寫字、畫畫等活動讓學生體驗1秒鐘、1分鐘的長短,在體驗1分鐘時還讓學生體驗同樣是1分鐘做不同事情時的不同感受。由此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愛惜時間的意識。
4、注意讓學生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5、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事情所需時間,在頭腦中建立表象,在估測其他事情時可借鑒作比較。
當然,除了在學習秒的認識是可以這樣做,建立其他數(shù)學概念也可運用這樣一些做法。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13
第2課時:時間的換算及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
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游戲引入: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后,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佟鞍又傅氖鞘裁础?“高個指的又是什么?”
、凇胺轴樧咭恍「竦臅r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邸1時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5時,3時20分,6時,9時5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2時=()分
。1)教師:1時等于 (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a、60+60=120分
b、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4)教師小結。
2、完成第4頁“做一做”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shù)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后教師小結出時間轉換的方法。
方法(一):時、分、秒
是從大到小的單位,像百位、十位、個位一樣; 方法(二):時、分、秒中從小單位向相鄰大單位換算,即秒向分換算,分向時換算是滿六十進一,進位原理與個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進位類似。
60秒=1分(10個1=1個10)
60分=1時(10個10=1個100)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3、教學例2。
。1)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2)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5頁“做一做”。
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時少()分,1時比45分多()分。
。2)一節(jié)課是()分,課間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時。
3、競賽:教師口頭報時刻,如:3時至3時45分,經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四、全課總結,回歸評價:
教師:現(xiàn)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才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xiàn)在經過了幾分?一節(jié)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笔前。瑫r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能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知的、感興趣的計算,用家到學生經過的時間來組織教學。一方面教師要相信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得出計算的時間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師也要細致引導,通過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總結和實際應用鞏固所學。通過不斷地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第3課時:時、分、秒的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進一步了解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時針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3題。
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數(shù)據(jù)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2、完成“練習一”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么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練習一”第5題。
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并要求學生根據(jù)生活經驗說一說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4、完成“練習一”第6題。
先讓學生嘗試做一做,分別測量在跑步或跳繩后,1分鐘內心跳和呼吸次數(shù)的變化情況。
5、完成“練習一”第8題。
學生計算經過的時間。如果部分學生有困難,讓他們借助鐘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師給予適當?shù)膸椭?/p>
6、完成“練習一”第9題。
指名說說題意。學生獨立列式,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補充題目。
1、1分=( )秒4時=( )分9分○9秒36分○2時
5分=( )秒150秒○2分400分○4時 10分○1時
2、電影《神奇的宇宙》從2:05開始,到2:50結束,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三、全課總結:
你現(xiàn)在回算經過的時間嗎?計算經過的時間應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
“練習一”的第10、11題。
教學反思:本節(jié)練習課,通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等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善于表達的能力。學生在傾聽與表達中,可以學到的時間計算方法,體驗到將數(shù)學知識應用與生活的快樂。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14
設計說明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選擇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素材,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識。
1.巧設情境,輕松導學。
本節(jié)課的教學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需要運用估算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參與估算的過程,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從而激發(fā)學生學好估算的強烈愿望,樹立學好估算的自信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價值。
教學中,先讓學生自主解答,在肯定筆算精確結果的同時,通過交流讓學生認識到這樣的問題用估算就可以快速解決,不需精確計算,體會估算的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估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估算的'方法。
427+275 814+691
2.揭示課題:在生活中有很多問題都需要用估算的方法去解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乘法估算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復習加法估算的方法,為學習新課做好知識鋪墊。同時,讓學生初步了解估算可以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探究新知
1.閱讀理解,收集信息。
。1)課件出示教材70頁例7情境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
。ㄒ阎獥l件:29人去參觀,門票8元/人。所求問題:帶250元買門票夠嗎)
。2)引導學生列出算式:29×8。
2.分析解答,探究方法。
。1)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2)展示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方法一 筆算。
方法二 估算。
因為29接近30,就把29看作30,30×8=240,29×8<240,所以帶250元買門票夠。
。3)介紹約等號:剛才估算出的得數(shù)不是準確值,因此在列算式的時候,算式和得數(shù)之間不能用“=”連接,而要用“≈”連接,29×8≈240(元),希望同學們在估算時注意。
3.回顧反思,總結方法。
。1)引導學生比較兩種方法哪種簡便?(估算)
。2)討論:為什么估算簡便?
。ㄒ驗檫@道題問帶250元買門票夠不夠,不是問買門票需要多少錢,所以不需要算出準確結果,這樣用估算解決就非常簡便了)
。3)小結估算方法:把29看作30,估大了,說明即使有30人去參觀,買門票才需要240元,因此帶250元一定夠。我們在估算時,通常把多位數(shù)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再與一位數(shù)相乘。估算的結果要用約等號連接。
4.拓展。
。1)如果92人參觀,帶700元買門票夠嗎?應該怎樣估算?
。2)如果92人參觀,帶800元買門票夠嗎?應該怎樣估算?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15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身份證號碼中蘊含的一些簡單信息和編碼的含義,探索數(shù)字編碼的簡單方法,嘗試用數(shù)學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yǎng)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2、通過調查、比較、猜測、交流等活動初步了解身份證編碼中蘊含的一些簡單信息和編碼的含義,并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數(shù)字編碼思想的理解。
3、進一步體會數(shù)字編碼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對生活中數(shù)學問題的領悟與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了解身份證編碼的規(guī)律,初步學會編碼。
教學難點:
如何科學合理的編碼。
教學準備:
搜集身份證號碼,初步了解身份證號碼的信息、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提出問題
大家都知道,數(shù)字只有十個,這小小的十個數(shù)字,在生活中被人們廣泛應用,給人帶來方便、樂趣。我們按照不同要求、不同順序把這小小的十個數(shù)字編排起來,就會有千變萬化,還會傳遞各式各樣的信息,這堂課就來學習神奇的數(shù)字編碼。(板書課題)瞧,這么多的數(shù)字,我們把它們編成這個數(shù)字編碼,(課件出示身份證號碼),問:“大家認識這個數(shù)字編碼嗎?”對,這18個數(shù)字組成了身份證號碼。那么身份證號碼如何證明了我們的身份,傳遞了哪些個人信息呢?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
二、探索身份證號碼的編制方法。
1、師:請同學們把課前收集的身份證號碼在小組內看一看,比一比、猜一猜。這些數(shù)字分別表示了什么?在小組內把自己知道的與同學們分享。
。1)小組討論交流,初步獲得身份證號碼的編排規(guī)律。
學生在小組內觀察比較,將了解到的身份證號碼的信息在小組內交流。
。2)全班匯報交流。
預設1:身份證號碼都是18位,從中我們可以找出每個人的出生日期,我的生日是…
預設2:我們組女生的身份證號碼的倒數(shù)第2位是雙數(shù),男生的都是單數(shù)。
預設3:我們組有的同學前6位號碼一樣。
師:那么再看看屏幕上的身份證號碼,你獲得了什么信息?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課件及時出示:
42 11 82 19760902 01 5 0
省城縣生日碼順性校
份市區(qū)序別驗
地址碼碼碼碼
。3)質疑辨析。
師:對于身份證號碼的編排,大家有什么疑問?
學生自由質疑,如果沒有,師引導學生探索下列問題:
預設1:比較兩位同學的生日碼,你有什么疑問?
突出“01——09”的月份,例如3月出生的為什么要寫成03?
(如果是10—— 12月,就需要用2位數(shù)表示,而1——9月份的要用0來占位,是為了保證位數(shù)的一致)。
預設2:再出示個身份證號碼,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
。ㄟ@個身份證號碼最后一位的校驗碼是字母“X”,為什么呢?)講解:這個“X”不是字母,而是羅馬數(shù)字的“十”。校驗碼是按統(tǒng)一的公式計算出來的,分“0、1、2、…9、10”共11個數(shù)字,當校驗碼為“10”時,為了保證身份證號碼統(tǒng)一為18位,所以要用羅馬數(shù)字“X”來表示。
預設3:如果是雙胞胎,倆人的'身份證號碼會不會相同?
。p胞胎的身份證號碼不同,雖然地址碼和出生日期都相同,但順序號和性別可能不同,即使性別碼相同,順序碼也一定不同,而且校驗碼也會不同)。
師:一個身份證號碼和一個人相對應,一個人的身份證號碼只有一個,一個號碼也只能代表一個人的身份。這就是編碼的“唯一性”。(板書)
2、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編碼?補充出示:商品的條形碼、銀行卡號、駕駛證號(車牌號、學生證號碼條:圖書編碼)。
這些數(shù)字編碼的編排也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大家如果感興趣,課后可以選一種搜集資料去調查了解難它的含義。
三、嘗試編碼體會基本方法
1、創(chuàng)設情景,完成小任務:登記跳繩成績。(準備兩張登記表,一份有編碼的一份沒有編碼的)師報名字,學生登記,比較兩次登記有什么不同?
2、再出示:在三年級跳繩比賽中,只有16號的XXX同學跳了100個,你知道是誰嗎?
引導認知:有可能是其它班級的,這與編碼的唯一性是不符的。
3、那么請你為XXX同學編一個號碼,能讓我們看到這號碼,就知道這是三年級五班的XXX同學,而不是其他人。你會怎么編呢?
小組內共同討論再編。出示編碼說明書
匯報:有可能出現(xiàn)351630516。說明各個數(shù)字表示的意義。哪個編碼更好?
4、按照這個方法,給自己編個號碼。
再討論這樣編寫的號碼有什么變化呢?
。〞,只能保證今年學號的唯一性,但是年級升高了,學號也會變化,那樣在小學階段會有6個學號,而且現(xiàn)在的學號會是下一年級某個學生的學號,會有重復,不便查找。)
5、再為自己編個號碼,既能表明年級、班級、學號,又能用六年的號碼嗎?
學生小組內討論共同編號。
匯報。師提示:加入入學年份,可以保證每個學號只對應一個人,而且永久有效。
6、小結:我們在設計編碼時,注意選擇重要的,相對不變的信息,然后盡量用最少的數(shù)字表示出每個信息,注意保證位數(shù)相同。
四、總結拓展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說說你的收獲。
板書:數(shù)字編碼
唯一性
教學反思:
《數(shù)學課程標準》對數(shù)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數(shù)學教學活動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提供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驗”。基于以上理念,我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數(shù)字編碼中我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身份證號碼的編排方式,體會編碼的特點,初步學會編碼,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難點是怎樣科學合理地編碼。教學中,第一環(huán)節(jié)我以談話交流導入,引出課題,并為下面學生自行編碼奠定一定的基礎。第二環(huán)節(jié),探究身份證號碼中的秘密,讓學生課外收集號碼,并了解相關信息,在自主探究、學習的情況下了解到底身份證號碼中隱藏著怎樣的信息。了解每個數(shù)字用幾位數(shù)表示,新舊身份證的區(qū)別,數(shù)字編碼的作用和生活中的數(shù)字編碼。第三環(huán)節(jié),練習,通過動手操作,初步學會編碼的方法。數(shù)字編碼這一單元是人教版數(shù)學教材第九冊的內容,它包含的信息量非常的大,但它與生活的聯(lián)系是非常的緊密。我沒有按照過去的傳統(tǒng)教法——課前將相關知識一一查詢搜集,然后傳授給學生。而是給學生分配任務,讓學生自己收集整理資料,然后在課上做匯報交流。同學們通過課前調查,在生生互動,相互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顯示了超強的信息量和驚人的創(chuàng)造性,課堂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學設計創(chuàng)造性、開放性地使用教材,充分發(fā)揮了信息技術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有效運用了課前收集資料、課中交流匯報和課后運用知識的多種學習方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廣闊空間。課前我分小組給學生分配任務。
二、教學體現(xiàn)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學生通過上網、咨詢、調查等方式收集到了許多編碼的知識。知道了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編碼,例如:圖書編碼、商品編碼、運動員號碼牌、門牌號碼、銀聯(lián)卡、積分卡等等。學生通過進一步的調查學習,還了解到不同的編碼表示的含義。
三、合作學習在課堂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課前,小組長帶領幾個同學把收集整理的資料進行整理。課中,小組代表匯報完后,馬上就有同學站起來補充匯報。零零散散的知識在同學們的合作努力下變得條理清楚、概括完整。
四、本節(jié)課注重理解與運用。在學生了解、掌握了生活身份證號碼的知識之后,讓學生親身感受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協(xié)作中互補,感受到合作交流學習的重要,使學生用積極的情感來學習數(shù)學。
上完這節(jié)課,我進一步加深了對新課標的理解,重新認識了“教”與“學”的關系。不要簡單地充當知識的傳話筒,也不要把學生當作知識的接收器。而是把自己放在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位置上,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探索問題的精神。他們課前通過做社會調查,上網搜集資料,向家長咨詢等活動,逐漸走“近”數(shù)學——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身邊。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的語言不夠精煉,對有些問題處理的不夠及時準確,對學生的反應作出正確、及時的反饋與評價,還有一定的難度,我還需要不斷的提高。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16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數(shù)學題,引起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開發(fā)他們的智力,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邏輯思考能力。
2)讓他們學會通過思考與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發(fā)揮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解答例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學會善于思考。教學難點: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課前準備:
準備課堂上要講的內容,預測提問環(huán)節(jié)所需要的使用的時間。多媒體課件,火柴棒,小獎品。
教學過程:
課前先向學生播放一些生活中應用數(shù)學知識的生活例子。講一個小故事,動物中的數(shù)學“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嚴格的六角柱狀體,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六角菱錐形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通過小故事起到讓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產生興趣。)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火柴游戲,層層導入:同學們還想知道知道數(shù)學更多有趣的故事嗎?今天我們來一起玩一個與數(shù)學有關的趣味游戲好嗎?
學生討論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擺法。
1、下圖是用24根火柴桿排成1大1小兩個正方形,只能移動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變成3個正方形,你會嗎?
2、六角星變菱形用18根火柴擺1個六角星(見圖)。請你移動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變成6個面積相等的菱形。你知道應該怎么移動嗎?
3、用12根火柴桿,組成4個連靠在一起的單位正方形,如下圖。游戲要求:
(1)試試看,移動3根火柴桿,把它變成3個不相連靠的正方形。
(2)恢復原狀,再試試看,移動4根火柴桿,把它變成3個不相連靠的正方形。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情況(答對進行適當?shù)莫剟睿⑦M行分析,然后逐漸深入課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二、結合生活,小組互動。
此環(huán)節(jié)分為四個小部分:
1將學生分成幾組,然后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
2從日常生活出發(fā),模擬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搶答。
3最后進行統(tǒng)計,對表現(xiàn)最好的小組進行獎勵。
4、對相關題目進行詳細的'解釋,讓學生認識數(shù)學的奧秘,進而提高對數(shù)的學習興趣。
具體如下: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號“+”、再來一個“一”字,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謎底是:王
2.一減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減號“-”、再來一個“一”字,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謎底是:三
3.+-×(打一成語)
解析:把支分解開即為“+、-、×”)謎底是:支離破碎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謎底是:口(意為“只”少“八”)
5、成績是多少?(打二個數(shù)學名詞)
解析:學習成績是用得分的數(shù)目計算的。問“多少”,可以換一個說法,改問“幾何?”在中國古代數(shù)學書里,問一種物品有多少個,總是問“物有幾何?”直到現(xiàn)在,有些地區(qū)的方言里,買東西問價錢,還是說“幾何?”所以,問“成績多少”,等于是問“分數(shù),幾何?”謎底是兩個數(shù)學名詞:分數(shù)、幾何.
二、探究拓展題:
現(xiàn)在小明一家過一座橋,過橋時候是黑夜,所以必須有燈,F(xiàn)在小明過橋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媽媽要8秒,小明的爺爺要12秒。每次此橋最多可過兩人,而過橋的速度依過橋最慢者而定,而且燈在點燃后30秒就會熄滅。問小明一家如何過橋?
答案:
第一步:小明與弟弟過橋,小明回來,耗時4秒;
第二步:小明與爸爸過河,弟弟回來,耗時9秒;
第三步:媽媽與爺爺過河,小明回來,耗時13秒;
最后:小明與弟弟過河,耗時4秒,總共耗時30秒,多么驚險!
三、自主創(chuàng)作題:
根據(jù)自己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自主創(chuàng)作一幅與數(shù)學有關的圖畫。(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課堂總結。
。ǹ偨Y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讓學生認識數(shù)學的奧秘,進而提高對數(shù)的學習興趣。)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17
一、單元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三位數(shù)加、減三位數(shù)
2、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進一步領會加、減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強估算意識。
3、使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會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初步養(yǎng)成檢驗和驗算的習慣。
第一課時:
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二、教學內容:
萬以內進位加法
三、教學目標:
1、經歷萬以內進位加法的認識過程,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2、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shù)進位的加法題
四、教學重點:
萬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五、教學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入新知
1、口算:
50+70300+500900—50044+22
30+5035+5587+49(遇到困難)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萬以內進位加法。
(二)新課展開
1、春天到了,學校安排我們坐車去動物園春游,三年級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輛車限坐88人,兩個班坐一輛車能坐的'下嗎?
2、列式計算。用舉手的方式,認為不行的舉手?為什么不行?說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
5+7=1240+40=8012+80=92
45+7=5252+40=92
47+5=5252+40=92
4、同學們用了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沒有同學直接用45+47算的,說一說你是怎樣思考的?(請生上臺演示)
5、列豎式計算
6、多媒體出示例1圖片,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在書上完成)
7、列豎式計算(重點講解)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獨立完成做一做1、2
2、請生回答,集體講解訂正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位數(shù)的運算法則,你們學會了嗎?
(五)作業(yè)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18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頁內容及第13頁“看一看、說一說”題。對稱圖形。
教學目標
1、結合欣賞民間藝術的剪紙圖案,以及服飾、工藝品與建筑等圖案,感知現(xiàn)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xiàn)象。
2、通過折紙、剪紙、畫圖、圖形分類等操作活動,體會對稱圖形的特征,能畫出簡單的圖形的對稱軸。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歸納概括能力。使學生能畫出簡單的圖形的對稱軸。
4、滲透圖形美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對稱圖形的特征,能畫出簡單的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難點
1、判斷對稱圖形,按要求畫出對稱軸。
2、能正確找出全部的對稱軸。
教學準備
1、教具:投影片、圖片、剪刀、彩紙。
2、學具:蝴蝶幾何圖片、彩筆、剪刀和三張手工紙。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出示一些對稱圖形,引導學生觀察:
你們看這些圖形好看嗎?觀察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
你能舉出一些特點和上圖一樣的物體圖形嗎?
從哪兒可以分為左邊和右邊?請同學到前邊來指一指。
你怎么知道圖形的左邊和右邊相同?還有別的辦法嗎?
用手中蝴蝶圖形動手試一試,互相討論。(對折,圖形左右兩邊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個圖形,使左右兩邊能完全重合?可以討論,看一看其他同學是怎么剪的。(把紙對折起來,再剪。)
二、學習新課
1、對稱圖形的概念。
以剪出的圖形為例,貼在黑板上。
問:你們剪出的這些圖形都有什么特點?
師:像這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板書課題)
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畫在圖上)。
問:現(xiàn)在誰能準確說出什么是對稱圖形?什么是對稱軸。
2。加深理解概念。
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你剛才剪的圖形叫做什么圖形?為什么?
畫出自己剪的圖形的對稱軸。注意對稱軸是一條直線,兩端可以無限的.延長。
三、鞏固練習
。ㄒ唬┓答伨毩暎
1、電腦出示第13頁“看一看、說一說”題:判斷下面的圖形是不是對稱圖形?為什么?指出對稱軸。
生:蝴蝶、臉譜、天安門等是對稱圖形;ú紙D不是對稱圖形,無論怎樣折,兩側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它就沒有對稱軸。
2、拿出自己課前準備的圖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對稱圖形?請畫出它們的對稱軸。
投影出示,折一折,說明是否是對稱圖形,并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條對稱軸?
生邊回答老師邊填在投影片上,試用小棒擺出對稱軸。
。ǘ┩卣咕毩暎
同學們,我們每天都要與數(shù)字、漢字和字母打交道,你們知道嗎?在這些字母中有許多也是對稱的,不信你找找看。
1、你的學號是多少?這個數(shù)字是對稱的嗎?
2、你的名字中的哪個漢字是對稱的?
3、你名字的拼音中,哪個字母是對稱的?
4、你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有趣的對稱?
四、全課總結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19
教學內容:
教材第7頁例三和練習二的第1.2.4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制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千米
1、學生匯報到路邊觀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師制作的.第一塊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汕頭到廣州有幾千米
3、讓學生看書第七頁的例三,理解到葉鎮(zhèn)21千米、靈山23千米的意義。
4、小結: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師:你是否知道從哪到哪大約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長呢?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讓學生到運動場跑5圈體會1千米約有多長。
2、讓學生動手測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匯報板出:1千米=1000米
3、舉出例子說一說在我們生活周圍有1千米長的物體嗎?
三、鞏固知識、動用知識: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1題和第4題。
2、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練習二第2題
。2)補充題(略)
四、全課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千米,知道1千米的長度,還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20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shù)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shù)到分數(shù)是數(shù)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shù)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shù)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而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于分數(shù)的理解:分數(shù)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數(shù)量關系的刻畫,分數(shù)是過程的記錄,并不只是結果,是分數(shù)關系的表征,并不僅僅是對象的本身。
理念與策略:
1、找準起點。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fā)展水平”走向“潛在發(fā)展水平”的橋梁。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shù)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1/2為基本模型構建對分數(shù)意義的初步理解。
2、充實素材。應用了課件的優(yōu)勢和學生手中的材料,讓學生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從不同角度體會把一個圖形“平均分”,得到的每一份都是這個圖形的二分之一。
3、充分活動。提供充分的實際操作時空,讓學生選一選、涂一涂、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幾分之一的數(shù)學意義,加深對分數(shù)的認識。
4、開放選擇:習題拓展,讓各層次水平的學生進行數(shù)學參與。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shù)、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操作、比較、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過程,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
3、體會分數(shù)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產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分數(shù)、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過程和操作過程。
教學準備:
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和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經驗
師:同學們小新想邀請大家去他的生日派對,你們想去嗎?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小新的好朋友妮妮和阿呆也來到了小新的生日派對,他們走進了蛋糕房,這有4個蛋糕,怎樣分給他們才公平了?你能用一個整數(shù)表示出一個人有多少塊蛋糕嗎?
生:每人兩個。用數(shù)字2表示。
師:像剛剛這種分法數(shù)學上我們叫做?
生:平均分。(副板書:平均分)
師:這兩塊蛋糕平均分給他們,每人分多少?你能用一個整數(shù)表示嗎?
師:這只有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他們兩個每人分幾個?
師:那么“半個”就是“一半”,半個蛋糕還能用整數(shù)表示嗎?
生:不能。
師:是的,當整數(shù)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請分數(shù)幫幫忙,這半個蛋糕我們可以用分數(shù)1/2來表示。(副板書:1/2)
師:讀分數(shù)時我們從下往上讀,為什么能用1/2表示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認識簡單的分數(shù)幾分之一。(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導入環(huán)節(jié),由學生所喜愛的動畫人物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回顧平均分,從整數(shù)過度到分數(shù),初步感知分數(shù)產生的意義。“一半”是學生的生活經驗,而“1/2”是生活數(shù)字化的結果。學生借助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在“生活經驗”與“數(shù)學知識”之間架構起知識橋梁。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師:一個蛋糕應該怎樣平均分了?請你用課前老師發(fā)的圓片代替蛋糕試著分一分。
師:找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關注:學生操作的語言表達教師引導對折重合,虛線描折痕,為了能讓大家看得更清晰,老師快速的涂色(斜線表示)
師:你們也是這樣分的嗎?那好,現(xiàn)在請孩子們把圓放進課桌里面去。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圓,這個圓被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多少?
追問:這一份是誰的1/2?
師:老師也分了一次,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分的?(PPT演示)
小結:分后的兩塊月餅大小完全一樣,這種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設計意圖:接下來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折1/2,讓學生上臺操作,把一個圓片平均分成兩份。全班一起說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認識后,初步感知和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
三、認識幾分之一。
師:這個月餅被我們分成了幾份?怎樣分的?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這半個月餅就是?
追問:半塊月餅是誰的1/2。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
師:這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那這個2表示什么?生:分成了2份。追問:怎樣分的?
師:1表示2份中的一份。(副板書:二份中的一份)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師:這根接力棒紅色的部分請你用一個分數(shù)表示。這條線段的紅色部分用分數(shù)表示為?
師:孩子們,不同的三個物品,為什么都能用1/2表示了?
生:因為都是平均分。
師:平均分成了幾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師: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小結;
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分,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2。師:圓紅色的部分用一個分數(shù)表示,現(xiàn)在圓有什么變化?紅色的部分怎么表示?現(xiàn)在了?
師:為什么大小不一樣的圓都能用1/2來表示?
生:因為是把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師:誰能像他這樣有條理的再來說一說?
師:出示不是平均分的一個圓。這個圓的陰影部分能用1/2表示嗎?
小結:看來要想用分數(shù)表示必須要平均分。
認識1/4
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 )為什么填4。
認識1/3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寫作( )/( ) 。
為什么填4?為什么填1,你是怎樣想的?
認識1/5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
除了第一塊,還有嗎?(這三個分數(shù)結合PPT講)思維拓展:如果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5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兩份是?設計意圖:學生初步感知和理解1/2后,我通過月餅、接力棒、線段三種不同物體、以及大小不同的圓強調平均分成兩份,理解分數(shù)意義。然后在理解1/2的基礎上認識1/3、1/4、1/5,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內化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從分數(shù)意義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學習分數(shù)的讀、寫法。
四、分數(shù)的寫法和讀法
先寫分數(shù)線,表示把月餅平均分;
再寫分母“3”,表示平均分成三份;
最后寫分子“1”,表示三份中的一份。(板書:分數(shù)各部分名稱。)同桌間互相說一說1/2各部分的名稱。
五、動手折1/4。
投影展示不同的形式。
小結:雖然折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六、練習。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21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內容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需要學生根據(jù)以往的生活經驗來估測從家到學校的距離。本節(jié)課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回顧、討論、交流,在必要的時候適當予以指導、提示,而不是過多地干涉學生的活動,讓學生自覺地獲取知識,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
1、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通過解決“估一估,從你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來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總結估測的方法,在交流中體會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并針對不同情況結合學生的經驗加以估測方法上的指導,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2、及時總結,促進知識的生成。
在教學中,當學生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之后,教師作以恰當?shù)目偨Y,幫助學生把沒有表達清楚的地方進行完善。這樣,不僅使學生受到了啟迪,更提高了表達的技巧和能力,從而得到成功的體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
教學過程
⊙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你能用手勢表示它們的長度嗎?
2、估測一下面前的橡皮、鉛筆有多長,書桌有多高,再用尺量一下,看誰估得準。
3、揭示課題:大家估測的結果與實際長度十分接近,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挑戰(zhàn)一下估測更長的距離,你們有信心嗎?(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先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并讓學生用手勢比劃一下,加深學生對這些長度單位的理解。再讓學生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進行預熱。
⊙聯(lián)系實際,學習估測方法
1、(課件出示教材27頁例6)估一估,從你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上學采用的是哪種交通方式。(步行、騎自行車、坐公共汽車等)
。3)每天上學在路上要花多長時間?
2、小組合作,探究、交流估測的方法。(出示課堂活動卡)
。1)匯報估測結果。
預設生1:我走200步大約是100米,從家到學校需要走600步,大約是300米。
生2:我從家到學校需要坐3站公共汽車,每站地約500米,大約1500米遠。
生3:走100米我大約要用2分鐘,從家到學校我大約要走10分鐘,約500米。
。2)說一說你喜歡哪種估測方法,從你家到學校的距離適合用哪種方法來估測。
3、總結估測較長距離的方法。
方法一步數(shù)估測法。先看走100米需要走多少步,再數(shù)出從家到學校一共走多少步,然后換算出結果。
方法二時間估測法。先看走100米需要多長時間,再統(tǒng)計從家到學校一共需要多長時間,然后換算出結果。
方法三站點估測法。公共汽車走一站地大約是500米,只要知道從家到學校需要走幾站地就能估算出結果了。
師小結:同學們的估測方法真多,也都很巧妙。大家在估測的時候都知道要確定一個單位長度,然后看從家到學校有幾個這樣的單位長度,就能估算出結果了。
4、反饋練習。
完成教材27頁下面“做一做”。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估測,并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使自己的估測更合理、更準確;然后對大家的估測方法進行總結提煉,加深學生的理解并形成技能。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22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進一步了解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教學內容:
教學重點:
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教學難點:用時針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3題。
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數(shù)據(jù)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2、完成“練習一”第4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么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練習一”第5題。
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并要求學生根據(jù)生活經驗說一說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4、完成“練習一”第6題。
先讓學生嘗試做一做,分別測量在跑步或跳繩后,1分鐘內心跳和呼吸次數(shù)的變化情況。
5、完成“練習一”第8題。
學生計算經過的時間。如果部分學生有困難,讓他們借助鐘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師給予適當?shù)膸椭?/p>
6、完成“練習一”第9題。
指名說說題意。學生獨立列式,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補充題目。
1、1分=秒
4時=分
9分○9秒
36分○2時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時
10分○1時
2、電影《神奇的宇宙》從2:05開始,到2:50結束,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三、全課總結
你現(xiàn)在回算經過的時間嗎?計算經過的時間應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
“練習一”的第
10、11題教學反思:
本節(jié)練習課,通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等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善于表達的能力。學生在傾聽與表達中,可以學到的時間計算方法,體驗到將數(shù)學知識應用與生活的快樂。
第二單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2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體會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意義。
2.理解并掌握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
3.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學習簡單的歸納、類比和有條理地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
4.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出示:28×4=16×7=29×4=43×2=12×4=
這節(jié)課我們就在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筆算的基礎上,研究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1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中說的“每天往返兩次”是什么意思嗎?怎樣要這樣列式呢?
同學們會算這道題嗎?那你們會算什么?
能說一說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與前面學習的內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請同學們用你們掌握的方法完成243×2,132×3。
2.教學例2
要求買3個微波爐要用多少錢?該怎樣列式?
能說一說這個算式是什么意思嗎?
你覺得在計算連續(xù)進位的乘法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1題。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2題。四、課堂小結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24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想一想、指一指等活動感知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并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給予學生探索求周長的策略。
2、經歷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并在過程中體驗成功,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并通過探索求周長的策略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意識。
3、通過操作活動,能夠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并學會與他人合作。
重難點
理解周長的定義,掌握求圖形周長的策略。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新課
師:孩子們,喜歡聽故事嗎?
生:喜歡。
師:在一個農莊里住著一位王老伯,他種了許多的蔬菜,還養(yǎng)了一群可愛的小動物,可是,這群淘氣的小動物經常跑到菜地里偷吃莊稼,看著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莊稼被小動物們糟蹋了,王老伯非常著急。為了保護這些蔬菜,王老伯想了一個辦法,他打算用籬笆將菜地圍起來,怎么圍呢?唐老鴨幫忙設計了兩種方案,仔細觀察一下,你認為哪種方案最合理呢?(第一種封閉,第二種沒有圍完,不封閉,學生交流后認識到第一種最好。)
師:經過同學們的認真分析,王老伯也選擇了第一種方案。在菜地的一周圍上了籬笆,保護了蔬菜。菜地一周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菜地的周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周長的認識(板書——周長的認識)
二、活動體驗,探究新知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菜地的'周長,現(xiàn)在你能找出下面圖形的周長嗎?誰來試一試。
1、(重點引導學生畫出樹葉的周長,指出國旗的周長、數(shù)學書、鐘面的周長。)
師:不管從哪里開始,只要沿著圖形的邊線畫滿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
2、描周長
師:剛才我們指出了圖形的周長,你能用筆描出圖形的周長嗎?
請用紅線描出下面圖形的周長,看誰描的最漂亮。(老師巡視)
師:現(xiàn)在我們看看唐老鴨又是怎樣把周長描下來的。(課件演示)
3、初步概括周長定義。
師:現(xiàn)在,如果讓你用一句話概括一下,什么是周長,你覺得該怎么說?
生: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教師同時板書)。
4、完善周長概念。
師:米老鼠看到唐老鴨把圖形的周長描得這樣好,也不甘落后,找來了4個圖形,我們一起看看:下面那些圖形能找出他們的周長,哪些不能找出它們的周長?(課件出示)
師:像第二、第四這樣沒有圍攏,有缺口的圖形,我們叫做不封閉圖形,它們沒有周長。第一、第三這樣首尾相連,圍攏的圖形叫做封閉圖形,他們才有周長。
師:現(xiàn)在你覺得“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這句話完整嗎?如果不完整,還應該加上什么詞語才準確。
生: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它的周長
。◣熯m當板書封閉圖形,完善周長概念,然后讀一讀,要求讀出里面的重要詞語)
三、實踐交流、突破重難點
1、師:現(xiàn)在我們認識了周長,現(xiàn)在能不能利用周長幫王老伯算一算,到底要準備多長的籬笆才能把菜地圍好呢?
。ㄒ龑W生計算三角形的周長)
2、小組合作完成正方形、五角星、圓的周長。
師: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們幫王老伯解決了難題,現(xiàn)在老師還有一個難題:下面3個圖形的周長怎么計算呢?
四、回顧小結,鼓勵發(fā)現(xiàn)
師:回顧一下,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周長,其實周長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希望大家能多把學到的知識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數(shù)學知識更好的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25
教學內容:
第五冊數(shù)學教材第51-52頁例2、例3。練習十二的第7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試商能力,理解商和余數(shù)的實際含義,懂得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
3、通過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自主精神;
教學重點: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商和余數(shù)的實際含義。
教具:口算卡、電腦、投影儀、圓片
學具:小圓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準備練習
1.看誰能很快說出()里最大能填幾?
()×5<6 ()×<20 3×()<38
()×4<22 6×()<34 7×()<24
2.用豎式計算
8÷445÷5
請兩組同學上臺板書,其他同學在本子上做。
二、新課教學:
1.初步理解余數(shù)的意義
(1)擺一擺
①師:國慶節(jié)快到了,班級將舉辦聯(lián)歡會,同學們正忙著布置會場呢!同學們搬來了23盆花,每組要擺5盆,可以擺幾組,請你幫他們算算看(用一個圓代表一盆花,學生實際分一分)。
、23÷5的結果是多少?
、凼O碌臑槭裁床辉俜至四?
、芙裉旆值母懊娣值挠惺裁床煌?
平常我們分東西,有時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shù)就叫做余數(shù),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余數(shù)”除法(出示課題)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余數(shù)?
(2)說一說
師:剛才我們通過分一分,知道23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4組。還多3盆,那么筆算23÷5的商是幾、豎式該怎么列,余數(shù)該寫在哪兒?請四人小組議一議,也可以動筆試著做一做。
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23÷5商是幾,你是怎么想的?
、23的下面該寫幾,為什么?“20”表示什么?
③余數(shù)是幾?表示什么?
④橫式中的得數(shù)該怎樣寫?
教師指導:先寫商,接著用6個點表示還剩,最后寫余數(shù)“3”,讀作:商4余3。
師:有余數(shù)除法的筆算與整除除法筆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菄L試練習
①每個學生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擺完后,教師提問,每份幾根?還剩下幾根?學生用豎式計算,教師巡視輔導。
、谡埻瑢W們筆算做一做的題目,把一位同學的試題用投影儀展示,并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全班集體講評。
2.理解余數(shù)要比小道理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電腦演示情景圖
師:如果只有16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多幾盆?
師:“剩下的1盆還夠再分嗎?為什么?那么“1”就是什么數(shù)呢?列出除法算式:“16÷5=3(組)……1(盆)
師:添加一盆花后問:“現(xiàn)在可以擺幾組?還剩幾盆?如果花的盆數(shù)是18盆、19盆、20盆、21盆、22盆、23盆等,會出現(xiàn)什么結果呢?請同學們用小棒擺一擺。
學生列出算式:
16÷5=3(組)……1(盆)
17÷5=3(組)……2(盆)
18÷5=3(組)……3(盆)
19÷5=3(組)……4(盆)
20÷5=4(組)
21÷5=4(組)……1(盆)
22÷5=4(組)……2(盆)
23÷5=4(組)……3(盆)
24÷5=4(組)……4(盆)
25÷5=5(組)
師: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算式的余數(shù)與除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觀察、小組討論、匯報
歸納出:計算有余數(shù)除法,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2)小游戲:
小朋友想一想,在一個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數(shù)是6,余數(shù)可能是幾?如果除數(shù)是8,余數(shù)可能是幾?
三、課堂練習
1.基本練習
直接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2.發(fā)展性練習
、艓汀靶●R虎”改錯
、菩∶鄯渌托
每個小組都有一些信,小組討論交流后派代表送信。把余數(shù)是1的信送1號信箱,把余數(shù)是2的信送2號信箱,把余數(shù)是3的信送3號信箱,把余數(shù)是4的信送4號信箱。
、且晃焕蠣敔?shù)昧烁哐獕翰。L期吃藥,藥瓶的標簽上寫著共50片,醫(yī)生囑咐老爺爺每天吃6片,老爺爺有事要外出9天,請你幫他算一算,他帶一瓶藥夠吃嗎?
3思考性練習(機動題)
四、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追記:
有余數(shù)除法練習
練習內容:教材練習十二
練習目標:通過各個方式的練習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并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練習過程:
教學過程
個人加減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有余數(shù)的除法,其實不管是不是有余數(shù),只要是平均分我們就用除法來解決。
現(xiàn)在老師有12個羽毛球,我要分給5個同學,那么先請同學們想想能不能剛好分完,如果不能,那么每人能分到幾個,還剩幾個?(解決第1題)生做完后老師實際分分,驗證學生的答案。
先請學生讀第2題,然后讓學生用圓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寫出算式,并把結填在書上。最后說說為什么選擇那種裝法。
先讀第3題,說說題目是什么意思?
在獨立做,集體訂正。
獨立完成第4題,也可以留在課后獨立做。
師出示:35÷8=4……3
問: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5里面有4個8還多3個。也就是4×8+3就能得到35。
也就是說除數(shù)×商再加余數(shù)就能得到被除數(shù)。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來驗算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結果。學生用這種方法來完成第5題。
學生先試著做,老師提示這道題目是平均分的。
幫助學生理解彩帶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
正5邊形的周長,一部分是剩余的。
教學后記: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教科書P55、56
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運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說從圖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板書:有32人跳繩,6人一組,可以分幾組?
二、新課
師:這個活動有沒有進行平均分?
該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小組討論)
匯報,師板書:32÷6
學生獨立算出結果。
匯報:可以是橫式,也可以是豎式。
師問: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單位是什么?
師:在解決這樣的題目時,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歡來選擇用什么算式解決。注意結果的單位。
三、做一做
出示食品飲料柜,問: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師:現(xiàn)在小麗有20元,全部買礦泉水,最多可以買幾瓶?剩幾元?
思考:買同樣的東西是不是把錢進行平均分?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注意對橫式單位的檢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個減法、一個有余數(shù)除法、沒有余數(shù)的除法問題嗎?
。ㄐ〗M討論、匯報)
四、練習
練習的.第3題
出示四月份的日歷。從日歷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師提出問題:四月份有幾個星期?
要求有幾個星期,必須知道什么信息?
四月份有幾天?一星期有幾天?
學生得出解決的辦法。30÷7
既然有4個星期,那么一定會有幾個星期六和幾個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個星期六和5個星期天,那么剩下的兩天就分別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業(yè):練習十三的第1、2題。
教學后記:
練習
練習內容:練習十三
練習目的:通過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有余數(shù)除法的價值,感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其中也讓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chuàng)造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練習過程:
練習過程
個人加減
一、師:同學們,現(xiàn)在書店對小朋友進行書的優(yōu)惠,每本兒童讀物都只賣4元,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個同學都要買些什么書吧。
師出示書店買書的情境圖,讓學生找出問題,獨立解決。
二、師出示森林餐廳的情景圖,讓學生先說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老師板書。
問:是不是平均分的事情?是怎樣分的?
那么該如何解決?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匯報不同解決辦法。
三、出示叢林探險的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說自己所了解到的數(shù)學信息。并說說要解決每個問題所需的數(shù)學信息是不是知道。獨立解決。
四、觀察花店的圖,把了解到的數(shù)學信息列出來。理解題目的要求。
讓小組一起用圓片、三角形、正方形來代替花進行扎花。最后一起確定解題策略。
。裕
五、給班級分組,怎樣分比較科學,說說理由。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3-02
數(shù)學上冊教案01-15
三年級上冊的數(shù)學教案01-11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1-13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9-16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6-20
小學數(shù)學上冊教案01-29
數(shù)學s版三年級上冊教案01-06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