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精選17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精選1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1
課題:
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
1、 學生懂得測量物體的長度要用尺子,認識刻度尺。
2、 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并對幾厘米的長度有感性的認識。
3、 學生學會用厘米作單位估測或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掌握測量物體的方法。
4、 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和空間想象的能力,通過活動提高學生估測和測量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設想:
本節(jié)課采用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充分觀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認識厘米。由于厘米這個數(shù)學概念比較抽象,因此,課中安排的看一看、說一說、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關于厘米的風豐富表象,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從而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理解1立尼究竟有多長。
一、 學前導學
1、前置作業(yè):
你看見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準備一把尺子,觀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揭示課題,介紹測量的工具
在昨天的學習中,我們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長度,測量時有許多不方便,也不準確。在生活中,我們要用到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和測量工具——尺子,來測量。
二、探究活動
(一)獨立思考 解決問題
一、認識直尺
1、小組交流:你看見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準備一把尺子,觀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全班匯報
二.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1.介紹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長嗎?請你用直尺上表示出來。
首先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你認為還有從哪個數(shù)字到哪個數(shù)字之間是1厘米長?
2.感知1厘米的實際長度:
(1)把1厘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
(2)小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們身邊或我們身上哪些物品的長度是1厘米。
(3)用手勢表示1厘米的長度。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3.觀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從刻度“0”到哪兒是2厘米長嗎?(從0到2)從刻度“0”到哪兒是3厘米長嗎?(從0到3)也就是說,從刻度“0”到幾,就是幾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二)師生探究 合作交流
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方法
1.學生小組動手測量紙條長度
(1)這有一張紙條,你知道它有多長嗎?小組討論、操作測量紙條的長度。
(2)小組匯報:你們是怎么測量的?
2.統(tǒng)一測量的方法
介紹:量物體的時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幾厘米。
現(xiàn)在紙條的右端正好對著“5”,說明紙條長5厘米。
3.實際測量物體的長
(1)測量同桌準備的紙條,看一看它們分別長多少厘米?量的結果寫在紙條上,同桌檢查。
(2)量一量你帶來的新鉛筆長多少厘米。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寬度是( )厘米。(取整數(shù))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是( )厘米。(取整數(shù))
三、自我檢測
課本第6頁練習一1——3題。
看練習一的1題中鉛筆的長度,筆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長度呢?利用三角板來卡一下量。
四、變式練習
1.如果有些東西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長度呢?例如花生的長度和1角硬幣的長度。
2、拿出不同長度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3、看圖填空
五、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課后反思: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36—37頁
教材分析:
“分糖果”是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的第3課,也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動,分數(shù)量比較多的物體。此前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對小數(shù)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經(jīng)驗!鞍20塊糖果平均分5個小朋友”,是本節(jié)課承上啟下的實踐活動,通過具體操作及與同伴交流,進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樣性、合理性;還要“把你分的過程在表中記錄下來”,為“把40根小棒平均分給小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經(jīng)驗與策略。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數(shù)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2.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獲得“試商”的初步經(jīng)驗。
3.經(jīng)歷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具體操作,感受大數(shù)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樣化與合理性。
教學難點:
如何組織有效的小組活動,在實踐和交流中,培養(yǎng)優(yōu)化策略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糖果一袋,糖果圖片,小棒若干根,統(tǒng)計表若干根。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復—均分。
1、老師帶來了8個糖果,分給兩個小朋友,怎樣分他倆都高興?什么是平均分?
2、猜猜我用20根小棒擺了幾個正方形?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星期天,幾位小朋友到樂樂家給樂樂過生日,樂樂拿出了一些糖果與大家分享?墒怯龅诫y題了,他們不知怎么分了,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這節(jié)課我們和樂樂一起分糖果。(課件出示圖片)
師:仔細觀察圖片,從圖中發(fā)現(xiàn)了那些數(shù)學信息?
學生觀察,獲取信息。能夠發(fā)現(xiàn)“有5個小朋友”和“20塊糖果”。
師: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數(shù)學問題嗎?
學生提出問題,可能會提出“如果把20塊糖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塊?”也可能是“分一樣多,怎么分?”“夠分嗎?”“能正好分完嗎?”等等。
教師接著學生說:“這正是樂樂遇到的難題,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設計思考:創(chuàng)設情境不但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和參與,更是為了讓學生從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以幫助小朋友分糖果為情境,讓學生本能產(chǎn)生互動,同時能讓每個學生得到參與。]
三、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1、示范分一分并記錄。
教師提出,為了幫助大家理解和記憶,可以把分的過程記錄下來。(出示表格)
師:現(xiàn)在通過這個表格,你能了解老師分的過程和結果了嗎?是不是看上去更方便,更清楚呢?
2、用學具代替糖果小組內分一分。
師:我們就用5個圓片代替5個小朋友,20個糖果圖片代替20糖果。先想想你準備怎樣分?然后,動手分一分。
[設計意圖:有效的數(shù)學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獨立思考之上的,先讓學生想一想怎么解決,引發(fā)學生思考,使下面的活動為解決問題而進行。同時,用統(tǒng)一的學具代替實物分一分,為脫離一切物質屬性,抽象出除法算式打下基礎。]
師:同學們都很快地利用學具分一分,可是老師發(fā)現(xiàn)你們的分法并不一樣,誰愿意展示一下你們組分的過程?
[設計意圖:給每個孩子動手操作的機會。由于存在個體差異,學生分法會不相同,正好可以從中體會分法的多樣性及結果的一致性。對于記錄這樣復雜的活動過程,學生是有困難的。所以,先讓學生感受到做記錄在活動和交流中的優(yōu)勢。讓所有學生試著記錄自己的`過程,既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有序,又可以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運用“枚舉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也為后續(xù)的小組活動打下重要基礎。]
3、交流方法,比較、反思。
師:請觀察不同分法,哪種方法和你的一樣,你能來介紹一下嗎?
生介紹分的方法。
師小結:同學們的分法不同,可能分的時候有一次分完的,有多次分完的,你更喜歡哪一種?
預測:更多的學生會喜歡一次分完。理由是簡便快捷。也不排除會有喜歡多次分完的,教師要給學生時間,等待學生從下面的大數(shù)目的分小棒活動中,自己發(fā)現(xiàn)用乘法口訣幫助平均分的好處。
師:那好,你能根據(jù)你所喜歡的分法,再分一次數(shù)目更大些的嗎?
[設計意圖:展示學生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交流、傾聽,體驗分法的多樣化與結果的一致性。及時表揚利用口訣一次平均分的學生,同時引導學生比較和反思,優(yōu)化自己的策略,提升數(shù)學認知,為后續(xù)學習打基礎。]
四、拓展活動,鞏固提升。
1.提出問題。
要把40根小棒平均分給你們小組的小朋友,怎么分呢?
2.活動準備。
。1)小組分工,明確要求。
師:一會兒大家要在小組內分一分,并把分的過程記錄到這張表格上(出示表格)。
。2)小組商定方法。
師:請各小組先商量一下,想想怎么分,第一次分幾塊比較合適。每個人都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共同選擇一個分法。動手分一分,做好記錄。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最先完成任務!
[設計意圖:有了分糖果活動的基礎,學生會想到用口訣來平均分,但40根小棒相對于20塊糖果,是一個大數(shù)目。讓學生先商量一下分法,能夠避免盲目、無效的活動。另外,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經(jīng)歷不是很多,缺乏經(jīng)驗,需要教師引導分工和組織示范。]
3.小組活動
學生小組內分一分。
4.匯報交流。
匯報分的過程和結果,本組的學生做補充,其他組的學生做檢查。
[設計意圖:展示一些小組的記錄,讓學生感受分法的多樣性,同時,引導學生交流,意在讓學生評價一下哪些分法更簡便、更合理,給學生反思、調整的機會,進一步促進學生反思、優(yōu)化自己的策略。]
五、數(shù)學游戲,活動延續(xù)。
師明確游戲規(guī)則。
抓一抓,分一分,算一算,比一比。
師:這個游戲有趣嗎?課后可以和家長、同學繼續(xù)進行。
[設計意圖:此游戲的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繼續(xù)進行平均分的活動。也是給學生一個自主經(jīng)歷不定的數(shù)目平均分的過程,為以后除法中有效試商打下堅實基礎。]
六、總結收獲,課外延伸。
師:這節(jié)課我們進行了許多分一分的活動,都是怎樣分的?從中,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師小結:在分糖果和分小棒的活動中,都是平均分的;可以有多種方法,結果卻是一致的;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幫助快捷地完成任務;有時會正好分完,也可能會有剩余……
七、布置作業(yè)
1、課后找一些大數(shù)目的物體分一分,利用表格記錄分的過程。
2、回去后和家長繼續(xù)玩分糖果的游戲,可以自定游戲規(guī)則。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憶本課的活動,說一說收獲,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梳理,再次提升。實踐性作業(yè)是與生活中的平均分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是對大數(shù)目的平均分活動的延伸。學生借助生活經(jīng)驗和親身操作,完全能夠獲得最終結果,并記錄下來,積累平均分的經(jīng)驗,為下節(jié)課學習除法奠定基礎。]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3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教學千以內數(shù)的認識。
教材分七段安排教學內容:
第一段,教材第8~10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認、讀、寫整百數(shù)和一千,口算整百數(shù)加、減整百數(shù);
第二段,教材第11~13頁的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認、讀、寫幾百幾十,口算幾百加幾十及相應的減法;
第三段,教材第14~16頁的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認、讀、寫幾百幾十幾;
第四段,教材第17~18頁的練習二,是前三段內容的綜合練習;
第五段,教材第19~20頁的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千以內數(shù)的大小比較;
第六段,教材第21~22頁的練習三,是千以內數(shù)大小比較的練習。
第七段,教材第23~25頁的復習,是本單元內容的整理與練習。
二、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讓學生經(jīng)歷由方塊表示的數(shù)算珠表示的數(shù)認、讀、寫的過程,在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十進制計數(shù)法的計數(shù)特點,掌握讀、寫方法。
除小棒之外,方塊(小正方體)是學生理解十進制計數(shù)法的另一種好的學具。由10個小方塊拼成一條、10條方塊拼成一板、10板方塊拼成一個大的正方體,不僅能使學生具體感知千以內數(shù)的多少,而且也直觀地顯示了十進制計數(shù)法滿十進一的基本特點。算珠表示的數(shù),則介于直觀與抽象之間,說它直觀,每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看得見、摸得著;說它抽象,相同顆數(shù)的算珠在不同的數(shù)位上表示的數(shù)值是不一樣的。借助這一中介,再進行相應的認、讀、寫的活動,學生的抽象思維便能順利展開,對相應的千以內數(shù)的認識也就更加清晰。
2、重視數(shù)(shǔ)數(shù)在認數(shù)中的作用。
教材第8頁,在認識整百數(shù)時,讓學生借助方塊圖(或拼成的整板正方體實物),一百一百地數(shù),數(shù)到一千;教材第11頁,在認識幾百幾十時,讓學生借助計數(shù)器,一十一十地數(shù),從370數(shù)到430,從890數(shù)到1000;教材第14頁,在認識幾百幾十幾時,又讓學生借助計數(shù)器,一個一個地數(shù),從598數(shù)到611,從988數(shù)到1000。這樣的安排至少有以下幾點好處:第一,有利于學生從數(shù)序的角度豐富對千以內數(shù)的認識;第二,有利于學生豐富對一千的認識,逐步形成對一千的良好數(shù)感;第三,有利于為進一步學習千以內數(shù)的大小比較提供思考的基礎:甲數(shù)和乙數(shù),如果按順序數(shù)數(shù),甲數(shù)在乙數(shù)的前面,則甲數(shù)小于乙數(shù),反之,則甲數(shù)大于乙數(shù)。
3、選擇豐富的認數(shù)素材,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豐富對數(shù)的認識,體會數(shù)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不斷拓寬知識視野。
教材在選擇認數(shù)素材時,既注意了學生熟悉的事物,也注意了學生能夠理解的、感興趣的事物;既強調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又重視學生對未知世界的探究。把素材的趣味性、前瞻性及其數(shù)學內涵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具體來說,本單元的認數(shù)素材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類:第一,日常生活素材。如書的頁碼、方格紙上每頁的方格數(shù)、電表上的讀數(shù)、公路邊的路程提示牌、門牌號碼、自行車價格、身高的厘米數(shù)等。第二,環(huán)保素材。如,我國野生亞洲象的頭數(shù)、世界上龜?shù)姆N類數(shù)、我國人工飼養(yǎng)的東北虎的只數(shù)等。第三,自然奇觀。如,世界上最大的圓形葉子的直徑、世界上最大的花的直徑、世界上最高植物的高度等。
4、引導學生根據(jù)對數(shù)的理解探索有關的口算方法;通過口算進一步鞏固對有關數(shù)的理解。
教材第9頁,在認識整百數(shù)后,安排例題教學整百數(shù)加整百數(shù)的口算,并讓學生在練習中自主探索整百數(shù)減整百數(shù)的口算方法。教材第13頁,在認識幾百幾十后的想想做做中,先讓學生借助直觀和對幾百幾十的已有認識探索幾百加幾十以及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再通過適當?shù)木毩曌寣W生掌握口算方法。上述安排,把對數(shù)的認識和相關的口算聯(lián)系起來,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也有利于學生在探索和掌握口算方法的過程中加深對整百數(shù)和幾百幾十的理解。
5、鼓勵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用不同方法比較數(shù)的大小。
千以內數(shù)的大小比較,其基本規(guī)則與百以數(shù)的大小比較是一樣的,都是要從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考慮到新舊知識間的這一內在聯(lián)系,教學時,主要應抓住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不出數(shù)的大小比較的法則,而是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先用不同方法去比較,再在交流中逐步掌握比較方法。如第19頁例題比較312與285的大小的教學,可以啟發(fā)學生分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思考:因為312比300多,285比300少,所以312大于285;如果數(shù)數(shù)的話,312在285后面,所以312比285大;如果在計數(shù)器上撥數(shù),312的百位撥3,285的百位撥2,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大于285;把百以內數(shù)大于比較的方法進行類推,從最高位開始比,因為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大于285等等。第二,啟發(fā)學生用不同方式描述數(shù)的大小。如教學第20頁的第3、4、5題時,一方面要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呈現(xiàn)的對數(shù)的'大小的不同描述方式;另一方面,也要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進行有關數(shù)的大小比較。
6、結合認數(shù)過程,靈活安排估計。
對小學生來說,估計是一種需要著力培養(yǎng)的意識,是一種需要逐步掌握的技能,也是一種常用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估計的過程,有時側重對數(shù)的大小的判斷,有時側重進行以相應口算為基礎的粗略計算,有時則是為滿足解決問題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種策略。本單元教材安排的估計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結合數(shù)的認識進行的估計。如,第17頁第5題估計哪幾個數(shù)比較接近600,把它們圈起來。第二,結合數(shù)的大小比較進行的估計。如第22頁第7題,第8題等。第三,結合簡單推理進行的判斷。如,第10頁第6題,第25頁第12、13題等。
7、通過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鞏固對數(shù)的認識。
為了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所學的數(shù)的實際應用價值,并在應用中鞏固對數(shù)的意義、大小、讀寫方法的認識,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練習里安排了一定數(shù)量的實際問題。如第10頁第7題,以學生非常熟悉的走路上學為題材,讓學生根據(jù)已走的米數(shù)和還要走的米數(shù),求從家到學校的總米數(shù);根據(jù)總米數(shù)和已經(jīng)走的米數(shù),求還要走的米數(shù);根據(jù)總米數(shù)和還要走的米數(shù),求已經(jīng)走的米數(shù)。學生在解決上述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能進一步認識整百數(shù)的意義,而且還能體會數(shù)量間相依互變的函數(shù)關系。又如,第18頁第9題,讓學生根據(jù)幾種果樹的棵數(shù)解決一些有關的問題,有利于學生在選擇信息、組合信息的過程中,培養(yǎng)對數(shù)的特點及大小的直覺判斷能力。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4
一、情景導入:
1、請看,這是什么呢?
2、可別小看這硬幣哦,它能告訴我們有趣的數(shù)學知識呢!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硬幣,一元的硬幣現(xiàn)在有兩種版本的。一種是新版的:正面是一大朵菊花反面有一個大大的1元字樣;另一種是老版的:正面有朵小牡丹花和一個小1元的字樣而反面是國徽。淘氣和笑笑送來的就是老版的一元的硬幣。硬幣要和我們做個游戲呢。你們喜歡做游戲嗎?
3、好!請小組長來領硬幣,每兩人一組。每組拋五次,聽口令開始。一個同學拋,另一同學猜測并作好記錄。注意拋的時候用力不要太大,以免落在地上不好找。準備好了嗎?請開始!
4、請各小組匯報情況。(小組匯報)
5、從剛才同學們拋硬幣的結果來看,硬幣落地時一定是正面朝上嗎?
6、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數(shù)學問題―――可能性。(板書課題:可能性)
二、活動探究:
1、請5個男同學代表淘氣,5個女同學代表笑笑。比賽內容是:摸球大賽。這兒有兩個淘寶盒,里面裝有乒乓球。比賽規(guī)則是摸到一個黃球加二十分,白球不加分,底分一百分。有請?zhí)詺饨M和笑笑組。
2、當盒子里全部是黃球時,則一定能摸出黃球。板書(一定)沒有黃球時,則不可能摸出黃球。板書。(不可能)
3、請翻到課本93頁,請你動手連一連。你會做嗎?
4、那還等什么呢?快快動筆吧。(學生獨自做后,集體交流)
三、實踐應用
1、播放課件:(食物、水、游泳圈、羽絨服、雨傘、洗浴用品),這些東西中哪些一定要帶,哪些可能要用,哪些不可能用呢?
2、在同學們的幫助下,老師可以放心地出發(fā)了。剛才你們設想的事情中有些可能發(fā)生有些不可能發(fā)生,也有的一定會發(fā)生,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
3、這是自然規(guī)律,誰也無法改變。同學們說得都對,這是你們積極思考得出的'結果。
4、今天同學們和老師共同探討了可能性的問題,能說說你都知道了些什么?這堂課什么地方最讓你難忘?
5、生活中像這樣確定的或不確定的事情有很多,及時地了解,認真地思考,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這些事件時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那些收獲?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三個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鼓勵算法多樣化。
2、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通過交流、比較,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三個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鼓勵算法多樣化。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談話:老師今天要考你們一年級的知識,有沒有信心?
1、口算。8+5+16+7+39+8+26+5+39+7+37+8+6
2、找出最快最好的辦法,口算出每個三角形上數(shù)的總和。
439
557581
問: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的'研究怎樣筆算三個數(shù)的連加。(板書:連加)
二、新授
1、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一、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1)你打算怎樣列式?(指名說)教師板書:85+143+126
2)同桌說一說,你準備怎樣算?(同桌說,再獨立計算)指名說如何計算。
3)再想想還有其他方法嗎?生小組討論。
4)指名說:還可以只列一個豎式:85
143
。126
354
5)你喜歡用什么方法計算?四人小組說一說。讓學生體會到“只列一個豎式”比較簡便。
2、教學試一試:四、五、六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怎樣列式?(指名說)
178+194+236
178
194
。236
□□□
個位上先加哪兩個數(shù)比較方便?十位上呢?同桌討論。
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幾十,要向前一位進幾。(學生自己完成計算)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1)獨立計算。提示:想做全對嗎?那要特別認真、細心地計算哦!
53279586
316402117
。125+311+208
做完了想知道對不對怎么辦?(要驗算)一般用再算一次的方法驗算。
2)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3)指名匯報,集體核對。
3、想想做做第3題
1)指名說圖意。
2)三個班一共植樹多少棵?怎樣列式
3)學生獨立計算。
4)匯報核對。
5、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獲得了什么?
板書設計:
連加
一、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85+143+126=354(本)
85
143
。126
354
教學后記: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通過復習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法、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3、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筆算的方法;實際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基礎知識
1、問:筆算加法和減法時我們應注意什么?
2、學生小組內交流。
3、全班反饋,歸納小結。
4、鞏固練習,第105頁第1題。(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筆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
二、發(fā)展練習
1、完成105頁第2題。并抽幾題指名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2、完成第4題:先估算再筆算。
先估算并說說估算的方法;再筆算。教師多面向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多給予他們輔導和機會,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3、□里能填幾。(補充練習題)
5□75754□
+□6-3□-3□+25
7□4□3□6□
先讓學生獨立做一做,學生能填出幾種就幾種,都應予以肯定。
[設計意圖]: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發(fā)展練習,讓學生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在體驗學習成功的同時發(fā)展思維的靈敏性,培養(yǎng)學習的自信心。
三、實際應用
1、完成107頁第10題。
學生先獨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繩:
小明
小紅
小東
小丁
45下
36下
53下
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幾下?
。2)、小明和小紅一共跳了幾下?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并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
四、課堂總結。
五、隨堂練習。
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會用米、厘米量,認識線段 量、畫線段。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初步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4、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能力點:
1、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德育點:
1、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樹立自信心。
2、養(yǎng)成認真、一絲不茍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
教學難點:
1、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長度觀念,會初步的估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3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松緊帶,需要多長呢?老師量過了,和你們桌上的小棒一樣長,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實物量一量。
學生匯報量的結果。
問:奇怪了,同樣長的松緊帶,可你們量出的結果怎么不一樣呢?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tǒng)一的結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認識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觀察,匯報。
A、數(shù),按順序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厘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還有哪段是1厘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2、認識幾厘米。
師: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長?
問:2個1厘米是幾厘米?4厘米里有幾個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嗎?
3、用厘米量。
舉起藍紙條,估計一下他大約是幾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書上。
量松緊帶的長。
三、拓展運用:
1、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對準0刻度線的。
。2)正確的。
(3)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到0刻度線,怎么辦?
3、小組合作量指定物體長度。
4、老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5、選擇尺子和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量一量。
課外搜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在古代,沒有尺子時,人們用什么進行測量?(手腳)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長度。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
3、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米尺、軟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提問學生自己的哪個手指的寬是1厘米。
2、讓學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實際長度。
3、用學生尺量數(shù)學教科書的長和寬,并回答量的結果。
4、一名用學生尺量黑板的長,一名學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長。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出米尺。讓學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要量幾次,量完后,提問:“用哪種尺量黑板的長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場的長用哪種尺方便些?”
教師說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知道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場的長用厘米作單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來量。今天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板書課題:認識米 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并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或1米長的小棍,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將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2、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繩子,兩人一組量出1米、2米、3米的長度給大家看。
4、量出1米長的`繩子,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這根繩子有多少厘米。教師提問:“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學生回答后,
教師板書:1米=100厘米。并讓學生齊讀兩遍。
三、拓展運用:
1、教師出示1盤卷尺,告訴學生這是1盤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較長的距離。量跳遠的距離。
2、找一找你身邊有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實踐活動:試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度。
量跳遠的距離。
(指導學生:要先確定兩個點,一個是跳的起點,另一個是跳完后腳后跟所在的點(終點)。量的時候,尺子要從起點拉到終點,尺子要放平拉直,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課后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5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己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識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學難點: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直尺、各種直、彎的實物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出示一幅圖,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彎的,問:走哪條路比較近?
為什么?師: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事例還很多,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自主探究:
1、認識線段。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牙膏盒、藥盒、直和彎的吸管、鉛筆、繩子、直和彎的鐵絲等,看一看、摸一摸,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找出你認為直的東西。
從鉛筆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們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個點,另一端也看作一個點,把這兩個點叫做端點,書本的邊等都有兩個端點。
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線段,并在線段的兩端點兩個點,告訴學生這就叫做線段。
問:我們身邊哪些東西的邊可以看作線段?為什么?
判斷下面哪些是線段?
2、線段可以度量嗎?
試量課本第5頁的線段,互相交流量法。師總結:先將尺子的0刻度對準線段的左端點,再看線段的右端點對著尺上的刻度數(shù)是幾就是幾厘米。
3、畫線段。
用手勢表示3厘米大約有多長。是畫3厘米長的線段,并說出畫法。
總結:從尺的0刻度開始畫起,鉛筆尖沿著尺子的邊一直畫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標上兩個端點,并且在線段下面寫上3厘米。
討論:用斷尺怎樣畫出3厘米長的線段?
三、拓展運用:
1、下圖有四個點,每兩點之間畫線段。
2、下面是小明從家到學校路線圖,你認為走哪條路最近?
3、畫一條5厘米長的線段。
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實踐活動:估一估,再量一量。
課后小結: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6~7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學會量整厘米上的線段,學會畫整厘米長的線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實際長度,鞏固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認真細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量整厘米上的線段,學會畫整厘米長的線段。
教學難點:估測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實物、尺子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這單元我們學了什么?小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學生匯報整理的結果。
誰能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1米呢?我們身邊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如何測量物體的長度?什么是線段?估測線段的長度。
三、拓展運用:
1、拿一張紙條,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組合作量鉛筆、本子、墨水瓶、成員的身高、課桌。
3、練習一第6題。先估測一下所量物體有幾個小方塊長,再用小方塊實際測量一下,然后將估測與實測的結果對比,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4、練習一的8題。先估計每條邊的長,再實際測量,交流測量的方法。
5、第9題,學生動手試一試,再計算,說明計算的方法。
6、第10題,先估計,再量一量。
開放題:
1、數(shù)線段。
2、小紅離學校有三條路可走,走哪條路最近?
課后小結: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分橘子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有余數(shù)除法的必要性。
2、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體會到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3、讓學生正確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試商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點:
1、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有余數(shù)除法的必要性。
2、讓學生體會到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昨天,我們幫小熊分了蘋果,大家還記得我們是怎么分的`嗎?今天小熊又要請客了,它家里只有14個橘子,它想每盤放4個,可不知道放幾盤,你能幫助它解決這個難題嗎?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有余數(shù)的除法及其豎式的計算方法
學生試著自己列豎式后,展示不同學生的豎式并讓學生說明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同時其他學生可以質疑。因為有除法算式做引導,估計學生不會出現(xiàn)余數(shù)大于除數(shù)的現(xiàn)象,如果有的話,就直接拿來當作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樣本,解決余數(shù)不大于除數(shù)。然后教師做小結。
2、完成“試一試”,體驗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教師小結: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中余數(shù)一定比除數(shù)小。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3、用豎式計算。
9÷4 21÷5 14÷3 19÷6
4、釘一件上衣需要5個扣子,現(xiàn)有23個扣子,能釘幾件上衣,還剩幾個扣子?
四、總結
1、說說今天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你今天最成功的是什么?你打算以后如何做?
板書設計:
分橘子
每盤放4個橘子,14個橘子可以放幾盤?
14÷4=3(盤)……2(個)
答:14個橘子可以放3盤,還剩2個。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學生進一步鞏固數(shù)位、位數(shù)、數(shù)的組成和分解、數(shù)的讀寫和比較大小的方法等知識,提高讀數(shù)、寫數(shù)和比較兩個數(shù)的大小速度和應用能力。
教學重點:
學生能比較熟練地讀、寫萬以內的數(shù),理解萬以內的數(shù)組成和分解。比較熟練地比較兩個數(shù)的.大小。
教學難點:
學生能比較熟練地讀、寫萬以內的數(shù),理解萬以內的數(shù)組成和分解。比較熟練地比較兩個數(shù)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數(shù)位順序表,說說每個數(shù)位表示的意思。完成1、2、3、4。
二、復習讀數(shù)的方法,完成5。
三、復習寫數(shù)的方法,完成6。
四、復習比較兩個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完成7、8。
五、第8、9題。最大三位數(shù):999最小三位數(shù):100
最大四位數(shù):9999最小四位數(shù):1000
思考題:70897098807980979078有多種方法。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現(xiàn)實生活中物體的運動,認識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特點;能區(qū)分、判斷這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能在平面圖上將物體按指定方向和距離(格數(shù))平移。
2.使學生經(jīng)歷觀察、模擬、判斷等活動過程,體會物體的運動,感受平移和旋轉的不同運動方式,培養(yǎng)觀察、判斷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仔細觀察、認真比較等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識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平移或旋轉后前后相關的圖形教學準備:課件,小轉盤、長方形卡紙、小棒、三角尺、游戲紙板。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暑假里,南京舉辦了青奧會,你們知道嗎?(自由簡單交流)歡歡她們一家也來到了南京觀看的青奧會的比賽,讓我們隨著她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二、認識平移和旋轉
1.運動現(xiàn)象中初識平移
出示視頻,介紹:首先他們坐上了開往南京的火車;到了賓館,上了電梯;最后,在比賽場館,看到了三面國旗冉冉升起。(視頻停,出示例1)
(1)車廂平移現(xiàn)象
小朋友們,還記得火車車廂(貼出火車圖片)是怎樣運動的嗎?
(學生說,引導說出:軌道、直的等),大家用文具盒來模仿一下,(學生動起來),片刻后讓學生演示:你的“小火車車廂”是怎樣運動的,走了什么路線?小結:火車車廂的運動是直直的向前。貼“”。
(2)電梯平移現(xiàn)象
那電梯(貼電梯圖),電梯是怎樣運動的?(學生說)
用你的手勢來告訴大家,貼出電梯圖,說出:電梯的運動是直直的向上,貼出“”。
電梯還能怎樣運動?(直直的向下運動)
(3)國旗平移現(xiàn)象
賽場上,運動健兒努力拼搏、為國爭光,升起了三面國旗,國旗在旗桿上是怎樣升起的?來,用卡紙來表示一下升國旗時國旗的運動。
貼國旗圖,演示直上,國旗的運動是直直的向上。
那降國旗時,國旗的運動呢?(直直的向下)
歸納:從剛才的幾個運動現(xiàn)象里,你能發(fā)現(xiàn)它們相同的地方呢?引導大致得出:運動時,路線都是直的。
對,像這樣,它們在運動時,路線都是直的。這樣的的現(xiàn)象可以看成是平移。(板書:平移。)
小朋友們,在我們教室內外,你能發(fā)現(xiàn)平移的現(xiàn)象嗎?那在其他地方呢?(舉例加手勢)
幫助學生判斷是不是平移現(xiàn)象,以及說法的準確性。
2.簡單操作中正確理解平移
小朋友們能發(fā)現(xiàn)那么多的`平移現(xiàn)象,那我們現(xiàn)在來玩一玩平移運動,好嗎?(出示“試一試”)
出示:把數(shù)學書放在課桌面的左上角。(學生統(tǒng)一做好,目光巡視,個別糾正)
繼續(xù)出示:把它平移到課桌面的右上角,再平移到右下角。(學生活動,教師參與學生活動。)
讓學生演示,課件跟著演示。(統(tǒng)計,就是這樣平移的請舉手)看到小朋友們玩得很開心,老師也想做一次平移,演示錯誤的平移方法。問:是平移嗎?怎么不是?
小結:原來平移數(shù)學書時,要沿著同一個方向,路線要直直的,數(shù)學書也不能轉動。
繼續(xù)出示:把數(shù)學書放在課桌面的左上角,你還可以怎樣做就能把它平移到右下角。(學生操作)
拓展出朝右下平移(課件)。問:沿這個方向也是平移嗎?說說你為什么這么認為?你呢?(幾生回答,能達到幾個要素)同意嗎?(面對黑板箭頭,手勢變換一些角度)就是說,只要沿著同一個方向,運動的路線是直的,這樣就可以看成是平移。至于運動的方向可以是水平,也可以是(手勢暗示:豎直的),還可以是(斜著的)。說得真好!
3.運動現(xiàn)象中初識旋轉
離開了比賽場館,歡歡她們來到了百貨大廈,看到了一個掛鐘(貼鐘面圖片),我們來看看鐘面上的分針,(演示從12走到3)問:它是怎樣運動的?(來我們抬起左手臂來表示分針從12走到3),問:是平移嗎?你是怎樣想的?(讓學生說說自己想法),不是平移是什么呢?(估計學生會說旋轉)
歡歡帶著這樣的問題又看到了另兩樣物體(貼風扇葉片、螺旋槳圖片),電風扇葉片、螺旋槳分別是怎樣運動的?(形象描述,暗示加動作)
這三個物體在運動時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它們都在轉)為什么鐘面指針、電風扇葉片和螺旋槳都在一定范圍內轉而沒有轉到其他地方呢?(讓學生自主找到固定的中心)慢慢揭示:圍繞一個固定的中心轉動,這樣的運動現(xiàn)象可以看成是旋轉。(板書:旋轉)
生活中,你還在哪兒見過旋轉現(xiàn)象?(舉例加手勢,師幫助學生判斷是不是旋轉)
4.操作中深化理解旋轉
小朋友們,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小轉盤,我們來玩一玩旋轉,好嗎?出示:準備一個小轉盤,把指針指向A。(目光巡視)
把指針從指向A旋轉一圈。(學生操作,選擇學生上展示臺演示,應該是用順時針完成)問,還有別的方法嗎?(操作逆時針旋轉)
簡單歸納:原來旋轉既可以這樣轉(貼順時針標志),也可以這樣轉(貼逆時針標志)。
老師也想玩一玩轉盤,仔細觀察:指向A轉到指向B,問:這是旋轉嗎?(學生暢所欲言,應該有學生說不是,他覺得要轉一整圈才是)讓學生聚焦到,旋轉是圍繞一個固定的中心轉動,可以轉一整圈,也可以轉一小段。
請大家從指向A旋轉到指向B,你能繼續(xù)旋轉到指向C或指向D嗎?(學生操作,一生演示一下)
三、分層練習,深化認識
1.同學們,我們跟著歡歡認識了“平移”和“旋轉”,那老師想考考你們能不能分清這兩種運動現(xiàn)象,真的能嗎?如果是平移運動,我們一起在面前演示“。(動作)
想想做做第一題(注意不同想法)
2.同學們真愛動腦筋,老師這兒有根小棒,你能讓它作平移運動嗎?(展示),你又能不能做出旋轉運動?(重點是找準固定中心)。
那你能用長方形的卡紙或三角尺來做出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嗎?真有趣!同樣的物體,怎么做就是平移?(引導說要素),怎么做就是旋轉?(引導說要素)
3.秋天到了,一陣風吹過,地面上有許多的落葉,我們來玩?zhèn)移葉子的游戲,好嗎?哪些樹葉通過平移可以和綠色樹葉重合?可以通過平移和綠色樹葉重合的在括號里打“√”。(用游戲紙完成?)
指名學生匯報結果。有不用意見嗎?判斷時有什么快捷的方法嗎?(注意做錯的同學,幫助分析錯誤原因)
2、4、6號樹葉雖然通過平移不能和綠色樹葉重合,要怎樣做,它也能與綠色樹葉重合呢?(先旋轉再平移或先平移再旋轉,學生答)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兩種運動現(xiàn)象,它們是(讓學生說平移和旋轉),沿著同一方向、路線是直直的,這樣的運動是平移;繞著一個固定的中心轉,這樣的運動是旋轉。生活中的很多運動中都有平移和旋轉,只要我們帶著智慧的眼睛,就一定能找到它們。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理解5的乘法口訣,會用5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得知識的能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熟記5的'乘法口訣,并比較熟練地應用口訣求積。
教學難點:
根據(jù)圖意獨立寫出乘法算式并編出相應的乘法口訣。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景
課件顯示:小朋友劃船
每只船上坐5人,一共有多少人?
小組合作畫一張表,并算一算。
船的只數(shù) 1 2 3 4 5
人數(shù) 5
二、合作探究
以前大家知道了1-4的乘法口訣,今天請同學們自己來研究學編5的乘法口訣。
1、四人小組討論交流,你是怎樣編出口訣的?
2、生匯報教師板書;
1個5是5 5×1=5一五得五
2個5相加5×2=10二五得十
3個5相加3×5=15三五十五
4個5相加4×5=20四五二十
5個5相加5×5=25五五二十五
3、你發(fā)現(xiàn)這些算式或口訣中,乘數(shù)、積有什么特點?
點撥:同學們真聰明自己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編出了5的乘法口訣,還知道了5的乘法算式中,隨著乘數(shù)一個比一個大,積就一個比一個大5。
三、形成應用
1、將5的乘法口訣讀一讀。
2、同桌互背5的乘法口訣。
3、師生對口令
4、游戲:翻一個數(shù)馬上說出它與5的積,比一比誰最快。
5、討論:“想一想”中的算式各用哪一句口訣?
秘密:積的個位是0,乘數(shù)應填雙數(shù),積的個位是5,乘數(shù)應填單數(shù)。
四、完成想想做做
1、第1題
學生同桌互相對口訣,以游戲形式完成。
2、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匯報交流。
3、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討論訂正。
4、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訂正。
5、第5題
老師引導學生讀懂題意,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感知數(shù)的計算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中,讓學生輕松掌握并運用關于6、7、8、9的除法知識。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學生掌握6789的除法知識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除法知識在生活中的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
談話:冬天到了,小鳥們從北方飛回南方過冬了。這個冬天它們準備住在溫暖舒適的“長頸鹿”賓館。
小鳥:長頸鹿先生,您好!我們有42個小伙伴,想住在你這兒,請你安排房間吧。
長頸鹿:每間客房可以住6只小鳥,我要為它們準備幾間屋子呢?
教師:同學們,請你幫助長頸鹿先生來算一算吧。
教師板書:42÷6=7(間)
教師:你是怎么想的?
教師:同學們,你們真棒,幫助長頸鹿解決了問題。如果有48只小鳥,長頸鹿要為它們準備幾間屋子呢?
教師板書:48÷6=8(間)
教師:這道題你是怎樣想的?
同學們,你們真聰明,能夠利用我們學過的乘法口訣來解決除法問題。下面,我們就用同樣的方法來解決一些問題,看誰做的好就獎勵他一朵小花。
二、問題探究
1. P82練一練1后,投影出示反饋。
2. P82練一練2后,投影出示反饋。
3.小動物回家。
天已經(jīng)黑了,住在長頸鹿賓館的小兔和小鸚鵡旅游團也要回自己的房間休息了。請同學們猜猜看,它們該進哪個房間呢?P83練一練3。
4.貓捉老鼠。
游客們都進入了夢鄉(xiāng),可是,盡職盡責的貓保安卻堅守自己的崗位,保護游客的安全。快看,小偷老鼠出現(xiàn)了,我們一起來幫貓保安捉老鼠吧。
每個口訣寫出了幾個算式?(4個)仔細觀察這四個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寫出兩個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呢?你能舉個例子嗎?
5.餐廳里的故事。
看書P83“數(shù)學故事”你從故事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問題?
三、課堂小結
今天,在“長頸鹿賓館”里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有趣的事,我們能干的小朋友們運用所學的除法知識幫助小動物們解決了這么多的難題,你們高興嗎?生活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用學到的知識來解答,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呀!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13
教學內容:
教材第72~73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能辨認生活中的簡單圖案是由一個圖形經(jīng)過軸對稱或平移等運動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貼或設計圖形,將所設計的基本圖形通過軸對稱、平移等運動創(chuàng)造出自己喜歡的圖案。
2、會將相同的圖案拼在一起,并根據(jù)實際確定所觀察成果的基本圖形,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運動。
3、經(jīng)歷觀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過程,獲得對圖形的運動設計圖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圖形運動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在欣賞美麗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軸對稱、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shù)學的美妙,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
目標解析:
這是一節(jié)“綜合與實踐”的活動課。在學生學習了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能運用所學的`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等圖形運動的知識,欣賞并創(chuàng)造圖案,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運動,逐步發(fā)展空間觀念,感受生活中的數(shù)學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能運用圖形運動的知識設計圖案。
教學難點:
發(fā)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剪刀、固體膠、手工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設疑自探
。ㄒ唬┏尸F(xiàn)素材,感受數(shù)學美
1、課件出示教材第72頁的圖案,學生欣賞。
2、觀察感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ǘ┘ぐl(fā)興趣,揭示課題
設計師們正是將一個圖形通過軸對稱、平移等變換設計出美麗的圖案,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板書課題)
二、動手實踐,解疑合探
(一)觀察想象,認識一個圖形的運動
1、找基本圖形
。1)這些美麗的圖案分別由哪個圖形運動而來的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幅圖找一找。
(2)學生反饋,教師在黑板上貼出基本圖形。
2、體驗一個圖形的運動
。1)想象:這些基本圖形通過怎樣運動得到原來的圖案?
。2)操作:將課前剪下教材123頁附頁2中的圖形,用一個基本圖形模擬運動。
。3)描述:這些圖案分別是怎樣設計出來的?
。ǘ﹦邮植僮鳎斫庖粋圖形的運動方法
1、小組合作,動手拼擺
小組先討論選擇一個基本圖形和圖形運動的方式,想象圖形運動后拼出的圖案,再在正方形中貼出美麗的圖案。
2、匯報展示,對比分析
討論:
。1)你設計的圖形是怎樣運動的?
(2)你操作前想象的圖案和你操作后實際的圖案一樣嗎?
(3)同一個基本圖形運動設計出的作品為什么會不一樣?
(三)自主設計,創(chuàng)造美麗的圖案
1、提出要求,想象設計
(1)提出操作的要求。
在上圖左上角的方格中設計一個新的圖案,并畫出來,再將它作軸對稱、平移或旋轉運動,創(chuàng)造一個美麗的圖案。
。2)想象設計好的圖案。
2、動手實踐,嘗試設計
將自己設計的圖案畫在正方形格子紙中。
3、匯報交流,鼓勵創(chuàng)新
。1)說一說:你設計了一個什么基本圖形,怎樣運動的?
。2)比一比:設計好的圖案和你之前想象的一樣嗎?
。3)賞一賞:誰設計的圖案最美麗,誰設計的圖案更有新意?
三、質疑再探
1、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用到了我們學過的哪些知識?
2、走進生活,欣賞生活中利用圖形的運動設計出的美麗圖案。
四、運用拓展
。ㄒ唬┖献鲗W習,感受一組圖案的運動
1、相互比較,想象一組圖形的運動。
小組里有哪些同學設計的圖案是一樣的,想一想,如果把這些相同的圖案拼在一起會怎樣呢?
2、小組合作,感受一組圖案的運動。
在小組內將相同的一組圖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賞。
。ǘ┞(lián)系舊知,鞏固有余數(shù)除法的知識
1、 是由( )組 組成的。
。1)用什么方法計算?根據(jù)學生會回答教師板書:8÷4=2(組)
。2)出示學具,學生擺一擺、圈一圈。
2、9幅 ,可以組成( )組 。
(1)學生說想法,教師板書:9÷4=2(組)……1(幅)
。2)學生用學具驗證。
。3)學生回答:算式中的9、4、2、1分別表示圖中的哪部分?
3、15幅 ,能拼出( )組 ,若拼成4組,還需要再增加( )幅 。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具體情境中了解乘法運算的意義,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熟記2——6的乘法口訣,比較熟練地口算6以內的兩個數(shù)相乘。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的運算意義。
(2)讓學生經(jīng)歷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在探索口訣的記憶方法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2)感覺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增強學數(shù)學的信心。
(3)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去游樂場嗎?你們跟爸爸媽媽到公園去玩過嗎?你們參加過哪些娛樂活動?
碰碰車、水上游船、猴子爬樹……
出示課件中的`游樂場
游樂場中有許多數(shù)學問題,你們看到了嗎?
生1:看到了過小火車、碰碰車……
生2:玩過小火車的有20人。
生3:碰碰車上也有8人。
……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數(shù)的。
生3:我是算的。
板書:2+2+2+2=8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怎么用乘法計算。
2.探究新知
學習第47頁例1(1)。
提出問題:
a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小飛機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小組討論。
b交流匯報:用數(shù)就可以;用加法計算的3+3+3+3+3=15。
C這個算式有什么特點呢?誰能看出來?小組合作共同探討。
這個問題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很容易看出來,但班內還有個別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所以,任何問題都要從易到難。
匯報:每個加數(shù)都是相同的。
學習第47頁例1(2)。
出示課件中的例題圖片。
a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小火車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小組討論。
b交流匯報:用數(shù)就可以;用加法計算的4+4+4+4+4=20。
C這個算式有什么特點呢?誰能看出來?小組合作共同探討。
匯報:每個加數(shù)都是相同的。
學習第47頁例1(3)。
根據(jù)上面所講,請同學們自學這個例題。
匯報:2+2+2+2+2+2+2=14。
小結:這種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表示。
乘法算式:2×7=14或7×2=14
師:我們以前學過加號、減號,這個左斜右斜的×就叫乘號。
提出要求:誰能把上面的幾個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誰來挑戰(zhàn)?
師:你們知道乘法算式怎么讀嗎?
指名回答,師生更正。
2×7=14讀作:2乘7等于14。7×2=14讀作:7乘2等于14。
3.教學“2×7=14”的意義。
小組討論乘法的意義。
匯報結果。
師總結:“2”表示相同的加數(shù),“7”表示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14”表示相同加數(shù)的和。7個2相加可以寫成2×7=14,也可以寫成7×2=14,這里都表示7個2相加。
討論:如果更多的2相加,例如8個、12個……又該怎么寫呢?
學習第48頁例2。
師:同學們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數(shù)字叫什么名字嗎?
5+5+5=15
5×3=15
3×5=15
3和5都叫“乘數(shù)”,“×”叫乘號,“15”叫積。
4.課堂練習。
把48頁做一做獨立完成,然會匯報交流,師生共同更正。
5.拓展提升。
加法算式:XXXXXXXXXXXX
乘法算式:XXXXXX或XXXXXX
b.把練習九的1、2、3獨立完成。
課后小結
提問: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呢?
師生總結:
a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簡便。
b左斜右斜的×就叫乘號。
c第一個乘數(shù)表示相同的加數(shù),第二個乘數(shù)表示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等號后面的數(shù)表示相同加數(shù)的和。如:2×7=14,7個2相加可以寫成2×7=14,也可以寫成7×2=14,這里都表示7個2相加。
板書
乘法的初步認識
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5個33+3+3+3+3=155×3=153×5=15
7個22+2+2+2+2+2+2=147×2=142×4=14
2×7=14讀作:2乘7等于14
7×2=14讀作:7乘2等于14
5+5+5=15
5×3=15
3×5=15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情境下,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理解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時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初步掌握筆算加法的法則,能熟練的計算。
3、 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書寫工整的`習慣。
教學重點:
1、 理解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投影出示P8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同學們準備去參觀博物館。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字信息?說給你小組的同學聽一聽。全班匯報發(fā)現(xiàn)。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學生小組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解決問題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情況組織教學例1。學生說想法及理由。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計算方法。先嘗試寫豎式,再討論總結列豎式應注意的問題。
2、完成P9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計算方法。
3、教學例2。學生嘗試計算,交流算法。嘗試用多種算法計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在嘗試、交流中掌握計算方法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三、練習,實踐應用
1、 練習二第1題說說圖意,交流算法并匯報。
2、 練習二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并板演筆算過程,同時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兩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的不進位加法計算,熟練掌握計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又學會了什么?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能感知除法的意義,感悟乘、除法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2、能根據(jù)具體的除法算式正確選擇乘法口訣求商,并能熟練地口算表內除法。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用除法解決的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
教學重點:能根據(jù)具體的除法算式正確選擇乘法口訣求商,并能熟練地口算表內除法。
教學難點: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用除法解決的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
教具、學具:視頻展示臺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出示例3情景圖。
觀察圖,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教師: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用乘法口訣求商。(揭示課題)
二、學習新課
1、用一句完整的話說一說圖意
2、小組討論
、旁鯓恿谐鏊闶?
、圃鯓忧蟪錾蹋
3、反饋。你是怎樣想的?
4、完成書上的空。
三、小結
這節(jié)課小朋友們知道了什么?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課堂活動
1、書上80頁課堂活動。
擺一擺,填一填
、63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幾根?
、63根小棒每份9根,可以分幾份?
、72根小棒平均分成8份,每份幾根?
、56根小棒每份7根,可以分幾份?
2、練習十六第1題。填表。
小馬拉車。學生獨立完成,填在書上。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六第2題。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學生進一步鞏固數(shù)位、位數(shù)、數(shù)的組成和分解、數(shù)的讀寫和比較大小的方法等知識,提高讀數(shù)、寫數(shù)和比較兩個數(shù)的大小速度和應用能力。
教學重點:學生能比較熟練地讀、寫萬以內的數(shù),理解萬以內的數(shù)組成和分解。比較熟練地比較兩個數(shù)的大小。
教學難點:學生能比較熟練地讀、寫萬以內的數(shù),理解萬以內的數(shù)組成和分解。比較熟練地比較兩個數(shù)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數(shù)位順序表,說說每個數(shù)位表示的意思。完成1、2、3、4。
二、復習讀數(shù)的`方法,完成5。
三、復習寫數(shù)的方法,完成6。
四、復習比較兩個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完成7、8。
五、第8、9題。最大三位數(shù):999最小三位數(shù):100
最大四位數(shù):9999最小四位數(shù):1000
思考題:70897098807980979078有多種方法。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08-26
二年級蘇教版數(shù)學教案02-04
二年級趣味數(shù)學教案01-11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2-30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01-09
二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01-06
小學二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01-31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薦】02-13
【熱】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02-13
關于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