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通用2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1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根據常見的光傳播現(xiàn)象對光怎樣行進作出合理的假設;
2、能夠想辦法證明自己的假設;
3、能夠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會區(qū)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光是沿著直線行進的;
3、會制作簡易的小孔成像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研究光怎樣行進的過程中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2、體會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3、通過制作小孔成像儀,形成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過程
一、朗讀科學小詩,渲染學習氣氛
1.談話:同學們,讓我們先來朗讀黑板上的這首小詩:是誰,
為花兒披上斑斕的舞衣? 是誰,
把山林點染得青蔥翠綠? 是誰,
將七彩虹橋架上藍天? ……是誰,
讓我們的世界如此繽紛絢麗?
2.猜一猜:是誰,讓我們的世界如此繽紛絢麗?
3.談話:每當我們朗讀這些科學小詩的'時候,大家就想接著寫下去,做一回小詩人。下面就讓我們接著寫下去,每小組選出你們認為寫得最好的,一會兒全班交流。
4.小結:今天就讓我們進入色彩斑斕的光的世界吧!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2
教學目標
1、能與小組同學合作制作簡易的科學探究所需的生態(tài)瓶,并對生態(tài)瓶中生物關系作出科學解釋。
2、知道科學探究涉及提出問題、解答問題,能將自己研究的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正確修訂自己的探究方案。
3、實際生活中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對所遇到的現(xiàn)象作出判斷和解釋,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生活水平。
4、樂于與他人合作與交流、尊重事實、珍愛生命。
教學準備
1、生態(tài)瓶(缸)樣本(或相關圖片、課件)。
2、供學生實驗所需的小型水生動植物及玻璃或透明塑料容器。(教師課前準備小型水生動植物,學生自備容器。農村學?稍诮處煄ьI下到淺水池塘或水溝現(xiàn)場采集水生動植物。
3、清潔砂、水、水槽、毛巾或衛(wèi)生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出探究問題:
1、復習引入:池塘生物群落是怎樣保持生態(tài)平衡的?
2、提出問題:如果我們模仿自然界的`池塘做一個簡易的小生物瓶,要如何選擇水生生物種類?
3、讓學生拿出自備的容器,如果讓你用手中的容器做一個小生物瓶,你認為還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4、出示生態(tài)瓶(缸)樣本,如果將生態(tài)瓶放在教室的講臺上,你認為動植物能正常生長嗎?為什么?
二、制訂活動方案
1、學生根據剛才所見的生態(tài)瓶樣本,分小組討論制作小生態(tài)瓶應該準備什么材料,按照什么步驟進行制作?
2、小組討論,將所需材料名稱填寫在39頁空框中,制作方法和步驟記錄在草稿紙上。
3、小組匯報。閱讀課本39、40頁制作步驟,與自己選用的材料和步驟進行對照,補充遺漏的材料,更改不科學的材料。
4、小組討論課本上提示性語句所反映的問題:為什么生態(tài)瓶內要裝沙?為什么要選擇無污染的河水或池塘水,城市學生用自來水做實驗為什么要放置24小時以后才加入生態(tài)瓶內?生態(tài)瓶中的小動物為什么要選擇小型健康的動物?
生態(tài)瓶制作完成后還應注意哪些方面因素來保證生態(tài)瓶中生物正常生長。
5、分小組展開討論。
6、各小組匯報討論結果,集體訂正、教師小結評講。
7、學生將討論結果記錄在課本40頁空框內。
三、繪制生態(tài)瓶制作圖
1、學生根據所學,初步設計繪制小生態(tài)瓶設計圖。
2、各小組展示自己的小生態(tài)瓶設計圖,相互交流經驗。
3、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進行簡要小結和講評。
四、課外參觀實踐
學生參觀水族館、水族箱(生態(tài)缸、掌中缸)銷售店,向專家請教,查閱書籍或網絡資料,對自己小組繪制的小生態(tài)瓶設計圖進行修改完善,將小生態(tài)瓶設計得既有科學性又有藝術性。
第二課時
一、分小組制作小生態(tài)瓶。
1、學習小組各成員講述參觀實踐活動所見所聞。發(fā)表自己修改設計圖的意見。
2、教師展示水族館、水族箱(生態(tài)缸、掌中缸)相關圖片或播放錄像(課件)。
3、小組討論修改設計圖。
4、各小組匯報修改小生態(tài)瓶設計圖的內容和原因,相互取長補短。
5、各小組有秩序地在講臺前方不同位置領取不同的材料。
6、分小組按制訂的方案和設計圖有步驟地制作小生態(tài)瓶,教師巡回參與制作活動,對有困難的小組適當指導。
二、交流和講評。
1、做好了的小組展示給大家看,大家認為合格者,該小組所有同學可以在課本上規(guī)定地方畫三面小紅旗。評選小生態(tài)瓶設計得既有科學性又有藝術性的小組,該小組所有同學可以畫四面小紅旗。
2、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進行簡要小結和講評。
三、課外實踐活動安排。
每位同學由家長陪同,在家鄉(xiāng)池塘采集小型健康生物活體和無污染水制作一個屬于自己的小生態(tài)瓶,保證水生生物存活一周。
四、安排準備“自由研究”課堂教學
對學生“了解池塘水質對池塘中水生生物有什么影響”、填寫“自由研究”調查表的進度進行抽查,要求學生下一節(jié)課將“自由研究”調查表帶來。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3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連續(xù)觀察記錄陽光下物體的影子變化。
[知識與技能]
知道一天中陽光下影子變化的規(guī)律。
懂得一天中氣溫和影子與太陽的運動有關。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增進持之以恒的觀察品質。意識到完整的觀察記錄對結論的重要性。
【教學材料】
指南針、直尺、鉛筆、計時器、手電筒、鉛筆、橡皮
【教學過程】
集中話題和學生猜一個有關影子的謎語。
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探索和調查
1、在黑板上畫一個人,讓學生畫出人的影子。
2、師:太陽和影子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3、到室外進行太陽和影子之間關系的測量。
4、進行一天中太陽和影子關系的模擬實驗。
回顧和解釋
1、經過這節(jié)課的`研究,你知道了什么?
2、布置課后觀察一天影子、氣溫和太陽運動的關系的實驗。
總結。
一天中太陽和影子關系的模擬實驗并不能代替實際觀察,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是進行實際觀察。氣溫的觀察也是一樣。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摩擦力對我們有時是有用的,有時是有害的;在工作時有時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需要減小摩擦力。
過程與方法:
應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摩擦力有益還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斷和解釋;找出自行車上增加或減少摩擦力的設計并作出自己的解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從不同方面分析一個問題時必要的;形成用科學知識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膽解釋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
找出自行車等交通工具增加或減少摩擦力得設計并作出解釋。
【教學難點】
對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斷和解釋。
【教學準備】
有關圖片,兒童車實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人滑倒的圖片和汽車打滑的圖片,提問:這兩幅圖片說明了什么?
2、引導語:看來有些時候還需要摩擦力的幫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時候是對我們有利的,什么時候又是有害的呢?
3、引導語:因此當摩擦力對我們有利的時候我們要適當增大摩擦力,當摩擦力對我們有害的時候需要減小摩擦力。
4、揭題:那么哪些地方的設計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設計是需要減少摩擦力呢?板書:運動與設計
二、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什么?
1、學生舉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減少摩擦力。
2、教師出示圖片,請學生解釋為什么要這樣的設計。
3、追問:他們分別是用什么方法來增大摩擦力或者減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動摩擦改為滾動摩擦
4、學生討論交流。
三、尋找自行車上的好設計
1、引導:這些設計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運用,例如我們經常使用的.自行車上就有很好的體現(xiàn)。
2、出示小自行車。請你找一找,我們的自行車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減少摩擦力的?
3、學生探究。
4、提問:這些地方分別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減小摩擦力的?
。1)剎車:增加壓力
(2)鏈條、輪胎:增加接觸面粗糙程度
。3)車軸、方向軸、腳踏軸:滾珠軸承
5、整理信息、交流匯報。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自然界里某一區(qū)域生存的生物必須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即生態(tài)系統(tǒng)。
過程與方法:
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對沙塵暴生成的原因進行分析。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認識到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對沙塵暴生成的原因進行分析。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沙塵暴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回顧知識,引入新課:
1.學生自己的話舉例說明食物鏈、食物網、生態(tài)群落的含義。
2.說明:自然界里某一區(qū)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做生態(tài)系統(tǒng)。
3.提問:如果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受到了破壞,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會怎樣呢?
二、草原的生態(tài)平衡:
1.現(xiàn)在讓我們以草原為例來研究有關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問題。草原上常見的`生物有鷹、兔和草,那么,這三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鏈是怎樣呢?(學生畫出)
2.設想一下:
。1)如果鷹少了,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2)如果兔少了,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3)如果草少了,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每個設想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然后再讓他們發(fā)表意見,最后得岀確結論。
3.人類的哪些行為會造成鷹、兔或者草減少呢?(提示:為了經濟發(fā)展,人們會采取哪些手段。)
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塵暴:
1.閱讀書20面有關沙塵暴的資料。教師可進行適當的補充。
2.引導學生分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失衡的原因,提示:
。1)人類的哪些行為引起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失衡?
(2)這些行為的后果是什么?
。3)最終結果是什么?
3.小結:生態(tài)系統(tǒng)均衡發(fā)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類的許多行為都在破壞著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
四、課外作業(yè):
大家深入分析一下目前許多的做法,并討論為了保護生態(tài)平衡我們國家都做了哪些工作,為什么?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6
教學目標:
1、 通過討論、分析活動,認識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食物聯(lián)系——食物鏈。學會正確使用食物鏈、生產者、消費者、食物網等詞語描述生物之間的食物聯(lián)系。
2、 通過畫、找食物鏈,認識食物網,意識到食物網反映了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動植物之間的復雜的食物能量交換關系。
3、 經歷討論分析的活動過程,提高歸納綜合思維能力,注意在討論分析活動中及時吸收別人的學習成果。
教學重點:
建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食物鏈、生產者、消費者、食物網的概念,并會畫簡單的食物鏈。
教學難點:
理解食物網所反映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動植物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今天這堂科學課先請5位小助手來幫個忙。
2、菜青蟲與青菜這兩種生物之間有什么關系?我們用一個箭頭表示吃與被吃的關系(青菜 菜青蟲)。注意:箭頭的方向,從被吃的生物指出來。
3、安排其他同學的生物頭飾。
二、探究活動
。ㄒ唬┦澄镦湼拍
1、五位同學代表的生物以這種吃與被吃的關系來排個隊,排頭朝著老師。
2、誰來說說這些生物之間存在著什么關系?(食物鏈)
3、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下有趣的食物鏈。板書:有趣的食物鏈——生物之間普遍存在一種吃與被吃的關系,這種像鏈環(huán)一樣的食物關系,生物學家給起名叫做食物鏈。
4、回憶下,自然界中還有沒有這種吃與被吃的關系呢?
5、成語中的食物鏈:“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成語中有沒有這種吃與被吃的關系?誰來說說看。怎么用書面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蟬 螳螂 黃雀)
6、蟬要吃什么?黃雀又會被誰吃?將食物鏈補充完整。
7、比較兩條食物鏈,總結出食物鏈的特點。(完整的食物鏈一般從植物開始,到兇猛的食肉動物結束。)
(二)生產者和消費者
1、植物是如何獲取食物的?除了植物其他生物是如何獲取食物的?食物鏈中,我們按照獲取食物途徑的不同給它分成:生產者和消費者(自己能制造食物的叫做生產者,以其他生物為食的叫做消費者。 )
2、生產者和消費者在食物鏈里面各起到怎么樣的作用?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7
【教學目標】
1.能與其他同學共同研究三種土壤的主要差別。
2.能正確使用實驗法研究三種土壤的滲水能力,從而推測出三種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過對比實驗總結出某種物體適合生長在哪種類型的土壤中。
4.能對實驗結果產生原因進行解釋。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探究土壤的滲水能力。
【教學難點】
觀察同一種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長情況。
【課前準備】
配套實驗材料、燒杯等。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活動1及活動2。第二課時,完成活動3及拓展部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影響?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長的情況有什么不同?
二、指導學生探究認識不同的土壤。
1.指導學生觀察課文中三種土壤的照片。
2.讓學生觀察三種土壤,比較它們的.顆粒大小、顏色和黏性。
3.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共同找出三種土壤的區(qū)別。
4.歸納小結。
三、指導學生進行滲水比賽。
1.提出問題,交代活動的任務。
2.讓學生猜想哪種土壤的滲水能力強。
3.讓學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在課文給出的橫線上。
4.讓學生按照課文給出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
5.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6.讓學生根據實驗結果進行歸納小結。
四、指導學生探究豆苗在哪種土中長得好。
1.引導學生根據前面的活動經驗進行推測,豆苗在哪種土中長得好。
2.讓學生把推測的結果和理由填在課文給出的橫線上。
3.學生按照課文的提示進行實驗。
五、指導學生調查適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長的植物。
1.提出調查的要求。
2.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fā)生態(tài)群落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
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控制條件進行實驗,細致、準確地記錄看到的現(xiàn)象。
教學重點:
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教學難點:
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教學準備:
準備若干魚、水、水草等材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生態(tài)瓶,確定實驗方案:
1.交流:生態(tài)瓶里的生物生活得還好嗎?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態(tài)瓶里的動植物生活的比較好。
3.思索:如果改變生態(tài)瓶中的一些條件會怎樣呢?
4.引導:減少生態(tài)瓶里的水是改變生態(tài)瓶的非生物環(huán)境,增加生態(tài)瓶里的生物是改變生物的數量。
5.學生小組自由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案。
二、實驗一:減少生態(tài)瓶里的水:
1.實驗方法:選擇2個生態(tài)瓶,盡量一樣的,一個生態(tài)瓶的水減少一半,另一個水量不變,兩個生態(tài)瓶中的生物數量都不變。
2.引導:要觀察生物有什么變化,我們可以采用記錄小魚在改變前面一分鐘浮出水面上來的次數。
3.進行實驗和觀察記錄。實驗結果:由于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水少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比較多。
三、實驗二:增加生態(tài)瓶里的生物:
1.實驗方法:選擇2個一樣的生態(tài)瓶,一個生態(tài)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個的小魚數量增加一倍,其他條件不變。
2.預測生態(tài)瓶里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同樣采用記錄小魚在改變前面一分鐘浮出水面上來的次數。
3.把實驗前后生物的活動情況進行對比并記錄,再得岀實驗結果:水草增加,產生的氧氣量就增加,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減少;小魚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會增多。
4.討論:如果小魚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會怎樣呢?(小魚浮出水面次數更多,甚至會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過多,影響植物對光的吸收,還會減少動物的活動空間,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四、總結拓展:
1.討論:要讓生態(tài)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們要注意什么?
2.回家繼續(xù)觀察生態(tài)瓶,嘗試寫科學觀察報告。
教學反思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9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根據常見的光傳播現(xiàn)象對光怎樣行進作出合理的假設;
2.能夠想辦法證明自己的假設;
3.能夠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會區(qū)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光是沿著直線行進的;
3.會制作簡易的小孔成像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研究光怎樣行進的過程中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2.體會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3.通過制作小孔成像儀,形成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過程
一、朗讀科學小詩,渲染學習氣氛
1.談話:同學們,讓我們先來朗讀黑板上的.這首小詩:是誰,為花兒披上斑斕的舞衣?是誰,把山林點染得青蔥翠綠?是誰,將七彩虹橋架上藍天?……是誰,讓我們的世界如此繽紛絢麗?
2.猜一猜:是誰,讓我們的世界如此繽紛絢麗?
3.談話:每當我們朗讀這些科學小詩的時候,大家就想接著寫下去,做一回小詩人。下面就讓我們接著寫下去,每小組選出你們認為寫得最好的,一會兒全班交流。
4.小結:今天就讓我們進入色彩斑斕的光的世界吧!
二、認識光源
1.提問:這些畫面漂亮嗎?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提問:你還能說出哪些光源呢?
3.判斷:月亮.鏡子是不是光源?
4.討論:你們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給這些光源分類嗎?
5.學生交流:光是怎么分類的?
6.談話: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
7.談話:對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問題嗎?
8.揭題:你知道,光是怎樣行進的嗎?
三、探究光是怎樣行進的
1.談話:請大家根據自己的經驗猜測一下,光可能是怎樣行進的。
2.學生交流,說自己猜測的理由。
3.教師出示各種光直線行進現(xiàn)象的圖像。
4.談話:這些光現(xiàn)象的圖像對你有什么啟發(fā)嗎?
5.談話:剛才大家對光是怎樣行進的進行了猜測,你的猜測對嗎?怎樣證明?
6.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7.討論:如果要使手電筒的光穿過所有紙板中間的孔照到墻上,該怎么辦?
8.學生小組活動。
9.學生小組交流:△你們是怎么做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實驗說明了什么?
10.討論:假如光會轉彎,可能會出現(xiàn)哪些奇怪的現(xiàn)象?
四、引導學生了解“小孔成像”
1.教師演示“小孔成像”實驗,在屏幕上投射出蠟燭火焰的倒像。
2.提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學生回答。
五、總結全課,學習制作小孔成像儀
1.談話:原來光線通過小孔還能成像,讓我們也來試一試做個小孔成像儀,好嗎?
2.教師介紹小孔成像儀的制作方法.步驟。(課本P16)
3.學生制作小孔成像儀,并玩一玩,試一試怎樣在屏幕上呈現(xiàn)一個的清晰的像。
4.學生交流本課的學習體會.感想。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10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準確地測量自己在平靜時、運動后、運動結束休息3分鐘后1分鐘內呼吸、心跳和脈搏的次數;
2、會通過對數據的比較,發(fā)現(xiàn)呼吸和心臟、脈搏跳動的規(guī)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呼吸和心臟跳動之間的關系;
2、知道運動對呼吸和心臟跳動的影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運動會對身體帶來影響;
2、意識到采集、分析數據是科學探究的一種重要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手表或秒表、統(tǒng)計圖表、風格不同的音樂
學生準備:手表、自制聽診器
教學過程設計
一、談話導入
1、談話:在以前的生活中,你對自己的身體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2、提問:剛剛參加過一些運動,你感覺自己的身體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3、講述: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測量我們的呼吸、心跳和脈搏。
二、測量呼吸、心跳和脈搏
1、測量活動指導。
。1)提問:怎么樣算呼吸一次?指名讓學生講解并演示。怎么樣可以測量到呼吸?
。2)提問:你有沒有聽到過自己心跳的聲音?
學生靜坐體會。
教師講述:利用合適的工具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聽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聲音。分發(fā)課前制作好的簡易聽筒,分組聽一聽自己和同桌的心跳聲音。
有力的心跳聲音是一個人身體健康的標志。
。3)談話:除了心臟在有力地跳動之外,我們身體上還有脈搏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動著。怎么樣來測量脈搏呢?
方法指導: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并攏,將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側,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這時,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覺到手腕處脈搏的跳動了。
學生自我嘗試。
。4)講解:在同一個時間內,心跳的次數和脈搏的'次數是一樣的。所以在測量時,我們只需要通過測量脈搏的跳動次數就可以知道心臟的跳動次數了。
2、預測:你靜坐時一分鐘呼吸和脈搏跳動的次數是多少?在活動記錄上作好記錄。
3、布置任務:每兩個人組成一個小組,合作為自己和對方測量1分鐘呼吸和脈搏跳動的次數,并在科學活動記錄上作好記錄。建議可以一人測量自己的呼吸次數,另一人幫助測量脈搏的跳動次數。測量結束后交換。
4、小組活動:分組測量。
5、匯報測量數據,并交流與你預測的數據一樣嗎?
6、提問:參加活動后我們的呼吸次數和脈搏跳動又會有什么變化呢?
7、三分鐘熱身活動。
各組一位學生根據音樂的節(jié)奏做“坐下——起立——揚臂——坐下”的循環(huán)動作。
活動一結束,小組內合作馬上測量運動后的呼吸和脈搏跳動次數,并作好記錄。
8、播放舒緩、柔和的音樂,讓學生休息三分鐘以后,第三次測量呼吸和脈搏的跳動次數。
9、組內交換,另一位學生參加活動熱身活動和休息,再分別測量呼吸和脈搏的跳動次數。
10、休息時間相機安排學生認識人體的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圖。)
三、分析、整理數據
1、閱讀自己的活動記錄表,提問:比較一下你測量的這三組數據,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小組內分析收集到的數據,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總結:人在運動時,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比原來要多很多,所以呼吸和脈搏的跳動次數都會比原來增加。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所能夠承受的運動的負荷也不同,于是會出現(xiàn)有些人運動后呼吸與脈搏跳動的次數變化非常大的現(xiàn)象。
4、調查:哪些人在休息3分鐘后呼吸和脈搏的次數已經靠平靜時的次數了?
四、拓展延伸
1、小資料:
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平靜時的呼吸和心跳參照數
呼吸頻率
年齡每分鐘呼吸次數
新生兒40—50次
5歲兒童20—30次
10歲少年25次以下
15歲青少年20次以下
成年人16—18次
心跳頻率
年齡每分鐘心跳次數
新生兒140
3歲兒童110
4歲兒童100
10歲少年90
成年男子70—722
成年女子76
德國綜合理科教材(初中版2)。感覺這些數據對促進學生的學習是有幫助的,所以利用資料卡的形式向學生作推薦。
2、提問:通過上面的測量和比較,你有哪些感興趣的問題想進一步研究?
小組討論,交流,把想研究的問題記錄下來,課后可以自己先去找些資料來自學一下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11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根據所給的材料制作一個電磁鐵;
2、能夠在探究過程中比較永久磁鐵和電磁鐵的異同;
3、能夠對電磁鐵的兩極變化進行探究;
科學知識:
1、知道什么是電磁鐵;
2、知道電磁鐵的兩極變化;
3、了解電磁鐵的應用。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能主動對電磁鐵現(xiàn)象進行研究,體會探究的樂趣;
2、意識到電磁鐵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3、樂于合作交流,善于發(fā)現(xiàn)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是認識電磁鐵的性質,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與什么有關系;知道電磁鐵也有兩極,并且是可變的。在學生假設猜想的基礎上,加以指導,提高學生探究的能力和水平,再由學生設計實驗加以研究,匯報交流,總結出規(guī)律來。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導線、釘子、電池盒、大頭針、回形針、指南針、資料圖片
學生準備:電池
教學時間: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認識電磁鐵:
展示長鐵釘:它能變成一個像磁鐵一樣能吸引鐵的工具么?你有什么樣的辦法?
除此以外你還有什么別的辦法?
師:老師能讓它變成一根磁鐵,你們相信么?
演示制作電磁鐵, 并用電磁鐵吸引大頭針。
師:你還想用哪些磁鐵具有的特征來驗證它?
師:你覺得它是一個普通的磁鐵么?該起個什么樣科學的名字呢? 板書:電磁鐵
二、制作電磁鐵
師:想制作一個像老師一樣的電磁鐵么? 你認為需要哪些材料? 在制作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學生領取材料,進行制作活動。
三、初步分析電磁鐵的磁力
1 、比一比,你們的電磁鐵,誰吸引鐵的本領比較強呢?
2 、估計一下,你們的電磁鐵要增強磁力,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3 、總結并且板書學生意見 :導線圈數、 電池多少、鐵釘規(guī)格等
四、探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
師:你能根據自己的推測設計一個實驗來試試看嗎? 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總結整理:
1 、只能改變一個單一因素。
2 、如何改變這個因素。
3 、怎樣記錄。
探究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總結匯報;
師:你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你猜測的因素和電磁鐵磁力大小有關么?
你們是怎樣操作的?比較了哪些數據?
教師將學生的研究成果板書在黑板上。
五、了解電磁鐵兩極的變化:
師:我們通過剛才的比較,知道了電磁鐵的'一些特點,F(xiàn)在我們來比一比,磁鐵和電磁鐵有哪些相同?
學生比較。
師:用磁針測一測你的電磁鐵的兩極。再和其他小組的電磁鐵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你能解釋一下你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的原因么?怎樣才能使你們的兩個電磁鐵磁極相同么? 請比較一下兩組組裝的電磁鐵有什么不同?
小組活動,要求:改進組裝的電磁鐵,使同組兩個電磁鐵磁極一樣。(相同的小組則改變成不同)
總結活動過程,板書學生改裝的經驗方法。
師:電磁鐵的兩極是可以改變的,可以通過……
六、全文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一種新的磁鐵,我們來看看它有什么用處!
指導學生看書第 44 頁,簡單介紹電磁鐵的各種應用。
師:希望同學們把學到的知識廣泛地應用到生活中去,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12
教學目標:
1.了解常見金屬的種類,了解不同金屬的性質。
2.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金屬,通過實驗研究不同金屬的性質。
3.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重點: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準備:各種類型的金屬段,實驗用的相關材料。
教學過程:
。ㄒ唬、導入:
1、講述:在我們生活中的常見材料,除了我們前面認識和研究的紙和布外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再來認識和研究一種材料:金屬。(板書課題)
(二)、猜想假設
。1)、了解身邊的金屬制品。
1、談話:我們周圍許多物體都是金屬制成的,同學們仔細想一想我們周圍有哪些物品是金屬制成的.?人們?yōu)槭裁从媒饘僦谱魉鼈儯?/p>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3、匯報本組的討論結果。
4、講述:用金屬制作的物品有廚房用具、高壓電線、獎杯、常用工具等,因為它們比較耐用、可以導電、有光澤、銳利,所以用金屬制作這些東西。用金屬來制作是利用了金屬的一些特性,如堅固耐用、堅硬銳利等,那金屬的性質究竟有哪些呢,我們接下來研究研究。
(三)制訂方案 實施探究 研究金屬的性質。
1、研究金屬的光澤度。
。1)、選擇鐵釘、粗鋁絲、粗銅絲等材料;
。2)、用砂紙摩擦它們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變光亮,有熱度)
。4)、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5)、總結:摩擦變亮、摩擦生熱。
2、研究金屬的導熱性。
。1)、把鋁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熱水里,過3分鐘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塑料棒有一點熱,木筷沒有感覺,鋁勺很燙)。
。2)、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3)、總結:鋁勺導熱快。
3、研究金屬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長的粗鋁絲放在鋼板上;
。2)用鐵錘敲打它,把圓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變化?(變寬、變長)
。4)、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5)、總結:金屬在受到外界壓力時,形狀可以發(fā)生變化,具有向外擴散的延展性。
(四)、展示交流
總結金屬的性質。
。1)、提問:通過以上的實驗活動,我們知道金屬有哪些性質?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3)、總結:輕重、硬度、延展性、導熱性。
(4)、講述:金屬的性質還很多,我們在以后的學習探究中會逐步學習到。
。ㄎ澹、拓展創(chuàng)新:
1、談話:想一想,根據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結合書本的資料,如果要制作鍋、易拉罐、首飾,你會選擇哪種金屬?為什么?
2、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3、教師總結。
4、課后學生搜集有關金屬的的資料閱讀。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13
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交流,使學生了解宇宙知識。
2.通過多種方式,制作宇宙模型。
3.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重點:
動手制作心目中的宇宙。
教學難點:
通過交流進一步了解宇宙,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
學具:橡皮泥、紙、彩筆、剪刀、膠水、牙簽、細鐵絲等。
教學過程:
1.學生自己收集資料。
2.導入:同學們:宇宙奧妙無窮,你對宇宙了解多少呢。小組交流。
3.多媒體播放有關宇宙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一、設疑自探(5分鐘)
自探提示;
設計模型
根據宇宙模型制作記錄本設計出小組的宇宙模型
宇宙模型制作記錄本
xx年xx月xx日xx小組
一、模型名稱:
二、所需材料:
三、職責分工:
小組長資料員材料員計時員
記錄員質量員發(fā)言人
四、模型草圖:
五、 評價反饋
六、修改計劃
同學們根據自己了解的宇宙,在心目中設計宇宙模型。
檢查自探效果。
2、遇到疑難問題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講解: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制作,如:剪紙、繪畫、捏橡皮泥等多種方式。
說明:我們所知道的'知識有限,因此可只制作宇宙的一部分
2、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先由其他學生釋疑,學生解決不了的,可根據情況或組織學生討論或教師釋疑。)
1、讓學生根據學習內容自編習題交換練習。
2、根據學生自編習題的練習情況,有選擇的出示習題供學生練習
。ǘ┛偨Y:
你從本節(jié)課中學到了什么。你有哪些大膽的設想。
你還有哪些意見和建議。讓學生暢所欲言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1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適量的水和相宜的溫度。
過程與方法: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對比實驗、嚴格控制實驗、重復實驗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知道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水和相宜的溫度。
【教學難點】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
【教學準備】實驗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實驗信息統(tǒng)計表。
【教學過程】
一、分組匯報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
預設:
1、(我們的種子都發(fā)芽了嗎?為什么?學生回答后,準備填實驗記錄)。
2、我們的種子為什么沒發(fā)芽?(找岀原因填在實驗報告里)
二、整理分析實驗信息:
1、組長分發(fā)實驗信息統(tǒng)計表,填好表后,由組長負責收集把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信息分類。
2、分析實驗信息:
。1)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據有什么不同?
。2)從實驗數據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嗎?
。3)實驗結論和我們實驗前的預測一致嗎?
三、交流實驗信息:
1每組分對照組和實驗組向同學匯報,認真聽取介紹他們的實驗方法和獲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組交流,了解他們在實驗中有什么發(fā)現(xiàn),聽聽他們怎樣用數據來解釋實驗結果的。
3、匯集全班同學的實驗,分析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對大家有異議的內容進行辨析。
4、小結:綠豆種子發(fā)芽的必需條件是溫度、水和空氣。
四、種植綠豆芽:
1、引導:已經發(fā)芽的綠豆芽怎么處理?
2、確定任務:把綠豆芽種植在花盆中,放到適合的地方,讓綠豆芽生長一段時間。
3、猜測哪些條件會影響綠豆芽的生長。
4、建議對綠豆芽的生長做觀察日記或者記錄。
五、閱讀并記錄、
1:種子發(fā)芽的基本條件是:
1、是溫度。種子萌發(fā)的最低溫度為6-7℃,12-14℃能正常發(fā)芽,最適溫度為20-25℃,最高為35℃。
2、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稱于種子自身風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發(fā)。
3、是充足的氧氣。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1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同一個單擺每擺動- -次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根據單擺的等時性,人們制成了擺鐘,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
科學探究目標:重復觀察和測量擺鐘每分鐘的擺動次數:動手制作一個單擺并觀察和測量單擺在相同時間內擺動的次數。
科學態(tài)度目標:準確地測量單擺的擺動次數,理解重復實驗的意義;發(fā)展研究計時工具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理解社會的需求是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動力。
教學重點:
動手制作一個單擺并觀察和測量單擺在相同時間內擺動的次數。
教學難點:
通過觀測理解單擺的等時性。
課前準備:
PPT課件、擺鐘、秒表、鐵架臺、棉線、金屬塊(鉤碼)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通過前面3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古代常用的計時工具,有日晷、水鐘等,并且自己動手制作了自己的水鐘。
從古代到現(xiàn)代,經歷了那么多年的發(fā)展,人們也一直在研究探索比較精確的計時方法,最后終于制作出了更精確的計時器——機械擺鐘。(出示課件——擺鐘圖片)
二、觀察鐘擺 觀察擺鐘并思考問題 提出疑問:
1.擺鐘是怎樣來計量時間的? .
2.擺鐘每分鐘擺動的次數相同嗎?
3.擺鐘計時為什么可以這么精確? 下面我們做一個單擺實驗一起來探究一下這些問題
三、分組測量單擺實驗 分小組進行單擺實驗,并記錄實驗數據。
實驗準備:秒表、單擺實驗裝置、記錄單 實驗過程:取擺長約為10cm的單擺,用米尺測量擺線長,用秒表測量單擺連續(xù)擺動20次的時間,測3次。
實驗現(xiàn)象:每個小組的單擺擺動20次用時基本相同。
實驗推理:單擺具有等時性。
實驗結論:利用單擺的等時性可以用來制作時鐘計時。
四、觀看視頻《伽利略》
通過視頻《伽利略》我們發(fā)現(xiàn):剛才的實驗我們秉著探索科學的.精神,總結出了和伽利略一樣的發(fā)現(xiàn)。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我們和伽利略一樣,明明一次都可以做好的實驗,我們卻做了好幾次,這是為什么呢? 引入概念:重復實驗的意義
1.驗證之前實驗是否有誤。
2.減少誤差。
3.確定實驗數據。
五、鐘表的發(fā)明
伽利略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單擺具有等時性特點的科學家,他提出了用擺來計時,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伽利略并沒有完成鐘表的制作,后來,荷蘭的科學家“惠更斯”制作出了機械擺鐘。
(視頻播放《機械鐘擺》) 鐘擺的特點是一分鐘正好擺動60次,可以直接用數數來計時,不用再進行換算,惠更斯經過不懈的改進改裝,終于制作出了機械擺鐘。
六、總結提升
古代科學家在反復的實驗中創(chuàng)造了好多奇跡。比如測量時間的儀器從日晷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電子產品都離不開古人的智慧,時代在進步,科學在發(fā)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先進的科學技術來計量時間,說不定就是我們在座的同學發(fā)明的。
這節(jié)課其實我們還有一個問題值得大家去繼續(xù)探究的,為什么不同的單擺在相同的時間內擺動的次數是不同的。到底是什么因素影響擺的快慢呢?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更多關于擺的秘密。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16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提出并識別晝夜對郁金香、合歡樹等的影響以及時差對人的影響,并設法這些問題可能的答案和解決方法;
2、能用圖表記錄晝夜交替對動植物的影響,如用圖表記錄蒲公英的變化;
3、能設計一些調查活動,回答和解決哪些動物適合晝間活動,哪些動物適合夜間活動;
4、會描述生物每天在行為或特征方面的變化,如夜行性動物的'行為、某種植物和花的變化。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有的動物適合晝間生活,如蜜蜂、蜻蜓等;
2、知道有的動物適合夜間生活,如蝙蝠、貓頭鷹等;
3、建立事物之間存在普遍的聯(lián)系的初步認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到晝夜交替對生物的奇妙影響,并以一定的方式贊美,如美文等。
教學準備:
有關晝夜對動植物產生影響的圖片或影像資料,明暗對比明顯的紙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生活中有些現(xiàn)象很奇特,比如:我們到了晚上想睡覺,早上沒人叫卻也會按時醒來,夜來香傍晚時花朵才會綻放,發(fā)出陣陣香氣,這一切都與什么有關呢?到底是什么在影響動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學生發(fā)表各自意見。
3、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
二、探究晝夜對植物的影響。
1、觀察郁金香、合歡樹、酢槳樹、牽;ā⒁箒硐愕戎参镌谝惶熘胁煌瑫r段的圖片(媒體出示)。思考: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變化?是什么在影響著它們發(fā)生變化?
2、學生討論并交流。
3、從這些植物的變化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嗎?
4、學生討論并交流。
5、小結:每種植物的生活習性都是受著節(jié)律的支配,這種節(jié)律有時按24小時變化著,和鐘的周期一樣。這種影響植物的節(jié)律我們也稱作生物鐘。
6、正因為晝夜對植物的影響,有位科學家就利用不同植物開花時間的不同做了一個花鐘。(多媒體展示有關花鐘的詳細內容)
7、我們能不能利用晝夜對植物的影響規(guī)律來改造植物,比如,讓郁金香在晚上也能開花。
8、學生討論并交流。
三、探究晝夜對動物的影響。
1、既然晝夜對植物有影響,那么對動物也有影響嗎?能不能舉例說明。
2、學生交流各自解釋。
3、多媒體展示:獾、蜻蜓、壁虎、貓頭鷹、刺猬、狐貍,這些動物哪些在晝間活動?哪些在夜間活動?
4、學生交流各自見解。
5、我們可以通過什么途徑了解答案?
6、學生討論、交流各自的研究方法。
7、師生共同確定研究方法并進行調查訪問。
8、交流調查訪問結果。
四、探究蝸牛、螞蟻等動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動,哪些是在夜間活動。
1、蝸牛、螞蟻等動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動,哪些是在夜間活動。
2、我們可以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研究?
3、學生討論并交流研究方法。
4、學生探究。
5、交流各自研究發(fā)現(xiàn)。
作業(yè):選擇一種夜間活動的動物,查資料了解它為什么喜歡在夜間活動,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1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技術設計具有一定的程序;技術設計需要運用科學概念、相互交流和執(zhí)行程序。
過程與方法:設計和制作小賽車。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關系科技新產品、新事物,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發(fā)展對技術設計和動手制作的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
【教學重點】
設計制作小賽車。
【教學難點】
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制作小賽車的材料和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各種車的圖片,提問:請你說一說這些車的設計有什么特點?
2、學生介紹。
3、揭題:人們根據不同需要不斷設計新型的車輛。那么我們也來當當小工程師,設計制作一輛賽車。
板書:設計制作小賽車
二、課堂實施:
(1)工程師怎樣設計賽車
1、出示真正的賽車的圖片介紹“真正的`賽車時速要達到300千米以上,同時要盡量做到平穩(wěn)、安全。
2、提問:這輛車有哪些設計特點?
3、學生觀察、討論。
4、交流匯報。
(1)輪胎很寬,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設計力量大的發(fā)動機。
。3)車身重心很低,輪與輪之間的距離較寬,行使穩(wěn)定。
。4)車身流線型,阻力減到最低。
(2)設計我們的小賽車
1、提問:我們設計小賽車要考慮哪些問題呢?
2、出示挑戰(zhàn)任務:
(1)車身長不能超過25厘米;
。2)用橡筋或氣球作動力;
。3)行使的路程要盡量長。
3、學生交流討論設計方案。
。3)制作、展示我們的賽車
1、學生根據設計制作小賽車。
2、測試、比賽。
三、小結:
。1)認識了真正的賽車。
。2)學會了制作小賽車。
四、板書設計
設計制作小賽車
(1)輪胎很寬,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設計力量大的發(fā)動機。
。3)車身重心很低,輪與輪之間的距離較寬,行使穩(wěn)定。
。4)車身流線型,阻力減到最低。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1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知道雨水降落到地面會侵蝕土地;
2.明白河流對河床和兩岸的侵蝕作用;
3.明白水土流失的含義及嚴重后果。
科學探究目標:通過模擬實驗探究降雨對地表的變化作用;通過模擬實驗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明白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2.使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受到科學自然觀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3.通過擅長的方式表達結果、進行交流并參與評議
4.重視研究成果對解答問題的重要價值?茖W、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熱愛大自然,從小立志,勇于探索;滲透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模擬實驗認識降雨給地表帶來的變化,認識河流對地表的改變,并且用掌握的科學知識解釋自然現(xiàn)象,加深對“流水”這一外力作用如何影響地形變化的認識。
教學難點:
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嚴重后果。
課前準備:
PPT課件、水、泥土、噴壺、紙巾、硬紙板、透明塑料盒、沙子若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風對地球表面的作用,風是一種力量不劇烈,但卻能起到持續(xù)緩慢的改變作用。那么在自然界中還有一種力量和風類似,緩慢卻持續(xù)的改變著地球的'表面,大家知道這種力量是什么嗎?
。ò鍟┧淖饔
二、雨水對土地的作用
1.(出示PPT課件)降雨與地表變化相關的圖片、視頻,學生認真觀察并對“降雨是如何改變地球的地貌”這一問題展開討論研究。分組討論,匯報成果。
2.模擬降雨對地面的改變作用實驗
。1)發(fā)散思維:學生思考用什么模擬什么?用泥土模擬土地、用噴壺噴出的水模擬降雨。
。2)實驗過程:用泥土鋪成土地形狀,上面隆起兩個小山丘,并在山丘上撒上彩色塑料顆粒模擬巖石,用噴壺從泥土上方向下不停噴水模擬降雨過程。
。3)實驗現(xiàn)象:降雨時,土壤和彩色的塑料顆粒被溪流帶動沿坡面向下移動;水流到低洼處匯集后,水量變大,侵蝕力變強。
(4)實驗結論:降雨的過程會形成小型的水流,水流會將松動的物品(如沙子、泥土、碎石等)帶動向下移動,造成水土流失的現(xiàn)象。
三、河流對地形地貌帶來的改變。
。1)出示黃河壺口瀑布圖片,學生觀察。說說你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壯觀、水體渾濁、瀑布落差大)學生思考為什么水體會如此渾濁?
。2)出示早期黃土高坡圖片。
。3)同學們分組討論:壺口瀑布水體渾濁和黃土高坡有沒有聯(lián)系?
小組討論,分組匯報。
預設:黃河流經黃土高原,而黃土高原的土質植被都是比較稀松的,比較容易受到河水的沖刷,流經河水。再者黃土高原地區(qū)屬于北方,夏季的暴雨集中且強度大,對地表的沖刷作用也非常明顯。
結論:河流對地貌的改變具有三種作用,即侵蝕作用、搬運作用與沉積作用,叫做流水作用。
(4)水土流失的危害
1.沖毀土地,破壞耕田
2.土壤剝蝕,肥力減退
3.生態(tài)失調,旱澇災害頻繁
4.淤積水庫,堵塞河道
5.破壞土地資源,蠶食農田,威脅人類生存
6.削減地力,加劇干旱發(fā)展
四、課外拓展:預防水土流失的方法。
。1)出示黃土高坡今昔對比圖
(2)學生思考:如何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思考如何預防水土流失,交流想法。
。3)教師總結
1、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主要指種樹種草,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但種樹種草要因地制宜,溝壑斜坡上適宜種護坡林,溝壑中則應沿著侵蝕溝道植樹,有些地區(qū)還應輔以工程措施。
2、工程措施
興修水庫、修建水平梯田、打壩淤地等都是工程措施。在溝道里打壩淤地,攔蓄泥沙,不僅可以防止泥沙流入河中,還可以在淤地上種植莊稼,治沙效果顯著。
3、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綜合治理
小流域指相當于坳溝或河溝的溝道流域。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綜合治理過程中,應注意貫徹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緊密結合的原則。
五、課堂總結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水對地形地貌的改變作用,也明白了水土流失會造成的危害,了解了如何防治水土流失,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利用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更好的去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19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模擬月相變化的實驗。
2、連續(xù)一個月觀察月亮,給月亮記日記。
3、觀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動,并且給月亮的移動作記錄。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運行模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夠堅持做長期觀察。
2、能夠克服恐懼感。
3、能夠實事求是地觀察。
教學準備 :
學生準備:月相觀察記錄本,月相觀察紙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前一個月我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觀察月球的,你的觀察怎樣?
2、 今天我們來學習整理下我們的觀察記錄。
二、學習新課
1、 畫出你記憶中月亮的形狀。
(1) 你看過月亮嗎?你還記得它是什么樣子的嗎?
。2) 畫出你記憶中月亮的形狀。
。3) 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2、 觀察模擬的月相變化。
。1) 裝實驗裝置,分小組實驗。
。2) 觀察模擬的月相變化。
。3) 小組交流、描述實驗現(xiàn)象。
3、 整理我們的觀察記錄
。1) 把我們的'觀察記錄資料整理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 分享交流我們的記錄,比一比誰記的最好、最準確。
。3) 小結:月相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發(fā)生變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個月中月球的位置變化兩種情況。
4、 閱讀:月球相對于太陽的位置變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三、總結應用
。1)小結課文。
。2)課后繼續(xù)觀察月球的運動,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20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光是直線傳播的
過程與方法
1、有依據地推測光的傳播路徑
2、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
3、通過實驗中的現(xiàn)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
4、利用光的傳播規(guī)律解釋為什么會有影子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愛思考的`習慣,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測要有依據
3、在實驗中能認真觀察、勤于思考,根據實驗結果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推理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關光是直線傳播地圖片和課件
分組實驗:手電筒、3張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長方形卡紙、屏、空心彎管和直管
教學重、難點
會用多種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徑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1、引入
1)清晨,太陽出來,房間撒滿了陽光;黑夜,打開手電筒,燈光照亮了前面的路。當光照亮周圍的物體時,我們是否想過它從哪里來,又是怎樣照到物體上的
2、光是怎樣照到物體上的
1) 讓學生推測光的傳播路徑,重在說出推測的依據
書上已有:舞臺上的燈光,從云層中透過的陽光但應該啟發(fā)更多: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體擋住,影子形象和被照物體的側面一致
3、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1)學生仔細閱讀書上第28-29頁,明白實驗的方法和步驟(最好請個別學生描述一遍實驗的操作)
2)2人一組自行操作
3)解釋匯報兩次實驗的現(xiàn)象
4、其它的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1)提示注意用眼
2)書上資料的介紹
作業(yè)設計
作業(yè)本上的配套作業(yè)
板書設計
2.3光是怎樣傳播的
我的推測:直線傳播
我的依據: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01-12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09-14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精選]07-09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07-05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合集]07-09
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06-19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優(yōu)秀06-19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紙04-25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木材》04-28
(優(yōu)選)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