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精選20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 1
《秋水》是語文版九年級上冊文言文單元著重學習的課文。它選自《莊子》。莊子及其后學者所著《莊子》一書,是道家的經典之一。其中的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肚锼菲(課文僅選了《秋水》篇的開篇部分)就能體現(xiàn)這一特點。
《秋水》一文的學習,我一共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的內容是初步了解莊子及《莊子》;積累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和句式;疏通文意。第二課時的主要內容是深入文本,明確手法;領會主旨,明確寓意。
本課的設計我主要采用的是余映潮老師的“板塊式推進教學模式”,主要是從課堂教學結構的角度來進行的。這樣的教學以“板塊”來整合學習內容,來形成教學流程,來結構課堂教學。簡單得理解,就是在一節(jié)課或一篇課文的教學中,從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呈“塊狀”分布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下面我就結合《秋水》的教學設計來說說這種教學思路的特點,以及運用到《秋水》課堂中的一點感受:
一、就教學的有序性而言,課堂教學比較理性地向前推進,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形成完整的教學板塊。《秋水》的教學構想是:疏通文意---概括內容---理清思路---深入文本---明確寓意。
二、由于教學中的每一個板塊都著眼于解決教學內容的某一角度、某一側面的問題,由于每個板塊都是一個半獨立的“微型課”,它要求教師精心研讀教材,優(yōu)化整合課文內容,提煉出可供進行教學的內容板塊。文言文的學習自然要疏通文意,方法可以有先疏通后分析,也可以邊分析邊疏通,我執(zhí)教《秋水》的設計是第一課時疏通文意,第二課時深入學習,先疏通后分析;概括內容是針對情節(jié)性很強的文章而言的;理清思路環(huán)節(jié)是為深入學習打下基礎,也為熟讀成誦打下基礎,明確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提煉出“見河---見!;深入文本環(huán)節(jié)是更深入更進一步更細致地學習,引出對比的手法;明確寓意是學習寓言的必須環(huán)節(jié),也是這篇寓言的主旨所在。
三、由于“板塊”二字的出現(xiàn),教師就要考慮板塊的切分與連綴,考慮板塊的過渡與照應,考慮板塊組合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如《秋水》中,我在明確寓意之前讓學生深入文本品詞讀句,也是想讓明確寓意的環(huán)節(jié)能夠水到渠成。
四、板塊的`有機劃分,其中有些板塊是明確歸屬于學生的活動的,這就為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方面做好了準備。如《秋水》中深入文本和明確寓意的環(huán)節(jié)。我在備課時思考,應該怎樣將“明確寓意”這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好,于是設計為“三句話閱讀法”,通過前兩句話達到對前面學習的小結,后一句話引出寓意,三句話達到總結全文的目的,而且學生構思的角度很多,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五、“板塊”的存在容易協(xié)調教學節(jié)奏,體現(xiàn)教與學,快與慢,輕與重的展現(xiàn)。如《秋水》中,概括內容環(huán)節(jié)中,“應該抓哪些要素進行”,屬于方法指導,即“教”,引出學生的學,概括內容、理清思路等環(huán)節(jié)進行較快,深入文本、明確寓意較慢也較重。
執(zhí)教完《秋水》(第二課時)后,我發(fā)現(xiàn),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在學生深入文本,學生立足原文回答問題時,當學生把一些重要的句子拎出來之后,可以讓學生說說這些句子的意思,學生在不斷地讀和不斷地譯中,加深對句子的印象,對于對文言文的學習和背誦都大有好處。對于河伯對海神若的對話還可以讓學生品味更深入細致一些。
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 2
今天下午上《秋水》一文,在導入新課階段,我引用了南懷瑾的一句話“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倒,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飯吃,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介紹了道家思想在歷史上的深遠影響以及它對于心靈生活的滋潤,又引魯迅《漢文學史綱要》中的“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一句,指出了《莊子》著作的的藝術風格,學生感到很新鮮。
然后又讓學生試著介紹他們所了解的有關莊子的生平事跡以及《莊子》中的有關故事等,從學生的介紹來看,他們對莊子其人其書的了解是很有限的,這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這里是一級達標學校,是全市最好的生源;可見他們在初中時候的課外閱讀是比較狹隘的`)。 為了讓學生對莊子其人其書產生點興趣,我在學生介紹的基礎上,扼要地概括介紹了莊子的生平與思想,介紹了《莊子》一書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與基本藝術風格。然后選擇了幾個比較典型的能體現(xiàn)莊子個性風采的故事片段,如鼓盆而歌,拒不為相、路遇骷髏等介紹給學生,從他們的驚訝的反映可見出他們對莊子這個人是有點興趣了。接著順水推舟。轉入對《莊子·秋水篇》的全篇思想內容要點的介紹,強調原文全篇的主要意圖是在于表達“價值判斷的無窮相對性”。但是如果單獨將其開頭部分抽取(即課文的節(jié)選部分),它還給人以關于“人的認識是有限的,不能驕傲自大”“人貴有自知之明”“謙受益,滿招損”等等的啟示。上述啟示在賞析中,學生基本上能說出。
本課計劃用一節(jié)課教完,但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我只用了30分鐘多一點,前面近15分鐘用以課前口語訓練以及對第22課《寡人之于國也》一課的總結性復習問答。這學期文言文快要結束了,我想得告訴學生學會自己分類整理語言點,即按照易錯讀字、通假字、古今異義、文言實詞、一詞多義、特殊句式、固定結構等知識點來梳理,以便復習鞏固,因此這節(jié)課在賞析的同時向學生提示、點撥了本課的重點的字詞句,在黑板上板書了部分語例,并將此項工作布置為課后作業(yè)。 課后找了幾個學生談話,了解對這堂課聽課的反饋。大部分學生表示聽得懂,這篇課文比較淺易。這讓我有點擔憂:因為感覺淺易,覺得沒有什么值得深究的問題了,可能只是知之皮毛。這篇課文是節(jié)選,只是原文《秋水》篇的一個開頭部分,部分與整體的內涵在讀者的閱讀理解來看又會存在一些出入。
在〈1〉班講這篇課文時,我把課文中的提到的伯夷與孔子這兩個人的用意作了個具體的解釋,介紹的了莊子的“知量無窮”的觀點。指出文本中海若與河伯的象征蘊涵,如果說海若是莊子的自我寫照,那么河伯則是儒家門徒之類的投影,孔子及其門徒們在這個文本中是一個被奚落和挖苦的對象,這是莊子的詭秘之處。(1)班的葉瑩瑩同學對“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輕伯夷之義”一句如何理解提出了疑問,這是我事先估計到的。在講解過程中,我對此也做了簡要闡述:《秋水》的主體是河伯與海若的七次對話,對話的核心內容就是莊子的無限相對思想。河伯與海若在后面的對話中也曾提到孔子與伯夷,原文是“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與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意思是伯夷辭讓君位以成就好名聲,孔子大談天下事以顯示自己學識淵博,他們的自滿,不就好像你剛才在秋水面前洋洋自得樣子嗎?通過這樣的補充介紹,學生對節(jié)選部分的思想內涵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我越來越感覺到文言文閱讀教學,在文本閱讀鑒賞的課堂對話中,教師與學生由于在前閱讀的積累上的差異,會使對話可能因視界的差異導致教學對話的中止或錯位,在這個時候,教師必須敢于講,把問題將具體,講透徹。對于像本文這樣的節(jié)選類文本,教師最好在備課中通讀其全文,以免斷章取義。
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 3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是想象和聯(lián)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
1、授課前,我讓同學們用一兩句話說說下雨時的情景,以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2、我重點引導同學們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
(1)初讀,梳理內容。使學生明確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后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
(2)再讀,品味賞析。我讓同學們帶著"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這一問題,小組討論交流。以領悟作者通過觀察、傾聽,引發(fā)了奇特的聯(lián)想、想象,并運用了比喻等多種手法表達了自己對山雨的喜愛之情。并讓同學們用自己的話說說閱讀感受。
在教學本課時,特別是在整體感知時,文本中如詩一般的文字躍動在學生的眼前,等待著學生去品味、欣賞。閱讀中,一切都以文本的原生態(tài)在對學生產生閱讀期待,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解讀。文本中美的文字描寫了美的意境,美的意境惟有靠閱讀者自己去感悟方能領略,原汁原味的整體感知就是引導學生自己讀懂文本中,領略文字背后那美的意境。
先教給學生賞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反復讀,多想象,多感悟,不需要逐字逐句斟酌含義,但要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力求通過品讀、積累成誦等多種方式的閱讀實踐進行不同層次的讀,完成全程的閱讀。我覺得在課堂中完成一篇課文的學習,不應是閱讀的結束,而應是閱讀的.開始。帶著課文的學習興趣去閱讀新的作品,對課堂內容進行延續(xù)發(fā)展,才是真正意義的語文學習。那我的這節(jié)課就引著學生從課文中的文本延伸到了生活中、文學里,不僅是朗讀、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其他能力的訓練。
收獲:生活有許多的樂趣需要用心去體會,就是這樣一場山雨也會讓人心馳神往。
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 4
《故都的秋》是一篇寫景敘事散文,是一篇經典文章。但由于經典往往距離學生生活實際遙遠,學生領悟其實質有一定難度。再加上本文是名篇,對我這個尚無教學經驗的新教師來說,教學壓力可想而知。
我前后講了三次《故都的秋》,均有收獲。
第一次講課時,我把知識與能力目標確定為兩個:1。學會文章“景”和“情”和諧統(tǒng)一的寫作特點;2。聯(lián)系文中所寫的五幅秋景圖,進一步掌握散文“形”與“神”的關系。
我在講課時,先問學生心目中的秋是什么樣子的,讓學生回答,后來又鑒賞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兩幅秋景圖,讓學生感受秋的不同。這里,學生的`回答還是很好的。后來我讓學生分四個小組分析課文中描寫的五幅秋景圖:清晨靜觀、秋槐落蕊、秋蟬殘鳴、語后話涼、秋果奇景,每幅圖分別對應一個課件。在分析圖中景物時,打開一個課件讓學生根據教科書上相應的段落分析一個畫面,結果,回答問題的學生很少,氣氛有點沉悶,很多話都是我在自問自答,我心里非常著急,當時只覺得自己問題問得不好,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覺不到文章的美。
每幅圖中的景和景中所含的情都在我這樣的帶動下分析完了,課堂感覺生澀、空洞,淡而無味。自己分析這節(jié)課師生配合不默契的原因是自己準備不足。聽課老師的評價是導語過長,秋在人們的眼中一種是悲涼蕭瑟,一種是生氣勃勃,不用向學生提那么多問題。造成生澀枯燥的原因主要在學生自己看段落找信息這一環(huán)節(jié),完全可以將這種做法變?yōu)檫呑x邊分析,讓學生充分體會文章,通過聲音、文字帶來的感受,學生就好去把握了。
此外,課件使用不熟練,出示得不及時,講完了段落以后才去看課件意義就不大了。再者,問題問得不清楚,比如秋雨圖,“秋雨怎么快了”這個問題讓學生無法回答,要是問“秋雨的特點”學生就能快速總結出來,還有五幅圖不用每個都仔細分析,第一個詳細分析,其余的讓學生自己分析就可以了。
根據評課的意見,我作了一些調整,還在網上找了課堂實錄,聽了一遍,重新做了課件,增加了一些詩詞,如王安石的“細數(shù)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歸來遲”和郁達夫的“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有助于學生理解和進入情境。這樣我又講了第二次。這次講課感覺比第一次強了很多,但課堂氣氛仍然不活躍,還是我說的多,學生參與的少,仍然達不到師生互動的教學氛圍。
第三次講課我在組內交流后把本節(jié)課目標改為:學習抓住景物特征描寫景色和以景顯情、以情馭景的寫作手法。重點分析抓住作者為何選這樣的景,這樣的景是什么樣的,和情的關系是什么。
講課時,整節(jié)課我按精心準備的設計有條不紊地進行,同學們也積極響應。然而,于博同學在回答清晨靜觀圖時,說出了這樣的一個回答:“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那日光是昏暗的!弊屛意Р患胺溃亿s緊讓學生思考,“同學們,他說的這個特征,你們是否同意呢?”最后學生們幫他分析了,那日光更顯得秋是“清”的!這是在預設時我是沒想到的。在問到秋槐落蕊圖中哪里體現(xiàn)了清、靜、悲涼時,學生孫博瑜找到了“掃帚的絲紋”,她說,“試想一下,我們走在大街上看見落葉剛被掃走,會有什么感覺,是不是覺得有生命的東西沒有了,會有一種悲涼感呢!”
這時我用感傷的語調吟誦了幾句詩歌“無可奈何花落去”“花飛花謝花滿天”“流水落花春去也”!學生們都沉浸在了這種悲涼的氣氛中。本節(jié)課學生找到的景色準確,回答到位。我引導學生也能使學生知道該怎樣回答。師生之間有默契。但不足的地方是講課雖然很細,但有的地方挖掘還不夠深,如對作者喜歡藍、白色的牽;ǎJ為紅色最下的原因分析不夠,需進一步向學生說明的是因為紅色不符合作者的感情,所以他不選紅色,由此引申到我們在選景的時候要抓住符合自己感情的景色特征去進行寫作這一道理。
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 5
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是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散文,作為中學階段的文學鑒賞教學,既不能像大學的文學課那樣進行教學,也不能只把它當作語言學、文章學的例證來進行教學,真正的文學鑒賞教學雖不排斥對作品語言的揣摩,對篇章結構和寫作特點的學習,但更重要的是要發(fā)揮和實現(xiàn)文學的社會作用,給學生的情趣、才華、品質和思想造成一種優(yōu)良的深遠的影響。它既要落實語文課聽說讀寫的基本目標,又要志在長遠,給學生一塊感受生活、體味人生、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園地。在《語文課程標準》中,首先就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和地位,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罢Z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這就是說,語文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使學生逐漸掌握語文工具的過程中,同時受到文化、文學、思想、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我始終貫穿著“自主、合作、感悟”的教學理念,采用由“感受”到“領悟”這種漸進發(fā)展層次,通過引導學生認真品味散文的語言,并通過語言感知作品中呈現(xiàn)的物象,深入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陶冶學生的情操。記得上這一顆時也正值秋天,當時的環(huán)境使學生能很快地進入教學情境。我用了一個課時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對散文進行鑒賞。開篇的音樂和我的聲情并茂的導讀奠定了良好的課堂氛圍,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鑒賞欲望。學生們爭先恐后起來,課堂不時碰撞出火花,一些不愛說話學生也搶著發(fā)言,氣氛相當活躍。教師的真情獨白深深的打動了學生,贏得全班熱烈的掌聲,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整個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過這次教學,我思考著在高中的散文教學中,如何通過美讀引導學生鑒賞,如何在文學作品中感受人文精神,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品質等,探索出高中語文新的教學模式。我的幾點思考如下:
一、在自主學習中注重美讀
詩人荷爾德林曾說:“人,詩意的棲居在大地上”。語文教師最大的職責應該是讓語文與學生的生活對接,讓語文活動成為學生的精神活動,讓語文的詩意充盈學生的瑰麗人生,提升學生的生命品質。而語文教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永不落幕的舞臺,每一個教師都可以找到最適合于釋放才能的契機。我認為,美讀可以點燃學生介入語文的熱情。美讀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也是獲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徑。它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躍出紙面,形成學生的立體思維,從而感受到審美對象的美。王尚文先生在《語感論》中對美讀有過確切的詮釋:“美讀就是用心地讀,只有當學生的心靈完全沉浸于言語作品時,聽讀類的輸入型語感圖式就可以得到開拓與改造”。
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們往往忽略了教師的美讀的示范、感染作用,而只僅僅通過錄音材料,或個別朗讀較好的學生的表演來點綴。而我在教學中,強調了教師的美讀。在精心挑選的貼近課文感情基調的背景音樂的烘托下,我富有感情的對課文片斷的朗讀,很快感染了學生,使學生進入到文章營造的氛圍里,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每個個體再獨自進行美讀,就能初步體驗到文章的精微與高妙之美,為后面的探究創(chuàng)新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在合作探究時,將“品”與“讀”結合。
當然這個讀不僅僅是單純地教師的讀、學生的讀,而是通過大家的合作學習,將“品”與“讀”結合,將品析景物,揣摩語言與學生的美讀結合起來,這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如何欣賞其中的景物描寫,我選擇了從審美的角度讓學生品賞出景物描寫的精彩細膩。學生通過個體品讀,歸納出那一幅幅北國的秋景圖,都是作者調動了各種感覺來描寫的,給讀者以各方面的美的感受。所寫之景,都是作者的生活經歷和真切感悟,都是故都有代表性的,具體而形象,能喚起大家豐富的想象。我改變了用提問的方式帶動學生學習,而是鼓勵學生,讓他們合作探究,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讓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充分釋放。他們通過品讀,抓住某些關鍵詞語、句子品析作者筆下的秋,并融入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學生有了深入的理解,獨特的感受,再讓他們自己美讀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這樣,品一品,讀一讀,在品中推動朗讀,在朗讀中加深品味。課堂氣氛開始變得活躍起來,大家爭相起來談看法,談體會。這里的發(fā)言,沒有固定的模式,標準的答案,有的是一個百花齊放的舞臺,每一個個體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發(fā)展,就連平時特別膽小說話就臉紅的一個女生居然兩次主動舉手和大家交流,當時確實給我一個驚喜,同學們也都投之以欣賞的目光。教學中這種給老師、給學生的異外驚喜,也是推進學生自我主動發(fā)展的潛在動力。而另一位同學對落蕊圖的細膩體驗以及她感性、動情地對她所喜歡的幾個句子的美讀,贏得了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形成了這節(jié)課的第一個高潮。
三、感受人文精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品質。
在這篇散文中,郁達夫從生活中體驗到許多悲苦與憂愁,但是他沒有徹底消沉,而是依然懷著一顆追求真善美的心靈,以審美的心態(tài)和眼光來觀察故都的秋景,看到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美好的一面,表現(xiàn)出作者的人文關懷。學生通過品讀,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新見,在這種氛圍中,他們不僅能理解作者對故都秋的那份美好情感,感受到作者從文中體現(xiàn)出的人文精神,更為可喜的是,他們由此延伸開來,有所發(fā)展、創(chuàng)新,結合自己的生活,談到了對作品的獨特見解,甚至有不同于文本的聲音,盡管有的觀點淺顯甚至模糊,但它們都是學生的真實情感體驗,是創(chuàng)新精神的萌動。課堂氣氛的輕松自如,為大家敞開心扉提供了機會,就是平時對語文不是特感興趣的幾位男生也爭取到發(fā)言機會,談到自己對秋的感悟。這種氣氛特別容易讓人激動,也營造了師生互動、對話的平臺,我也即興談到了自己對秋天的感悟。伴隨著我的生活經歷和真實感受,我忘情地流下了眼淚,全體同學為我的真情所感染,報以熱烈的掌聲,形成這節(jié)課的第二個高潮。這是我始料不及的,因為這一環(huán)節(jié)事先沒有準備,也無法準備,當時我特別感動。
劉勰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當教師與學生一起深入作品之中涵詠品味,受到感染的時候,當師生的思想感情與作品的思想內容融為一體,并進而引發(fā)新的聯(lián)想,迸發(fā)新的靈感,產生新的感悟的時候,語文課就會成為師生互動的學習過程,共度的情感歷程,共創(chuàng)的人生體驗。打開感情的閘門讓人性化了的生活款款步入我們的課堂,讓真情在我們的課堂恣意流淌,所到之處,必將鮮花盛開,風光無限。
回顧這節(jié)課的教學,還有很多的不足和遺憾,但它體現(xiàn)了我在平時教學中的一種執(zhí)著,即希望在課堂能讓學生自主學習,師生合作探究,從而達到一種完美的教學境界,為此,我一直追求著。在我看來,完美的'教學必定有兩個不可或缺的條件,那就是深刻與真誠。所謂“深刻”意味著能夠給學生匠心獨運,別一洞天之感,能夠喚起學生的驚異感和想象力,能夠使學生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當然,所謂“深刻”總是相對的,這首先需要教師對教學對象有充分的了解,使教學的目標是通過學生的努力可以達到,即“跳起來就可摘到桃子”。而所謂“真誠”,意味著師生之間坦誠率直,彼此都盡情地表露瞬間的感悟和態(tài)度,意味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出自內心真實的感受,所表達的一切都是從心靈深處流溢出來的切膚之感,沒有故作姿態(tài),沒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無奈與空洞,有著自然、真切與和諧之美。實踐證明,當老師以真誠的自我對待學生,坦率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思想、情感時,學生就會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真實思想和感受,真正做到心心相印。師生之間這種以誠相待,彼此不斷進行各方面、深層次的溝通和交流,促進了教學生機勃勃地開展。我相信,學生一定能從中感受到人性之美、人倫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學之美,智慧之美;感受到人類心靈的博大與深邃,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的燦爛與輝煌;一定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與柔情,對未來生活的熱烈憧憬和樂觀、正直的期待,能以新的眼光審視生活,洞察人性物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自主、合作、創(chuàng)新是我們今天所處的這個時代賦予教育的品格與內涵。它是對傳統(tǒng)教育的一種挑戰(zhàn),它要求我們關注每個生命質量的提升,關注每個學生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新時代的教育需要我們重新定位教育的價值追求,從教育方式到學生的學習策略,從師生關系到同伴關系,都需要有助于具有自主、合作、創(chuàng)新精神與品格的人的充分發(fā)展。
確立這一新的教育觀念,將有助于我們站在時代的高度來自覺反省、檢討我們以往的教育,有助于我們只爭朝夕地克服應試教育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壓抑,對創(chuàng)新能力的摧殘,對創(chuàng)新型人格的蔑視,有助于使素質教育的推行有更明確的方向,有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落到實處。
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 6
非常倉促的備完課,很緊張的上完課,總算松了一口氣,F(xiàn)在靜下心來思考我的這節(jié)課,加上教研員的一番指導,頗有感觸。
《故都的秋》是傳統(tǒng)的散文名篇,在散文閱讀教學中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審美鑒賞訓練,使學生真正步入審美鑒賞的殿堂。我將《故都的秋》定位為散文鑒賞課,課型為一節(jié)。教學時以學過的古詩文感受入題。再總提第一段使學生入境,美讀設置問題:文本描寫故都的秋的段落有哪些?總提五幅秋景圖。再以“文眼”──“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為突破口,師生互動探究生成開放型課堂,始終以散文的文體特點為基點和生長點,通過品讀聯(lián)想、合作探究等方法進入散文的鑒賞層次。最后以第12段的議論提升思想,明確概括出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并引申出寫作背景。
縱觀整個上課過程,本節(jié)課有這樣一些優(yōu)點:
第一,注重了語文學科的特點,從品味語言入手,去解讀全篇。體現(xiàn)了語文的語言性。評課的教研員老師說我這一點把握的不錯。
第二,注重了誦讀教學,通過誦讀加深對語言的感受,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身品味語言的精妙。
第三,注重了課堂提問,激發(fā)探討興趣,促進引發(fā)多數(shù)學生積極的活動愿望,有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并能促進人際活動,加強學生與其他同學的溝通與反應。
第四,注重了合作學習,學生在相互討論評價中共同提高,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能夠以對話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誘導。
對教學流程我覺得設計的是較為清晰的,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則課前學生基本沒有預習,對文本的內容不熟悉,傷感悲涼,憂郁孤獨的感情不能較好的領悟。
二則課堂上品讀時間不充分,教學不循常規(guī),打亂了學生的接受心理。突然上多媒體體課,學生覺得很新鮮?磥砦易缘玫脑O計“亮點”──直接進入描寫“故都的秋”文字部分,再進行瞻前顧后的文本鑒賞,學生不適應,學生習慣了逐段推進的鑒賞模式,這種突出重點段落的方式,學生仍然含混不清。
據此,我想教學時首先增設了兩個問題:① 誦讀一二自然段,思考:南國之秋與北國之秋各有什么特點,先寫南國之秋用意何在?② 品讀最后兩段,運用比喻把南國之秋與北國之秋進行對比有什么好處?解決之后,再進入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主要是讓學生帶著感情進行品讀,然后,結合前面的四個問題,明確劃分成四組各組一個問題,進行討論探究。
三則說五幅畫面的時候面面俱到,本來是想詳說三個畫面的,后來時間一緊,都是詳?shù)臎]有深入,略的講的有點羅嗦。評課老師也說出了這一點。我想今后上課我想嘗試新的方法,把第一個畫面講透講深,然后分四組讓學生分別討論余下的畫面。真正能掌握鑒賞散文的.方法。
再則高潮和收尾部分較為倉促,給人虎頭蛇尾之嫌,沒有受到精心設計的功效。發(fā)現(xiàn)還是自己太過理想化,“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對學生的真實水平的關注才是關鍵。教學是把雙刃劍,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有效的整合文本資源和學生資源,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尊重學生的獨特閱讀體驗,再據此設計教學,否則,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出現(xiàn)“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跑堂課現(xiàn)象,無法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與開放的思維方式。
總之,我嘗試按散文文體規(guī)律“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學思想去組織教學,在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這一點上有待于進一步思考和探索,F(xiàn)在靜下心來反觀發(fā)現(xiàn),我的設計不符合職高學生的接受心理,沒有探究透徹,有人為拔高之嫌。
教育也是一個開放的、發(fā)展的體系,教學的模式決非是一個個條條框框的預設,倘若教師背著框框進課堂,無論是教師自己還是學生個體,手腳都會被束縛,就不可能生成活的課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 7
《聽聽,秋的聲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 12 課 課文 ,這是一首現(xiàn)代詩, 是一篇 略讀課文。作者抓住秋天里特有的大自然的聲響,用精練優(yōu)美、富有韻味的語言,巧妙的贊美了秋天,會使每個讀者體會到秋天的獨特風情。
在本課的教學中,重點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感情朗讀詩歌,從而想象秋天的美好景象,感受作者喜愛秋天的感情。同時,讓學生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進行簡單的習作練習。
這首詩歌讀起來瑯瑯上口,每個小節(jié)也很有規(guī)律,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便可發(fā)現(xiàn)并掌握詩歌的特點,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運用語言文字的興趣,我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想象秋天還有哪些特有的聲音,并用詩歌的形式來表現(xiàn),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互相借鑒交流,并把小組內的發(fā)言加以組合,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完成之后,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發(fā)言,通過小組代表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們體驗到了展示自我后被同學、老師肯定的喜悅,同時也感受到了合作學習帶來的快樂!
在這次教學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合作精神、重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讓所有學生體驗了做詩人的感覺。同時,能夠以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目的,基本體現(xiàn)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緯度。
當然,這節(jié)課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小組合作中,個別學生還沒有完全融入進去,合作意識不夠,另外,學生想象力豐富,但語言貧乏、口語表達能力也跟不上,導致了 “ 我口難表我思,我手難寫我想 ” ,這些都是我以后的語文教學中應該重視的問題,也是日后語文教學努力探索并積極改進的方向。秋思教學反思秋天到了教學反思拼音教學反思
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 8
本文是一首詩歌,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盡力將全新的教學理念融匯貫通,落實于課堂之中:
。ㄒ唬⿲W生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無論是學習生字詞還是品讀課文,我都采用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的熱情。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之中。教師是引導者,是組織者,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學生自評、互評,教師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整個學習的過程都充滿著發(fā)現(xiàn)的快樂與自信。
。ǘ⿲⒍喾N學科融合,走出小課堂,跨入大自然
在本課的教學之前與之中,我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去發(fā)現(xiàn)秋天,拿出畫筆描繪秋天,去歌唱秋天,這樣,將語文和自然、美術、音樂、手工制作、生物、甚至物理等各學科揉合在一起,整合成全新的語文大課堂,變單純的語言文學的學習為綜合性學習。
。ㄈ┬〗M學習,合作探究,在共同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團隊精神
在本課教學中,我多次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在大家踴躍的探討之后勝利地解決了問題,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鼓勵了大家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更能培養(yǎng)大家的團隊合作精神。
(四)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
作業(yè)不僅是字詞句的`訓練,更是語文素養(yǎng)的一種保障,因此,作業(yè)一定要設計,本文的作業(yè)我讓學生再次走進田野、走進大自然,尋找秋天,仿照本文的形式寫詩寫文,感受秋天之美;再搜集一下古人寫秋的詩文,比較古今寫秋的不同,感悟到不同時代的語言文字所表現(xiàn)的自然之美。
讓我們在和學生的共同學習中,共同進步,將學語文的快樂進行到底。
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 9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立足于秋天的主題特征的觀察和感知,了解秋季特征與人們生活環(huán)境的密切聯(lián)系。我們從秋天的樹葉,秋天的水果,秋天的種子、蔬菜,秋天的果實等幾方面入手,探索大自然的奧妙。
在初步認識到秋天來臨后,我們帶領孩子共同享受了旅游的`樂趣。見到了各種各樣的蔬菜,農作物,孩子們很興奮,迫不及待地這邊看看,那邊摸摸,離開時,每個孩子手里都收集了很多樹葉;貓@后,小朋友們把收集來的落葉拿出來張貼,制作,有美麗的金魚,可愛的小女孩,調皮的小猴子等等,雖然作品稚嫩,但卻表達了自己對秋天美的感受。
在進行“我知道的秋天”這一活動時,孩子們都運用了豐富的畫面,形象的語言記錄下了在秋游那一天的所見所為,在這節(jié)活動中,幼兒通過自身的感受,活動進行的很順利,寬松、和諧、自由。將幼兒感受到的秋天的特征,秋天的美反映在繪畫作品中,合理運用色彩反映秋天的美。
在“蔬菜自助餐”這節(jié)活動中,我們請家長配合帶一些水果,從家里帶來了各自準備的菜肴。我們請帶的小朋友對它們作介紹,再加上孩子們自己收集的資料,知道了秋天的水果和農作物的名稱和特征,初步了解水果和糧食作物的營養(yǎng)價值,能夠做到多吃水果和糧食。
主題活動結束,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們在主題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主動與熱情,在今后的教育中,我們還是要堅持做一個有心人,細心,耐心地引導孩子,同時多多爭取家長的支持,相信長此以往,我們的孩子一定會發(fā)展地更好。
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 10
一、利用信息技術,提高信息素養(yǎng)。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們學會正確使用一些多媒體工具,如:照相機、錄象機等,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秋天的信息。還學會了網上信息的搜索、整理,大大擴充了學生的知識量。
二、自主創(chuàng)作,快樂無限。在活動中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性,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體會創(chuàng)造的樂趣。教師始終能做到尊重學生的選擇,欣賞生的創(chuàng)作與表現(xiàn)。
三、展示評價,富有新意。在教師指導下制作成的“走進秋天”網站,讓學生有了一個很好的作品發(fā)布平臺,有了一個自由展示的機會,并使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得到了提高。展示交流過程中,兒童既能尊重他人的勞動,欣賞同伴的成果,又能把自己的成功經驗介紹給同伴,愿意與他人分享,并在交流分享中提升自己交往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創(chuàng)造不斷。在活動結束后,教師提出“如何留住秋天?”這一問題,延伸了這一活動。不僅讓更多的人來瀏覽“走進秋天”網站,使大家的成果有向更多的人展示的機會,還可以擴大建設這一網站的隊伍,帶動其他人來這里“留住秋天”。有了這一平臺,可以激勵學生不斷地創(chuàng)作,不斷地收集秋天的信息,不斷地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收獲的喜悅。
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 11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使學生在玩中學的理念。讓學生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得到了鍛煉。實現(xiàn)了本課預期的教學目標,F(xiàn)就課堂教學情況反思如下:
一、讓“興趣”導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平時每節(jié)課開始時,很多學生的注意力沒法一下子集中,老師即使大發(fā)雷霆也無濟于事。于是我就想借助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通過采集黃樹葉,來吸引學生,引導他們觀察樹葉和夏天的樹葉相比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生通過對樹葉的觸摸及觀察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也是學生進入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狀態(tài)。
二、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課上我運用多種游戲的`形式,讓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得到了快樂,尤其是在百寶箱的游戲中,我把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都融入其中,使學生對所學新知識又得到了鞏固,而且以游戲的形式出現(xiàn)學生覺得特別神秘,對百寶箱里面的東西也充滿了好奇。
三、以說為主,加深對新知識的掌握
在講解生字的時候,我主要使學生多說,說生字的拼音、說生字的結構、說生字的部首、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生字的筆順、說生字的筆畫及組詞說句子等等。通過學生說的過程使學生加深了對新知識的掌握。
四、還需改進之處
但本課還存在很多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在導入的時候采集不同植物的樹葉進行觀察;體現(xiàn)秋天還有什么變化的時候,把其變化做成課件的形式可以讓生直接的觀察,感受秋天的變化,還可以提高學生說的能力,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xù)努力彌補這些不足。使我的每一節(jié)課都充滿趣味,充滿笑語,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會學知識,學會知識,真正體現(xiàn)課堂的有效性。
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 12
《金色的秋天》一課,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動手能力,利用秋天的特點,美化、豐富自己的生活,發(fā)展表現(xiàn)美的技能。
上課前,讓學生利用十一長假時間收集各種秋天的落葉、果實,到大自然中去體驗秋天。上課時同學們積極踴躍的講述自己找到的秋天,同學們充分體驗到了秋天帶來的愉悅,學生在介紹秋天的果實時,我先給大家做了示范,力求讓學生從形狀、顏色、味道等方面來仔細觀察,學生能照樣子說出來,還有的'能用上比喻句:鴨梨好像一個葫蘆、香蕉好像彎彎的月亮。還有的同學知道土豆、地瓜、蘿卜、花生是長在地下,為了體現(xiàn)師生互動我也找到了一些秋天的果實,向大家介紹,我找到了稻穗、豆秧這可是住在城里的孩子很少能見到的,當我問大家這是什么時,還真有知道稻穗就是我們吃的大米,于是我告訴大家大米是我們五常的特產享譽全國,這是我們五常人的驕傲。
接下來的活動,讓學生通過用鼻子聞,用手摸一摸,再來品嘗果實的味道來感受秋天豐收的喜悅,同時進行思想教育,果實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一定要愛惜;顒舆M行到這,學生抑止不住對秋天的喜愛,想用各種方式留住秋天,他們的辦法很多,有的想用照片記錄秋天,用動聽的詩歌來贊美秋天,用靈巧的雙手留住秋天,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讓我覺得很開心,學生用樹葉、種子、果實制作粘貼畫,在制作過程中,盡管老師再三提醒,但學生的合作精神還不夠也不太注意衛(wèi)生。
整個活動既鍛煉動手能力,又發(fā)展了創(chuàng)造思維,激發(fā)了他們對秋天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 13
本課圍繞留住秋天這一主題安排了三個相關的學習內容。利用不同外形的樹葉拼貼形象。在樹葉組合今天形象的基礎上進行拓印。憑借記憶畫畫說秋天的景物或秋游的情景。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用心觀察,從整體到局部來感受秋天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表現(xiàn)欲望。學生用落葉表達對秋天的情感,用彩筆來表現(xiàn)秋天的美,留下心中美麗的秋天。在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欣賞感受,發(fā)現(xiàn)秋天的'美,產生對秋天的留戀,我組織學生到校園進行觀察了解秋葉的形狀和顏色。去觀察秋天的美麗,并有一封集一些好看的落葉。然后讓學生觀察討論的學生。這些優(yōu)秀的作品,是利用樹葉的哪些特征呢?然后請同學們相互交流,發(fā)散思維。教師示范制作方法,提醒學生先不要著急粘貼?梢韵冗M行拼擺,多嘗試幾種有趣的形象。最后確定一種最好看最有創(chuàng)意的形象,再進行原貼。今天十要琢磨葉子的顏色,葉脈紋理方向。葉柄以及正反面的最佳效果,填完后就允許學生適當?shù)倪M行添畫,使作品更完善。
學生作品完成后,我們進行了集中的展示,老師和學生共同進行評價。整體來看,學生的作品比較有創(chuàng)意,適合兒童的心理特點,但是也有個別同學的樹葉,不夠平整,在以后的教學當中?梢哉埻瑢W先收集干凈的樹葉,然后把樹葉夾在書本里,使之平整,在粘貼的時候。膠水兒不要放太多,這樣的話。樹葉就不會開裂或者是褪色。
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 14
本課首先采用提問的形式導入新課。然后讓同學們用語言來描繪秋天的景色,還有他們對秋天的感受及一切與秋相關的主題詞。下面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教學過程科學化
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抓住初一學生好勝、好玩的心理特點,以“金秋擂臺賽”為載體,“說一說”、“唱一唱”、“奏一奏”、“聽一聽”、“跳一跳”五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湊而不散亂,整個教學過程科學合理,比賽貫穿課堂始終,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激情,引起了師生共鳴,形成了一種強大的凝聚力。
二、教學內容多元化
在“說一說”“唱一唱”兩環(huán)節(jié)中,通過“說”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了學生的詞匯積累,體現(xiàn)了學科整合這一理念,通過“唱”對歌曲進行了藝術處理,使學生學會用柔美抒情的聲音來演唱《西風的話》,在“說、唱”中創(chuàng)設了一種濃郁的“秋”的氛圍,讓學生真正置身于情境交融的場面,為后面的欣賞教學作了鋪墊。
三、教學形式多樣化
本課教學中,我打破了傳統(tǒng)音樂課堂中強調的“齊”字,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性和趣味性的'音樂課堂,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奏一奏”“聽一聽”“跳一跳”三環(huán)節(jié)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充分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不管他們的演奏水平、表演水平如何,都對他們的參與給予鼓勵,使他們在演奏中感受音樂,在聆聽中體驗音樂,在舞蹈中表現(xiàn)音樂,從而達到“技趣相融”的目的。
四、師生關系平等化
在課堂上,我主動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齊演奏,一起舞蹈,大家好象把我當成好朋友,關系融洽,課堂教學氛圍和諧,教學效果明顯。
總之,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非常樂意創(chuàng)設讓學生欣賞音樂的機會,提供更多更廣泛的音源,加強學生對音樂的實踐體驗,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鑒賞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意識。讓更多的學生喜愛音樂,學會善于發(fā)現(xiàn)音樂的美,享受音樂的美,我相信一個喜愛音樂的孩子,長大了會更加熱愛生活,因為他們更能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感受到美的存在,享受美的歡愉。
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 15
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本詩語言流暢,優(yōu)美,采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富有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情感。描寫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抒發(fā)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鑒于這,我在教學中采用把感情朗讀詩歌、體會詩歌優(yōu)美意境以及品味詩歌的優(yōu)美 詩句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由于都是農村孩子,對于農村的秋天學生都很熟悉,因此,課堂上,我讓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暢所欲言,把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然后把學生的視線轉向課文。從為什么說秋天的太陽更紅更嬌,秋天的'空氣更甜更好入手,合作探究,采用小組學習的方式來學習課文,充分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然后,整理在全班展示。讓學生通過討論明白:秋天到來,紅紅的蘋果、紫紅的葡萄、舉著紅纓的玉米、紅著臉兒的高粱.........這些能不讓太陽更紅更嬌嗎?桂花、菊花盛開,空氣中到處彌漫著醉人的花香,能不讓空氣更甜更好嗎?其次,設計拓展延伸,描繪自己心中的秋天,金秋是美麗迷人的,讓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贊美自己心中的秋天吧!
1、彩筆繪秋天,畫出心中的秋天。
2、深情頌秋天,讀出心中的秋天。
3、妙筆描秋景,寫出心中的秋天。
課堂上整堂課抓住了重點,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但還有不足之處。1、時間調控欠當,先緊后松。2、沒有充分利用好文中畫面,展開想象。3、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背誦。
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 16
《秋天》是一篇閱讀課文。當代詩人何其芳在詩中描繪了一個生動的畫面,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鄉(xiāng)村風景圖。詩的意境優(yōu)美,語言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學習此文既可得到文學藝術的滋養(yǎng),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更能激發(fā)學生熱愛美好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本課 注重朗讀,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樣化的朗讀可以體會課文的優(yōu)美意境,培養(yǎng)美的情趣,形成良好的語感。同時,借助多朗讀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配樂讓學生感受詩的意境。還可以設計新穎的活動讓學生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品味詩歌語言,體會意境,理解感情。重視朗讀訓練:分清朗讀的'層次,講究朗讀的形式。在朗讀中進行四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成:啟導美——感受美——品味美——創(chuàng)造美。
在教學中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供學生參與。 重視了詩歌學法的指導,有利于學生形成詩歌閱讀能力。 在層次分明的詩歌朗讀要求與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配樂很好進入情境。 改編詩歌是個創(chuàng)新,很容易讓學生興奮,但第三節(jié)處理時不太妥當。 最后放手讓學生創(chuàng)作,還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都很吸引人。 雅四思貝爾斯指出:“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不能觸及學生心靈與情感的教育就不是深刻的教育!蔽蚁耄覀兊奈谋鹃喿x也是這樣,不觸及學生思維的閱讀,不觸及學生情感的閱讀,不深入文本的閱讀,就不是深刻的閱讀。
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 17
這幾天實在好忙,每天除了忙著上課,下班還要忙著備學校的推優(yōu)課。今天終于上完了《尋找秋天》這一課,真是如釋重負!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于放下了。
上課之前,我認真地把每一句話都記在腦子里,把每個環(huán)節(jié)要干什么都在腦子中過了一遍又一遍!總是擔心自己的課講不完,把每個環(huán)節(jié)所用時間都算好了。
課按照計劃順利上,自己覺得上的很順利。所有的環(huán)節(jié)都是一步一步來的,學生的表現(xiàn)也很好,能把我要講的表現(xiàn)出來。我用一封信的形式開頭,引出課文標題,同時以一封信的形式結尾,前后呼應,而且還能引出要講的生字,使講課的內容連貫起來。自己的朗讀水平不高,這是我知道的,所以范讀是我的需要重點練習的。課下,我也是反復的練習,但還是有點放不開,效果不太好。今天上課,面對一群可愛孩子,我完全放松了,加上和學生默契配合,自己的范讀效果很好,學生模仿的也很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教學難點,通過精美的'圖片和老師的范讀,學生已經有了模仿的意識了,而且讀得越來越有進步。畢竟是剛剛開學一個多月,接觸課文還是第一次,所以讀書不可能像高年級一樣,繪聲繪色,但是同學們能面帶微笑,有高有低的朗讀課文已經很不容易了。以后每次讀課文,我都悉心指導,慢慢的就會有提高有進步了。
主任和同組的老師都去聽課了,也給我提了很多建議,感受最大的就是我的口語問題!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兒化音特別重,所以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以前教高年級,也沒有人提出過,這次講完課,有兩個老師提醒我要注意這個問題。這對我來講,確是是個警鐘!真的,我從來沒注意過。不管叫那個年級,這都是要改正的。尤其是教一年級,他們這是學習語言要規(guī)范的時候,我就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不能上課總是很重的兒化音,這對學生以不好,以后上課一定好注意!
自己在備課時可能總是注意設計好的環(huán)節(jié),沒有自己向自己提出質疑,總覺得自己的課設計的不錯了,沒有改的必要了,就開始一門心思的背環(huán)節(jié)背語言。今天別人評課,才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還有很多考慮不成熟不到位的環(huán)節(jié),比如過渡的語言,出示問題的時效性,是否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設計是自己教學理念的問題,沒有注意到以學生為主體,要從學生的需要去提出問題,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就是細節(jié)的處理,比如月亮在生活中的實際顏色和美術上繪畫的顏色是不一樣的,個別課件出示了容易影響學生的思維等等。這些被自己忽略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自己沒有再深入的鉆研教材,更細致的研究教案,什么事都不能忽視和輕心,否則就會在教學中出險問題。
一節(jié)課,一次收獲,每天反省自己,每天積累經驗,用心虛心的吸納別人的優(yōu)點,自己才能一點點進步!
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 18
真正精彩的課堂要呈現(xiàn)出精彩的學生。要學生學得精彩,就需要老師用心的去了解學生、尊重學生,他們喜歡學什么,他們需要學什么、他們能做什么、他們能掌握哪些、學什么對他們有用等等。只有很好的了解學生,因材施教,才能讓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體。
跟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激發(fā)他們的興趣開始進入教學,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對低年級的學生,興趣就是他們學習的強大動力。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就主動積極?鬃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里的“樂”是指興趣,從古到今就很重視興趣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抓住符合學生身心特征的“興趣點”,以學生喜愛的方式展開教學,激起學生參與互動的欲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創(chuàng)造引人入勝的的教學情境,是美術教學的必要條件,興趣是學生學習、發(fā)展的'巨大動力,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才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老師要充分發(fā)揮美術學科特有的魅力。以種種途經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使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程度相適應,激發(fā)學生學習樂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tài)度。激發(fā)興趣的方式多樣,如游戲、情景、嘗試作業(yè)、默畫等等。在《留住秋天》這一課中,我選擇的是默畫的方式導入,首先讓孩子們閉上眼睛去聆聽一首《秋日私語》的鋼琴曲,同時我送給了孩子們一首詩歌——小草黃了,樹葉黃了,我聽到風踩在樹葉上沙沙的響,金黃色的樹葉像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在空中飛來飛去,有一片小小的黃葉落飛到了我的肩頭上,悄悄的對我說,我來了。
“睜開眼睛,這首詩歌讓你想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誰能來描述一下?詩歌中的我來了,我指的是誰?”“我仿佛看到了一片片落葉像蝴蝶一樣在空中跳舞”“我看到秋天來了,秋天給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黃色的衣裳”。我想此時此刻,每一位孩子心中都有了一幅秋天的美麗畫面,很好的激發(fā)了他們對秋天的情感,這個情感貫穿了后面的認識理解秋天,最后孩子們迫不及待了,用繪畫的方式把這種情感釋放了出來,去留住秋天。這堂課默畫導入是關鍵,導入就像拋磚引玉,引好了就成功了一半。
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必須注重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這樣才能為你的教學增添更多魅力,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生活中點點滴滴,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的教材,設置不同的引入方法,化難為易,巧妙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 19
《北大荒的秋天》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全文共6個自然段,可以分為4段:秋天來了、景色真美、物產豐富、贊美之情。其中,第二部分是重點,通過對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和原野的描繪到秋收的喜悅,寫盡了北大荒的美麗富饒。根據課文及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利用課件,展現(xiàn)情境
兒童喜愛色彩鮮艷、生動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兒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調動兒童積極性的契機。首先,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圖,一下子帶學生走進了北大荒,感受到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絢麗、豐富,而流云不斷地流動、變化更讓人感到它的奇幻與神秘。接著,我又通過課件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圖片,看著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學生一個個都張大了嘴巴,甚至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
二、以畫促讀,喚起美感
課文第三自然段描寫小河的文字極其優(yōu)美,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見底,更美在小魚逆水而游的歡快。精讀時,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體會小河的清和靜,小魚的勃勃生機。然后引導學生將文字轉化為畫面,變抽象為形象,用畫來表現(xiàn)美,同時感受美。于是,我鼓勵他們拿起畫筆,邊讀邊畫小河、小魚、波紋學生再次朗讀時聲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豐富想象,說寫訓練
首先,我讓學生輕讀第四自然段,并注意聽到了什么。這時,學生紛紛回答,有的說聽到了大豆搖動著豆莢,發(fā)出了嘩啦啦的笑聲;還有的說聽到了挺拔的高粱揚起了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接著,我啟發(fā)學生想象:大豆為什么歡笑?高粱為什么唱歌呢?學生發(fā)揮想象,暢所欲言。并通過課前的觀察,說說:我們這邊秋天的田野有什么豐收的景象?你能不能也把它們當作人來說幾句呢?學生有的說:一陣風吹來,金黃的稻子笑彎了腰,像在給秋姑娘致謝。有的說:玉米挺著大肚子在歡笑,它在炫耀自己的寶寶呢!還有的`說:棉花在張嘴笑,它要唱一首秋天的歌。通過這樣的訓練,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了想象能力,又能進一步鞏固課文的內容。課后再讓學生拿著本子到野外觀察,記錄下他們所看到的秋天景色:綠中帶黃的草坪、路邊盛開的菊花、飄舞的樹葉、飄香的果園有了具體的感知,學生寫起來就感到有話可寫了。因此,讓學生結合課文多觀察大自然、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能調動起他們的寫作興趣。
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 20
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應該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本篇課文語言優(yōu)美、詞匯豐富、表達生動,是學習語言的好材料。如何引導學生學習語言呢?
一、注重詞語積累。
比如第二小節(jié)中描寫流云,作者運用了“銀灰”、“橘黃”、“血紅”、“絳紫”等表示色彩的詞,把流云流光溢彩的特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些表示色彩的`詞匯就該引導學生記憶積累。課后習題4就是指導我們進行這樣的工作。這樣的詞匯當然還有很多:雪白、漆黑、土黃、草綠、茄子紫……當學生記憶的倉庫中積累了豐富的詞匯,表達時才能靈活自如地選用。這篇課文中值得積累的詞匯還有很多,如“一碧如洗”、“清澈見底”、“遍地金黃”等成語,還有“嘩啦啦”、“樂呵呵”、“沉甸甸”等ABB格式的詞語。
二、學習語言表達。
如第三小節(jié)描寫小河,作者把小河比作“一條透明的藍綢子”,把水面比作“明鏡”,還運用了“清澈見底”、“靜靜地”等詞匯充分表達了小河之美。如果把這個段落改寫為“小河躺在大地的懷里。小魚游過來,水面漾起波紋!蔽恼戮褪チ艘淮蟀氲拿馈3醮我龑W生進行比較,雖然說得清楚的學生不多,但是絕大部分學生還是能夠有所感悟。經常進行這樣的學習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意識就會增強了。再如第四小節(jié)寫“原野熱鬧非凡”,是一種典型的“總——分”結構,先概括后具體。學習之后請學生以“教室(校園、市場、操場)熱鬧非凡”為題進行說話寫作練習,實現(xiàn)語言表達能力的遷移。
語言積累、表達的基礎是理解。對于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句當然要引導學生理解,最起碼理解大概的意思。如本課中寫“榛樹葉子紅得像一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對于學生而言理解就存在一些問題,這從學生的作業(yè)中就可以看出來了。所以就不得不進行一些講解與指導了。
【九年級語文《秋水》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2篇)06-22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0篇)11-21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通用6篇)11-18
初三語文期末教學反思(通用13篇)11-07
語文考試反思(精選15篇)06-08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2篇)09-23
《畫風》教學反思(精選12篇)10-30
《小數(shù)與單位換算》教學反思04-20
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反思(通用11篇)11-08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教學反思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