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活常識:你會熬中藥嗎?
去中醫(yī)店看診之后,大夫的處方,要通過好藥來實現(xiàn),
生活常識:你會熬中藥嗎?
?墒,拿到藥材后,你懂得怎樣熬煮嗎?熬藥之前要不要泡?要不要洗藥?蓋不蓋藥罐的蓋子?有時候,這些熬藥的細節(jié),決定了你吃這副藥是否有效。一、煎藥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過藥面,浸透后再煎煮,則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鐘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據(jù)藥材自身質(zhì)地的輕重和季節(jié)、溫度的差異分別對待。花、草、葉可浸20分鐘;根莖、種子、果實及礦石、甲殼類藥材宜浸泡30~60分鐘。總之以藥材浸透為準。
二、煎藥用具的選擇
煎煮容器與藥液質(zhì)量關系非常密切,歷史記載認為,“銀為上,磁者次之”,不主張用錫、鐵之類的鍋煎煮。因為有些藥物遇到錫、鐵等金屬后會發(fā)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會引起化學變化,產(chǎn)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張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鐵鍋、銅鍋,最好也不用鋁鍋及不銹鋼、搪瓷容器來煎藥,以確保中藥的療效。
三、煎藥用水的選擇
水是煎煮中藥湯劑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選用潔凈的冷水,如自來水、井水、蒸餾水等。用水量應視藥物的重量、體積、吸水能力、煎煮時間、火候及所需的藥量等因素來決定,一般以水漫過藥物半寸左右為宜。煎藥的用水量應一次加足,不要中間數(shù)次加水,更不能把藥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藥應棄掉。
四、煎藥的火候
煎煮中藥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為“武火”,慢火煎之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開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劑需用不同的煎煮時間。治療外感表證的發(fā)汗解表藥煎煮時間宜短,治療虛證的滋補藥煎煮時間宜長。
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據(jù)藥物的性質(zhì)。解表類藥物氣味芳香,含揮發(fā)油的有效成分居多。久煎能使之過度揮發(fā)而造成損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時間要短,頭煎藥煎沸15分鐘即可,二煎藥煎沸10分鐘即可。補益類藥物,因其滋膩質(zhì)重,需久煎方能出汁,一般用武火煎沸,后改為文火煎熬,頭煎藥煎沸后,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鐘,二煎藥煎沸后用文火煎熬30~40分鐘。煎煮時間長的藥物,在煎煮過程中需攪拌2~3次,以防底層藥物焦糊。
五、服法有講究
煎好的湯劑一般宜在飯前一小時服,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宜在飯后服,滋補藥宜空腹服,安神藥宜在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時服。一般一劑分2~3服,一日一劑,如遇特殊情況,可以一日連服兩劑,以增強療效。通常中藥湯劑應當溫服,而針對具體情況也可涼服。
六、服藥時的“忌口”
服藥期間凡屬生冷、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都應根據(jù)需要予以避免,
資料共享平臺
《生活常識:你會熬中藥嗎?》(http://www.ishadingyu.com)。此外,除地黃、何首烏忌蔥、蒜、蘿卜,薄荷忌蟹肉,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蔥等常規(guī)外,還應根據(jù)具體病情按醫(yī)囑執(zhí)行。七、煎中藥為什么要加鍋蓋
一些人在煎中藥時,為了操作方便,常不蓋鍋蓋。為此,中醫(yī)提醒患者,煎中藥時莫忘蓋鍋蓋。
經(jīng)研究,絕大多數(shù)植物類中藥,如木蘭科、蕓香科、菊科等植物都含揮發(fā)油。揮發(fā)油在醫(yī)學上具有驅(qū)風、抗菌、消炎、鎮(zhèn)痛等作用。但是,揮發(fā)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絕大部分揮發(fā)油的比重都比水輕,所以很容易隨水蒸汽一起蒸發(fā)出來,如果煎中藥不蓋鍋蓋,中藥內(nèi)的有效成分便易隨水蒸汽“跑”出去,降低藥物療效。
八、煎煮中藥并非越久越濃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都以為中藥煎煮越濃效果越好,煎煮時間越長,有效成分越多,其實不然。煎中藥是將中草藥中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當中藥與藥液中的有效成分濃度平衡后,這一過程就停止了,再連續(xù)不斷地煎,不僅不會使藥物內(nèi)的有效成分繼續(xù)溶解,反而令藥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斷蒸發(fā)而減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長時間的高溫中遭到破壞,導致藥效降低。
由此可見,中藥并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處方,煎開后的時間要求也不同,應遵醫(yī)囑。
九、中藥煎煮之前可別洗
中藥煎煮前不要清洗。這是因為:
1、水洗可使藥材的水溶性成分丟失:由于不少藥材中含有水溶性成分,經(jīng)水洗后,這部分有效成分將可能丟失,導致藥效降低。
2、水洗可使粉末類藥材丟失:中藥中又不少藥材是粉末類的,也有的在配藥時需研碎,如桃仁、龍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會造成這些藥物的流失。
3、水洗可致部分藥材輔料丟失:由于有的藥材在炮制過程中加入蜜、酒、膽汁等輔料,而這些輔料易溶于水中,若用水沖洗,可導致部分輔料丟失。如常用藥材中的膽南星、酒制大黃等。
因此,在煎煮中藥之前,不宜用水沖洗藥材,以免造成藥材成分的丟失,影響藥物的療效。
十、煎煳的中藥請丟棄
中藥所以要煎熬,目的在于要把藥物中有效成分煎熬出來,以利于治療疾病。煎藥的方法是否適當,對其療效有很大關系。煎熬時間短了,藥物的有效成分煎熬不出來,影響治病效果;煎熬時間過長,會使有效成分(例如揮發(fā)性成分)遭到破壞或丟失,并且還會把藥煎煳。中藥一旦煎煳,其性質(zhì)就會發(fā)生改變。例如,滋補性中藥煎煳后,其性味會由甘甜變成苦澀,不可能再起到滋補作用;活血化瘀藥物煎煳后,會變成具有止血作用的藥物。大部分中藥煎煳后,有效成分都會遭到破壞,甚至效果相反,該清熱的不能清熱,該滋補的不能滋補。因此,中藥煎煳后應丟棄。
【生活常識:你會熬中藥嗎?】相關文章:
生活常識:果蔬放入冰箱前需要清洗嗎?07-24
生活常識諺語07-13
生活常識生活小竅門09-13
居家生活小常識08-02
秋季生活小常識10-12
秋季生活小常識09-29
愛護牙齒的生活常識07-29
生活實用小常識08-11
佛說常識:佛教是“唯心”主義嗎?09-19
教招面試技巧關于你會快速備課嗎?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