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紀錄片《幼兒園》觀后感(精選12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紀錄片《幼兒園》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紀錄片《幼兒園》觀后感 1
通過觀看紀錄片《幼兒園》,里面的8個場景深深感染著我,分別如下:
1、孩子由最初上小班時的哭鬧不止,到升到中班后的訓練有素,可誰知兩個簡單畫面的剪切,里面包含了我們幼兒教師多少的辛勤汗水和無私付出。
2、有一個孩子,想把自己的小椅子放好,可是他努力了好多好多次卻都沒有成功,但是孩子絲毫沒有放棄,一次次的嘗試,讓我們每個人都肅然起敬,也深深感覺孩子是那么的無助,幫助每個生命,該是多么重要!
3、獨特的馬玉蘭,本應也是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可是被無情貼上標簽后的她,竟是顯得那么的不和諧,老師的一句引導有時或許真的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4、周五放學了,可是還有一個孤獨等待的孩子,遲遲沒有人來接,()那弱小的背影,那極度渴望的眼神,都讓我們心酸不已。孩子的父母啊,有時真的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真的會帶給孩子莫大的快樂或痛苦,好好想想自己的'行為吧!
5、對于不聽話的、不乖的孩子,老師簡單粗暴的要把他送到小班去,孰知孩子的心靈也是脆弱的,請用心呵護吧!
6、通過采訪孩子,孩子們對愛的曲解,對愛的冷漠,都讓我感到陣陣寒心。而對恨卻如此入骨,作為老師,我想多奉獻自己的愛吧,讓孩子慢慢從感受我們的愛開始,然后學會去愛別人,愛家人,愛祖國。
7、孩子拿著杯子喝水時,吃午飯或玩玩具時,都會互相交流,我感覺那就是一個小社會的縮影,多么值得贊嘆呀!
8、還有整篇貫穿其中的《茉莉花》的音樂,那么又香又白的茉莉花,卻要摘一朵送給別人家,送給別人家,也就是家長把孩子送到我們幼兒園,幼兒園這個家的舒適度與否、老師的關愛程度的多少,直接關系到孩子的幸福啊!
發(fā)掘每個孩子的聰明,發(fā)掘每個孩子的悟性吧,幫助他們,盡心呵護我們的茉莉花,讓每個祖國未來的花朵越來越芬芳,越來越充滿蓬勃生機吧!
紀錄片《幼兒園》觀后感 2
看完后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與懷念。是啊,這就是曾經(jīng)的我們。在那一個個幼小的兒童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童年那段美好的回憶。雖然少不了離別的淚水,在剛開始進入如此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的是多么無助,在掙扎中看著父母離去的背影,面對周圍和自己年齡相仿的陌生面孔,就只有停不住的哭泣聲相伴。
可是,這段時光是人生最美也是人生第一寄居的場所。它是一個給人開始脫離父母的鍛煉機會。
是的,在這里我們沒有父母可以依靠,沒有人會喂我們吃飯,沒有人幫我們穿衣服,穿鞋子。我們開始靠你自己去實踐它,或許剛開始并不是那么順利,可能我們會哭泣沒有人幫忙,可能我們會失去了耐心,可是慢慢的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幼兒園讓小小的心靈開始獨立。
幼兒園同時也是開啟我們啟蒙之路。我們同周圍的和自己一樣還是剛擦完淚水的同齡人齊口同唱兒童歌謠,同跳著幼嫩的舞步,學習看似簡單可在我們看來卻需要花費我們大把時間去磨練的阿拉伯數(shù)字,拿著畫筆開始我們?nèi)松囊粓錾适澜纭N覀冊谄渲惺斋@或多或少,卻是用金錢也買不到的.。
在這里,我們感受到與同齡人嬉戲的快樂。我們和恕不相識的同齡人成為了朋友,我們彼此描述著彼此的父母,我們彼此告知自己所知道的,我們同吃著一碗飯,可是那時候的我們卻彼此不知道這就是所謂的友情。直到畢業(yè)我們沒有像現(xiàn)在一樣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當我們真的意識到時,它已經(jīng)遠去了,再也無處可尋。那時的簡單是再也不可能重演的了。
當多年后,我們?nèi)ブ貙つ莻曾經(jīng)庇護過我們童年的幼兒園時,或許建筑依舊,可物是人非了。當我們再看到那一個個新的幼小面孔時,眼眶不禁濕了,在他們身上看到曾經(jīng)自己剛開始到這里的恐懼,可是又是那樣純潔、單純。踏入幼兒園,每到一個角落十幾年前的一幕幕又在眼前上映著,不知不覺得仿佛自己回到了過去,可是猛得又被拉回了現(xiàn)實。
人生是如此匆忙,就連回憶也不允許自己久留。所以,從這一刻起就抓住它吧,被再讓自己僅僅活在回憶中了。
紀錄片《幼兒園》觀后感 3
《幼兒園》是一部記錄片,反映的是幼兒在園里真實的情況,包括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科學得當。
記錄片中,有幼兒哭鬧——吃飯——午睡——戶外活動——洗澡——上課——晚休——離園等鏡頭,都有教師參與。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離園”和“洗澡”的鏡頭。
離園時,其實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爸爸媽媽第一個來接自己。影片中記錄了一個幼兒從開始放學到最后自己一直是一個人默默的等待著,手里拿著自己的小書包做在陽臺上可憐巴巴的望著自己的父母可能來的方向。然而,老師卻一直沒有出現(xiàn)在鏡頭之中。我認為,在放學后應該用一些非集體性質(zhì)的小游戲來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如:玩搭積木——插塑等,讓幼兒感覺不到等待自己的父母是那么的無聊,看到別的小朋友走了會那么失望和傷心。這樣玩自己的能很好的轉(zhuǎn)移幼兒的注意力,而且還能從中得到樂趣。
其次,是給幼兒洗澡的.鏡頭。一保育員坐在淋浴一旁的凳子上,幼兒在一邊排著隊等著自己被“虐待”.依我看,在著里我們可以放一些小玩具(防水),浴室環(huán)境也可以稍微裝飾一下,可以讓幼兒自己坐穩(wěn)了洗澡,在玩樂中洗,靜靜地一個或兩個小朋友一起相互幫助,洗完后讓老師檢查,看誰洗的最干凈,最符合老師的要求等。這樣不僅可以讓幼兒在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中洗澡,而且還可以得到樂趣等體驗。
我認為對于幼兒而言最重要的是教他們怎樣保護好自己。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身上負著的不僅只是教育兒童,還好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特點從實際出發(fā),把努力落到實處,讓每一個幼兒都學會自我保護,關愛他人。
清楚地記得,影片最后打出了這樣的一行字:“畢業(yè)第二周,袁老師產(chǎn)下一男孩,三
年之后,她的孩子也會上幼兒園……”仔細品味一下這段文字,不禁陷入沉思。這充分說明了,一名幼兒教師對幼兒的重要作用,以及對這一代一代的人的深遠影響。
時代在變,人在變,環(huán)境也要改變。我們教育下一代的方法也要不斷改變,不斷吸取新鮮血液。要結合社會的需要,幼兒自身的需要,把工作做到實處,不要只打個“花架子”!要有真學識,才能把下一代教育的更好!所以說,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責任是不容小視的,我們要加油!
紀錄片《幼兒園》觀后感 4
幼兒園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基本每個人都在那個地方度過了幾年光陰,都在那里歡笑,哭泣,成長,F(xiàn)今的幼兒園不斷有問題爆料在社會上,例如前不久曝光的三色幼兒園事件,讓人們對幼兒園的現(xiàn)狀不斷擔憂,上節(jié)課觀看了張以慶導演的紀錄片《幼兒園》,再對比如今讓人感概萬分。
張以慶在簡介中這樣寫道:“在中國在武漢在一所寄宿制幼兒園,我們紀錄了一個小班、一個中班和一個大班在14個月里的生活。幼兒園生活是流動的,孩子們成長是緩慢的,每天都發(fā)生一些小事卻也都是大事,因為兒時的一切對人的影響是久遠的。一個單位、一段日子、一堆成長中的生活碎片,總會承載點什么,那便是當我們彎下腰審視孩子的同時,我們也審視了自己和這個世界!边@是導演對自己作品的解釋。在我看來,這也是導演創(chuàng)作本片想極力表達的'一點:審視過去。
俗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不同的人看不同的事物所聯(lián)想的也不同,兒童眼里的兒童,是同學,是朋友,也可能是打鬧嬉戲的小冤家。中年眼里的兒童,是頑皮的小家伙,是可愛的小寶貝,也可能是自己生命的延續(xù)。老年眼里的兒童,是希望,是遙遠的回憶和下一世的未來。而青年眼里的兒童,是難以言說的過去和現(xiàn)在,是最尷尬的懷念和祭奠。影片是在哭聲中開始,在集體的沉默中結束,貫穿中間的有哭有笑、有打有鬧、有失望有委屈、有高興有興奮,有依戀也有不舍。這多像我們?nèi)松能壽E啊,歡樂有時,痛苦有時,最終歸于靜寂。給了觀眾更多的聯(lián)想空間。
這部紀錄片多條線索聯(lián)合,并采用了豐富的轉(zhuǎn)場方式,在我看來最大的特色在于導演采用了平拍的方式,在面對成人時采用了仰拍的方式,所以鏡頭的視角就是孩子所看到的世界,這讓本片的畫面感十分強烈,樸實平和,卻又不失樂趣。
紀錄片《幼兒園》觀后感 5
今天晚上和老公一起看張以慶導演的《幼兒園》記錄片,在看的時候我想了很多,幼兒園觀后感。
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在沒有生孩子之前看到那些孩子第一次離開媽媽那種歇斯底里的哭泣和獨自流淚的樣子,雖有心疼但心里總會想,老師這么愛你們,到幼兒園還有這么多小朋友和你們一起玩,有很多家里沒有的玩具和食物,為什么還要哭得那么傷心呢?還不太理解家長為什么送孩子來上學看到孩子哭泣時依依不舍的樣子,當時就在想,家長就不能狠點心說走就走開,或許孩子也不會這么長時間的傷心,老師也能輕松一點。
今天看到紀錄片里一個小男孩剛入園時那種歇斯底里的哭泣,那種不安的眼神,那份要媽媽的堅持,我的心里很酸,觀后感《幼兒園觀后感》。我就在想3年后我的寶寶入園時發(fā)生這種狀況我是否還能那么的坦然,是否還能那么輕松的離開?心里有個聲音告訴我,我不能,我舍不得。這時,我能從一個媽媽的角度去感受,感受孩子當時離開媽媽的.那份不安和焦慮,感受到媽媽離開孩子的那份不舍和不放心。
寶寶百天的時候我和老公把寶寶抱到我們幼兒園,再看到星星班的那群孩子現(xiàn)已升為月亮班,看到孩子見到我叫我小語老師的那種興奮,我的眼睛濕潤了。孩子是那么的純真,給予我感動!回想過去的一年里對他們的一些嚴厲,我的心里很是內(nèi)疚。我想我再回到教育崗位的時候,我將會多了更多的寬容與關懷,更多的耐心和愛心,更多的理解和信任。
寶寶的到來讓我成長,同時在成長的過程中我會面臨更多新的問題,這也是我的功課,需要我去學習和調(diào)整。不僅要調(diào)整我的時間,更要調(diào)整我的心態(tài)。不僅要學習怎樣做好一個媽媽,更不要忘記學習做好一個妻子,因為我先是成為一名妻子之后才成為一名媽媽的。
紀錄片《幼兒園》觀后感 6
這部紀錄片前后觀看了有四五遍了,然而每次都有不同的體驗與收獲。體會最大的就是,深刻認識到我們所學的理論知識的不足,離開了實踐的理論必將浮于空洞。
紀錄片一開始便呈現(xiàn)給我們,幼兒第一天入園的情景,哭聲一片,簡直有驚天動地之勢。在校內(nèi)上分享了這一視頻,很多朋友都說看到這些孩子哭的實在是太可憐了,心里真不是滋味。可能因為學了這個專業(yè),我反而沒這么深切的體驗,更多的將這看做是一個正,F(xiàn)象。一些幼兒有分離焦慮癥,哭鬧不適應是一個必經(jīng)的過程。
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些幼兒,是真的當成正,F(xiàn)象置之不理么?我想不然。畢竟聲嘶力竭地哭,對幼兒的健康不見得是什么好事,我們還是要采取一些措施幫助幼兒。首先我覺得紀錄片中教師對幼兒采取的欺騙策略是不正確的,騙他們不哭就打電話給媽媽,或叫媽媽來接他們,這只能起一時作用,等幼兒發(fā)現(xiàn)媽媽沒有來會哭得更厲害。我們要做的應是努力引導幼兒適應新的環(huán)境,而不是跟幼兒一起逃避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轉(zhuǎn)移幼兒的注意力來分散他們的焦慮情緒,比如幼兒喜歡小動物,讓他去飼養(yǎng)角喂喂小動物,讓幼兒玩玩喜歡的游戲,以逐漸轉(zhuǎn)移其注意力。之所以哭鬧焦慮,歸根結底還是幼兒缺乏安全感的表現(xiàn),幼兒園可以辦親子班,讓家長陪同幼兒來園一段時間幫助幼兒適應新環(huán)境,還可以允許幼兒帶其心愛的玩具來園。我們隊這樣的幼兒一定要有愛心和耐心,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加以恐嚇威脅,適當?shù)臅r候抱抱幼兒,親撫他們也能使他們平靜下來。
幼兒多方面尚未發(fā)展全面,就更多的需要我們的幫助。紀錄片中第一頓飯,小女孩將飯菜潑了一身,怯怯地叫著老師"潑了"。此刻的老師應當立即去幫助幼兒處理一下,提供適當?shù)膸椭⒐膭钏龑W會自己用餐。
夕陽下,昏黃的教室中,一個小男孩在一排凳子前反復嘗試,怎么也不能將自己的椅子倒扣上面。他翻來覆去地嘗試著,這時老師在后面提示"反過來,掉個面",小男孩聽到聲音后急切扭頭并立刻將椅子轉(zhuǎn)了個面,然而仍舊沒有成功。畫面定格在小男孩無止境的嘗試中。任何一個人看到這個情景都會心酸,可以想象這個孩子心里是多么渴望得到幫助。對于一個理解能力尚處于象征性段的幼兒,言語的指導是遠遠不夠的,為什么我們不能親身示范一下呢?
紀錄片中還有很多,另外從紀錄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小中大班幼兒的差別,小班幼兒主要與老師的溝通較多,同伴之間的交往還是很少的。到了中班,同伴交往增多,伴隨而來的沖突和攻擊性行為也在增多。紀錄片中有一個中班的小男孩即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連續(xù)打傷幾個同伴后,老師威脅將其送回小班。這種做法實際是很不理智的,老師應當做的是引導幼兒化解沖突,而不是帶領其他幼兒去孤立打人的幼兒。更不能隨意給幼兒貼標簽,說他就是個壞孩子,幼兒有攻擊性行為必然是有其原因的,老師應了解原因幫助幼兒去克服。期待的作用是強大的,只要我們相信每個幼兒都是好的,他們都能很好的發(fā)展。
幼兒園教育雖然重要,但是家庭教育同樣重要,否則就會造成"5+2=0"的現(xiàn)象,即幼兒園5天加上家里的2天等于零。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很多時候父母才是影響幼兒最大的人。紀錄片中關于"愛"的`一個調(diào)查不禁讓人心寒。"你有沒有想對誰說我愛你呀?""沒有""媽媽對你說過愛你么""沒有""你為什么不好意思說""我覺得那個惡心"…誠然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于含蓄內(nèi)斂,但是何以我們的孩子如此冷漠?又是什么價值觀讓我們的孩子覺得愛是個惡心的東西?還有個小男孩說:"我爸爸媽媽都很忙,我媽媽忙著去醫(yī)院做美容,我爸爸忙著接人家吃飯…",也許我們會覺得很可笑,但是孩子不會這樣想,他們內(nèi)心可能充滿了失落與孤獨。對于他們而言,父母的愛是無可替代的。片中還有一個等媽媽來接的小男孩,前瞻后顧的神情,噙滿淚水的眼睛,等待的焦急與失落。對于他而言,看著同伴一個個被父母接走,心里該是多么彷徨。有時候,我們的父母也該深刻的反思,不要一味斥責幼兒園的失職,想一想作為父母自己做的夠不夠。
培養(yǎng)一個幼兒需要一個社會的力量。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家庭或者社會,都應給我們的孩子以愛和尊重,套用一句常說的話,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未來的我作為一名幼師,我相信我不會忘記自己今日所看所感,不會忘記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知識,一定努力為孩子,做到最好。
紀錄片《幼兒園》觀后感 7
《幼兒園》這部紀錄片的的確確從內(nèi)心深處給予了我震撼,和其余紀錄片或者是影視作品不同的是,它的導演張以慶采用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兒童的視角,去記錄和反映生活。
在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眼中,兒童一定是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的,但是在張以慶的《幼兒園》里,我們看到了一群和我們想象中不同的一群孩子。他們是略帶兇殘的、他們有時是憂郁的、有時也是被固化了的。
筆者認為,片中更能引起觀眾反思的在于穿插的采訪部分。其中有一部分采訪是這樣的,和一個孩子談了交警和錢的問題,然后畫面接到孩子們游戲時,分錢的場景。繼續(xù)插入剛剛那個孩子的訪談,談了怎樣處理錢和領導關系的問題。這可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到的事情,按照我們大部分人的想象來看,孩子的內(nèi)心應該是純潔干凈的,孩子的回答理應是將罰款上交給領導,而這位被采訪的孩子的回答確實讓人詫異,他對處理錢和領導的問題上,成熟的超越了他的實際年齡,這不應該是孩子應有的表現(xiàn),所以我們更應該反省自己:是什么時候或許是我們的孩子,或許就是我們自己。
另外,片中的另一個孩子——馬玉蘭,也值得去仔細推敲。馬玉蘭確實是一個比較頑皮的孩子,她愛動好說話,盡管老師一遍又一遍的責備她,她卻依舊我行我素。你可以認為她應該管教,是不聽話的孩子,但是當她一次次被約束的時候,難道不是在抹殺孩童的天性嗎?筆者認為,孩子不應該被完全固化,而應該去引導他們的行為,在沒有做錯事情的情況下,盡可能的讓他們釋放和發(fā)掘自己的天性不是更利于個性的發(fā)展嗎?
談到釋放天性并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自由,片中還有一個角色更引人深思——愛打人的小孩。成人的世界是軟肉強食的,小孩子的世界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一個有暴力傾向的孩子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但是片中的這個孩子也因為總愛打人被送回了小班,就不會再有更多的辦法了,這是不是在折射我們的現(xiàn)實呢?對待壞人,我們只能躲得遠遠的,盡可能的遠離他們,但是我們對于他們的`暴力卻沒有更多的解決措施。
在片中穿插的采訪中,讓幼兒園的孩子談論一些似乎是大人才會關注和思考的問題,有關愛、有關政治等等。其中,有些回答是理性的,但也包括缺乏理性的、帶有偏見的狹隘觀點。而這些從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教育,學校的教育和家長的教育。從小的成長環(huán)境和教育背景深深地影響著一個孩子,他們兒時就形成的固定觀念和思維,很大程度上也可能決定著他們的未來。所以,紀錄片通過觀察幼兒園孩子的生活,揭示了整個社會的面貌,折射了每一個社會人的形象。也呼應了片頭語:或許是我們的孩子,或許就是我們自己。
除此之外,那個周末總是被最后接走的陳志鵬是否依舊翹首以盼,頑皮的馬玉蘭是否被管教的變得乖巧聽話,那個愛打人的孩子現(xiàn)在又是怎么樣了…… 幼兒園其實是一個微縮小社會,在這里同樣可以看到各色的人,各樣的事,也就是真實社會的一個縮影。
紀錄片《幼兒園》觀后感 8
我想每位觀眾看完這部紀錄片后都應該是感同身受的、都能產(chǎn)生共鳴,因為每個人都有過童年生活,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幸福時段,天真無邪、淳樸自然!队變簣@》這部紀錄片以紀實的形式,完美的展現(xiàn)了童年生活的本真。這種完美的展現(xiàn)與導演拍攝的手法、選取的角度、以及一些藝術手法的融合是分不開的。
該紀錄片從一行字幕“或許是我們的孩子,或許就是我們自己!鼻腥耄o人一種意味深長之感,接著出現(xiàn)的是老師領著一群孩子漸行漸遠的畫面,畫面也逐漸的模糊,緊隨其后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是“幼兒園”三個字,明確的指出,接下來將講述的是發(fā)生在幼兒園孩子們的故事。
整部片子記錄的都是幼兒園中孩子們生活的瑣碎,并沒有一條主線,也沒有上學應有的主旋律,如:上課、老師、家長、校園、能強烈孩子們生機與活力的節(jié)日等等。片子中選取的是一些特定的時段、特定的場合、特定的孩子、特定的表情,展示在觀眾面前的都是常態(tài)生活中讓人想不到的、非常態(tài)的東西,這樣的表現(xiàn)手法并不顯得僵硬,反而生動、感人。
通過字幕我們知道,該片選取了幾個特定的時段:小班(全托)入托第一天,第一頓飯,第一次午睡,第一堂課,小班中班的對比,進入大班,以及畢業(yè)了。各個時段中拍攝手法變化多樣,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相互交替。如:入托第一天首先全景寫出了整個場面的混亂,接著鏡頭切換,特寫一個坐在桌邊的小男孩抽噎著說“讓我回去吧”又用近景選取了穿紅衣服的'小女孩一只胳膊放在桌上,仰著脖子哭起來的場景,隨后又跳轉(zhuǎn)到心算班的優(yōu)等生熊經(jīng)武回答老師算術題的場景等。這是入園的第一天,通過不同的景別,不同的鏡頭將孩子們不同的表現(xiàn)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其他時段的拍攝也如此,看似沒有邏輯,但這正是孩子們真實生活的寫照。
該片除了不同鏡頭、景別的交叉運用外,還有一大特色就是外景虛化,觀眾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在似有戲劇意味但又無限真實的教室內(nèi)、寢室內(nèi)、澡堂里。外面熱鬧的操場、園外過往的人群、嘩啦啦下雨的場景以及年冬下雪的場景都被虛化。虛化的外景更映襯了孩子們表現(xiàn)的鮮活、真實與生命力,更顯園內(nèi)生活的真實。
始終貫穿整部片子的主旋律是《茉莉花》,溫馨、感人、似乎是一首生命的贊歌,在詠嘆天真無邪的童年!盾岳蚧ā沸山o人的感覺并不都是一個味道,開始時的音樂伴隨著孩子們的嬉戲打鬧是清新、歡快、愉悅的,看著他們園內(nèi)生活的經(jīng)歷、看著他們成長、成熟,《茉莉花》曲讓人產(chǎn)生凝重之感、讓人深思。每當有音樂想起、往往有特寫鏡頭、有畫面的定格、這些都成了觀眾頭腦中揮之不去的記憶。
《幼兒園》整部片子在角度的選取、畫面的展示、藝術手法的綜合運用上無疑都是很成功的。無論是走過了童年階段的我們、還是已有孩子的成年人看后都會有很大的感觸。片子的主題不僅僅展現(xiàn)著孩子本性、天真,似乎延伸得很遠。
紀錄片《幼兒園》觀后感 9
看完《幼兒園》這個紀錄片之后,我的感觸很大。紀錄片的開始就是孩子們上幼兒園的第一天與父母分離的場面。許多的孩子都不愿意離開父母,這就是一種分離焦慮的表現(xiàn)。孩子長時間與父母呆在一起,所以第一次長時間分離的時候,孩子就會表現(xiàn)的比較焦慮。紀錄片中的小孩子就是在與父母分離時不斷地哭鬧。
在幼兒園的第一頓飯,有一個小女孩的飯潑了,但是她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很冷靜地看著自己滿身的飯菜,很久之后才反應過來向老師求助。由于長時間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所以小孩子們都不懂得如何照顧自己。第一天在幼兒園睡午覺的時候,還有的男孩哭鬧著“我要回家”,甚至吃晚飯的.時候還依然叫喊著“我要回家”。但是難熬的第一天過去之后,小朋友們就開始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與小伙伴的相處變得融洽,即使小男生們之間會有一些矛盾甚至是打架行為,但是還是很快就可以再次玩在一起。
小朋友們在幼兒園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視頻中就有一個小男孩在午睡起床后自己穿衣服,還有一個小男孩坐在椅子上不停地擦拭著自己的鞋子。他們不但學會了如何自理,還學會了相互照顧。同時他們也學會了要關注時事,在說到“9.11”事件時,那個小男生還表現(xiàn)出憐憫之心,對受難的人們表示同情。
還有就是孩子們單純的心靈是那么的可敬。有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那就是當記者問一個小朋友“快樂、錢和,選擇哪一樣給自己做禮物”的時候,小男生毫不猶豫就選擇了快樂,他說“錢是買不到快樂的”,看來還是小孩子比較單純,沒有被凡塵污染。
還有就是在看中國足球隊比賽的時候,孩子們各抒己見,有的小朋友就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國情懷,而有一個小朋友則說出自己的觀點。“童言無忌”,那個小朋友并不看好中國隊,確實中國足球隊并不優(yōu)秀,小孩子并沒有盲目的支持中國隊,而是根據(jù)自己看到的時間情況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是我們?nèi)鄙俚。有一個小女生在對日本這個我們曾經(jīng)的宿敵做出評價時也是很客觀的,她能夠正確的認識中日之間的矛盾,知道哪些日本人是不好的,哪些日本人是好的,并沒有像某些極端的人那樣將日本人一視同仁,都將他們看做中國的敵人。
小孩子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無知,即使他們的年紀還小,但是他們還是有著對這個世界的自己的看法。
紀錄片《幼兒園》觀后感 10
伴隨著舒緩的音樂,《幼兒園》的片頭出現(xiàn)這樣一句話:或許是我們的孩子,或許正是我們自己。為整部紀錄片奠定了情感基調(diào)。隨后的時間里,就講述了這群孩子從剛入園吵鬧著要回家,到慢慢習慣了幼兒園的生活,最后畢業(yè)離開幼兒園的成長過程。鏡頭里每一個孩子都有著那樣鮮活的面孔,那樣清澈見底尚未被塵世污濁的眼睛,每一個動作都是最真實的反應,每一句話都在表達最純真的內(nèi)心。這樣的他們怎么能不讓人心靈感到震撼?
《幼兒園》這部紀錄片從內(nèi)容上來看的確讓人感動,而作為一部獲獎的影片,它的拍攝手段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地方。
這部片子里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xiàn)過解說詞,僅僅憑借幾段音樂去過度連接大量散亂的畫面,最大程度上減少了拍攝者對觀眾感情的干擾和誤導,讓觀眾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去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
首先紀錄片里的配樂讓我尤為印象深刻。一首《茉莉花》在全片中國共產(chǎn)黨出現(xiàn)了五次。這首歌的旋律柔美并富于變化,被運用在孩子們不同的階段,配合著畫面引發(fā)人們心底的無盡無奈何感傷。這樣的安排不僅增加了電影細膩悠長的.抒情意味,而且也使得電影主題得到更加完美的表現(xiàn)。除了配樂外,《幼兒園》也巧妙的運用了同期聲。通過采訪和現(xiàn)場拍攝交叉剪輯,我們可以看見孩子前后的巨大變化。比如片子的開始是小班入托第一天孩子們哭喊吵鬧的聲音。此時插入幼兒園心算班優(yōu)等生的心算回答,接著聲音又換回小班,一個孩子大聲哭泣,另一個被拖進幼兒園辦大門時吵嚷著的聲音。
當然,每部影片最重要的支架就是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畫面。這些畫面都是從眾多鏡頭中精心刪選出來的,每一個鏡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队變簣@》中以室內(nèi)鏡頭為主,主要以一些中、近景和特寫鏡頭,真實生動的再現(xiàn)了孩子們的生存狀態(tài)和情緒變化。相對而言,室外的鏡頭運用的較少,并且都做了虛焦處理,比如拍攝的孩子們在操場上做游戲,唱歌的場景,孩子的身影模糊成一片,只聽見他們做游戲時喊的口號和高興隨性的笑聲。這種朦朧的表現(xiàn)手法,正是導演某種主觀寓意的傳達。觀眾在觀看這些鏡頭時,就會調(diào)動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導演的用心。
紀錄片《幼兒園》以獨特的表現(xiàn)手段給我們別樣的體會,它充分調(diào)動鏡頭、畫面、音樂等手段為我們獻上了一部深刻的電影作品,讓我們不僅看到一個真實的無異于成人世界的幼兒園,而且更讓我們學習到了拍出一部優(yōu)秀紀錄片的各種技術手段。
紀錄片《幼兒園》觀后感 11
張以慶導演的紀錄片《幼兒園》講述了一所全托幼兒園里孩子的生活故事。影片很客觀,沒有加入過多的個人情感,我看到了孩子們的可愛童真,卻也感受到了淡淡的憂傷。
在這部片子里,我看到了很多幼兒園的縮影。孩子總是在老師的要求下做這做那,孩子們本應該是不同的,但是孩子們慢慢的形成了標準產(chǎn)品,一旦不符合老師的標準,就被認定為“不合格”,需要“整風”,需要“反省”。而小班卻是以《請你跟我這樣做》開始了第一節(jié)課。
幼兒園里孩子多,老師少。老師很難關注到每個孩子,所以我們看到不管是洗澡、吃飯還是穿衣,甚至是擺放小凳子,孩子們?nèi)笔Я嗽S多成人的關愛,在這些生活細節(jié)中孩子內(nèi)心的恐懼、憤怒、渴望又有誰能真正的體會到呢。也許成人早已忘記了自己當年的感受吧!集體洗澡時的場景,讓人看著那樣的揪心,滿頭滿臉的肥皂液,讓孩子崩潰到“我要跑,我要跑”。我想洗澡本是件快樂的事情,然而這樣的洗澡在孩子心里產(chǎn)生的恐懼將伴隨著他們一生的體驗。當片中響起《茉莉花》的背景音樂時候,讓我增添了更多的揪心與難過。
大班的一個孩子,在被問起“你的爸爸媽媽都在忙些什么時”孩子回答:“我媽媽忙著做美容,我爸爸忙著和別人吃飯”。父母把所有事情都會排在孩子的陪伴之前。當孩子們望眼欲穿的盼來了周五可以見到爸爸媽媽的美好時刻時,第一位進入教室的媽媽沒能讓我看到想孩子的那份激動,沒能看到那份久別的親吻和擁抱。而孩子此時的那份高興、激動、委屈、難過都融入到了剎那間崩潰的眼淚里。
影片中我看到了孩子們眼中的世界,孩子們在這個時候已經(jīng)開始認識世界了,但是又并不完全懂這個世界,在他們眼里,欺負我們的人就是壞人,在他們眼里,警察是抓人的,把壞孩子帶走,在他們的眼里交警的罰款變成了收錢,自己收的錢要給領導,因為領導不能沒有錢,最重要的.,在他們眼里沒有什么比快樂更重要,因為快樂是他們的世界里最重要的東西,但是在這個快樂的世界里,我依然慢慢的感到淡淡的無奈與哀傷。
大班的孩子在戶外活動前的聊天“不是天天有戶外活動的,飯要吃,就是會回來的晚些。戶外活動就是去外面緊玩緊玩,戶外活動太好玩了,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泵總孩子在這個時候都笑得特別開心,對他們來說,不是總能有那么多自由時間玩耍的,自由玩耍變成了奢侈的事情,這些時間對他們來說變的少而珍貴。張以慶導演以模糊的鏡頭給了觀眾很多的思考。
9·11事件孩子們覺得那些大樓里的人們太痛苦了,正如自己一樣“逃也逃不脫”。沒有了快樂而又不能自由尋找快樂的時候,留下的只有無奈和接受。
在看足球世界杯比賽的時候,孩子們?yōu)橹袊牸佑,但是有的孩子并不怎么喜歡中國隊,因為他們實在太差。而老師這個時候強加自己的情感給孩子,要孩子給中國隊加油,不能在中國隊輸球的時候瘋玩。在影片中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教育縮影。孩子們要愛國,但他們不一定非要愛一個不會踢球的中國隊。老師們集體教育,過多的統(tǒng)一化標準,讓孩子們越來越早的失去了童真,失去自己的個性。
一個小朋友被問為什么能張這么高時說:“我是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老師的幫助下長高的!甭牭竭@個答案我的心很沉重。什么時候起,我們的孩子就會講如此公式化的語言?原來他在幼兒園里就已經(jīng)被教育要講這樣的話了。為了迎合成人,他們早已忽略了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
影片以大班畢業(yè),袁老師生孩子為結束。最后的字幕里寫著“三年后,他的孩子也將上幼兒園”,而最開始的字幕是“也許是我們的孩子,也許就是我們自己!彪y道,我們的教育真的只能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嗎?
《幼兒園》這部紀錄片看似拍攝的是一群幼兒園里的孩子們,但其實這也是一個社會縮影,透過鏡頭我們可以看到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們一起嬉戲、打鬧、也可以看到他們的無奈與孤獨。半夜睡覺卻被老師拖起來上廁所,在班上孩子們都被家長接走了,只有自己還在等媽媽時的焦慮。一個孩子被另外一個情緒失控的孩子打到鼻腔流血,沒有人關注那個打人小朋友背后的原因和感受,老師說“我把他送到小班去了,我不要他了,沒有人喜歡打人的小朋友”。這樣的語言讓孩子怎能不再一次的奮起反抗,維護自己僅有的一點自尊呢!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被選擇了塞進了一個圈子,迫于現(xiàn)實收起了自己的于眾不同。使同處一個圈子的個體趨于規(guī)則化。例如片子開頭幾分鐘的“第一頓飯”,有個小男孩說“吃完回家”,在幼兒園的第一個午覺依舊在哭,因為他還沒有適應這個新環(huán)境,但是最后還是屈服了,因為他無力改變他回不了家的現(xiàn)實。又比如馬玉蘭這個幼兒園的“害人精”,她和其他的小孩子不一樣,不愛遵守幼兒園的規(guī)則,她經(jīng)常在上課時發(fā)出聲音,在課桌上亂寫亂畫,在大家坐著唱歌時卻一個人站著,甚至還想把腳抬起來放在課桌上。
片子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個孩子獨處的場景,教師外面陽光明媚,但是在那綠色油墻的教室里面卻有一種冰冷的孤獨。很多孩子都是以一種個人的方式存在著,盡管很多時候他們常常會給人一種群體活動的錯覺。在孩子們午睡醒來時有像小胖子一樣一件一件穿好衣服的,有做在床上滿面愁容隱隱哭泣的,也有陳志鵬穿衣服一次次嘗試反復脫掉最后還是耐心的穿好了衣服的,我們能依靠的只有我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小男孩放小椅子的場景,在老師提醒“換方向,調(diào)個面”后,他依舊不能放好椅子,接下來的時間他都是在于這個椅子做斗爭,但老師也只是口頭提醒一下,并沒有幫助這個孩子落實與實際行動。最后畫面定格在了他回頭想要尋找?guī)椭?/p>
當然,除卻這些讓人看了有些傷感的畫面,也還是有屬于孩子們的天真無邪“一葉知秋”場景里面,一片葉子也能玩的很開心。
片中各故事過渡之間經(jīng)常插入對某個小朋友的訪談,這些小朋友有的多才多藝,兩位數(shù)的心算能快速得出結果,會說“英語話”,知道日語里“爺爺”和“叔叔”是“一個詞組里面的”,會流利快速說出“八啦百啦標啦兵啦奔啦北啦坡……”有的心里面有很秘密,被問道你喜歡哪個女孩子啊這樣的問題靦腆而笑,被問及是不是那個白白的那個?他臉紅紅地說“你知道怎么還問我呀?”孩子們在被問及關于“我愛你”的問題時表現(xiàn)一致曖昧,大多數(shù)孩子并不懂得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他說“我愛你就是我想把你抱著”,“不好說”。問道“為什么不好說”的時候,孩子扭扭捏捏笑了,說道“這個惡心”。這一句話讓人不寒而栗。如果一個孩子從未得到過成人給他無條件的愛,更沒有感受到愛,我想他們又怎能回答出什么是愛呢?
《幼兒園》這部記錄片,國際評委認為這是一部“寓言式”的作品,既完美地展現(xiàn)了童年生活本身,又非常清晰的展示了兒童世界是成人世界價值觀的折射,讓全世界每一位觀眾都能產(chǎn)生共鳴,那些都是曾經(jīng)的我們,將來還會是我們的孩子,孩子的孩子。
紀錄片《幼兒園》觀后感 12
那些是我們的過去,是我們孩子的未來。
看到張以慶的《幼兒園》,每件事情都不是連貫的,它并不以某一個小孩或者某幾個小孩為主角。如果非要說的話,這部紀錄片的主角是有許多個,但是總的來說,都是一個形象,那就是幼兒園的小孩子。它的故事情節(jié)如此支離破碎,然而卻讓觀眾的印象很是深刻,因為它表現(xiàn)的就是在幼兒園中發(fā)生的事情,是上過幼兒園的人都會有過的經(jīng)歷。那一個個長鏡頭的組合以及關于孩子們鏡頭的特寫,還有鏡頭的運動來表現(xiàn)了孩子們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讓我不禁想起了幼兒園那些支離破碎的記憶。這部紀錄片的主題我最終還沒能確定下來,是表現(xiàn)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是表現(xiàn)社會對孩子的影響嗎?也許只是幼兒園這個小社會?還是全都有?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它一定表現(xiàn)了幼兒園那些小孩子的本性。
雖然這部作品的主題不大明確,但是它的敘事結構還是頗為清晰的。這部作品的敘事角度,是以一般紀錄片常用的純客觀敘事的角度,講述幼兒園的故事。但由于這部紀錄片并不以某一個人為主角,而是以多件沒有清晰的'時間線和因果關系的事情穿插而成的,因此可以定為它是以綴合式團塊結構的敘事模式來講述故事,根據(jù)小孩子的衣服,我們也可以判斷其敘事的時間是以夏秋冬春夏的方式來走的。在我看片子的過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細節(jié)應該就是那些背景的音樂,在這部紀錄片中,除了現(xiàn)場收的聲音樂聲還有幼兒園念的歌曲,只有那首《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和口琴的音樂讓我印象最深。第一次出現(xiàn)的《茉莉花》背景音樂是在他們第一次午睡,在馬上要睡著和睡熟的時候出現(xiàn)。我忽然想起了以前在學校住宿的時候,睡醒了老師會播的音樂?谇俚囊魳泛汀盾岳蚧ā范疾皇呛軞g快的,而是充滿一種淡淡的哀傷。那是我曾想快快長大的日子,想快點變成大人,快點成年,快點老去的時候。而當我真正到了那個時候,我開始還念過去,那種大家都在一起玩,一起睡覺,不開心就哭,哭完就好了的童年。
看《幼兒園》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了那些小孩子竟然是如此的現(xiàn)實而又天真。他們知道要恨日本人,罵美國人,知道有愛,知道中國足球,評論起來也像個大人一樣能說出一套一套的話。但他們也會很直率的不開心就打,你打我我打你的,卻也會歧視,孤立別人。最終,我也想起來一些自己在幼兒園的片段,其實我們在幼兒園的時候就顯示出了自己的價值傾向,只不過那時候更坦率。
這部紀錄片中,有很多很多關于孩子們的特寫鏡頭,孩子明明白白的表現(xiàn)出了有攝像機這種東西在拍著他們,他們會不自覺地去看它。而在那些單獨插入的對孩子的訪談中,那些孩子都是那么的成熟。讓我無話可說。
話說在我看這部紀錄片的每一分鐘,我都有記錄下他們所做的所有事情。因此我也記下了很多紀錄片所用長鏡頭拍攝下來的東西,如第一次上幼兒園的孩子的哭鬧,吃飯、午睡時的孩子。讓我印象比較深的長鏡頭有兩個:一個是一個孩子在把椅子放好,卻一直失敗的場景,他把椅子翻了一次,卻依舊放不好,也意識不到問題在哪里。這讓我著急萬分,后來卻又釋然,鉆牛角尖卻不放棄的孩子,也是很可愛的。一個是通常都是最后一個被接走的孩子陳志鵬,這個長鏡頭是以一種平拍的方式去拍的,他老是在回頭看攝像機,或許是看活動室的另外一個門,那一種躊躇,那一種期待過后的失望,讓我想起了在求學生涯中,同是幾乎老在最后被接走的自己的心情,總是在怕,怕家人不再接自己了,但其實心里知道不會被拋下,卻還會恐慌的難以言喻的心情。
那些不會再來的過去,那些泛黃的記憶,伴隨著音樂慢慢地遠去吧。
“或許是我們的孩子,或許就是我們自己……”片頭的話似乎在引導我們對這部片子反思些什么。
在我的定性思維里,幼兒園的孩子都是天真爛漫的模樣。他們因為一點小事就可以開心很久,一只蟲子可以圍著看一下午;他們的煩惱也很簡單,系不上鞋帶、穿不好襯衫,簡直整個天空都灰暗了。小男孩被欺負后情緒低落,小女孩趕緊把自己碗里的肉夾給他,哄他開心。問“愛是什么?”,小朋友回答:“就是我抱著你!蔽乙詾檫@些就是幼兒園孩子的全部了。然而看完這部片子,我恍然發(fā)現(xiàn),原來幼兒園里已經(jīng)可以看見眾生相……
記錄片的好處是沒有設計和偏見,一切都那么真實,于是我們看到本以為是后天形成的如今的種種行為念頭其實在幼兒園時就已經(jīng)突顯了,照樣是有欺凌、瞞騙、暴力、虛榮。片中有這樣的毋寧說搞笑的鏡頭:一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坐在一張桌子上,對面的小朋友說“我不要你坐我對面,看著煩人!”說著還表情狠狠而詭異地征求別的小朋友意見:“看著都煩,是吧?”其夸張的表演能力讓人嘆為觀止。
在這部片子里,我們看到的更多不是孩子們身上與生俱來的東西,而是在成長過程中耳濡目染的大人們和社會上的各種“德性”。為什么我們的孩子能唱出“i love you”,卻覺得“我愛你”是惡心的話、說不出口?為什么孩子會去憎恨沒見過、甚至不確信是怎么回事的“日本鬼子”和美國人?幼兒園的孩子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是非觀,他們會有這樣的一些思維無疑是被成年人灌輸進去的。
該片背景環(huán)境是武漢一所全托住宿制幼兒園,幼兒園老師們即便是在夜間也難以安心睡覺,惦記著喚醒孩子們起床小解、給孩子們蓋好被踢開的被子,老師們的辛勤工作看在眼里,對于在這一點我是給予認可的。但依然無法抹滅的一個事實是:教師們的一些言行和教育方式存在著較大的問題。片中有一段老師不停點名批評一個名叫馬玉蘭的小朋友,甚至說出“馬玉蘭你又在害人”,才三四歲的孩子卻被冠以害人的罪名,而無法為自己辯解;有小男孩無緣無故打人,欺負別人,老師脫口而出“打人的都是神經(jīng)病”;最不能接受的是,因為孩子年齡小,幼兒園就給小朋友們男女混。课艺J為,孩子們的言行都是受家長老師的耳濡目染,幼兒園教師理應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樣,每一句說出口的話都應該慎重考慮;孩子的性別意識也從小就要樹立清楚,“男孩子不可以欺負女孩子”、“女孩子要學會保護自己”這些也都應該從娃娃時代就要抓起,給予正確的引導,切不可大意。
其實說到底,我們以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多少有些不公平?傊詈螅疫是希望孩子們眼里的世界可以少受一些成年人社會氣息的沾染,而更多一些童真、歡樂和美好。
【紀錄片《幼兒園》觀后感】相關文章:
紀錄片《幼兒園》觀后感04-25
紀錄片《幼兒園》觀后感800字06-09
經(jīng)典紀錄片大全03-13
紀錄片觀后感12-02
鏡子的紀錄片觀后感11-12
紀錄片海洋觀后感11-08
紀錄片故宮觀后感12-13
紀錄片《中國》觀后感05-23
紀錄片鏡子的觀后感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