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亚洲二区亚洲三区,国产成人高清在线,久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看,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牛牛,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狠狠夜色午夜久久综合热91,日韩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論語學習心得

時間:2023-11-01 09:00:29 文圣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論語學習心得(通用19篇)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學習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學習心得(通用19篇)

  論語學習心得 1

  《論語》是孔弟及后人記述孔言行的語錄體著作,它記述了孔的社會政治思想、哲學思想、倫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其核心思想是“仁”!墩撜Z》中的《學而》篇就向人們講述了關于教育方法和學習方法,特別論述了怎樣做人的為人之道。孔夫子的那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依然歷歷在目。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是危險的!墩撜Z》中這句格言值得我們好好體會和牢記。我們在平時學習中,不但要努力學習,更要掌握學習的方法,這樣才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通過學習《論語》后,使用明白了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物質文明高度發(fā)展的今天,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繼承和發(fā)揚!墩撜Z》就是文化經典之一,學而思,思而學,必定有益。本書分了7個部分來解讀論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

  其中我感覺很多道理是在社會生活中比較實用的。《論語》強調人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如果做一件事情能夠使天、地、人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那么這個事情一定可以成功。然而“盡人事而知天命”啊,如果個人已經盡力了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那就是人算不如天算的結果,凡事還是要懂得知足常樂吧。

  有人說過了三十歲就要給自己一種減法生活。這話說得很容易,做起來其實很難。拿我來說吧,我總覺得少一件衣服一個包一雙鞋,經常為了要買什么樣式的而苦惱。這些也不算什么大件的東西,但是說明我的心靈不夠平靜很空洞,所謂心靈之道即心中有什么就看到什么,我想人還是需要精神的更加豐富,而遠離物質的紛雜才是所謂的"減法生活”吧。不管是怎么生活,人最終還是想追求快樂的。書中講過一個寓言故事說:三個工匠在造一所宮殿。有人問第一工匠:“你再做什么?”他說:“我在砌磚”同問第二個工匠,他回答“你沒看到嗎?我在干苦力!倍谌齻工匠卻愉悅的說:“我正在造一個宮殿!”誠然,第三個工匠是最快樂的。第一個人很現(xiàn)實,目光也很短淺;第二個人是我們常說的那種“祥林嫂”,在他心中不會有快樂;而第三個人心中充滿理想和希望,他看到的不是眼前的難處,而是憧憬著成功后的喜悅。我想這樣的人,不管成功與否,至少他的人生充滿了陽光和快樂,我想要這樣的人生。

  再說為人處事交朋友這部分,這部分給我的提示和警醒最多。小的時候小朋友之間鬧別扭我的父母總是責備我;長大了到社會上交往,他們總是讓我覺得我是欠別人的,如果有矛盾,那么錯肯定在我。(當然,我不是責怪我的父母。我在孩子小時候教育他也是遵循這個原則的。按照黑格爾“正、反、和”的`哲學理論,人生是要有這樣一個過程才好。這是后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這個哲學論斷。)這樣下來,剛踏入社會的時候我就覺得十分苦惱,我很謙虛很低調了,但是反而有一些喜歡欺生的人會把矛盾引發(fā)到我的頭上來。經過幾年的滾打,我樹立了自己的處事原則,也就是論語中所說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而不是人們常說的“以德報怨”,“投桃報李”。咋聽起來孔子這么告訴他的弟子,感覺有些出乎意料。其實孔子是告訴我們處世要把握分寸,他提倡一種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嚴。當然也決不贊成以怨報怨。而是用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態(tài)度坦然地面對一切。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華,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了解的這一點,我覺得為人處事仿佛輕松愉悅了很多。有了正確的處世態(tài)度,如果你又是個正直的人,那么我想會交到益友的。因為真正的好朋友不會只聽得進去贊揚褒獎的話,更應該聽的是批評和反面的意見,因為坦誠實在的意見是人生進步的動力。

  人生之道,對于我還是件任重道遠的事情。畢竟我剛剛踏入而立之年,經歷的事情還很少,我希望能到達書中所說的“海到盡頭天做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境界。他講的不是征服,而是山川對自我的提升。我站在山頂,高山提升了我的高度。這就是六經注我的境界,是三十歲這個年紀所應該具備的心靈自信的能力。我還在努力,希望好的學習能導致我的行為改變。

  《論語》如波濤洶涌的大海,博大精深。從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是做人,只有學會了做人,才能去做事。做人,有一件事情最重要:就是永不不間斷地學習。

  關于學習的重要性。子曰:“好仁不好學,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學,其弊也蕩;好信不好學,其弊也賊;好直不好學,其弊也絞;好勇不好學,其弊也亂;好剛不好學,其弊也狂”?鬃诱f:“愛好仁德的人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愚昧易欺;愛好智慧的人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放蕩;愛好誠信的人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傷害自己和親人;愛好直爽的人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說話尖刻;愛好勇敢的人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亂;愛好剛強的人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論語能幫我們解決許多困擾已久的問題,那短短的一句又一句話,也許只要讀透其中一句都能改變我們的生活。

  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做人要不斷學習,不感到厭煩;教育學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學而不厭”。作為教師尤其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是學生的示范,我們希望學生做一個終生學習的人,首先教師要做一個終生學習的人。“身教重于言傳”,“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應該是學生很好的榜樣。

  教師要做到“誨人不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敖處熃逃⒆右托摹,我們經常這樣說。但事實上,我們許多老師并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老師會在課堂上生氣發(fā)火,這是我們還沒有學會耐心的佐證。

  教師在課堂上失去理智,感情沖動,除了傷害了孩子的感情以外,別無他用;教師的喋喋不休,除了讓孩子耳根的繭子更厚以外,沒有其他功能。這些都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想要的是什么呢?我想無非是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好好成長,如此而已。有沒有更有效的辦法呢?回答是肯定的。我們可不可以這樣嘗試一下?當孩子上課走神的時候,原諒他,提醒他,畢竟學習是孩子的事,他沒做好,希望得到的是老師的幫助;當課堂秩序亂的時候,不要對孩子大呼小叫,我們應該考慮是不是我們的課堂對孩子沒有吸引力呀?及時調整自己的課堂,把孩子們吸引過來;當孩子沒有完成作業(yè)的時候,原諒他,幫他找出沒有完成作業(yè)的原因,幫助他下次完成作業(yè),使孩子體驗及時完成作業(yè)

  現(xiàn)如今,許多人工作壓力大,精神負擔重,憂郁、牢騷多,工作生活樂趣少。像我們教師又何曾不是這樣呢?我?guī)缀跆焯炜吹嚼蠋煹钠v身影,天天聽到老師不滿的聲音。我一直困惑,為什么會這個樣子,我覺得,人與人之間有時還真有誤會和矛盾,心情同樣不佳。這些都影響了人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生活的樂趣。最近看了于丹的心得,感覺很好,有修身養(yǎng)心,去郁悶之效,使人心胸突然開闊。

  幸?鞓分皇且环N感覺,與貧富無關與內心相連!墩撜Z》告訴我們,為人不僅要拿的起放得下,還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得到幫助的人。我們常說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其實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內心充滿幸福感,F(xiàn)在的我們都有這等心胸嗎?人人有了,集體多和諧,校園多美妙!我得修煉!叭伺c人之間,事情與事情之間的比較,沒有單純的技巧高下之分,而只有境界優(yōu)劣之辨,那么這種境界的標準就取自于“大道合乎自然”。

  “誨人不倦”四個字簡簡單單,但蘊含的是教師的愛心,論語包含的東西,是精神上的追求,值得思考的,還太多。

  論語學習心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出自《論語·學而》“曾子”,孔子弟子,名參,字子輿。

  大意是:曾子說:“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檢討:為別人出謀獻計做到忠心不二了嗎?與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誠信了嗎?老師所傳授的東西經常溫習了嗎?”儒家十分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當代社會我們也應當時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覺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為別人做事是否盡心盡力;有沒有對家人或別人撒謊;有沒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學習任務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沒有做到給自己一定的懲罰。這樣,就能逐漸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不卑不屈的人格,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原句有幾點要注意,“忠”字代表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個“信”字,有兩種含義,一是誠信,二是信用,這也是我們現(xiàn)在為人處事立世之根本。

  朱熹這位大儒家學者加注:日醒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儒家是中國文化的起源,講究修身!洞髮W》八條目“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里面所講的就是以修身來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最高成就。儒家十分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塑造理想人格,這句話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

  背景:孔子所處的年代動亂不堪,弒父犯上作亂的現(xiàn)象已經甚為普遍,很多人已經不重視道德的修養(yǎng),傳統(tǒng)觀念出現(xiàn)危機,這是孔子不愿意見到的,他的弟子曾子就提出了反省內求的修養(yǎng)方法。

  人如果能做到日三省,則能成就大業(yè)。

  論語學習心得 3

  是我國古代偉大家孔.的弟.及再傳弟.對孔.及其弟.的言行的記錄,其核心思想是“仁”!墩撜Z》中的《學而》篇就向人們講述了關于教育方法和方法,特別論述了怎樣做人的 為人之道。

  在《論語》學而篇的學習中,我頗有感受!安换既酥患褐,患不知人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在生活中,假如每個人都能設身處地多為別人考慮,多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想問題、做事,我想許許多多的矛盾、糾紛甚至悲劇都不會產生。然而,當利益沖突一旦出現(xiàn)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為什么今天的我們想問題總是忽略了它呢?

  還記得剛買那陣兒,本來狹小的寢室一下.多出了五臺電腦,每個人都想把.機放在自己的最方便、最安全的地方。而每個人對電腦的使用時間和方式都各異,為此寢室里經常發(fā)生冷戰(zhàn),電腦布局模式不斷更改,弄得寢室沒有一絲“溫暖”,悶得人難受。后來我們冷靜了下來,試著為對方考慮,大家彼此道了歉,都做出了讓步,最后寢室形成了統(tǒng)一的作息時間,為了共同目的,我們終于和好如初,又是好姐妹。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是危險的!墩撜Z》中這句格言值得我們好好體會和牢記。學習型社會不但要求我們終生學習,更要掌握學習的'方法。在大學四年里,我們或許學習了較多的理論知識,但我們學習中的思考卻不夠,對社會的一些現(xiàn)實問題的探索更相當缺乏。我想我們大學生需要用更多的實踐來檢驗我們的知識。

  今年暑假,我隨著我院三下鄉(xiāng)隊伍到了開縣(全國的貧困縣之一)。盡管只有短短的七天時間,在那里的每一幕都牢牢留在我心里,讓我真正看見了貧困山區(qū)的經濟、教育現(xiàn)狀。有一個鄉(xiāng)教學設施極差,沒有書桌、椅.、圖書,教師缺編嚴重達200余人,有些學生上學每天要走四五個小時。有的村小每學期只能上一次計算機課,有些孩.每一次都會走上半天的山路,學習三節(jié)課后再走回去。他們中不少孩.因為貧困等原因而輟學。

  在返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山里的孩.小學畢業(yè)或是初中畢業(yè)后,他們就面臨著勞作或打工就業(yè)呢?當?shù)氐膶W校教育又能給他們提供些什么呢?而我們又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呢?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物質文明高度發(fā)展的今天,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繼承和發(fā)揚!墩撜Z》就是文化經典之一,學而思,思而學,必定有益。

  論語學習心得 4

  在現(xiàn)今社會中,由于孔孟、老莊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圣賢與經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做人乃至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的道德體驗。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這是《論語》的精華之一,它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個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是說朋友的重要,但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這從另一方面說明,人這一生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你的整個世界。有一種說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huán)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內心價值取向。那么什么樣的朋友對我們來說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標準是什么,會給我們的生活事業(yè)帶來什么樣的幫助;什么樣的朋友算是壞朋友,又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論語中,談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

  我感觸較深的首先是:友直就是說要為人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引導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其次是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寬容有的時候是一種美德,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和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恒久。有時候最讓我們內心受不了的是一個人在懺悔的時候沒有得到他人的怨氣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種包容,所以有一個這樣的好朋友,他會給我們內心增加一種自省的力量;寬容的朋友不會使我們墮落或者更多的放縱自己反而會讓我們從他人的內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寬容,是一種做人的情懷,是我們在失落時需要的關懷,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第三交什么樣的朋友,怎樣與朋友相處,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聽于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甚的態(tài)度。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選擇什么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樣的朋友,自己站在一個什么樣的人生坐標上,只有明確自己的修身養(yǎng)性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淡定,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孔子說:“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只有小人才會在人際糾紛中不斷地蜚短流長,只有小人總在琢磨說別人如何不利自己,而君子寧可在自己內心建立一個大道之約,那么這種大道就是他所說是“天命”。不見得要去做很多很多的技巧,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在這里說了“知命、知禮、知言”三個境界。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抱怨社會不公,抱怨處世艱難。于丹認為,與其怨天尤人,不如躬身自省,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做到把握分寸,謹言慎行,理行天下,修身養(yǎng)性,我們會少很多煩惱,自然就會懂得為人處世之道。

  《論語》中那些充滿了溫暖的、新鮮的'、樸素的小故事告訴我們,首先不是如何安天下,首先是如何修自身,也就是說,讓自己修煉好,是對社會、家、國負責的第一前提,而在這個修煉的過程中,不是苦行僧的心態(tài),而是一種樂觀、光明的態(tài)度。一切從修身養(yǎng)性開始,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去把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自己成為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有一顆讓自己快樂的心,讓自己成為一縷陽光,去照亮他人,溫暖他人,讓家人,朋友,乃至更廣闊的社會,從自己身上獲得一點欣慰,這不僅是《論語》里面的一種道德理想,它同樣適用于當今社會,同樣是我們人格的大歡樂所在。因為他人的歡樂,世界的歡樂與我們自己修身養(yǎng)性的智慧,可以融合為一。這大概就是《論語》給我們最大的借鑒和經驗所得。

  結合實際學習《論語》感到最大的收獲還在于凈化了心靈、調整了心態(tài),盡管我們在一些事情的境遇中可能會受到某些不公平的待遇,或是“事實”的顛倒,但仍會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只要你靜心去體會,過程比結果更能讓人感悟真諦。遇事不要過分計較,又要寬以待人,坦然淡定的處世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中的陽光和雨露,才能真正體會到人生諸多真誠的回報與快樂!

  論語學習心得 5

  《論語》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時期偉大作品。這本書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論!墩撜Z》是一顆燦爛的明珠,在過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們最熟讀恐怕就是《論語》。今年,暑假我有幸讀了這部書,去感受里面無窮的智慧。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在自省也!彼刮业男睦锞镁貌荒芷届o,它像一面警鐘一樣時時刻刻提醒著我見到比自己還有賢能的人,應該要虛心學習,以她為榜樣,不應該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見了沒有才德的.人,也應該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和他(她)一樣的缺點,以便及時調整自身的修養(yǎng)。

  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同樣的我們也要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反思當天的所作所為,就像《論語》里面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替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盡力?跟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信的地方?老師所傳授的課業(yè),有沒有不用心溫習?總而言之。我們每天都要做到這一點,這樣才能讓我們自己不斷進步。

  我還覺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就是說求學不僅是為了明白道理,更要去實踐以此為樂,如果我們把學習當成臆見無聊、枯燥的事情,那就很難將課業(yè)學好,所以嘗試著用快樂的心情去學習,這樣必定會學得更好。我們的許多同學也像我說的這樣,把學習當成一件無比痛苦的事情,如果他們讀了這句話一定會振聾發(fā)聵的。

  正如宋朝宰相趙普所說的:“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庇行牡耐瑢W何不妨去讀一讀《論語》,相信你會比我的收獲更多的。

  論語學習心得 6

  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變通,與時俱進,而內在心靈則完滿,富足,待自內心修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為人處事。

  在開篇的天地人之道里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人.相之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暫,孔老夫子從各個角度,各種層面不斷地教誨我們,怎樣使自己有限的生命變得更有質量,總體概括為: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生活態(tài)度積極,和親人朋友,同事和睦相處,愛崗敬業(yè),安于本職,獻于社會,多方面又十分精辟的道理,乃至讀完,行人處事的一切尺度,豁然于眼前:

  處世:以真報怨,以德報德,率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因為內心的坦蕩,自信,泰然而自內向外油然而生的從容,寬容.但這種寬容變有尺度,并非毫無原則的謙讓,寬恕,而是以真報怨,以德報德.其實面對自己過往的生活中所遇到的種種,當時有過許許多多的情緒,可是走過來回頭再看的時候覺得其實也沒什么,不管是幫助愛護自己的,還是曾經嘲弄甚至傷害過自己的,都不過是人生的一種經歷而已,處世為人,除了要感謝幫助愛護自己的人,同樣也要感謝那些嘲諷甚至傷害過自己的人,因為只有他們的嘲諷才更讓人感覺至深,才更人覺醒與自強。

  交友: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是對我們的'忠實勸告,并提醒我們廣交益友,不交損友,在與人相處的分寸把握上應君子之交淡如水.慢慢品味才深深的感悟什么才是淡如水,水的純凈與清徹。

  對待事業(yè):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是最有行動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并且君子的力量永遠是行動的力量,不是語言的力量。

  通篇讀完綜合發(fā)現(xiàn),書中頻頻出現(xiàn)的一些詞語定,坦蕩,溫暖,從容,樸素,和諧~~其實,這些就是本書所要告知我們的為人處世的真諦.夜以繼日里,我終于讀完了它,合上書的剎那,我深切感受到自己找到了一把打開心靈枷鎖的鑰匙.這些枷鎖是虛妄之想的枷鎖,庸人自擾的枷鎖,面對不順,不公,不義,不禮而只知一味或憤慨,或憂郁,或禮貌,或怒目相向,亦或消極避之的枷鎖。

  平時,總喜歡看一些純文類的書籍,目的也是想凈化自己的心靈,蕩滌內心的浮躁,處世,為人,行事,以及生活中的凡此種種,給自己的人生多一份空間與遐想的余地.但這種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轉移較之于自內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從容實則其遠差矣。

  論語學習心得 7

  戊戌年夏月的一個上午,我們浦江學堂知字級的九個班級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滿懷期待地踏上了去山東曲阜的祭孔之旅程。

  到達曲阜的第二天,我們坐著大巴陸續(xù)去了孔廟。到了孔廟后不久,儀式正式開始。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穿過大成門,嚴肅并且莊重地站在大成殿前方的左側。第一項:敬獻花籃;第二項:奠酒獻禮;第三項恭讀祭文……儀式進行到老師們行三鞠躬禮時,我非常羨慕老師們能夠在大成殿正前方行三鞠躬禮,能通過這種儀式表達對孔子的恭敬、敬仰之心。我也好想到大成殿正前方去行禮!隨著儀式的進行,沒想到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我們學子分組行禮。輪到我們知本班時,整班學員走到大成殿正前方,全體跟隨著老先生的口令向孔子行三拜禮。那時,我十分激動,甚至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只知道隨著那位老先生的口令行三拜禮:一拜的時候,我記起了孔子的弟子有3000,其中有72個弟子精通六藝;二拜的時候,我想起了孔子周游列國時困難的場景;三拜的時候,我想起了孔子的.偉大,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整個三拜禮,我都沉浸在行禮的過程中。接下來,進行榮配綬帶的環(huán)節(jié),當禮生幫我佩戴好綬帶時,我因為有這個機會而感到無比榮幸。時間飛逝,隨著最后的兩個環(huán)節(jié):經典誦讀和集體殿前先師行禮,祭孔活動就結束了。

  這次祭孔,我體驗到了古人是如何祭祀的,還懂得了許多知識和道理:“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不與祭,如不祭;慎終追遠;祭祀時要莊重、嚴肅”。

  論語學習心得 8

  上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我就聽說過《論語》這本書,但卻沒有真正地去看過。當時,在我的想象中:《論語》這本書和其他的書沒什么兩樣的,當我現(xiàn)在真正地讀完《論語》后,才覺得二、三年級時我那幼稚的想象是大錯特錯。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边@是我讀完《論語》后,感觸最深的一句話。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人。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照著做,借鑒他們的缺點注意改正,這是這句話的意思。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各行各業(yè)的.人,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去學習,還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個人有個人的優(yōu)點。只有向別人的優(yōu)點學習,來彌補自己的缺點,這樣,自己才會變得更加優(yōu)秀。

  其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边@句也是出自《論語》的話,和上一句意思大概相同。這一句話告訴我們:聰明而又好學習,不認為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羞恥。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個人是不可能完美的,肯定有許多方面不如別人,那么我們要不恥下問,將自己更加完美些。我記得偉人毛澤東曾經說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是啊,只有做到不恥下問,那么,我們不是離完美更加近些了嗎?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人的朋友是相當重要的。朋友是我們最好的環(huán)境,你從他的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說交什么樣的朋友,你也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于丹告訴我們,《論語》中對交友有非常明確的標準,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說人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什么叫益友呢?叫友直,友諒,友多聞。直是直率坦率,諒是寬容原諒,多聞是博學多才,這三種是好朋友。三種壞朋友呢?友便辟,就是性情特別暴躁的。遇事不能冷靜理性地幫你分析判斷。友善柔,就是特別優(yōu)柔寡斷的。在你需要選擇時,他的優(yōu)柔讓你失去機會。友便佞,就是心懷鬼胎的朋友。不走正道,阿諛諂媚之人。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自己在朋友心中的地位。從自身修養(yǎng)做起。不斷完善自己,才能交到好的朋友.

  于丹以為,人與人之間不是越親密越好,要保持合適的距離,不管是上下級,朋友間,父母和子女間,皆如此。凡事“過尤不及”。子曰:“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币馑际钦f:“對待君主勸諫過多,就會遭到侮辱;對待朋友規(guī)勸過分,就會被疏遠!边說,帶刺的豪豬就是多次在靠近和遠離之間試探出一個最佳距離,既可以彼此獲得溫暖,又可以不傷害對方。人,亦如此。

  論語學習心得 9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边@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單位吧。在這個集體里,就有體育課上的猛將、美術課的繪畫巧匠、書法好手。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shù)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yǎng)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孔子提倡仁愛,但他并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墩撜Z》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常言道:世界是個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稟性,正如有愛螃蟹,有人愛鱸魚,不過都是求真的一種心境。只要不越于原則,還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誠說話,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

  品味人生,修身養(yǎng)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做好這一次穿越。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tài)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tài),這樣才無愧與天地,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論語學習心得 10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傳統(tǒng)上認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的是“關于學習的問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說的是“關于交友的問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說的是“關于胸懷的問題”。

  “學而時習之”中的“學”與《莊子·天下》篇“百家之學”的“學”相同!皩W”有作動詞用的“學習”,有作名詞用的“學說”等,這里應為后者,指思想主張,對社會、人生的總體認識。“時”不應解作“時!被颉鞍磿r”,而應解作“時代”,也可引申為社會!傲暋辈粦鳌皽亓暋敝v,而應作實踐、采用講。下面的兩句與之相應,第二句中的“有朋”其實就是朋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這樣,《論語》首章孔子表達的就是這樣的思想:如果我的學說被時代(或社會)所行用,那不就太令人感到喜悅嗎?退一步說,如果時代沒采用,可有人能夠理解我的`追求,贊同我的學說,或者從遠方來與我一同討論問題,不也很快樂嗎?再退一步說,不但社會上沒人能采用,甚至沒有人能夠理解我的學說,我也能夠坦然面對,不慍不惱,正確對待,不也是一位有道德修養(yǎng)的君子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孔子的這句話受到許多人的贊賞。他如此博學,還能虛心向別人學習,精神十分可貴。但更為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還要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這段話,對于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yǎng)性、增長知識,對于提高我們邊檢人的業(yè)務水平和服務水平,都是有益的。在我看來,它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yǎng)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與不善,都可以為師。同時,這句話也體現(xiàn)了與人相處的一個重要原則。隨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為戒,自然就會多看他人的長處,與人為善,待人寬而責己嚴。這不僅是加強修養(yǎng)、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系和諧的重要條件。

  孔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出自《論語》為政的第15句,其中,“思”的意思為思考,思維;“罔”讀wǎng,意思為迷惑,昏而無得;“殆”讀dài,意思為沒有信心。這一句話的意思為:只學習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只憑空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說明了學習與思考是人們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兩個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維活動。只學習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學習也不行。只有將二者正確地結合起來,才算真正懂得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

  論語學習心得 11

  公冶長,姓公冶名長,齊國人,孔子的弟子。

  本篇主要還是以仁德為主,從各個方面去探討仁德的特征。其中有許多聞名的句子,如:“朽木不行雕也。糞土之墻不行杇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思而后行”等。這些在以前的教材中都消失過,對人們的影響還是很深遠的。

  第一個評論人物就是公冶長,雖然坐過牢,但是并不是他的罪過,所以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對于公冶長的了解,孔子是他的師父,我想他確定做了全面的了解和評價,所以才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看待一個人不是去在乎身份、地位、錢財,而是去看他是否具有最基本的仁德。

  其次個評論人物是南容,姓南宮名適,他也是孔子的`弟子。雖沒有詳細說明他究竟是哪方面突出,但還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他,無形中對他也做出了很高的仁德評價。

  第三個評價的人物是子賤,這個人真是個君子啊,假如魯國沒有君子,那他的優(yōu)秀品德又是從哪里學來的呢?言外之意說自己就是個君子,子賤是他一手調教出來的有仁德的弟子。

  對于孔子評價的方面,去衡量人的仁德,在這一章節(jié)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對于一些不良的品德,還是在看過這一章后能做以悔改,盼望人人都是個具有仁德之心的人,那么這個將會是多么的美妙!

  論語學習心得 12

  祭孔從七月四日就開始了,我們一起乘著動車開開心心地前往曲阜。晚上,還和鮑老師拍了張照作為留念呢!

  七月五日的太陽和我們差不多一起起床!那是因為我們要去孔廟了,導游說因為要讓我們趕在上班之前,所以要讓我們6點在車上會合后出發(fā)。

  里面最讓人激動人心的是祭孔大典,它在我們看完節(jié)目之后,幾個工作人員抬著一個像圣誕樹一樣的東西,把我們領上了臺,隆重的祭孔大典終于開始了!可是讓我們沒盧到的'是,我們在烈日下足足站了一個小時!最后一個項目:黃巾佩戴,這黃巾看別人戴起來很熱,因為那條黃巾很厚。但是輪到我們知本班上去領黃巾,輪到我的時候,一位身穿古代服裝的人,幫我戴上了黃巾,在那一剎那,非但沒熱,反而覺得脖子里涼快了一下!剛才還有很多人在說黃巾像什么呢!比如面條,熱騰騰的,可現(xiàn)在就安靜了,按廣播行了三拜禮。

  下午還去參加了拓片活動,可好玩啦!可以把自己拓好的宣紙帶回家呢!

  這次活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論語學習心得 13

  是浦學堂這個平臺讓我有機會跟著陳老師一起學習論語,感謝浦江學堂!我非常喜歡上陳老師的課,陳老師會用講故事的方法讓我們牢固的記住論語中的每一條。

  論語讓我學會了很多,孝、禮、仁等。孝是人的根本。孝是人世間一種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是人一生中最深刻的情感。論語中有一則: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這則論語就啟發(fā)我們孝的核心意蘊是敬,對父母沒有尊敬、關愛和養(yǎng)犬馬有什么區(qū)別呢?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父母無私的愛伴隨我們一生,他們不止讓我們吃飽穿暖,他們的.愛還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等到他們老了就需要我們尊敬、關愛和陪伴。

  在論語的學習中,我知道孔學的禮不是僅指一般的禮儀禮儀只是遵循禮的一種表達形式而已,有一則論語: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這則論語讓我明白了,禮就是原則,是社會和諧的原則。禮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遵循的道德規(guī)范和生活準則,這樣社會才會變的越來越美好,越來越和諧。

  論語學習心得 14

  不知不覺,我已經在浦江學堂學習一年了,這一年我主要的學習任務是《論語》。第一節(jié)課,我們跟著老師一遍遍的誦讀,我卻提不起精神來,心想:這古人好好的話干嘛要說成這樣,在我眼里,古人的經典文章真是深奧難懂。

  隨著陳老師的講解,我不知不覺地被里面的內容牢牢吸引了,這本書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枯燥難懂,論語中的經典話語加上一個個小故事,變得生動形象,從中可以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這句話是說:要了解一個人,要看他的言行動機,觀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的性情習慣?梢姡^察人也是一種學習。只有會觀察人交到對我們有幫助的好朋友。還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以及“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边@兩句話教導我們要勤思好學,在學習中尋找樂趣,結交朋友。君子“溫良恭儉讓”,有廣闊的胸懷和才能有真正的朋友。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著,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耙馑际牵嚎鬃诱f“做人孝順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歡冒犯長輩的人是少見的;不喜歡冒犯長輩,而喜歡作亂的人是沒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確定做人的'道理。孝順父母,尊重兄弟。我反復思考這句話并且反省自己平時的言行。我經常在飯后就拍拍屁股就走了,從來沒有考慮過父母要洗碗,要工作;父母讓我?guī)兔Υ驋呶乙膊辉敢,拖拖拉拉。我覺得我要改掉這些壞毛病,對老師,父母都要有一顆敬畏的心,這才是“仁”,“德”。

  讀完《論語》,我發(fā)現(xiàn)我有許多地方都沒有做到論語里講的,我一定要化為行動,以論語的內容為目標,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論語學習心得 15

  《認語.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這里的“天命”,不妨理解為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即所謂萬事皆有定數(shù),佛家有皆有因果也是此意!按笕恕笨梢越忉尀殚L輩、長官、長者或也可以理解為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生活中每一個人,都需要有一點“敬畏”的常識。這種敬畏,不是畏首畏尾,而是對自己、對世界的清醒認識,始終保持一種謙虛求實的態(tài)度。阿Q常說的.一句話是:“老子先前比你闊得多了!蹦鞘菬o根據(jù)的妄自尊大。比較起來,手里有權,口袋里有錢,或者有那么一技之長的人,更容易犯狂妄自大、忘乎所以的毛病。思想家王夫之說得很是透徹:“天有所不敢,故冬不雷而夏不雪;地有所不敢,故山不流而水不止;圣人有所不敢,故禹、湯不以天下與人,孔子述而不作。人皆有不敢之心,行于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中!边@里的“不敢”,便是“敬畏”。

  論語學習心得 16

  一個萬里無云的早晨,我還在賓館的大床上睡覺。忽然,我想起了什么,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蹦了起來。浦江學堂的知本班,也就是我所在的《論語》班,由于下學期要學《孟子》,所以在祭拜完至圣孔子后,還要到孟廟參觀。

  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速度,刷好牙,洗好臉,拉著媽媽向電梯奔去。六點三刻,我們知本班坐車前往孟廟。

  我們剛進孟廟的門,就見路邊立著大大小小的石碑。有一些石碑是皇帝立的,下面有赑屃馱著。它是龍王的九個兒子之一,長著龍頭、龜背、鷹爪和蛇尾。

  接著,我們又去看了孟廟里的.一棵大槐樹。它因為被閃電劈過,所以變成了一個“Y”字形。最特別的是它的樹干,它是空心的,就像一個天然望遠鏡,人們能從里面看見天空。據(jù)說古代,有一位詩人從里面看見了天空中的明月,便給其起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洞槐望月”。

  最后,我們去了供奉孟子像的地方。我和兩位同學一起對孟子誠心誠意地行了三拜禮,希望他能讓我們快快樂樂、萬事如意。

  一天的孟廟之旅就這樣結束了,雖然孔子和孟子已經不在了,但他們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論語學習心得 17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本意:氣質比理性強的人,有野性;而理性比氣質強的人則會慢條斯文。有理性,又有氣質的人,就可以成為君子。

  大而言之,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來理解,“質”是指人類樸素 的本質,“文”則指文化的累積。那么,“質勝文則野”就是指人沒有文化,就會像原始人一樣粗野、落后!拔膭儋|則史”就是指文化過于發(fā)達后人類失去了原來樸素的本質,顯得虛浮而沒有根基,所以要“文質彬彬”,文化的發(fā)展要與人類的本質相適應,相 協(xié)調。 小而言之,從個人修養(yǎng)的角度來理解,“質”是指質樸的'品質,“文”則是指文化的修養(yǎng)。那么,“質勝文則野”就是指一個人沒 有文化修養(yǎng)就會很粗俗;“文勝質則史”就是指一個人過于文雅就 會顯得像個酸秀才,書呆子,注重繁文得節(jié)而不切實際。所謂 “百無一用是書生”,就是典型的“文勝質則史”,忘了做人的根本。 所以要“文質彬彬”,既要有文化修養(yǎng),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 這樣,才能夠稱得上是真正的君子。廣而言之,“文質彬彬”還可以從寫作、藝術、審美的內容和 形式、內在美與外在美、質樸與文飾等各個方面來力。以理解和發(fā) 揮,從而使“文”與“質”成為一對內涵豐富而外延廣泛的范疇 得到深入研究。所有這些,當然不是我們在這里能夠討論得清楚 的。

  論語學習心得 1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士”什么意思?“士,事也!币簿褪钦f,一個人被推舉出來為大家做事,就是士。既然出來為大家做事,他在社會上就有了一定的地位,有了一個位置,故而《漢書.食貨志》說“學以居位曰士。”后來選士用科舉的辦法?凭褪且粋方面的才能,舉就是推舉。就是通過考試看誰有能力,有能力者為士。從鄉(xiāng)試開始,一級一級的考上去,鄉(xiāng)試考的好的叫中舉,就是你可以向上推舉的意思。在全國舉行的會試中,考的最好的叫貢生,貢生就是等著向皇帝進貢人才的意思;实鄣钤囈院,第一名就是“進士”。通俗的說,就是進級為士。這就是“學而優(yōu)則仕”這句話的來歷。既然被選上了,就有了升遷,就有了官職的大小,“是以為大夫卿士!焙髞戆殉鰜碜龉,叫做出仕。按今天的說法就是當公務員吧。

  做公務員首先是為老百姓辦事的。那么古人對于士有什么要求嗎?有。在這里曾子為出來作士的人提出了最起碼的要求。他說,出來為大家做事的人,不可以不洪毅,“弘”就是弘大,胸襟大,氣度大,眼光大!耙恪本褪菆砸恪皂g、有百折不回的氣概和毅力。一個知識分子,走上了仕途,首先要志向遠大,即所謂弘大,立大志向,辦大事,辦好事,堅定不移地向前走。為了老百姓,目標再遠,困難再大,也絕不動搖。而且要把自己擔負的責任看作是天職。這里的標準是什么?當然是仁,以推行仁政為己任,這是最最重要的。為了推行仁政死而后已!

  所以當官的'不要怕?lián)撠熑,你不愿意擔負責任就不要當官。當官的就要推行仁政,施仁政,愛人民,用仁德來管理百姓,用仁德來要求自己,用仁德來作為自己為官的原則和檢查衡量能力的標準。在曾子看來,要享福別做官,要發(fā)財別做官,不能任重道遠,不能吃苦耐勞,不能一絲不茍地為國家辦事,為老百姓辦事,不能實行仁政的人,真的不如回家賣紅薯。人都是要死的,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死,一心一意地為老百姓辦事的人,死了才沒有什么后悔和遺憾,才能做到死而后已,否則就是行尸走肉,不配士這個稱呼。

  論語學習心得 19

  《論語》像一位智慧老人,給我指引人生。在處世方面,子曰:“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痹唬骸安粦n不懼,斯謂之君子矣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優(yōu)何懼。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交友需要謹慎。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子曰:“三軍可多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讓我明白志向重要。

  《論語》,記載的是孔子與他的學生的對話。它是一部對我們很重要,教我們如何做人,學習,是我們必讀的名著。論語里有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講出了做人的幾個道理和學習的方法,給予我們啟迪,也指引我們學習的方向,目標。而“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告訴了我們要孝敬父母,盡孝的方法。說明了做人要知恩圖報,孝敬父母。許許多多,說都說不完。人只要按照《論語》里所要求的,做到其中的一點就比許多人好多了。

  總之,《論語》記載了仁,孝,信等道德范疇,是我們須認真閱讀、學習的一部典籍。作為一個略知一點中國歷史的,我認為,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夠《論語》這樣長久而深遠地影響著中國的歷史。也正因為這樣,我對《論語》的態(tài)度一向是只敢仰視而不敢觸及。即使以前零零碎碎地讀,也從不敢隨便發(fā)表什么評論。據(jù)中學的歷史課本記載,從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開始,一直到清末,《論語》作為儒家的核心著作之一和官方認可的正統(tǒng)思想,統(tǒng)治了中國思想界達兩千年之久。

  事實上,這兩千年中,官家推行論語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統(tǒng)治的工具。因為論語講“禮”、講“仁”;講“忠”,將“孝”;或許也因為《論語》中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有人說我的這種言論是在抹殺中國古代優(yōu)秀的文化。其實不然。我主張打-倒的,是那個作為思想枷鎖的《論語》,是那個用“仁義道德”(魯迅語)來禁錮人們的思想的《論語》。將其打-倒,反而有助于我們從全新的角度認識《論語》。首先,論語源自生活。和西方的很多道德倫理著作不一樣,他沒有對某一個問題的深入專門的論述,他只是一個個生活中的片斷,并且其中的角色并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言語將被記錄下來。所以顯得十分自然。正是因為《論語》生活,是生活鮮活的再現(xiàn),所以我們才應該用一種獨特的方法去讀它。個人認為,與其風格比擬像的一部書是晉代的'《世說新語》。我們怎樣讀《世說新語》的我想大多數(shù)人如果不是出于學術目的(例如需要寫一篇論文或讀書報道什么的),一定不會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話是多么曲折地表達了一個多么深刻的學術理論——我們大都會把它當成一種生活的紀錄,以一種閑心來讀它。我覺得,其實閑談的心境才是最適合讀這樣的書的。讀到會意處,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達什么;蛟S比條條框框地分析加分解來得好一些。假設要用一句話來歸納《論語》講了什么,我覺得應該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學問是不同的。做學問也許還能在紙上做,做人卻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讀教人做人的書,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讀而不是僅僅在紙上讀,到故紙堆中去尋找疑問的解答。

【論語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論語學習心得09-06

《論語》學習心得04-26

關于論語的學習心得08-05

論語學習心得(15篇)04-04

論語學習心得 15篇04-26

論語學而篇學習心得12-31

《論語·雍也》學習心得范文04-18

論語學習心得合集15篇04-30

論語學習心得集錦15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