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醫(yī)大師張琪事跡心得
國醫(yī)大師張琪事跡心得1
仲景之方,因其療效卓著,后人稱為經(jīng)方。其特點為選藥精準,配伍法度嚴,療效卓著,所以被譽為“眾方之宗,萬法之祖”。仲景之書,一絲不茍,研究其方藥首先需要忠于原文,仔細推敲,前后互參。仲景之學,皆從實踐中來,只有把原文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領悟到其中奧妙。
張琪曾治一女患者,28歲,產(chǎn)后煩躁不得入寐,凡安神養(yǎng)心及西藥鎮(zhèn)靜催眠之藥皆不效。詳細詢問病情后了解到,此病得之于初產(chǎn)難產(chǎn),既有恐懼,又有五志過極。癥見心下急,煩而嘔,飲食不能下咽,舌苔白燥,脈象弦滑有力,此少陽兼陽明膽、胃實熱上沖之證。符合大柴胡湯證原文“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故予大柴胡湯原方,一劑嘔止,心煩減,有睡意。又服一劑,大便通,心煩大減,能入睡三小時。后繼服二劑痊愈。
又治一女患者,37歲,眩暈,行路足軟欲仆,久治不效,求診于張琪?滔乱娖涿嫔坠獍祝嗄厶Π诐,脈沉有力。張琪恍悟《傷寒論》有“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本病人欲仆,實振振欲擗地也,遂投以真武湯治之,連服3劑大減,繼續(xù)治療而愈。
張琪還曾治一五旬女患者,一日起床后突然頭眩暈,顫動不止,自覺有氣體上沖,沖則肢體振顫抖,脈象沉而有力。西醫(yī)診斷為:“腦動脈硬化,基底動脈供血不全”。因思《傷寒論》67條“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fā)汗則動經(jīng),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迸c本證符合,故處方藥:茯苓40克,桂枝30克,白術20克,甘草15克,加澤瀉25克;颊哌B服3劑,氣體上沖感及顫動、眩暈皆大減,繼服10余劑而安。
再如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原書謂治“汗后腹脹滿”。從藥物結構上看,乃屬脾虛氣滯腹脹,為消補兼施之劑,且消多于補,故補而不壅。張琪治一患者腹膨脹如鼓,按之濡,經(jīng)西醫(yī)檢查無器質(zhì)性變,但腹膨脹難耐,痛苦異常。投以此方,患者連服6劑后腹脹消。
案例一主癥為心下急嘔而煩,案例二為振振欲擗地,案例三為頭眩氣上沖,身振搖,案例四為腹?jié)M按之濡。張琪均選用經(jīng)方治療,效如桴鼓。他認為讀仲景書必須在原文上下功夫,特別是在關鍵處須仔細推敲。陳修園說:“經(jīng)方愈讀愈有味,愈用愈神奇,凡日間臨癥立方,至晚間一一于方查對,必別有神悟”。
國醫(yī)大師張琪事跡心得2
《傷寒論》112方,每一方都具備一系列證候為適用范圍,故后世以方名證,如麻黃證、桂枝證、承氣證等。這種以方名證的特點,體現(xiàn)了辨證論治、理法方藥既有一定范圍標準的原則性,隨著證候的變化,可以增減的'靈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傷寒論》內(nèi)容的精萃,所以一直被后人奉為圭臬。
以桂枝湯類方為例,解肌祛邪、調(diào)和營衛(wèi),用微汗祛邪,邪去則營衛(wèi)和而愈。此方治療虛人感冒,自汗、發(fā)熱、脈浮弱,舌苔白薄潤頗效。本方用法非常重要,必須恪守原方后服法。桂枝湯加重桂枝用量則溫寒降逆止沖以治奔豚;加附子則溫陽和衛(wèi)以固表止汗;加葛根則直入經(jīng)輸以解肌祛邪;加芍藥則抑肝溫脾,以治太陰病之腹?jié)M而痛;加大黃瀉熱結而治腹?jié)M實痛;加厚樸、杏仁以解肌和表降逆平喘。在桂枝湯的基礎上,隨著藥物的增味而其作用與主治就迥然不同,可見古人制方之嚴密,用藥精細足為后人所師法。
除上七方外,尚有桂枝去芍藥湯、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桂枝甘草湯。從桂枝甘草湯來看,柯琴論述較為詳盡:“此方以桂枝為君,獨任甘草為佐,以補陽氣生心液,甘溫相得,斯氣血和而悸自平。不須附子者,以汗雖多二未至陽亡,不須芍藥者,以汗已止而嫌其陰斂也”。還有,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比之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病因病機皆同,只是此重彼輕,浮陽外越則一,故用龍骨、牡蠣收斂浮陽。此證的狂為虛狂,與實熱之狂不同,當從舌脈等鑒別。桂枝新加湯(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湯),此方乃桂枝湯之變法,純屬汗后表虛身疼痛,故提示脈沉遲以表明屬虛而非外邪不解,重用芍藥、生姜,又加人參。凡屬表虛,氣營不足的身疼痛皆可用。小建中湯原文《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篇》“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小建中湯主之!贝俗C乃陰陽不和、營衛(wèi)失調(diào)之證。陽不能與陰和,則陰寒獨行,為里急,為腹中痛;陰不能與陽和則陽以其熱獨行,為手足煩熱,咽干口燥。陰陽不和,非同陰陽之偏盛,故不能以寒折熱或以熱除寒。唯重用芍藥合飴糖、甘草、酸甘化陰而和陽,俾陽就于陰,再用桂枝生姜辛溫助陽而和陰,使陰就于陽,陰陽和,營衛(wèi)調(diào),則諸癥自愈。另外,《金匱要略》:“虛勞里急諸不足”方選黃芪建中湯。
國醫(yī)大師張琪事跡心得3
5月31日下午,院辦組織職工代表赴市圖書館參加首屆國醫(yī)大師張琪同志先進事跡第二階段巡回報告會,黨委書記丁國旭、副院長孫慶順等17名代表聆聽了張琪教授的先進事跡。
此次報告會由省衛(wèi)計委宣傳處舉辦,來自張琪教授的同事、學生、女兒、東北網(wǎng)記者以及病人家屬代表一行5人,情真意切的從各自角度深刻講述了張琪教授長恪盡職守、開拓創(chuàng)新、無私奉獻的感人事跡,詮釋了當代醫(yī)務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維護了醫(yī)護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贏得了廣大群眾對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信任與支持,理解與尊重。令全體參會人員深受感動和教育。
張琪教授的先進事跡深刻詮釋了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神圣職責與使命,展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時代精神。通過學習,不僅使全體參會人員的心靈得到了凈化和洗禮,領略到了人性的光輝與善良,更為全國廣大醫(yī)務工作者樹立了榜樣,鑄就了豐碑,傳遞了社會正能量,爭做健康守護者,爭做患者貼心人,為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國醫(yī)大師張琪事跡心得4
王立范說:“張琪教授用方準確、療效很快,疑難雜癥效果也都非常好。早年我跟師張老的時候,有個患者說經(jīng)常有饑餓感,在其他醫(yī)院所有生化檢查及物理檢查均無異常。找到張老后,患者服用張老開出的藥方僅1周后效果就很顯著。原來,張琪教授據(jù)辨證用藥后,查閱《中醫(yī)大辭典》載有‘食亦’之病,臨床癥狀與此患相同,分虛實兩種,此患病機屬中臟虛,應用‘小建中湯’治之?梢姡瑥堢鹘淌趯τ谠\治疾病的要求精益求精,療效好也要找到療效好的原因,更要從理法方藥角度全面分析,并總結經(jīng)驗,留與后世!
張琪教授注重對中醫(yī)藥學人才的培養(yǎng)。目前為止,他共培養(yǎng)了醫(yī)學博士40名、醫(yī)學碩士8名,全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jīng)驗繼承人9名,博士后4名。張琪教授常說,“不跟師學習,哪能學到本事”,所以對于學生學習要求甚為嚴格,要求必須跟師學習,除非有特殊情況。在門診診治患者時,一有時間,就據(jù)現(xiàn)在患者的`病情及診治過程講解處方用藥,使經(jīng)典與臨床有機結合,加速學生的學習與體悟。
“張琪教授最牽掛的就是患者了,從醫(yī)七十余年,診治患者數(shù)以幾十萬記,對于所治療的典型患者如數(shù)家珍,從發(fā)病到治療的過程,常在門診講解、授課的時候細細道來。96歲高齡的張琪老師,現(xiàn)仍在臨床一線,每周門診兩次。張琪教授出門診極難掛上號,許多患者多以一周的時間開始排診,張琪教授一旦看到有患者訴求,他從不拒絕,以至經(jīng)常延時診治,得不到休息。張琪教授為了讓更多的患者得到診治,養(yǎng)成了出診之時不上衛(wèi)生間的習慣。”宣講人王立范頗有感觸的說道。
國醫(yī)大師張琪事跡心得5
讀仲景書用其方,既要忠實于原文,又不要被其束縛,“遵古而不泥于古”。因為仲景在當時所治之病畢竟受著歷史條件所限,有好多病不能躬親體驗,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運用仲景方貴在審病機,明方義,運用其理,提高臨床療效,擴大應用范圍。古今研究仲景學說的醫(yī)家多是在擴大應用范圍上獲得成果。這實際上是發(fā)展和豐富了仲景學說的.內(nèi)容。例如,大承氣湯在《傷寒論》用以治陽明腑實證,有通腑泄熱,蕩滌胃腸之功效。根據(jù)通腑泄熱的作用,凡屬實熱內(nèi)結不論何病均可用之。
張琪曾治一肺性腦病患者,神志不清譫語,詢問家人知四日未大便,按其腹部硬滿拒按,予大承氣湯二劑,大便通而神志轉清,終獲痊愈。
還有一眩暈病人,頭眩如坐舟車,經(jīng)某醫(yī)院診為美尼爾氏綜合征,多方治療罔效,張琪見其面色青暗,手足厥冷,脈沉舌潤,予吳茱萸湯加半夏、陳皮、數(shù)劑面。原方治“干嘔吐涎沫”之頭痛,今移用于治療眩暈面獲效,關鍵在于掌握了肝寒犯胃,濁陰上逆的病機,用吳茱萸湯溫肝寒,降濁陰,頭痛既可除,眩暈亦可愈。所以說貴在審病機明方義,病機方義明,則可異病同治,擴大應用范圍。
張琪曾用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合小陷胸湯治寒熱互結型之胃、十二指腸潰瘍。他認為此類痞證之病機為病程日久,胃熱脾寒,特點是單用涼藥或熱藥均不能治,甚或加重。張琪善用炙甘草湯治心律失常;真武湯、附子湯治慢性心衰,于方內(nèi)加入丹參,桃仁、紅花等,其活血強心之功更著;十棗湯與大陷胸湯治療胸膜炎、腹膜炎、胸腔積液等形氣實者,用之甚效,形氣虛者可與參,術、苓合用,消補兼施,亦可奏效。在治療肝硬化腹水時,患者便閉尿少,張琪常以甘遂、大戟、大黃與人參、黃芪、白術、茯苓合用,用后二便通利,小便增多,腹水隨之而消,病情緩解。大黃黃連瀉心湯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屬熱邪迫血妄行者,往往一劑知,二劑己,收效之捷出人意料。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以胸滿、心煩、驚悸、怔忡為主的神經(jīng)精神系統(tǒng)疾病療效卓著,適應癥為心氣虛少陽肝膽氣都,心氣虛則神不藏而浮越,肝膽氣郁則痰熱上擾,一虛一實相互交織。黃連阿膠湯治療頑固性失眠,舌赤無苔,心煩不得臥,脈滑數(shù),用以清心火,滋腎陰,使水火濟,心腎交則愈。桃花湯原治便膿血,用以治療結腸炎屬滑瀉日久不禁者,屢奏奇功。白頭翁湯、葛根黃芩黃連湯治療熱性瀉痢,理中丸治寒瀉、烏梅治療膽道蟲癥及久瀉屬于寒熱錯雜者多能收效。白虎湯治氣分熱盛證,竹葉石膏湯則主治“傷寒解后,虛羸少氣,氣逆欲吐”,屬余熱未清,氣陰兩虛而致胃氣上逆之證。張琪認為竹葉石膏湯系白虎湯恢復期的加減方,白虎湯為大寒之劑,服1~2劑后不宜久服,若熱未盡退,而轉為低熱可予竹葉石膏湯。張琪住院期間,學生到病房看望張琪,張琪在病榻上講述自己因為高熱39℃服用白虎湯后1劑即退熱,微有腹瀉隨即停服白虎湯。同時告誡大家溫熱病治療一要注意保津液;二要護脾胃。
《傷寒論》的精華在于辨證和治療,尤其方藥之運用,可謂“啟萬世之法程”,為我們開辟了無窮的思路。張琪認為運用經(jīng)方關鍵在于忠于原文、結合臨床;以方類證,靈活加減;掌握病機、明了方義,則能運用自如,異病同治,擴大治療范圍。多年來,張琪臨證有所得,心中有所悟,即筆之于書;研究有成果,實踐有體會,即撰寫成文。幾十年如一日,從不懈惰。日積月累,積稿頗豐。作為晚輩后學,得承老師薪傳,更應總結、傳承、發(fā)揚張琪學生思想,造;颊。
【國醫(yī)大師張琪事跡心得】相關文章:
常州中考狀元-張琪04-30
大師04-30
關于大師的作文:走近大師們04-27
大師移山04-28
大師(散文)04-30
大師平實04-30
大師的“法術”04-28
語言大師04-30
幽默大師作文(經(jīng)典)03-30
川劇大師作文(精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