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于丹論語心得》讀書心得體會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篇一:《于丹論語心得》讀書筆記
灰色的孔子又必須鏈接多彩的世界。這世界充滿生命活力,姹紫嫣紅,千姿百態(tài),萬類霜天競自由。正因為有了生活的五彩繽紛,理論的灰色才不顯得死寂;也正因為有了思想的高貴純粹,紛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疑嵘肺唬嗖时WC了活力。這也就是和諧。
于丹為我們講述的就是這樣的孔子,一位鏈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鏈接是廣泛的,東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題卻是單純的,單純到沒有色彩,沒有性別,沒有時間和空間,只有溫度。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賢人?追蜃诱且赃@種樸素的、溫和的生活態(tài)度來影響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一粒種子,把那種生活的態(tài)度、生活的智慧廣為傳播。
仔細傾聽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覺曾經遙遠而枯燥的《論語》一下子變得豐富和 溫暖起來。于丹教授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結合現(xiàn)代實際生活娓娓道來,闡述其深刻內涵,有許多獨到見解,豁然于眼前。 于丹對《論語》的解讀能夠贏得民眾的掌聲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沒有把重點聚焦在什么王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論語的教導直接針對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講解的心靈之道、處事之道都是幫助人的內心需要,這就是當今許多現(xiàn)代中國人的實際需要。尤其是在當今忙忙碌碌、競爭激烈以及精神相對空虛的情況下,人們更有對內心平安的追求,當然孔子不能給當代中國人完全的精神寄托,但《論語》中的一些內容的確能給人某種心靈安慰,也可以讓人從中學到一些處事之道。
學習于丹《論語心得》,感覺最深的是能啟發(fā)我們的心智,觸動我們的心靈,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guī)矩、道理,讓人在不經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碼,給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樂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細膩意境。 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人是否感到幸福,對現(xiàn)實是否感到滿足,主要取決于個人的心態(tài)。面對眼前千變萬化的世界,調整好個人的心態(tài),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樂,是我們每個人在現(xiàn)實中要解決的重要課題。人生的理想是心
中精神寄托的符合,只有站在個人心理的坐標系上,建立務實有效的理想方能在人生的職業(yè)生涯中有所擔當,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最為重要。于丹教授把《論語》樸素、敦厚的哲理解讀后以現(xiàn)代人的理解方式傳遞到我們,正確處理理想與現(xiàn)實的關系。就工作學習而言,一個人的目標,不能好高騖遠,必須經過努力可以達到;同樣,目標不能太小,不經一定困難能夠實現(xiàn)的目標不可能帶來多大的勇氣,即便是實現(xiàn)了目標也不可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快樂。
在于丹對《論語》通俗化的解讀中,無論是“心靈之道”還是“處世之道”,無論是“君子之道”還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種大氣的胸懷,獨到的眼神,加以審視、領悟,并用輕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來。讓我們的精神得以飽滿,更從容,豁達,樂觀的面對生活。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篇二:論語心得 讀書筆記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于丹
尋找心靈的快樂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
孔老夫子的《論語》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在流傳的2500多年中,它的經典語句,每一個中國人耳熟能詳。但一直以來,我們也認為孔夫子的《論語》高不可及,晦澀深邃。今天,于丹手捧《論語》,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fā)來解讀《論語》,告訴大家《論語》的真諦,就是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捧一杯綠茶端坐臺前,輕輕翻開書頁,仿佛感覺孔子已穿越前年的滄桑,靜靜地坐在我們面前,他是那樣的樸素、那樣的從容不迫。此時,他不再是我們須仰視才見的圣人,而是一位溫和的教者,在跟我們商榷怎樣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快樂生活。
怎樣才能尋找心靈的快樂呢?在我看來,孔老先生已經用最簡單的四個字進行了闡述——仁者不憂。
何為“仁”,仁者愛人,就是要有寬大的胸懷,其實我們想一想,人的一生中,可能面臨職業(yè)的波折、情感的背叛、親人的離去、錢財?shù)纳⑹,凡此種種。我們姑且把它當成生命中一寸長的口子,人人都可能遇到。但是相同的客觀境遇,在不同人心靈上帶來的傷害與反響是不同的。這取決于我們的內心是一個嬌滴滴的小姑娘,還是一個豪放的大小伙子。所以,那種不憂不懼的境界是我們心之神往的,只有達到內心的安詳、坦然、鎮(zhèn)定,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仁者愛人,除了有寬大的胸懷,還畢竟學會寬恕。學生問孔子,說:老師你給我一個字,讓我終身行之乎?鬃痈鷮W生講:“其恕乎。” 這個世界上如果真有一個字讓你一輩子受用,就記住一個寬恕的“恕”字,也就是說,以忠恕之心去看他人。那又何謂寬恕呢?孔子的解釋,八個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就不要強加給別人了。用對自己的心去對待他人,也就夠了,說說就如此簡單,卻很難做到。
仁者愛人,我們還必須擁有愛的能力。對于我們新世紀的女性來說,愛別人的同時更是要學會愛自己。所以我們在把精力投入到事業(yè)和工作的同時,也應追求高品質精神生活。有一個禪理故事說,一頭驢子,從小拉磨,日復一日,唯一的動作是兜圈子。一天,它老得拉不動了。主人說:你工作一輩子,現(xiàn)在該退休了。從今天起你每天就躺在這里吃草、睡覺、呼吸新鮮空氣?墒,這樣的日子驢子活不下去,它每天還是繞著樹
兜圈子,依然日復一日。所以說如果我們每天只顧著埋頭工作,而忽視了健康、親人、朋友、理想等等,那我們與這只驢子何異?
仁者愛人,從我們教育的角度出發(fā),更應該要學會怎樣愛孩子。曾經有一個女學生送給于丹一幅十字繡,上面繡著一個優(yōu)雅的女人,彎著腰拿著一根針,下面是一個臟兮兮的小孩,舉著胳膊,女人抓著小孩的胳膊。起初于丹并沒看懂這副繡品表現(xiàn)的是怎樣一種意思,后來發(fā)現(xiàn)背面竟夾著一張女孩的字條,上面寫著:“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們來到地上是因為翅膀斷了,在他們還沒有忘記天空的時候,他們一直在尋找為他們縫補翅膀的人!彼晕蚁,在孩子的心里,我們老師就是這個可以為他們縫補翅膀的人。面對著孩子們的青澀、莽撞、唐突,我們要做到包容他們,用真心愛他們,鼓勵他們。
在這個復雜多變的社會里,怎樣才是真正的愛呢?于丹提醒我們,千萬不要走進愛的誤區(qū)。在書里,她告訴我們一個概念:愛,不一定意味著了解。所以說,愛必須建立在了解的基礎上,而這里我們首先面對的應該是自己的心。這對于今天的人來講,可能很艱難,因為我們面臨的每一個時刻都在變化,這種變化會讓我們充滿了迷惑。
有一個故事說得好。弟兄兩人,白天出去遠游,晚上回來走在自己家公寓門口,哦,突然想起來,電梯檢修,這一天過了12點不再運行。站在這里要爬樓了。那家住在多少層呢?在公寓80層上。那怎么辦呀?總要回家呀!好在年輕,怕什么呀,背著雙肩背包邁開大步嘩嘩就往上走。
走個五層六層十層八層,問題都不大。走到20層,實在是太累了。兩個人商量說,這樣好了,我們把背包先存在這里,等有了電梯再回來取。放下行囊自然又步履輕松了,又往上走。
再走個20層,那就沒有背包也舉步為艱。心里一急就難免抱怨,互相指責;這個說,你為什么不提醒我早回來?那個說,你為什么不想起今天停電?總而言之都覺得對方對不起自己,一路吵吵鬧鬧相互指責,又走了20層。
走到60層呢,連吵架的勁又沒有了,想想反正離得也不遠了,就拖著疲憊的步子,緩緩慢慢悠悠逛逛,終于來到80層。
站在80層門口,兩個人面面相覷,覺得忘了點什么東西。一想,鑰匙忘了。鑰匙放哪兒呢?放在20層的背包里??
其實回過頭想,這就是一個人生的寓言。我們每一個人少小成長,老師、家長,鼓勵我們荒廢了多少青澀的愿望,那些勇敢的、荒唐的、充滿浪漫迷思的童話般的心愿,
被我們一個一個地扔進行囊,背著他就上路,覺得人生還長,讓我們慢慢去實現(xiàn)。
但是走到20歲是什么時候?讀完大學,要走向社會去接受規(guī)則的制約了。一個新新人類,突然之間要上崗受到考核,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少年的憧憬多么不切實際。所以大家會想說,唉把這個心愿存在校園門口吧。有一天終于可以成名立業(yè)了,在社會上可以調動資源了,我們再回過頭來實現(xiàn)它也不遲。
這樣輕裝上陣,新新人類去打拼,20歲、30歲,大家沒什么可比。其實大家也沒什么積累,也停頓不下來。只有到40歲的時候,大家看一看,彼此之間的差別出來了,心里不平衡了??所以人到中年很容易抱怨,這就是所謂借支在斗的時候,心里不平衡嘛。那這種不平衡就會演變成相互攻擊,吵吵鬧鬧。
走到60歲,一看,要退休了,覺得打打太極拳吧,練練劍吧,散散步吧,節(jié)奏放緩了。悠悠逛逛走到80歲門口,回頭一望,當你回顧所來盡蒼蒼橫翠微的時候,才驀然驚覺,你20歲的那個夢想,其實一天也沒有真正伴隨過你,你把它存在的那個門口,其實是一條不歸路,你已經回不去了。
我們的遺憾,往往就在于不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而在你了解的時候,才覺察丟失了最早的鑰匙。
那除了了解自己,我們又了解別人多少呢?譬如說:我們了解過孩子嗎?我們了解他們內心渴望擁有的真正的快樂嗎?有一個美國的小故事,講到周末的晚上,一個小男孩讓媽媽換上一身嶄新的衣服,媽媽在廚房里準備一頓精美的晚餐,全家人想要過一個很浪漫的周末夜晚。這個時候外面下起了滂沱大雨,這個小男孩一頭就沖出去了,然后就在泥水里滾啊、玩啊,全身像小泥猴一樣,可孩子還一邊啪嗒啪嗒地往高臺跳,一邊隔著窗子喊,說媽媽我要跳到月球上去了。
媽媽會說什么?反正中國的媽媽十個有八個會揪著耳朵拎回來飽揍一頓,這個晚上誰也別想過好。但這個媽媽就隔著窗子淡淡地說了一句:那好啊,別忘了從月球上回家吃晚飯。
這個孩子,后來成為1969年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他從月球飛行器,邁出左腳踏上月球表面之前,從上面給自己的左腳拍了一張照片,他提了很驕傲的一句話。他說:“這對于我個人來講,只是一小步,但對于人類,卻是很重要的一大步!
就是這個替人類邁出一大步的宇航員,他回到地面上,所有的媒體沖上去采訪,說,此時此刻,你要對大家說什么?他對著鏡頭淡淡地說了一句話:“媽媽,我從月球上回來了,我要回家吃晚飯了!
這是個很溫暖的故事。卻值得我們反思,我們的文化教育,是不是給了孩子太多有用的東西,而忽略了這種快樂?我們是不是用一些有用之才的教誨,使得他們的一生變得急功近利?而這到底是不是孩子真正所需要的呢?
還有個小故事很有趣,一對漁村的夫婦,兩個人少年結發(fā)、恩恩愛愛。這個妻子從結婚那天起,就把這個魚收拾好,每天把魚的中段整整齊齊地打理出來,或者紅燒、或者清蒸,做得很美味給他丈夫端去,她自己再廚房胡亂吃點魚頭魚尾就算了。
日子一過幾十年。等到兒女長成,老夫妻暮年相對,一輩子沒有紅過臉。老先生很惆悵地嘆了口氣。他說:“這一輩子我也沒跟你提過什么愿望,我現(xiàn)在再不提我估計就晚了!彼f:“你什么時候能給我做頓紅燒魚頭?”這先生說,你看哪,我從小就愛吃魚頭,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從娶了你以后就再沒見過魚頭。
太太一聽,眼淚就下來了。太太說:“我從做姑娘的時候最愛吃的就是魚肉。我一直認為魚肉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所以我就是因為愛你,我每天都把魚肉給你吃了,我吃了一輩子我不愛吃的魚頭。但從來沒想過你是愛吃魚頭!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親人、朋友、子女,往往是以自己的方式愛他們,不見得是以他們要的方式。
我們給自己的親人買過多少他們不喜歡的禮物?那時因為我們喜歡。買得很昂貴,他如果不穿戴的話他怕你不高興,但他用了他自己真不喜歡,是因為你并不了解他。父母都會愛孩子。我們經常在孩子選擇志愿的時候告訴他說:嘿男孩子怎么可以學文科?沒有出息!去報建筑系吧,或者學物理吧!言外之意就是說,孩子,一定要聽爸爸的話,爸爸告訴你魚肉是世界上最好的,你怎么能選擇魚頭呢?兒子也不好意思說:爸爸,我這輩子就是喜歡魚頭。
所以說,知者不惑,才能做到仁者不憂,這當中又包含了多少的哲理人生呀!大家都希望擁有幸福生活,而幸福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尊重、了解每個人的思想,把微笑給自己,給家人,給朋友,給愛人,給同事,給每個人。因為人生苦短,珍惜擁有。
不管世人對于丹如何評價,我還是感謝于丹,把灰色的孔子鏈接到多彩的世界來,姹紫嫣紅的世界,因為有了思想的高貴純粹,紛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感謝于丹,讓我們以這樣的方式解讀《論語》,并從中獲得心靈的快樂和生命的從容淡定。
【《于丹論語心得》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于丹《論語》心得02-18
于丹論語心得02-11
于丹的論語心得04-25
于丹:《論語》心得04-25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03-18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11-17
于丹《論語心得》的心得體會04-27
于丹《論語心得》讀書體會04-25
讀于丹《論語》心得體會03-10
讀于丹《論語》心得體會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