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智慧之道感悟
看到慢慢吞吞一直在后頭的人,你問他開車為什么這么慢呢?這個人有可能告訴你,我覺得已經(jīng)風(fēng)馳電掣了,這是我生命中的極限速度,我從來沒有過這么快的體驗。其實他已經(jīng)是最慢的了。
這說明了什么呢?每一個人,他的此刻都帶著他以往的價值觀和以往的生活坐標(biāo),他能感覺得到的是跟他自己心理上的參照。心理上覺得最快的那個人有可能是客觀上比較慢的,心理上覺得還慢的人他在挑戰(zhàn)極限,客觀上他已經(jīng)是最快的了。
觀察一個人,是看其外在的現(xiàn)象,還是看他的內(nèi)心,差別很大。孔子說,觀察一個人,要“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其實就是告訴我們怎么樣能夠獲得大智慧。
我們想,獲得大智慧以后是為了干什么?
大智慧的獲得,不是為了我們蜚短流長品評人物,是為了有用。也就是說,在這個世界上,知人之后應(yīng)當(dāng)知道如何用人。
大家都知道子路。子路是一個勇敢過人但智謀稍稍欠缺的人,有一次他問他的老師:“子行三軍,則誰與?”(《論語·述而》)他說,老師,如果現(xiàn)在讓你帶兵打仗,你會選擇跟什么人同行呢?可能子路想,老師你這樣一介儒生,帶兵打仗肯定要選擇很勇猛的人吧。
結(jié)果,老師告訴他:“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論語·述而》)什么叫暴虎馮河?“暴虎”,指赤手空拳就敢搏擊老虎!榜T”就是憑借的意思,讀如憑!榜T河”,指一條浩浩蕩蕩的大河在那里,河上沒有橋,也沒有船,這個人只身就敢去游大河。一個人敢這樣做還不說,還要拍著胸脯保證:死而無悔,我不怕,我的勇氣就足夠支撐我這么去做,我用不著考慮后果。如果一個人在三軍陣前這樣來表態(tài),孔子說,我反正不選擇跟他同行,我不用這樣的人。
那么,孔子會用什么人?孔子也說了他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論語·述而》)臨事而懼啊,一事當(dāng)前心里得知道害怕。
我們想一想,今天領(lǐng)導(dǎo)在下任務(wù)的時候,很可能面對兩種人:第一種人聽個大概馬上拍胸脯說,請領(lǐng)導(dǎo)放心,我二十四小時當(dāng)四十二小時干,保證完成任務(wù),我立下軍令狀,完不成拿我是問,都包在我身上了。第二種人在那兒聽啊聽啊,最后說,您說的這件事太大,您讓我回去再收集點數(shù)據(jù),我好好考慮一個可行性方案,我盡量把它完成。這樣的兩種人,你會用誰?
第一種人就是敢于暴虎馮河的人。第二種人就叫做臨事而懼,他是真知道害怕啊!
我們從小到大,比如去參加一個特別重要的考試,去見一個你特別在乎的人,這個時候你心里不會害怕嗎?一定是心里有點打鼓的,因為你太在意了。那么,一件事情交給你,你輕易就敢拍胸脯嗎?
二十四小時它就是二十四小時,你連第二十五小時都擠不出來,你想把它當(dāng)成四十二小時過那是不可能的。你說立下這個軍令狀,最后完不成也就那樣了,還能怎么樣呢?
在這個世界上,什么都不怕的人是最讓別人害怕的?鬃诱f,一個人得有一點敬畏之心。一個責(zé)任擺在那里,你要來擔(dān)當(dāng)?shù)臅r候,心里總要問一問,是不是真正沉甸甸把它當(dāng)回事?
但是,懼怕也要有個分寸,你怕到打退堂鼓嗎?這個事兒真的不做了嗎?沒個分寸,怕到不做,也不行。
所以還有后四個字,就是孔子說的,“好謀而成”。什么叫“好謀而成”?就是我真把它當(dāng)回事接下來了,然后好好地運(yùn)用自己的智慧,一步一步去謀劃,直至完成?鬃诱f,你問我用什么人嗎?我就用這樣的人。
在今天這個時代,很多時候我們看到,表決心的人,拍胸脯的人,聲音都很大,我們還能夠考慮到他心里真正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那點在乎嗎?我們能真正考慮一件事的可行性嗎?
法國曾經(jīng)出過一道智力測驗題,有獎?wù)鞔。測驗題說,如果盧浮宮不幸失火,這個時候你只能從里面搶出一幅名畫,你將搶哪幅畫?
大家紛紛來作答,絕大部分人都集中在《蒙娜麗莎》上,要搶肯定搶這幅畫。但是,這個大獎最后被法國當(dāng)時的大作家凡爾納拿走了。凡爾納的答案是什么呢?他說,我搶離安全出口最近的那幅畫。
《蒙娜麗莎》在哪兒?去過盧浮宮的人都知道,它在二樓的一個大廳里,而且是一幅不大的畫。我們想想,要是真著火了,一片濃煙中,別人往外逃生,你逆著人流往二樓上跑,估計你還沒摸著《蒙娜麗莎》那幅畫就已經(jīng)被燒死了。
在這種情況下,你應(yīng)該怎么辦?
說起來很簡單,第一步是要找到安全出口,要讓自己能夠從火海中逃出來,第二步就是你能隨手搶哪幅畫就搶哪幅畫。這是大智慧啊!
大智慧永遠(yuǎn)不是只知拍著胸脯瞎保證,以為一個高昂的聲音就能夠代表自己的品質(zhì)。暴虎馮河,死而無悔,只是小聰明。
在這個世界上,怎樣真正做到“知人”?
我們是信任大智慧,還是信任小聰明呢?其實,大智慧跟小聰明的區(qū)別,有時候只是彰顯在一種態(tài)度上。
我看到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有一個身價億萬的富孀,特別惜命。她要招聘司機(jī),條件是這個人的技術(shù)一定要好。她的管家給她千挑萬選,最后在全國挑出來三個司機(jī)。這三個人水平不相上下,技術(shù)都是絕對一流。
管家定不下來,把三人帶到老太太面前說,你自己定吧。這個老太太問了他們仨同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現(xiàn)在出去,前面是懸崖,憑你的技術(shù),能夠把車停在離懸崖多遠(yuǎn)的地方?
第一個司機(jī)馬上回答:我技術(shù)好,我能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把車停在離懸崖一米遠(yuǎn)的.地方。
第二個司機(jī)就說:我技術(shù)比他還好,我能停在離懸崖三十厘米的地方。
第三個司機(jī)想了一會說:我大老遠(yuǎn)一看見懸崖就停車,我不過去。
結(jié)果,被老太太錄取的司機(jī)是第三個人。
為什么呢?答案就在三個人的態(tài)度上。
前面兩個司機(jī)靠著技術(shù)逞強(qiáng),難免不會出事。第三個司機(jī)知道什么最重要,那就是安全,所以他不會把技術(shù)當(dāng)作炫耀的資本。
這就是大智慧和小聰明之間的區(qū)別。
我們想想,這個世界上有大智慧者畢竟只是少數(shù)啊,那么有小聰明的人都不要用了?有小聰明的人就什么都不干了?
就像大家翻完整部《論語》說,有君子之德的君子好是好,可小人也不少啊,我們是不是一定要遠(yuǎn)離那些小人呢?
真正的“知人”,是把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地方,使大家各得其所?鬃泳陀羞@樣的說法,他說:“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論語·衛(wèi)靈公》)這話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每一個人都各有其位。
真君子是什么呢?按孔子經(jīng)常說的標(biāo)準(zhǔn),君子是“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里仁》),也就是“敏于事而慎于言”(《論語·學(xué)而》)。
孔子認(rèn)為,君子都是話不太多的人,不怎么唱高調(diào),所以他說:“剛、毅、木、訥,近仁。”(《論語·子路》)這個人不一定很善言辭,但是他內(nèi)心非常剛毅、果敢、樸實,這種人可以大受,就是你給他一個大任務(wù),讓他去擔(dān)當(dāng)承受,那么他會性命相舍給你完成。
但是,這種人是不是就沒缺點呢?他也有弱點,“不可小知”,就是你別拿小聰明的事情去試探他。我們今天這個社會上有好多事情是需要小聰明的,比如說很多商務(wù)往來,有時候跟客戶溝通,需要那種伶牙俐齒的人,需要八面玲瓏,甚至還要阿諛奉承幾句,這些事都屬于小聰明,真君子肯定給你干砸了,他就做不了。
但是怎么辦呢?也有人會干這個?鬃诱f,小人可小知而不可大受。也就是說,一些小人也能有用。小人他也有長處,也就是善于言辭,能逢迎,看人臉色埃他能夠把剛才所說的一些事情做得很好,但你別認(rèn)為他做好這些事就能給他大事做。真正擔(dān)當(dāng)大事的人不能是這樣過于油滑、見風(fēng)使舵的人,盡管他有小智,但不可大受。
我們看,“知人”是為了什么?知人就是為了用人。也就是說,知人以后你就能把他擺對地方。
有一句諺語說得好:這個世界上沒有廢物,所謂廢物不過是擺錯了地方的財富。人也是一樣。你能說某一個人在某個崗位上一定是不稱職的嗎?關(guān)鍵是你把他擺在什么樣的位置上。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由于應(yīng)用的地方不同,一尺也有顯得短的時候,一寸也有顯得長的時候。那么,如果將尺和寸應(yīng)用在合適的地方,是不是剛好都能避開它們的短處而發(fā)揮它們的長處?
我們也可以看到,不一定是我們大家認(rèn)為最高尚、最有智力的人最適合干任何事情,誰也不能百事皆能。
有一個實驗很有意思:都用廣口玻璃瓶,一個里面放五只蜜蜂,一個里面放五只蒼蠅,瓶底沖著光亮方向,瓶口朝著黑暗方向,在那里放著,看它們做什么選擇。
蜜蜂的生活環(huán)境顯然比蒼蠅要好很多,它們合作釀蜜,是有組織有紀(jì)律的。好像是有邏輯的認(rèn)知,它們堅持認(rèn)為出口一定是在光亮處。結(jié)果呢?五只蜜蜂都撞死了,因為它們不停往瓶底上飛,飛不出去也要往那兒飛。
什么叫無頭蒼蠅?瓶子里的蒼蠅就是。最后那五只蒼蠅都活著飛出去了,因為它們不是非朝著光亮的方向飛不可。它們誤打誤撞,哪兒能出去就出去了。
這個實驗說明什么呢?就是說,我們不能僅以自己的判斷來判定所有好的事情都一定得是哪個很高尚、很有智力的人才能完成!爸恕保瑥闹雷约旱搅私馑,都要擺對位置才行。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智慧終究是要有用的,用在這個世界上去做什么?那取決于我們自己。對此,孔子沒有一個很苛刻的、很單一的標(biāo)準(zhǔn)。
孔子說,有些人經(jīng)過一生的經(jīng)驗修煉而成中庸之道,這種人很好,你可以跟他交往。但是,如果你的朋友里沒有這樣的人,“不得中行而與之”,你沒有找見這樣的朋友怎么辦呢?“必也狂狷乎!狂者進(jìn)取,狷者有所不為也!(《論語·子路》)孔子說,那你就可以和“狂者”、“狷者”交朋友。
什么叫“狂者”?就是凡事特激進(jìn)的人。什么叫“狷者”?就是凡事很拘謹(jǐn)?shù)娜恕槭裁纯鬃诱f你還可以和這兩種人交朋友呢?因為狂者有進(jìn)取心,一意向前,而狷者有所不為,不肯干壞事。
【于丹智慧之道感悟】相關(guān)文章:
于丹論語人生之道感悟01-15
于丹教授講理想之道03-01
于丹論處世之道03-01
于丹講座之交友之道03-01
交友之道于丹-論語心得①02-17
于丹《論語》心得《心靈之道》04-11
于丹論語心得-交友之道02-27
于丹感悟人生01-18
成功之道:給智慧摻些真誠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