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臥薪嘗膽》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是一篇具有很深意義的歷史故事,同時課文標題也是一個成語。在這課中,我先講述了課文的第四小節(jié),以勾踐明明可以享受很好的生活,為什么非要去臥薪嘗膽,讓孩子們說出為了報仇雪恨,接著說說具體表現(xiàn)。然后再講第二小節(jié),這里我主要讓他們練習說話,讓他們分別作為吳王和吳國大臣模擬說話,他們對于勾踐的求和有什么看法,從中感受吳王的驕傲自大。然后是勾踐受盡屈辱,通過勾踐原來在自己國家的生活條件與現(xiàn)在對比,還有他為吳王嘗糞便等一些實例感受勾踐的屈辱。接著問勾踐回國后除了臥薪嘗膽還會干些什么,讓孩子說說復仇需要做什么事情。最后轉(zhuǎn)弱為強終于報仇。
最后我問孩子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一些孩子說到發(fā)憤圖強、永不放棄,都對的。但是我沒有說臥薪嘗膽這個成語的背后意思是什么,所以在練習冊上出現(xiàn)這樣的題目:臥薪嘗膽現(xiàn)在的意思是什么,大多同學都寫了字面上的意思,所以這是一個失誤。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2
從來沒有體會過如此讓我開心的研訓。通過親自參與研訓,自己有了不小的收獲,收獲之一:更觀注本年級的研訓課題(《閱讀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對話教學》),在備課的過程中,從而要求自己必須要認真地與文本進行充分的對話,做到熟悉課文。而且在設計如何調(diào)動學生積極地與文本進行充分對話這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如在教學《臥薪嘗膽》這篇課文時,我從課題入手,問學生: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學生說:“臥薪嘗膽是什么意思?”有的說:“為什么要臥薪嘗膽?”等等問題。于是,我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書,并鼓勵他們看誰能解答更多的問題。學生們很快就找到課文中對“臥薪嘗膽”進行解釋的段落。接著我讓他們讀讀這一段落,說說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問題。其中有一個學生說:為什么越王為了不忘會稽一戰(zhàn)的恥辱就要吃苦膽呢?這個問題提得真好,正是我想要的“閃光點”。于是,我反問一句:“那你知道越王在吳國受到了什么羞辱嗎?”這時學生們便又紛紛到書中去尋找答案,了解到越王在會稽一戰(zhàn)中失敗了,萬般無奈到吳國去當奴仆。我相機引導他們:越王堂堂一國之君,被淪為奴仆是等的恥辱呀!如果你是越王,你會怎樣做?當時許多學生異口同聲說出了“報仇雪恨”這個詞。于是,我便總結(jié)說:這就是越王臥薪嘗膽的原因。整堂課我不用費太多的口舌,抓住學生質(zhì)疑的的閃光點,引導學生通過與文本進行充分的對話,很快就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我覺得這是一次成功的對話教學例子。因此,通過這一次的教學例子,讓我有了這樣的思考:不同的課文,要找不同的對話切入點,才能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與文本對話興趣的積極性。這篇課文的對話切入點是:從學生的質(zhì)疑入手,引導學生自主與文本對話。
本人才疏學淺,不知做法是否正確,請同行們賜教,將萬分感謝!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3
公開課選的內(nèi)容一直是作文,這次試了一下閱讀課。相比較習作教學,閱讀教學似乎要好設計一些,可參考的資料太多。當然,也必須完成固定的教學內(nèi)容,沒有習作課那么自由隨性。
《臥薪嘗膽》源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教學這篇課文,除了語文課承擔的訓練語言文字運用的任務之外,我還想讓學生對中國歷史產(chǎn)生興趣,有課后閱讀歷史的欲望。因此,還可以在本課教學中讓學生讀出歷史的“有意思”。
從實際教學來看,比較成功的是對歷史知識、詞意理解的教學。本課中的很多詞語有必要深挖掘,并可以挖掘出內(nèi)容來,如“舂米推磨”、“養(yǎng)馬駕車”、“謀臣”、“奴仆”。以“奴仆”為例,詞典上它的含義同“奴婢”,指喪失自由、為主人無償服役的人。通常男稱奴,女稱婢,而古代的奴婢制度內(nèi)涵更多。學生適當理解“奴仆”的詞意,方能明白勾踐到吳國三年所受的恥辱有多深厚,也方能明白他為何臥薪嘗膽。理解這一詞意時,我先讓學生談談,學生的解釋太淺薄,我進行了拓展說明,告訴學生有些奴仆可以隨意買賣,有些奴仆的主人還在他臉上刺字等!棒┟住币詧D片的形式來解釋,給出工具石臼圖,“舂”字中就有“臼”字,這樣的解釋還有利于識字。
本課詞意需要探討解釋的還有“建議”、“臥薪嘗膽”、“萬般無奈”等,課上都以比較、換詞語等方法一一學習。
以教材為例子,叫學生讀讀、說說,可能是每節(jié)閱讀課都要做的事情。這節(jié)課設計了兩處表達說話,一處勾踐要給吳王當奴仆,吳國的謀臣們紛紛建議滅掉吳國。此處沒有展開來講,是本節(jié)課的一大遺憾,課上,我說:“我是吳王,你們是謀臣”,有三個孩子站起來建議了,但只是淺嘗輒止,課前我也沒有細思量吳王如何不聽眾人的建議。如果能展開了進行一場爭辯,是對學生思辨能力、表達能力的很好訓練。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4
“語文姓語,小語姓小”,在課堂上,我們必須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和教材編排體系,在有關字詞句篇的教學中,確保學生有大量時間去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活動,并力求將語言訓練的過程展示得妥帖自如留有藝術性,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增強他們的語文素質(zhì)。一句話,語文課就要上出“語文”味。最近有幸聽了薛法根老師的一堂《臥薪嘗膽》課后,這方面感受更深了。
一、識字教學富于趣味
學生識字寫字,就是為了掌握一種交際工具,但是工具是被人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個情感態(tài)度的問題;而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尤其是我們的漢字,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識字寫字方面,同樣應體現(xiàn)語文的工具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我們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直觀性作形象的描繪,利用會意字巧妙的形義聯(lián)系作富有情趣的解說……這時,學生的想象、創(chuàng)造,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并且他們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枯燥乏味,難以捉摸的方塊字是一個個有趣的符號,他們也會由此對它產(chǎn)生無窮的樂趣。薛老師在上課時,就充分利用象形字來引導學生記憶字形,理解字義。他在指導學生學習“奴、仆”兩字時,分別板演奴、仆兩字的象形字,然后引導學生記憶字形,并直觀形象地理解了奴仆的生活遭遇是如此的“不堪”,“受盡屈辱”。
二、領悟文意要有情味
長期以來,我們的閱讀教學在總體上存在著重認識輕情感,重理性輕感性,重分析輕綜合的傾向,實際反映了以學科知識為本位而非以人的發(fā)展為本位的的課程觀。注重情感體驗是《詞文標準》關于閱讀的基本要求。這一要求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shù)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在閱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情感,閱讀的功能就減少了不少。如果沒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所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會對表現(xiàn)這些內(nèi)容的語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如薛老師指導學生理解完“臥薪嘗膽”在課文中的意思后問學生:你們要不要“臥薪嘗膽”?這時的學生不明白“臥薪嘗膽”的另一層含義,當然說“不”,薛老師就舉了個例子:“為了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航天人臥薪嘗膽了幾十年終于使我國第一支航天火箭飛上了天空!薄八麄冋娴娜ヅP薪嘗膽了嗎?”學生頓時體會到“臥薪嘗膽”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那就是“發(fā)奮圖強”。接著,老師又讓學生用“臥薪嘗膽”來說一句話,有的學生就說出了“我們中國足球隊臥薪嘗膽了幾十年,終于闖入了世界杯”!拔覀冎袊伺P薪嘗膽了幾十年,終于加入了WTO”!把蠋熍P薪嘗膽了幾十年終于成為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我們聽課的老師不由地對這些孩子另眼相看,看來他們已經(jīng)完全領會了這個詞的意思。整個理解過程充滿了情味。
三、豐富積累要有韻味
如果光憑一節(jié)語文課,學生很難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必須以課文為起點,以課文為憑借,培養(yǎng)學生處方探究獲得知識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說,語文教學的終極關注理應是學生自身的發(fā)展和提高。正緣于此,我們好多的教師上完課總要給學生介紹一些跟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讀物,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提高。薛老師上《臥薪嘗膽》時,更是“棋高一著”,他利用一幅對聯(lián)“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激發(fā)出學生去了解這些歷史故事的興趣,非常有韻味,我們相信學生一定會去搜索這方面的資料,在搜索過程中,他們獲得了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也培養(yǎng)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5
《臥薪嘗膽》這一課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zhàn)勝敗的故事。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后轉(zhuǎn)敗為勝;吳王夫差非常驕傲,不聽忠言,放虎歸山,最終被越國滅掉。課文著重寫勾踐命運的變化,由此我確定了教學重點是在品詞析句中,感悟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并通過有感情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難點是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深入理解勾踐的“屈辱”,感悟勾踐忍辱負重的精神。在課前預設和課堂生成中,帶給了頗多思考,下面就上課的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反思:
一、由圖導入,揭題質(zhì)疑:
我通過春秋列國圖,向?qū)W生介紹了當時的歷史背景,了解春秋時期各諸侯國間斗爭的激烈與殘酷,并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突出“征服”的內(nèi)涵——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過渡到課題的板書,問學生: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學生說:“臥薪嘗膽是什么意思?”有的說:“為什么要臥薪嘗膽?”有的說:“臥薪嘗膽的結(jié)果怎樣?”等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文章的初讀,為學習課文內(nèi)容,做好鋪墊。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教學字音時針對學生讀錯的“夫差”“奴仆”及時帶領學生讀準,在去掉拼音開火車讀的基礎上分男女生讀,進一步鞏固字音。整體感知時本想自己精心設計出示的詞語順序連起來就是文章的大概意思,學生應該會說?蓪W生面對那么多的詞語總想把它說具體,反而成了簡單復述了。換一個方式——出示文中的關鍵詞語“兵敗會稽萬般無奈 受盡屈辱 臥薪嘗膽 滅掉吳國”效果應該會好些。
三.直奔畫面,理解題意:
我出示的是書上的插圖,學生能說出圖上的情景,在瀏覽課文劃出相關句子時,學生只畫了“他還在屋子里掛了一只苦膽,每頓飯前,總要先嘗嘗它的苦味。”在我的啟發(fā)下學生找到了描寫“臥薪”的句子——“晚上,就睡在柴草上!焙髞砦蚁脒@里是我的問題不夠明確,我直接讓學生劃出描寫“臥薪嘗膽”的句子就行了。因為插圖的上勾踐主要的姿勢是在飯前。句子畫好后,我采用了提問式導語:“勾踐是越國的大王,他為什么放著華麗舒適的皇宮不睡,放著美味可口的飯菜不吃,而去睡柴草、嘗苦膽,折磨自己呢?”努力做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四.深入探究,感悟“恥辱”: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處理時我先讓學生帶著“越王勾踐念念不忘的仇恨和恥辱是什么呢?”這個問題,自讀2、3小節(jié),劃出相關的詞句。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為的是更精彩的交流。
1、合理補白:理解“萬般無奈”時,教師語言描述勾踐帶著五千殘兵敗將被吳王團團包圍的,要逃是逃不掉了.他曾想帶著士兵和吳王決一死戰(zhàn),也曾想到了自殺,寧死不屈啊,可是他為什么不這樣做?那么要保全性命,唯一的選擇是拋下高貴的帝王身份,跪下來求吳王繞他一命,此外別無選擇.這就叫萬般無奈。你能讀出此時越王的心情嗎?要么滅國,要么求和,勾踐向吳王求和可不容易,因為勾踐是夫差的殺父仇人,為了謝吳王心頭之恨,為了有朝一日能東山再起,甘愿和夫人一起去給吳王當奴仆,你能讀出此時越王的心思嗎?
2、挖掘文字:板書“奴仆”的象形字,通過對這兩個字進行字理分析,讓學生理解奴仆就是古代有罪之人,沒有自由供人使喚的下等人,從而為后面學生體會越王在吳國所受的侮辱做好鋪墊。
3、滲透語言文字訓練: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主要是學習語言文字的。如學習“建議”口頭造句是重點,考慮學生實際,設置合理的說話情景——扮演大臣和吳王,用“在朝庭上,謀臣紛紛建議( )”吳王不聽大家的建議,驕傲地說:“( )”。這里的說話造句是建立在對越王與吳王認識的基礎上的——吳王的驕傲和越王的求和這一人文的價值取向上的,是建立在對“建議”肯定的基礎上的,是比較適合學生合理想象與“扮演角色”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表達,激發(fā)學生語言表達的個性化,不僅學會用“建議”造句,而且對吳王的驕傲與越王的求和作深層次的猜測與預見。當然“建議”可以做名詞用,也可以作動詞用,旨在學生的感悟。又如比較句子:“他們在吳國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國家!薄八麄冊趨菄鸥闪巳,就回到自己的國家!标P鍵字“才”的位置不一樣意思表達完全改變了,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很深。
4、適度拓展:學生在感悟勾踐夫婦穿粗布衣、住石頭房、養(yǎng)馬駕車、舂米推磨后,為進一步感悟“受盡了屈辱”,設計了延伸“問疾嘗糞”的典故。學生對勾踐夫婦遭受的屈辱感悟更深刻。
5、創(chuàng)設情境:一個堂堂的國君穿“粗布衣”,住“石頭房”而且還要給吳王“養(yǎng)馬駕車,舂米推磨”,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國王的尊貴身份蕩然無存,這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折磨、屈辱,更是對人格的侮辱!男生讀——;這是飽含血淚的日子,滲進心靈最深處的屈辱,女生讀——;這是更是忍辱負重、度日如年的三年,全班齊讀——旨在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
五、再讀文本,引發(fā)思考:
再次回到描寫臥薪嘗膽的第四自然段,引發(fā)思考——勾踐回國后的二十多年做了些什么,使原來那么弱小的國家變得如此強大最終滅掉吳國呢?因為課堂把握節(jié)奏不當,這個環(huán)節(jié)效果不是很理想。
縱觀今天的這節(jié)課,我深深感到語文課還是要簡簡單單地教語文,不要讓教師的分析代替了學生的閱讀實踐,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正如鄭板橋所說“冗繁削盡留清瘦”,這樣的課才會扎實生動,樸實精巧。
教無定法,學無止境,一次比賽能帶來諸多的思考才是最珍貴的!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6
本課是一篇蘊含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zhàn)勝敗的故事。這又是一篇成語故事,學生比較感興趣,上課氣氛活躍,孩子們都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在第一課時的.時候,我教學了生字詞,并且著重理解了兩個詞語的意思。舂米推磨,這兩個詞語比較難以理解,靠著老師的語言文字就這樣說一說,我想孩子們也只能是理解的云里霧里,所以我出示了兩張圖片,并借助于舂這個字的字形讓孩子們來進行理解。
第二課時的時候,我分為三個部分,一、理解兵敗求和。想一想越王真的愿意去求和嗎?如果不去會怎么樣?讓學生想象說話理解越王的萬般無奈。在此基礎之上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想孩子們會理解。我覺得重點就要讓孩子理解,忍受屈辱,讓學生自己去找,文中哪些地方說了,越王勾踐受了屈辱,再此基礎之上補充一些課外知識,讓學生感受越王是如何忍辱負重的。第三部分,理解臥薪嘗膽的深意文中說睡在柴草上,每頓飯前還要嘗一嘗苦膽,這些都是臥薪字面的意思,真正地意義要引導學生說,后來這個詞引申為,為了目標要忍辱負重,堅持不懈,發(fā)憤圖強。
通過這樣一梳理,我相信孩子們也能夠理解臥薪嘗膽的意思,也能夠記住臥薪嘗膽的深意,最好要能讓孩子們舉出例子來說一說,當今社會還有哪些人也需要臥薪嘗膽。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7
《臥薪嘗膽》是一篇寓含深刻的歷史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zhàn)勝敗的事.越王勾踐大敗.但并不灰心,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立志報仇血恨,終于轉(zhuǎn)敗為勝.滅掉了吳國.故事脈絡清晰,言簡意賅,便于學生理解,為了突破難點,我對學生質(zhì)疑進行了整理,設計了以下幾個思考題.
1《臥薪嘗膽》這個成語故事,寫的是誰與誰之間發(fā)生的事,這是兩個什么樣的人?
2、勾踐夫婦在吳國過著怎樣的生活,受到了哪些屈辱?
3、勾踐為什么要臥薪嘗膽?
帶著這些問題我先讓學生走進文本,反復朗讀,自主嘗試,再小組交流,全班展示。我對第3個思考題(第四自然段)進行了重點分析,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本段的結(jié)構特點,總——分。
先讓學生找出中心句,圍繞著中心分別從白天、晚上、飯前三方面敘述他如何激勵自己的,這樣結(jié)構叫總——分
讓學生再次讀課文,找出臥心的句子、嘗膽的句子,根據(jù)課文理解“臥薪嘗膽”的意思,且知道勵精圖治的結(jié)果,從而感受勾踐奮發(fā)圖強的意志和精神。明白“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1、盡管精心設計了思路,課后進行了反省,學習第四自然段時,應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圖文并茂,讓學生直觀的理解“臥薪嘗膽”的意思。
2、最后一段,重點抓住“終于”一詞,讓學生明白勾踐的艱辛付出,我覺得這個應拓展,讓學生用一些名言警句,體會勾踐轉(zhuǎn)敗為勝來之不易。
3、課后應該補充拓展延伸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交流課外閱讀過的歷史人物小故事。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8
《臥薪嘗膽》是蘇教版第五冊語文課本中的一篇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zhàn)勝敗的故事。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后轉(zhuǎn)敗為勝;吳王夫差非常驕傲,不聽忠言,放虎歸山,最終被越國滅掉,著重表現(xiàn)越王勵志圖強的精神。
學習課文時,我先讓學生看題目提問題,然后根據(jù)問題學習課文。讓學生先自主學習,而后小組合作交流。在學習完文章后,我設計了一個問題讓學生練習說話,考察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及學習收獲。課尾我是這樣設計的: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結(jié)合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夸一夸越王勾踐,并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生活表示向越王學習的決心;或者,想想?yún)峭鯌K敗的原因,用自己的話教育他幾句。
經(jīng)過思考,大多學生想的合理,述得明白。既總結(jié)出越王愛國愛民、甘愿受辱、勝不驕、敗不餒、有志氣、有毅力、有恒心的精神,又總結(jié)出他善于找吳王弱點、找兵敗原因善于總結(jié)教訓等特點。
由此,我總結(jié)出:善于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比老師泛泛分析文章,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9
《 臥薪嘗膽》是一篇蘊涵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zhàn)勝敗的故事。我在教學本課時,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第4自然段,幫助學生了解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后轉(zhuǎn)敗為勝的故事。
在講解重點的2—4自然段時,沒有很準確的把握好時間。在分析第二自然段時,對“萬般無奈”講解的很透徹,反復的朗讀和感悟,使得學生能夠準確的把握住越王勾踐當時的心情,但是對吳王夫差的驕傲沒有做過多的講解是一個盲點。也正因為這段對無奈心情的講解花費的時間過多,導致后面第四自然段對臥薪嘗膽的講解少了,而這恰恰是本文最重點的段落,也是本文的重點難點,對然也反復的通過讀和悟,但是沒有第二自然段那么的花時間,感覺沒有那么透徹。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必須牢牢的住住重點和難點,并且花最大的力氣,直奔目標,解決問題。
要學習第4自然段了,我問學生:三年后,勾踐回到了自己的國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榮華富貴了,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以引起學生學習第4自然段的興趣。學生自由讀了一遍后,我又讓大家齊讀,當大家讀到“晚上,就睡在柴草上。”這句話時,我就告訴學生這就叫“臥薪”;當學生讀到“……總要先嘗嘗它的苦味……”時,我就說這就叫“嘗膽”。接著問:“現(xiàn)在,誰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說‘臥薪嘗膽’的意思?”這時,學生都能說出臥薪嘗膽的字面意思。我又問:“僅僅臥薪嘗膽就能報仇雪恨嗎?”讓學生在討論中得出結(jié)論:要報仇雪恨,就必須使自己的國家富裕起來,必須要建設一支強大的軍隊,同時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這時,再讓學生談談“臥薪嘗膽”的真正含義,學生都能從更深的層次來理解:為了實現(xiàn)一個目標,要艱苦奮斗,發(fā)奮圖強!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10
《臥薪嘗膽》是一篇蘊含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zhàn)勝敗的故事。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做的:
課開始,我由課題切入,讓學生質(zhì)疑課題,“薪”指什么?“膽”指什么?誰臥薪嘗膽?為什么要臥薪嘗膽?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讀課文,喚起學生對故事的閱讀期待。課過程中,我緊緊抓住文中重點詞語進行教學。比如在學習越王為何要向吳王求和時,抓住“萬般無奈”;了解感受越王在吳國的生活狀況時,抓住“受盡屈辱”;緊抓“時刻不忘”來理解越王臥薪嘗膽的原因,感受他的決心;抓住“轉(zhuǎn)弱為強”來學習越國的最終勝利。利用這種緊扣課文重點詞語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方法,使學生不僅知道臥薪嘗膽的原因,而且知道了勵精圖治的結(jié)果,從而感受到勾踐發(fā)憤圖強的意志與精神,明白“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此時,進行朗讀指導就水到渠成。
在教學時,我還注意滲透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讀段能力。比如學習第四段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本段的結(jié)構特點:總——分,“時刻不忘報仇雪恨”是總起,接著分別從白天、晚上、飯前三方面來敘述勾踐是怎樣激勵自己不忘恥辱的,學生通過聯(lián)想勾踐以前的尊貴身份,邊讀邊思考,勾踐為什么要這樣刻意折磨自己,從而具體體會到“仇恨、恥辱”的刻骨銘心。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11
前幾天我們小組進行了一次小教研,由我執(zhí)教《臥薪嘗膽》一課,下面就來說說我的一些教學反思。
《臥薪嘗膽》是一篇蘊涵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zhàn)勝敗的故事。我在教學本課時,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第4自然段,幫助學生了解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后轉(zhuǎn)敗為勝的故事。
要學習第4自然段了,我問學生:三年后,勾踐回到了自己的國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榮華富貴了,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以引起學生學習第4自然段的興趣。學生自由讀了一遍后,我又讓大家齊讀,當大家讀到“晚上,就睡在柴草上。”這句話時,我就告訴學生這就叫“臥薪”;當學生讀到“……總要先嘗嘗它的苦味……”時,我就說這就叫“嘗膽”。接著問:“現(xiàn)在,誰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說‘臥薪嘗膽’的意思?”這時,學生都能說出臥薪嘗膽的字面意思。我又問:“僅僅臥薪嘗膽就能報仇雪恨嗎?”讓學生在討論中得出結(jié)論:要報仇雪恨,就必須使自己的國家富裕起來,必須要建設一支強大的軍隊,同時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這時,再讓學生談談“臥薪嘗膽”的真正含義,學生都能從更深的層次來理解:為了實現(xiàn)一個目標,要艱苦奮斗,發(fā)奮圖強!
《臥薪嘗膽》是蘇教版第五冊語文課本中的一篇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zhàn)勝敗的故事。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后轉(zhuǎn)敗為勝;吳王夫差非常驕傲,不聽忠言,放虎歸山,最終被越國滅掉,著重表現(xiàn)越王勵志圖強的精神。
本節(jié)課屬于第二教時,意在通過個別字詞和句子的揣摩來深刻地體會勾踐的這種精神,可故事所講述的內(nèi)容距離我們的時代較遙遠,深刻地理解成語的意思并學會運用是教學的一個難點。而學生的實際情況一個是年齡小,對歷史的了解甚少,其次是善讀課文卻不善品悟課文,難以從字面走進文中。
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動容。如引導學生讀第二自然段時,我要求小朋友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讀第二自然段,可以大聲朗讀,可以輕聲地讀,可以在心里默讀,還可以和同桌一起讀等等,將朗讀品悟變?yōu)閷W生主動樂為的過程。
課尾設計寫話:根據(jù)故事,用自己的語言夸一夸越王勾踐,并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生活表示向越王學習的決心;或者,想想?yún)峭鯌K敗的原因,用自己的話教育他幾句。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他生硬講出文中蘊含的道理是不太可能的,在課堂的最后我設計了個小小的寫話練習,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自己道出課文中的道理。最后,我們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聯(lián)系現(xiàn)在的生活來進行拓展的理解。
這一節(jié)課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反應活躍、興趣盎然,學生在讀中,寫中,他們的語文能力得到了鍛煉。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12
《臥薪嘗膽》一文中所描繪的故事,距離我們的時代較遙遠,要深刻地理解成語的意思并學會運用是教學的一個難點。而且這篇課文訓練點有很多,短短的兩頁不到的文章,包含著許多可以以訓練內(nèi)容。如理解重點詞語和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來理解“臥薪嘗膽”的意思。
在教學中,我先從畫圖著手,使學生了解“王”字和“皇”字的由來,從朗讀課文中說說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開始是什么關系,后來又是什么關系。充分讓學生說話從而進行了語言訓練。然后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中驢子拉磨要蒙著眼睛和一些事例來讓學生弄懂“奴仆”的意思,使學生從“奴隸”、“丫環(huán)”古代的“傭人”到把人當牛、馬、豬等牲畜。從而使學生知道越王勾踐在吳國受盡了恥辱、屈辱、侮辱。再通過句子比較“他們再吳國整整干了三年”和“他們在吳國才干了三年”使學生體會到這三年是難熬的三年是受盡恥辱、屈辱、侮辱的三年,忍辱負重的三年。所以作者用了整整三年。而不是快樂的三年。最后結(jié)合課文第四自然段,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和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臥薪嘗膽”使學生理解了“臥薪嘗膽”是刻苦自勵、發(fā)憤圖強、堅持不懈的一種精神。越王一干就是二十年終于使自己的國家轉(zhuǎn)弱為強,轉(zhuǎn)敗為勝。
在教學中,我還非常重視學生的語言訓練。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以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討論:越王勾踐是不是英雄?最后歸納:從現(xiàn)在我們對越王勾踐的贊美,也可以看出他是個英雄。同學們戰(zhàn)死沙場的,壯烈犧牲的,有節(jié)氣,是英雄。但是,在強敵面前,保存自己,暗暗地發(fā)展自己壯大自己,最后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這樣的人也是英雄,他需要智慧。我們今天學習了“臥薪嘗膽”,你們覺得我們需要臥薪嘗膽嗎?又是一陣熱烈的討論,開始學生認為不需要,后來通過老師的指點,同學們明白了學習上不僅要臥薪嘗膽,而且還要堅持不懈,不能學一樣就放棄了,我們需要的是一種精神,不但小孩子需要,成年人也需要,為自己將來的發(fā)展也需要我們祖國的強大也要臥薪嘗膽,我們時時都要臥薪嘗膽,我們要把這種精神傳承下來。
這樣整節(jié)課,學生掌握較好。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13
《臥薪嘗膽》是一篇蘊涵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zhàn)勝敗的故事。我在教學本課時,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第4自然段,幫助學生了解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后轉(zhuǎn)敗為勝的故事。在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詞語訓練,注重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
新課程改革注重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培養(yǎng),提倡有效教學。上課伊始,我便讓學生朗讀我所出示的能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五個詞語,在旁人看來,我也許僅僅是在復習舊知,其實不然,這樣的目的更多的是能讓學生對文本有個整體的把握。上課過程中,我也緊緊扣住重點詞語進行教學。比如在學習越王為何要向吳王求和時,抓住“萬般無奈”;學習越王在吳國的生活狀況時,抓住“受盡屈辱”;教學第四自然段時,緊抓“時刻不忘”……授課結(jié)束時,我還不忘讓學生再次運用詞語進行復述。在這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讀會說會運用了。
二、能緊扣文本,引導想象。
在學習謀臣們的反應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我先讓學生說說書上是怎么說的,在交流朗讀之后,我便不失時機地馬上引導想象:“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個謀臣,你會怎么說?”在同學們充分討論交流之后,我又繼續(xù)追問:“假如你就是這個吳王,你會怎么說?”讓學生能在充分的討論交流之中體會謀臣的擔心和吳王的驕傲。例如,我還引導想象越王除了受到穿的、住的、干的活以及時間長這些屈辱之外的屈辱,讓學生能更深切地體會越王的忍辱負重……
但是整篇文章在重點段落的講解上不夠透徹。這篇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是一個重點,還是一個難點。在教學時,我的本意是讓學生在理解一個中心句的基礎上重點把握三個方面,然后著重引導學生體會“臥薪嘗膽”字面上的意思以及它的深層含義。結(jié)果在教學過程中我因為太強調(diào)“臥薪嘗膽”的深層含義,結(jié)果導致朗讀不到位,教學環(huán)節(jié)還出現(xiàn)了一次反復,現(xiàn)在想來,真是太不應該了。
每一次反思,為的都是能讓自己有所進步,相信只要我們每一次都能踏踏實實,潛心鉆研,我們的教學之花定會常開常艷,永不凋謝!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14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當上完一節(jié)課后,靜靜的坐下來回味一下,抽空再聽聽同事們的評說,對于自己的教學不可謂不是一種促進,且是一種質(zhì)的促進。
《臥薪嘗膽》故事所講述的內(nèi)容距離我們的時代較遙遠,深刻地理解成語的意思并學會運用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本節(jié)課屬于第二教時,意在通過個別字詞和句子的揣摩來深刻地體會勾踐的這種精神。依據(jù)這樣的主旨我從臥薪嘗膽這幅圖入手,讓學生先學習第四自然段,隨后圍繞勾踐為什么臥薪嘗膽教學第三和第二自然段,自認為教學過程環(huán)環(huán)想扣,然走下講臺,遺憾也就產(chǎn)生了:
一、新授倉促,學生接受困難。
我在復習導入后,直接出示臥薪嘗膽這幅圖片,讓學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學生還沒有進入情景,一下子直奔主題,應此并未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也并未起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主體學生,關注失衡
在看圖介紹“臥薪嘗膽”時,一個學生說:“那一個苦膽勾踐吃了二十多年,不早就吃完了。”另一個學生稍加解說后,我即一筆帶過,沒有多做引導。這里應該展開探討,借此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臥薪”和“嘗膽”的含義。
三、練習說話,安排不妙
我的教學思路是把說話練習安排在教學末的,但當課文學習到“得勝的吳王非常驕傲,不聽大家的建議,答應了勾踐的請求。”我沒有多做考慮,引導說句子練習就脫口而出,潑出去的水是無法收回的,只好順著往下走。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顯得課文的教學出現(xiàn)了一個斷層,缺少藝術的安排。
四、引導主題,有待推敲
現(xiàn)在孩子們學習這些年代久遠的故事,就是從中習得一種精神。在課文走到末端的時候,我們可以聯(lián)系自身,聯(lián)系現(xiàn)在的生活來進行拓展的理解。比如:可以引導說我國堅持不懈地申請舉辦奧運會,終于成功的例子;我國的航天事業(yè)的突破;我國男足的新突破等,以此為鑒來進行運用。
一次反思,一次進步。多次反思,多次進步。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走下去,教學之花一定會越開越旺盛的。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15
《臥薪嘗膽》這一課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zhàn)勝敗的故事。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后轉(zhuǎn)敗為勝;吳王夫差非常驕傲,不聽忠言,放虎歸山,最終被越國滅掉。課文著重寫勾踐命運的變化,由此我確定了教學重點是在品詞析句中,感悟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并通過有感情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難點是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深入理解勾踐的“屈辱”,感悟勾踐忍辱負重的精神。在課前預設和課堂生成中,帶給了頗多思考,下面就上課的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反思:
一、由圖導入,揭題質(zhì)疑:我通過春秋列國圖,向?qū)W生介紹了當時的歷史背景,了解春秋時期各諸侯國間斗爭的激烈與殘酷,并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突出“征服”的內(nèi)涵——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過渡到課題的板書,問學生: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學生說:“臥薪嘗膽是什么意思?”有的說:“為什么要臥薪嘗膽?”有的說:“臥薪嘗膽的結(jié)果怎樣?”等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文章的初讀,為學習課文內(nèi)容,做好鋪墊。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教學字音時針對學生讀錯的“夫差”“奴仆”及時帶領學生讀準,在去掉拼音開火車讀的基礎上分男女生讀,進一步鞏固字音。整體感知時本想自己精心設計出示的詞語順序連起來就是文章的大概意思,學生應該會說?蓪W生面對那么多的詞語總想把它說具體,反而成了簡單復述了。換一個方式——出示文中的關鍵詞語“兵敗會稽萬般無奈受盡屈辱臥薪嘗膽滅掉吳國”效果應該會好些。
三、直奔畫面,理解題意:我出示的是書上的插圖,學生能說出圖上的情景,在瀏覽課文劃出相關句子時,學生只畫了“他還在屋子里掛了一只苦膽,每頓飯前,總要先嘗嘗它的苦味!痹谖业膯l(fā)下學生找到了描寫“臥薪”的句子——“晚上,就睡在柴草上!焙髞砦蚁脒@里是我的問題不夠明確,我直接讓學生劃出描寫“臥薪嘗膽”的句子就行了。因為插圖的上勾踐主要的姿勢是在飯前。句子畫好后,我采用了提問式導語:“勾踐是越國的大王,他為什么放著華麗舒適的皇宮不睡,放著美味可口的飯菜不吃,而去睡柴草、嘗苦膽,折磨自己呢?”努力做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四、深入探究,感悟“恥辱”:這個環(huán)節(jié)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處理時我先讓學生帶著“越王勾踐念念不忘的仇恨和恥辱是什么呢?”這個問題,自讀2、3小節(jié),劃出相關的詞句。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為的是更精彩的交流。
1、合理補白:理解“萬般無奈”時,教師語言描述勾踐帶著五千殘兵敗將被吳王團團包圍的,要逃是逃不掉了。他曾想帶著士兵和吳王決一死戰(zhàn),也曾想到了自殺,寧死不屈啊,可是他為什么不這樣做?那么要保全性命,唯一的選擇是拋下高貴的帝王身份,跪下來求吳王繞他一命,此外別無選擇。這就叫萬般無奈。你能讀出此時越王的心情嗎?要么滅國,要么求和,勾踐向吳王求和可不容易,因為勾踐是夫差的殺父仇人,為了謝吳王心頭之恨,為了有朝一日能東山再起,甘愿和夫人一起去給吳王當奴仆,你能讀出此時越王的心思嗎?
2、挖掘文字:板書“奴仆”的象形字,通過對這兩個字進行字理分析,讓學生理解奴仆就是古代有罪之人,沒有自由供人使喚的下等人,從而為后面學生體會越王在吳國所受的侮辱做好鋪墊。
3、滲透語言文字訓練: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主要是學習語言文字的。如學習“建議”口頭造句是重點,考慮學生實際,設置合理的說話情景——扮演大臣和吳王,用“在朝庭上,謀臣紛紛建議(xx)”吳王不聽大家的建議,驕傲地說:“(xx)”。這里的說話造句是建立在對越王與吳王認識的基礎上的——吳王的驕傲和越王的求和這一人文的價值取向上的,是建立在對“建議”肯定的基礎上的,是比較適合學生合理想象與“扮演角色”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表達,激發(fā)學生語言表達的個性化,不僅學會用“建議”造句,而且對吳王的驕傲與越王的求和作深層次的猜測與預見。當然“建議”可以做名詞用,也可以作動詞用,旨在學生的感悟。又如比較句子:“他們在吳國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國家!薄八麄冊趨菄鸥闪巳,就回到自己的國家!标P鍵字“才”的位置不一樣意思表達完全改變了,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很深。
4、適度拓展:學生在感悟勾踐夫婦穿粗布衣、住石頭房、養(yǎng)馬駕車、舂米推磨后,為進一步感悟“受盡了屈辱”,設計了延伸“問疾嘗糞”的典故。學生對勾踐夫婦遭受的屈辱感悟更深刻。
5、創(chuàng)設情境:一個堂堂的國君穿“粗布衣”,住“石頭房”而且還要給吳王“養(yǎng)馬駕車,舂米推磨”,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國王的尊貴身份蕩然無存,這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折磨、屈辱,更是對人格的侮辱啊!男生讀——;這是飽含血淚的日子,滲進心靈最深處的屈辱,女生讀——;這是更是忍辱負重、度日如年的三年,全班齊讀——旨在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
五、再讀文本,引發(fā)思考:再次回到描寫臥薪嘗膽的第四自然段,引發(fā)思考——勾踐回國后的二十多年做了些什么,使原來那么弱小的國家變得如此強大最終滅掉吳國呢?因為課堂把握節(jié)奏不當,這個環(huán)節(jié)效果不是很理想。
縱觀今天的這節(jié)課,我深深感到語文課還是要簡簡單單地教語文,不要讓教師的分析代替了學生的閱讀實踐,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正如鄭板橋所說“冗繁削盡留清瘦”,這樣的課才會扎實生動,樸實精巧。
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每一次反思,為的都是能讓自己有所進步,相信只要我們每一次都能踏踏實實,潛心鉆研,我們的教學之花定會常開常艷,永不凋謝!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15篇】相關文章:
《臥薪嘗膽》讀書筆記09-14
《燕子》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8-31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8-31
教學工作反思_化學教學反思07-03
《秋游》教學反思06-02
《草原》教學反思05-26
《鯨》教學反思05-22
《鳥語》教學反思05-19
藏戲教學反思04-07
內(nèi)能教學反思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