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棋》的教學反思范文
在這次王老師的輔導活動中,我選擇了《學棋》這一課的第一課時。一年來,王老師對我們青年老師進行了細致的輔導,我根據(jù)王老師對第一課時提出的要點結合自己的實際,備好了課。
第一次上課后,學生總體反映不錯,自我感覺在課的整體把握上比較流暢,但同時也感受到自己對細節(jié)方面的處理不夠精巧以及在“鞏固復習”這一環(huán)節(jié)上的欠缺。課后,王老師給我提出了許多建議,幫助我備好了第二次課:
1、揭題環(huán)節(jié)的改動:
原版本:圍棋是我國的傳統(tǒng)棋種,誰來讀讀它的名字。圍棋的圍,什么旁?棋,怎么記?修改后:圍棋是我國的傳統(tǒng)棋種,現(xiàn)在已被列為競賽項目,想要獲得競賽冠軍,那可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須得下苦功學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怎樣學會并掌握圍棋的課文。
通過這樣的改動,更明確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即“學習怎樣學會并掌握圍棋的課文”,在課前就和學生說清楚本課要學的內容。
在出示課題環(huán)節(jié),原來的設計是在三部曲后,采用老辦法,讓學生用兩個字概括課文講了什么事?修改后的設計打破了傳統(tǒng),比較巧妙,通過看圖交流,引出第二小節(jié)第一句話,著重“拜秋為師”這個詞,再問“兩個學生拜秋為師學什么?”自然而然引出了課題。
2、教學中的失誤:
在教學第二小節(jié)時,我在學生初讀后就請他們找一找總領這一小節(jié)的句子,雖然學生找出來了。但當時學生的反應也讓我感覺這個問題似乎不大符合學生實際,大部分人顯出了很茫然的樣子。王老師告訴我這是要到三年級才教學的內容,我這是在搞“大躍進”,如果真要教,可以等到第二課時時再講。這件事讓我知道備課不能光備本年級的課,要也備高年級的課,這樣才能做到融會貫通。
3、結尾環(huán)節(jié)的處理:
原版本我只是簡單地講了講“另一位學生怎么樣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碑敃r的感覺有點像一刀切,一下結束,讓人明白不過來。王老師建議我可以引入第三小節(jié),看一看這兩個學生的表現(xiàn),知道另一個學生沒多大長進,請他們回家后讀課文找原因。這樣一來,整堂課就連貫起來,既有局部,又有整體,還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于是我做了如下處理:用一個“聰”字回顧了全文,讓小朋友明白了想要成為聰明的人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再問另一位學生的情況,就比較自然了。
4、鞏固復習階段:
原版本只是設計了一些字謎,比較牽強,有的謎語都是自己編出來的,缺少科學性,游戲也做得比較死。王老師提出對于游戲鞏固的形式可以靈活應用,還可以采用直接對話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要解決生字的音形問題,為識字寫字服務。于是就有了現(xiàn)在的版本:給字找詞、對號入座、直接對話、小靈通有獎競猜等游戲,更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王老師常問我們?yōu)槭裁垂_課總上第二課時,不上第一課時?為什么我們的第一課時總是那樣千篇一律,不能突破傳統(tǒng),還學生一個靈動的課堂。通過這次活動,更加深了我對第一課時的理解。結合一年來王老師給予我們的幫助,課后,我寫下了自己對第一課時的一些淺薄的想法。
一、目標定位理性化
教學目標的確立是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保障。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課時應達到不同的要求,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這些因素決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不能是千篇一律,一成不變,而要做到因文而異。如教學《學棋》一課時,我根據(jù)課后習題“說說兩個學生跟同一個老師學下圍棋,為什么學的結果不一樣?”,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重點學習課文前半部分,理解一個學生下圍棋獲取成功的原因與結果,懂得讀書學習要專心致志”,而另一個學生的表現(xiàn)我則留在了第二課時,結合隨文識字,我還完成了文中五個生字的教學。在教學《水鄉(xiāng)歌》一課時,我大膽舍去第三小節(jié),將“學習詩歌的一、二小節(jié),感受水鄉(xiāng)‘水多’、‘船多’的特點”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為第二課時學習“歌多”打下基礎,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環(huán)節(jié)設計合理化
上學期,王老師在教學《烏鴉喝水》這一課,上課伊始,就先給學生做了水的浮力這個實驗,一下把學生的興趣提了上來。同時這個實驗也突破了課文的難點——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后,王老師又讓學生用四個字來說說課文講了誰,什么事,學生自然地把課題講了出來,同時也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狐假虎威》一課時,我先不揭題,直到課文講完,再要求學生用個成語來概括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原來,狐貍是借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生一下就說出來了,還明白了成語的意思,這比在課前揭題,學生不明含義地情況下學習,效果好得了!
鞏固復習。針對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你記住了哪個字?”“誰來做小老師提醒大家?”這樣的老辦法顯然已經不夠用了。《新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以兒童熟悉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設計鞏固復習這一環(huán)節(jié)也要尋求突破,注重知識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如教學《學棋》一課前5個生字“能、圍、專、致、棋”,我先出示熟字“手”,請學生給“手”找朋友,學生馬上能找出“能手”“棋手”,板書教學“能”“棋”。接著提問:課文中誰是能手?是什么樣的能手?用“能手”簡單介紹課文中的一個人物。板書教學“圍”?此撇唤浺獾奶釂枺瑑群瓍s非常豐富,第一個練習不僅認字還組了詞,第二個練習涉及到學生對前文的鞏固以及口語表達的練習。剩下兩個字我采用歌訣法及猜謎法,幫助學生識記。在古詩教學中,還可以采用顛倒順序、故意寫錯等方法考驗學生,幫助學生識記生字,識記句子。還可以借助當今媒體,設計出如:“小靈通有獎競猜”、“今天誰會贏”、“智力大沖浪”等新游戲,其實游戲的內容大致都是相似的,但這樣的名字就足夠吊起學生的胃口,還怕他們不跟著老師走嗎?
三、教學內容多元化
在實踐過程中,我也曾為第一課時上到一半嘎然而止,這樣的做法是否割裂了文章的整體性這樣的問題矛盾過,在多次反復比較后,我發(fā)現(xiàn)在第一課時結尾時,簡要概括文本主要內容,然后設置疑問,拋出話題,留下懸念,似乎更能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如教學《狐貍和烏鴉》一課,我上到狐貍兩次說好話討好烏鴉,都沒有騙到肉之后,拋出了這兩個問題:那第三次它又會說些什么呢?最終狐貍有沒有吃到烏鴉嘴里的肉呢?請學生課后在書本中找答案。這時學生都發(fā)出“唉”的嘆氣聲,而這一聲“唉”正是我所要追求的效果。就好像評書聽到最高潮處,突然驚堂木一拍,請聽下回分解,是同樣的道理。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引起學生細讀的欲望,達到課雖下,味還在的效果。
第一課時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的關鍵點,是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起始點。正確處理好第一課時能喚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欲望,能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幫助學生打下語文知識的堅實基礎,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所以我想,年輕的我們,更應轉變觀念,努力學習新理念,積極實踐,讓第一課時也煥以出不一樣的光彩!
同時我也要深深的感謝王老師,這一年來,不僅在教學上,更是在生活上、為人上,對我言傳身教,讓我在收獲教學方法的同時,更收獲了一種人生態(tài)度和職業(yè)態(tài)度。課上過了,不等于一切事情都結束了,王老師所教給我們的許多東西都還值得我去細細體味,并運用于將來的教育教學中。
【《學棋》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學棋》教后反思08-01
學棋教案范文04-12
《學棋》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李國蘭04-30
學弈教學反思04-22
《學與問》教學反思04-21
《學弈》教學反思04-02
《小狗學叫》的教學反思04-28
學美術《面具》教學反思04-28
學棋之趣作文(通用45篇)02-06
《紀昌學射》教學反思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