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面材的立體造型》教學反思
《面材的立體造型》經過多次教案的修改及上課驗證,整個過程不斷推敲,終于可以作為一個比較完整的案例呈現(xiàn)出來了,讓人甚感欣慰。
為什么要選擇《面材的立體造型》作為重點研究的課例?我覺得是因為這一課內容在本冊教材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重要位置。它的前面的教學內容是平面構成設計,后面的教學內容就是整整兩個單元共六個內容的立體造型制作。所以,這一課是平面與立體的過渡,繪畫與手工的交接,是一個關鍵的轉折。所以,上好這一課相當重要。
如何設置它的教學難點?我開始的設想是把教學重點定在“立體造型的設計”,希望解決學生在造型方面的困難。但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到學生因為平時比較少動手,對折、剪、切、插接、粘貼等操作很不熟悉,大部分學生對于如何在一大張卡紙上剪下一個形狀,如何安全使用剪刀等等沒有多少概念,必須得給學生補充一下這些基本動手的學習和練習。所以后來還是把教學重點設置為“學習面材插接組合的方法”,解決“怎樣做”的問題較為逼切。在教學實際操作過程中證明這是適當?shù)摹?/p>
解決“怎樣做”的問題,我認為關鍵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給予適當指導和充分練習。
告訴學生怎樣做很容易,老師說,然后示范,學生跟著做就成了。但這樣簡單的方式不能激發(fā)學生求知和探索、發(fā)現(xiàn)的欲望。我為了讓學生形成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作了以下輔墊:在面材的成形階段,我出示完整的面材立體插接范品,先讓學生觀察它是由什么形狀構成的,探索它是怎樣組合起來的。再讓學生把這些面材立體構成一一拆開,再嘗試組合,自己總結它的制作方法。然后再由其組合的基本形探討:它是怎樣得出來的?你如何在一大片的面材上得到一個小的基本形?自己動手嘗試做一下。引導學生比較動手操作的結果,讓他們各自說說成功的地方,不足之處,如何改進。經過幾次練習、比較,學生得出較好的剪切基本形的方法。例如要剪出一批圓形,有不同的方法:有的學生以圓的直徑為高,剪一長紙條,再以圓的直徑為寬,折疊成方形,再剪掉四個直角,逐步加工成圓,這樣一次可剪出多個相同大小的圓形;有的學生則先剪一適合大小的圓,把它放在折疊好的多層紙片上作為模板,按樣圈剪,同樣能一次成形多個圓。我給予他們肯定的鼓勵,學生通過觀察和實操,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就更有信心和動力參與創(chuàng)作了。
本節(jié)的學習難點“學習面材插接組合的方法”,學生因為有了上面折疊、剪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熱情作為基礎,也能主動地研究更復雜多變的插接組合方法了。在插接過程中,發(fā)現(xiàn)接口的深淺直接影響插接的緊密度。接口剪得太深了,基本形互相銜接就很松,容易掉落;接口剪得太淺,也會出現(xiàn)相同的問題。最后通過不過的深淺度對比,發(fā)現(xiàn)接口剪基本形邊長距中心的二分一深度最合適。這個深度讓兩個插接好的基本形不但緊密相接,還能基本定下插接時的角度,讓下一步插接更順利。另外,在在組合成型階段,相當一部分學生還為如何讓立體造型“立”起來大費腦筋。紙材能承受的重量是有限的,如何讓它組合成型并穩(wěn)定呢?我讓學生觀察范品的底部組合方式,發(fā)現(xiàn)有三角形的組合方法,也有四邊形的組合方法,也有不規(guī)則的組合方法,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整體造型設計選擇適合的方法。
“怎樣做”的解決幫助了“學習面材插接組合的方法”這個學習難點的解決,同樣,學習難點的解決,也直接有效于本課“立體造型的設計”這個更高目標的達成。
從學生作品來看,基本上達到了本課“架構穩(wěn)定、插接緊密、造型別致”的要求。尤其在“造型別致”方面,學生的創(chuàng)作新奇多樣,琳瑯滿目,充分體現(xiàn)了他們充滿活力的創(chuàng)造精神。
可見,教學難點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基礎和能力來設置;教學難點的解決應該發(fā)揮學生發(fā)現(xiàn)和探索的主動性,用能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的方式來實現(xiàn)。
【《面材的立體造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造型的美術教學反思04-27
美術《有趣的造型》教學反思04-27
《卵石動物造型》教學反思04-29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反思04-11
幼兒園立體造型活動的實踐與探索論文04-30
《一面》教學反思04-29
一面教學反思04-11
《一面》教學反思04-04
一面教學反思04-28
《復習立體圖形的表面積》教學反思10-30